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燕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新技術審計科研創新團隊,重慶 402160)
高校作為基層黨建組織,其工作主要包括黨組織機構建設、黨建活動組織、民主生活制度的貫徹落實、黨員發展以及評優評先等。高校黨建工作的根本內涵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適應高校管理體制、治理方式的變化,建立健全黨組織工作制度與機制,以更好地發揮黨組織在高校辦學治校工作中的作用;2.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這是黨建工作的基礎所在。加強思想建設就是為高校廣大黨員師生補給養分,這對高校來講是非常重要的。3.加強、完善高校黨組織的引領作用與服務功能,拓寬高校黨組織服務師生、凝聚人心的方法與途徑;4.加強自身建設,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立黨員培訓教育的長效機制;5.拓展黨建工作覆蓋面,吸引更多主體參與到黨的建設工作中來;6.加強監督制度建設,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長效監督機制,確保高校各部門各項活動都有章可依、有據可循,推動高校內部工作井然有序運行[1]。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黨的依賴與后備力量。高校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共青團更是在其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鶎訄F組織是團開展各項工作與活動的基本單位,基層團組織的建設情況將直接關系到團組織能否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更加需要做好學生工作,加強組織建設,推動各項基層工作的活躍開展。首先,明確團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以及目標任務。高?;鶎訄F組織建設應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團組織服務能力提升以及團組織覆蓋范圍擴大的工作中心,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完善團組織制度建設,從而有效提升團組織的服務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與戰斗力,真正將高校團組織建設成為政治立場堅定、組織關系牢固、底色鮮明、朝氣蓬勃的堅強集體。
高校團組織是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基層建設的重要依靠,是黨員隊伍發展的重要力量,團干部隊伍為黨的青年干部隊伍提供了重要的后備支持。在加強高?;鶎狱h組織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切實抓好、穩步推進團組織的建設,不僅能夠擴大黨在青年學生群體中的覆蓋范圍,夯實黨的群眾基礎,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號召力,還可以不斷充實、發展黨員隊伍和黨員干部隊伍的后備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培養更多的優秀建設者和接班人。
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群眾組織,承擔著團結青年、教育青年的使命與職責,是連接黨與青年的重要紐帶。共青團的性質決定黨建對團建的指揮與領導,這是團的事業得以發展的基本條件與根本保證。
對于高校黨團建設來說,高校黨組織依然發揮著領導核心作用,承擔著思想引領的重要使命與職責。團組織應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用心做好學生的成長服務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實際的、有效的幫助與指導。在當代青年學生身上,我們能夠看到鮮明的時代特征。服務學生成長,培養新時代奮斗者,是共青團建設工作的應有之義[2]。
黨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與團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二者從本質來說具有高度統一性,是一脈相承的。無論是先進的思想還是全面的成長服務,都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目光、匯聚學生力量,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
“帶”政治。黨團組織的靈魂在于其政治性。共青團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依靠與后備力量,其建設任務的變化與調整始終都是圍繞黨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心工作的變化而進行的,這是團組織得以永續生存與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在高校黨組織的領導下,共青團能夠進一步明確其目標定位,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引領作用,根據黨的要求,團結廣大青年學生,努力將其培養成為合格、可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帶”思想。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信心、信念與信仰。面對新時代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高校黨組織要積極發揮其引領作用,指導共青團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青年學生,助力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帶”隊伍。以“五好”干部為標準,打造一支信念堅定、本領過硬、作風優良的高校共青團干部隊伍,促進共青團各項工作的科學化開展。將青年學生團員隊伍帶好,擴大共青團在青年學生群眾中的覆蓋范圍,為黨員隊伍的發展積蓄后備力量,扎實推進“推優入黨”,增加推優數量,提升推優質量。
“建”組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團組織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努力使團組織成為聯系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夯實團組織基礎地位,創新團組織建設路徑,穩固團建格局。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團組織要滲透到所有的青年學生群體中,推動班團融合,打造班團一體化,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促進高校共青團組織能力的提升。
“建”制度。立足團章,以黨內法規與規章制度為參照依據,突出思想引領作用,圍繞“服務大局、做好紐帶、匯聚力量、從嚴治團”的工作格局,建立與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要求相適應的治理制度體系,推動共青團組織的制度化、科學化運行。
