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銀鋒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隆教畬族鄉新厝小學 福建漳州 363105)
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要學習專業學科知識,還要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必須學習的科目,除了語文基礎知識,還要加強學生的語言總結概括能力、語言的分析能力,打好小學生的語文基礎。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我國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各個小學的語文教師進一步展開對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工作,優化教學設計,鍛煉學生在非連續性文本材料中捕捉信息,處理數據,讓學生學會交流、反應、思考和判斷,從而全面提高學生信息整合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總結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綜合素養[1]。
目前,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的深入改革,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了“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創新性教學理念,缺乏先進的教育思想,沒有在真正落實教學的過程中做到寓教于樂,教學方法固定化,無法滿足新時代語文教學的需要,使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語文教師要著重為學生建立非連續性閱讀思維,提高學生對數據信息的采集分析能力。讓學生將文學思路與數學統計學思路相結合,提高學生語文的識別能力,為學生建立語文的思維導圖,學習閱讀文本的結構框架、寫作特點,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思維的教學目的。
隨著新課標改革,新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文本閱讀材料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融入了語文教學課堂以及試卷中,深入探索語文閱讀背后的人文精神,發揮語文閱讀的價值。在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面對涉及的舊課知識,沒有鞏固復習,而是一筆帶過,難以發揮閱讀的重要作用。由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是新課改下加入語文教材的新內容,很多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缺乏直接授課經驗、授課方法、教學設計等,因此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新課標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語文的思維邏輯能力。通過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材料的整合、歸納和總結,使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科學合理,為學生建立語文的學習思維導圖,增加小學生語文的閱讀體驗,提高知識儲備量。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注重學生對閱讀材料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思維結構和閱讀思維模式,理清楚閱讀的思路和線索。通過圖形、地標、分別線路等,提高語文閱讀的整體水平,促進小學語文的學習,為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2]。
受到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很多學生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缺乏對閱讀材料的了解和掌握。由于平時在語文課本中很少出現,學生和老師面對這一新題型無從下手,因此教學效果一般。其實,語文教學課本中也存在著許多非連續性的文本內容,但這些內容在插畫、目錄、課后拓展訓練、課外延伸板塊中出現,極容易被學生和老師忽略,使得教學效果不佳。
例如,插畫廣泛地應用于語文教材中,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隨處可見,遍布在了語文課文和課后練習以及一些輔助性練習資料當中,小學生很容易被新鮮的圖畫所吸引。因此,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經常模仿插畫內容,把插畫畫下來等,難以思考插畫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使得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工作進展緩慢。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本中的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元素,將這些非連續性文本元素帶入到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利用插畫捕捉有用信息,輔助文本教學,進行閱讀的深入思考。
深入挖掘課本內容,探究課本中的非連續性文本元素,深入分析課文中的插畫,課文中的課后拓展數據和信息,展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思考。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非練習性的文本元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非連續性的文本特點。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的講解中,語文教師深刻地剖析了這一典型的非連續性文本結構,讓學生掌握非連續性文本的結構特征。通過帶領學生閱讀“金字塔的夕照”,帶學生深入閱讀“不可思議的金字塔”,讓學生自主的獲取有用的信息,進行大膽的猜測和想象。通過兩篇文章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給學生形成對比,分析非連續性文本的寫作特征,發現非連續性文本的編排特點。結合中外資料,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索,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引導學生以“不可思議”為關鍵詞,展開聯想和假設,深入理解文章。在課程的最后,為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體驗,教師可利用對照思辨的方式,讓學生對比兩種表現手法,說一說自己更喜歡哪一個以及喜歡的理由,要有理有據,邏輯通順。
