□宋洪國/文
主胡由于其具有擬人聲、富有民族特色的音質,在中國戲劇舞臺上一直處于活躍狀態。主胡是許多劇種的主要演奏樂器,它既能與劇目情節相結合,豐富戲曲伴奏的聲學效果,完善舞臺呈現,又能達到器樂與唱腔的統一,縱向延伸戲曲劇目的美學意蘊,將戲曲表演的寫意抒情、悲喜意識表現得淋漓盡致,深刻闡釋劇目的情感內涵,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認真地研究主胡,可以在正確地運用它的前提下,進一步發掘其與演唱的密切關系,從而推動戲曲藝術的發展。
中國傳統戲曲伴奏藝術在繼承和發展中,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從“擊節而歌”發展成為以弦樂為主體的伴奏樂器,并依據各地劇種的戲曲成分和作用,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曲調。胡琴具有強烈的聲學特性,適合表現出豐富的戲曲藝術審美屬性,既能增加戲曲的藝術效果,又能提高其戲劇效果。胡琴之所以能在戲曲伴奏中占據重要位置,是因為它的表現形式多樣,而主胡的角色則更為突出。胡琴走上了舞臺。
主胡以其獨特的聲色特點和極強的表現力,在中國民間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自誕生以來,就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特別是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它已經被地方戲曲所采用。它的演奏具有極大的張力,既能表現出自由活潑、歡快激情的曲調,又能表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調。這些特點和優勢為戲曲表演藝術增添了魅力,也提高了表演效果。下面就主胡在戲曲伴奏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就是按照歌手的聲音來做同樣的音樂伴奏。“托腔”通常要求伴奏人員和表演者之間非常有默契的合作。在唱腔中,不僅要有譜面的演奏,還要運用靈活的演奏技巧,力求與唱者緊密合作,以使其發音準確。在實際的演奏中,經常要添加一些滑音、裝飾音、重音等,使得主胡演奏技術更為豐富多彩,同時又與唱腔、吐字緊密結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和演員平日里對演唱技巧的掌握有很大關系。要對行腔的旋律、曲調的走勢、吐字、韻律等進行分析、研究,反復練習,使之與唱腔相融合,使其具有獨特的聲韻,從而使演員、樂隊、舞臺真正成為“一棵菜”,協調一致。
主胡是戲曲樂隊主要包腔樂器中的一種,它在演奏包腔時靈動而生動,獨具魅力。在包腔的演奏中,主胡的最佳音域,也就是中高音把位。主胡的中高音質與戲曲表演者的聲音品質相近,主胡演奏高手可以充分發揮主胡的特性,運用主胡的滑音來模擬人物的言語,增加戲劇的內涵和魅力。在演奏包腔的時候,主胡演奏者要做到心意相通,要學會左手的節奏,要學會右手的力量,要學會說話的技巧,要學會用不同的聲音來決定自己的演奏方式。主胡雖是三大包腔樂器中的主奏,但仍要遵循樂器的固有特征,以主胡為主體,在包腔中扮演輔助角色,要揚長避短,不能喧賓奪主。一種藝術的好壞,在于它的情感是否能夠充分的體現,如果能夠將主胡的演奏技巧融入到包腔的演奏之中,那么它的神韻就會更加生動,更加傳神。
主胡的音質中透露出一種憂郁的氣息,它擔負著演奏重要音樂的任務。主胡演奏具有豐富的感情和活力,能夠加深戲劇的主題,表現出人物內心的心理特點。主胡的獨奏,能夠在一定的戲劇情節下,將角色的內心獨白發揮到極致,陰柔、醇厚、細膩、哀傷的音色,讓人能夠更好地體會到戲劇的全部思想和情緒。比如《柳河灣的新娘》,在柳葉訴說自己的經歷時,主胡的獨奏就是最好的襯托,低沉的主胡則是將主角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主胡的獨奏,可以讓主胡的演奏和演員的表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主胡的感情,展現出其中的復雜感情,讓音樂觸動聽者的心弦。