“建”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團作風建設方面強調,團結廣大青年,一要堅持以青年為本,著力增進對青年的感情,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具體到高校黨團作風建設,首先要堅持以生為本,要和學生做朋友,贏得學生信任。其次,要主動深入班級與宿舍,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用心服務學生發展與成長,切實關懷、關心學生,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育”思想。大學生最容易接受各種新思想、新理念。在高校黨團建設工作中,對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黨團建設工作應將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崇高理想作為核心任務,組織學生學習黨的政治理論,以先進思想武裝學生大腦。
“育”價值。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價值取向的關鍵時期。對此,高校黨團組織應充分發揮主陣地作用,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發展法治思維,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育”人才。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黨團育人工作也應緊緊圍繞這一任務開展。立德樹人也是黨建帶團建工作開展的法寶。因此,高校黨團組織應發揮堡壘作用、制度優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知識、增才干。
加強組織領導。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高效開展需要高校黨委精心組織、科學規劃、統籌布局、科學安排、整體推進,實實在在提升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效果。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黨、團支部要在認真、具體調查與分析的前提下,制定工作建設方案,將其有組織、有計劃地推進、落實。與此同時,黨支部書記在黨建帶團建工作中要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對工作的開展負總責、抓落實。
規范工作制度。首先,完善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高校黨支部應不斷加強包括“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服務群眾等組織生活制度建設;持續完善黨日制度,設定固定的黨員活動日,開黨會、辦專題學習教育、處理黨務工作、組織黨內活動等。其次,規范團支部組織生活制度。高校團支部也要根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的相關規定與要求,持續完善“三會兩制一課”主題團日等相關制度,并設定固定的主題團員活動日,開展團員教育,處理團務工作。
落實分類指導。高校黨支部在做好自身建設工作的同時,還要積極為團支部建設提供科學指導。首先,黨員要聯系、對接團支部。黨員可通過組織、參加主題團日活動、專題研討活動以及團員大會為團支部建設提供科學指導與監督;其次,黨員還要對接團小組、列席團小組會議、參加團小組活動,加強對其工作的指導與監督,推動團小組活動落實;最后,黨員還要聯系入黨積極分子,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指導、教育與考察,推進推優入黨工作。
規范黨團組織建設。高?;鶎狱h、團組織應根據黨團建設的相關規定,秉持深化基層組織建設、促進工作落實的原則,合理設置支部及支部委員會,構建組織健全、結構合理、領導有力的高校黨團支部班子。首先,規范黨、團支部及委員會建設。在高校黨委員會的領導下,各二級學院還應設立黨支部,并通過黨員大會選舉出支部委員會;各二級學院還可以以專業、班級為單位成立團支部,并通過團員大會選出團支部委員會。其次,規范黨、團小組建設。各院系黨支部按照年級、專業的劃分,成立黨小組,并通過黨支委民主推薦、小組成員選舉的方式選出小組長;以寢室或按照學號順序設立團小組,由學生干部或寢室長擔任小組長。最后,建立健全基層黨、團組織支委會,按照任職期限以及相關程序進行黨、團委員的換屆與補選。
加強基層黨、團支部工作的規范化建設。高校基層黨、團支部應根據《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關于加強新時代團的基層建設著力提升團的組織力的意見》的相關要求,目標明確、計劃周密、總結及時、監督到位、考核公正地提升基層黨、團組織的組織力、行動力、凝聚力。首先,始終以民主集中制為建設原則。黨、團支部委員會、黨員大會以集體討論、投票等民主方式決定黨、團支部內的重大問題。其次,實時監督、定期檢查黨員、團員參加組織生活的實際情況。再次,黨、團支部書記應每年或每半年向上級組織述職一次,并在組織內部向全體黨員、團員做一次工作報告,自覺接受組織內其他成員、上級組織以及群眾的監督。最后,黨、團支部要堅持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的原則,做好發展黨員、推薦團員的工作。
優化組織載體。高校應成立以黨組書記、副書記為組長、副組長,以各級黨支部書記、團委書記為組員的黨建帶團建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工作的整體規劃與頂層設計,明確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建立和實施各級黨團支部、黨團小組,建立層次分明、責任明確、可操作性強的工作制度與聯席會議制度。同時,還要制定科學黨建帶團建的工作評價體系,對其工作的開展進行認真考核。
拓展活動載體。高校各級黨組織應與同級團組織相結合,溝通開展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黨的其他政治理論知識為主題內容的政治學習,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如演講比賽、理論知識競賽、社會實踐、專題講座,引導青年學生全面了解黨的政治理念、思想路線等,多渠道、多層次地將黨的政治理論知識融入黨團活動中,有效拓展黨團活動載體,引導學生堅定信念、永跟黨走。
創新宣傳載體。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傳統載體的宣傳優勢,如主題黨會、團會,專業學習研討等,讓廣大青年學生在交流、研討中獲得思維的碰撞和思想的啟迪;另一方面,要拓展教育宣傳手段。進入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也要與時俱進,在把握當代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基礎上,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方式,如依托微信、微博等平臺開展黨團教育活動,通過網絡平臺宣傳黨團理論與政策、交流活動組織經驗等。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終究要依靠一代代青年的激勵奮斗。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應以教育和培養合理、可靠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為核心任務,根據新時代的新形勢、新特點,創新工作形式,完成培養新時代奮斗者的政治使命與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