這處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具有一定的輔助教學的意義,能夠加深小學生對通篇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小學生正處于發育階段,對于較長篇幅的文章,閱讀理解能力有限,在進行閱讀理解中會出現一定的障礙。教師可巧妙地結合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通過圖片、目錄、線索等,為學生指明閱讀理解的線索,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綜合能力。非連續性的文本創建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和閱讀理解能力,通過一些圖表信息等,更好地明確文章的主體和文章的閱讀理解線索。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納米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納米技術的發展歷程,為學生以事件為線索,設立了思維導圖。納米技術這一科技理論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步提出并興起的,如果說20世紀是微米世紀,隨著技術的突破,科技的發展和進步,21世紀則真正走進了納米世界,實現了納米技術的新突破。在課程梳理思維導圖構建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知識,教師要讓學生了解納米的長度單位。“1納米等于10億分之一米”,在思維導圖的構建中,列舉了納米科技的提出與發展,納米的特征,納米技術的應用等,讓學生對納米科技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更加高效的掌握了語文課文的知識,從而提高了語文地閱讀理解能力[3]。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與“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同等重要,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的綜合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將兩種閱讀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相互融合,共促發展。在語文教材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材料可以有效地對連續性文本閱讀材料進行補充說明,為連續型文本閱讀材料提供更加精準的表格數據,繪制更清晰的網絡結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材中的數據、表格、圖像以及人物對話等,蘊含著重要的閱讀理解信息。教師要提高學生捕捉閱讀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精準的提煉出有用的閱讀信息,促進語文閱讀理解。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語文課程中,教師通過圖文結合,提高學生的文章分析能力。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讓學生通讀文章,了解連續性文本課文材料的大體意思。閱讀完文章以后,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有關圓明園的圖片,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了解圓明園壯麗的景觀。不僅如此,教師還可為學生梳理圓明園的時間線索,讓學生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10月18日到19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將一代建筑藝術的瑰寶燒成灰燼。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除了基礎的連續性文本教學以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應用非連續性的文本材料收集相關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讓學生了解舊中國曾受到的恥辱,讓學生們感嘆如今祖國的偉大,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激發起學生的斗志與豪情,讓未來的中華少年承擔起建設祖國的偉大重任,提高語文教學的內涵。
在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工作中,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的思辨能力,構建學生良好的閱讀理解思維,為學生提供閱讀理解的思路,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從生活出發,提高學生的認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本身實踐性較強,非連續性文本材料通常是一些比較精確的數據和信息,與生活實際聯系較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抓住生活中的機會,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我的出行我決定》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能力,給出如下幾組非連續性閱讀的材料。首先給出了各種交通出行工具、出行時間、地鐵票價圖和乘坐圖,以及公交的發車時間、等候時間、公交的線路圖等,還給出了這幾日的天氣預報,讓學生了解近期的天氣變化。通過這幾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材料,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情景。接下來引入問題,問題一:假如你是小明,姥姥姥爺初次來你家做客,由于從來也沒有坐過地鐵,想讓你給姥姥姥爺介紹一下坐地鐵的出行方法以及乘坐地鐵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問題二:周末小明和同學們約好了去郊游,為了確保出行的愉快和順利,你能根據這幾天的天氣情況,給同學們一些合理性的建議嗎?例如:需要穿什么衣服?需要帶什么?需要一些什么注意事項?需要準備什么防護用具等。這樣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結合生活實際,能夠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展開閱讀理解,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展開。
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要進一步提高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作用,加強非連續性文本材料的利用率,為學生提供閱讀理解的思路,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總結性、概括性、直觀性。閱讀文章結構層次明顯、段落結構清晰,特別有利于對數據信息的歸納總結,能夠為學生閱讀理解提供初步的解題思路。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材料具有、簡單明了、條理清楚、簡潔干練等特征,可以讓復雜的語文閱讀關系更加清晰明確、一目了然,為學生撥開語文閱讀理解的烏云,使學生感受到豁然開朗,發現語文閱讀理解的解題技巧和閱讀理解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文《祖父的園子》中,教師為學生繪制了思維圖表,被學生找到了重點描寫的字詞和語句,讓學生了解課文中是如何突出主題的,建立語文課文教學的思維導圖。使學生明確語文課文中的線索和主題,通過線索和主題深入剖析語文課程知識,使小學語文現代文課程教學更加清晰明確,一目了然,讓學生可以根據思維圖標更加清晰的了解了課文的內涵,了解課文中的重點,初步建立語文閱讀理解的思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不是單純的教會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明白如何構思,如何解題,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和分析方法。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邏輯思維能力還在健全中,通篇的文字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依靠圖像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問題的難點和重點,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