利用主胡作為伴奏,可以更好地表達戲曲的感情。主胡演奏者要從整部戲曲的演奏狀況來確定其在伴奏中的地位,并輔以整部戲劇的情感基調,演奏者不可任意更改主胡的音調,擾亂演出的整體節奏,必須與整個戲曲的主旋律同步,彼此協調,從而使唱者更好地演唱。
各地方戲曲劇種在選擇自己的主胡時并不是隨意為之,只有既能代表該劇種所在地區的民俗文化色彩,又能突顯出該劇種特有音樂風格的胡琴才能被選用。各地方戲曲劇種會根據自己的發源地點、時間、方言、風俗習慣以及所流行的地域等因素,從宏觀角度考察研究,最后選用真正與自己聲腔曲調匹配的胡琴作為主胡來使用[1]。
以北方代表樂器板胡為例,板胡是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擦奏弦鳴樂器,與主胡的主體結構較為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相較于主胡常用的六角形琴筒,板胡的琴筒則是一頭大一頭小,呈圓筒形,“應用竹子、木材、銅或者椰子殼作為主要材料,琴筒大小直接決定板胡的音色,琴筒較大便能夠發出相對深沉厚重的聲音,琴筒小則發音相對尖銳刺耳”,一大一小產生的共鳴差異共同構成了板胡的音響風格。主胡的琴筒前口多蒙蟒皮,設琴碼,后置雕花音窗,對主胡的傳音和濾音起到輔助作用;而板胡則在琴筒前口膠以木質松軟、紋理順直、勻密、無痕節和水漬的梧桐木板,無琴碼,筒后開五個音孔,用以均衡發音。主胡的千斤多用專用的細繩按一定規律進行纏繞,收攬琴弦;而板胡則使用牛角或紅木向外頂起琴弦。以上種種差異,使板胡兼具剛毅遒勁、華美細膩的音色特征。其極強的穿透力、高亢嘹亮的特點,適于歡快喜慶、濃烈奔放的情緒表達;對于悲傷深沉的旋律,板胡也能用它清脆細膩的獨特音色營造出哀婉凄切的情緒氛圍。相較于主胡在伴奏樂隊中的“多多益善”,板胡則多為“一枝獨秀”,常作為主奏樂器獨奏、領奏大型民族樂曲。其極強的地域氣息,成為中國民族樂隊中不可缺少的特色樂器,富于北方色彩。河北梆子、豫劇、秦腔等均以板胡為主要伴奏樂器,尤其是豫劇,陳麗娜認為其“具有曲調高亢、唱詞嘹亮、情緒飽滿等特征”,與板胡的音色特征十分匹配,“板胡在其曲調演奏過程中能夠發揮與豫劇唱腔相輔相成的作用”,使劇目大放異彩,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
北方的戲曲劇種眾多,各劇種對主胡音色的要求也存在差異,所以板胡在衍變過程中對琴筒、琴桿、弦軸等方面不斷進行調整,派生出高音板胡(又稱河北梆子板胡或評劇板胡)、中音板胡(又稱河南梆子板胡)、秦腔板胡(又稱胡呼)、山西板胡(又稱晉中板胡)等板胡類樂器,它們在琴筒大小、琴桿粗細、弦軸長短、琴弦的使用及音色等方面各有不同。
在實際伴奏過程中,主胡主要起到了主導作用。演出質量關系到整個話劇的演出效果。主胡的表演技巧嫻熟,有一定的放松感,可以提高戲劇整體表演的表現力和舞臺呈現的完整性。同時還能與表演者的聲腔融合,將表演者更快更逼真地帶入到特定的情感表演環境中[2]。
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主胡并沒有固定的演奏手法,但正是因為演奏手法的多樣化和復雜性,其音色變化更加靈活,才能達到更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更恰當地將戲曲中的情感和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歌劇中的情感不僅包括歡快活潑的曲調,還包括清新的抒情旋律,比如,皎潔月光下抒發深邃意境的《二泉映月》,氣勢恢宏、慷慨激昂的《戰馬奔騰》以及蘊藏著勞動人民拼搏精神的《長城隨想》等,無論哪一種表達都蘊含著主胡演奏中的無限的情感魅力。其不僅在序曲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還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整個戲曲樂隊情感的把控及音準的掌握全都與之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演奏者需要通過多種層次的情感塑造,為觀眾呈現出一個生機勃勃、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讓歷史中的諸多經典人物生動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從而讓人感受到更加震感的視聽效果。
樂器對于情感的表達很多情況下都能夠起到促進的作用,但是想要為觀眾提供更加深入的情感體驗,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的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就需要演奏者對樂器的音域及音色有足夠的了解,并且對演奏的技巧已經登峰造極,除此之外,樂器本身的音色及音域的跨度也非常重要,否則就會形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主胡的音色以及音域最大的特點就是多元化,演奏者通過對二者靈活地調整,將戲曲中任務的悲鳴哭泣、憤憤不平等悲傷的情緒以及喜悅、開心、瀟灑、豪邁等積極的興趣都能夠表達的更加生動,觀眾通過演員的表演以及主胡音樂的渲染,對戲曲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以及深的情感設計都能夠擁有更加沉浸式的體會,演奏者通過主胡的演奏,增加戲曲表演的感染力,從而進一步增加傳統文化的藝術影響力,這對于戲曲藝術情感的塑造與傳播都有這個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奏者都會事前對需要伴奏的戲曲進行完整、透徹、詳盡的了解,對其中的情感進行深入的體會,不同故事的背景、人物、情節以及想要抒發的情感是不同的,只有在演奏者對戲曲的上述情況都已經掌握的情況下,才能夠根據劇情的變換靈活的調整主胡的演奏技巧及方式,以達到更加貼切的表達效果,將戲曲中想要向觀眾傳達的精神及高尚品格進行淋漓盡致的表達,從而引起觀眾的深入共鳴,使其在戲曲中尋找并感受傳統文化的深邃文化內涵,從而對傳統文化產生深厚的敬意,充分樹立觀眾的文化自信,從而通過主胡的情感表達實現藝術文化更加深入的價值。例如,《清風亭》這一曲目中,“奴才全將良心悶”這一句臺詞,就是表現出張元秀尋子而泣的一個橋段,因此在情感方面會比較跌宕起伏,演奏者通過對曲目的了解,把握好情感的變換,并通過節奏及旋律的領過調整,巧妙地運用襯、補等技巧將任務的情感力量發揮出來,使整個曲目更加富有韻味。
在演奏過程中,主胡還可以調整演奏節奏,正確引導其他伴奏樂器,并隨著演奏者演奏狀態的進展進行擴展和調整。京劇演員在演唱這句話時,采用的是“哭腔”唱法,這要求演員真實、真實地感受和揣摩人物的內心感受,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酌情處理演唱。在這種“非風格化”的情況下,主胡對整個戲曲音樂的影響尤為突出。在表達悲傷和其他情緒時,表演者深深的哭泣需要胡師傅及時主動地放慢節奏,放上柔和的旋律,配合表演者的情緒變化,等待表演者進入下一個情緒情境,然后慢慢進入,充分發揮音樂美學的即興發揮。胡師傅也有必要調整自己的“位置”和“模式”,以適應演奏者的演唱模式,從而達到“人與鋼琴融為一體”的演奏效果[3]。
綜上所述,戲劇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藝術形式,在戲劇表演中,往往會使用多種樂器,以突出戲劇的藝術特色,渲染劇情的氣氛和情緒。主胡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結構還是音質,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古代和現代的樂器中都有很大的區別,主胡的發音更像是人類的聲音,而在戲劇中,它的藝術表現就像是一個人在抒發自己的情緒,它可以溫柔、含蓄、熱情、高亢,而表演者則可以通過控制節奏和音調來改變自己的情緒,從而增加故事的感染力。■
引用
[1] 肖俊懷.主胡與樂隊的伴奏思想解讀[J].戲劇之家,2009(4):41-42.
[2] 趙其松.淺談淮劇主胡在戲劇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6(3):14+16.
[3] 李應仁.主胡領奏效果談[J].黃梅戲藝術,1996(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