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雁,羊雙全,張麗婷
(廣西城市職業大學,廣西崇左 532100)
信息技術可以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某一個重要知識點進行詳細說明介紹,或者是與某個核心要點和環節相結合進行講解。在職業本科教學課程中,教師應該明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結構進行調節,給學生提供一個思路清晰的知識框架體系。教師應充分利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標準,為學生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堂上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指引其深度研究重難點知識,助力其深度理解和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因此,在職業本科教育中,如何開發與實施教學標準,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者必須深究的時代課題。
現在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課堂上都是教師把課本的基本內容大致講一遍,然后把需要記住的操作給學生隨便講一講,然后學生們對著教師所提供的基本操作再進行依葫蘆畫瓢地學習,這樣死板的學習方式不僅不能夠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還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習,甚至會影響到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相關職業素養的形成,甚至影響到學生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的情緒與學習熱情,讓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以至于達不到培養學生教育連續性的真正目的。縱觀全局來說,教師的教學連續性不強,不僅會讓課堂上缺少良好的互動,而且不能讓學生吸收所學知識,影響到學生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實際操作能力的形成。
就目前而言,許多教師都喜歡在相關教育平臺上下載學習課件,其實這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基于課件并不是自己制作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多個課件進行詳細比較,然后選擇出合乎目前實際教學情況的有效課件,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技能得到充分學習與提高。環境藝術設計相比于比其他科目,環境藝術設計一直都始終貫穿著我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跟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所以,盲目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會誤導學生的學習,也不易于讓學生自己去主動抓重難點,讓整個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過程不為學生所喜歡。
在當今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產物運用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堂中,可以加快教學進度,也可以提升教學效率,是教師們減輕自身壓力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不二選擇。然而,有些教師利用了數字化技術,讓整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堂上的專業性降低,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為了完成任務進行教學,上課前不備課而且講解課本內容時都沒有抓住重點,讓學生在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知識的時候會摸不著頭腦,一味地追求課堂進度,從而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么多的內容,忽視了對學生專業性知識的培養,這樣不緊密聯系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會讓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產生厭惡情緒,嚴重地會導致班級整體凝聚力下降,減少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研究設計基礎知識、建筑識圖、制圖知識、陳設藝術設計知識等環境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的專業,可指引學習者掌握室內裝飾設計、室外環境設計、環境設計、報價與施工管理、效果圖技法等方面的能力與知識。比如,依據設計展開施工,設計環境景觀等;該專業包含《小型民用建筑設計》《三大構成》《裝飾設計原理》《陳設藝術設計》《素描》《中外建筑史》《裝飾材料》《色彩》《展示設計》《裝飾設計原理》《園林設計》《裝飾構造與施工》《景觀設計》等課程,該專業學習者可深度鉆研建筑學、城鄉規劃、環境設計、藝術設計學等專業知識,從事施工管理、工程報價、建筑施工等建筑類工作與家具設計、設計咨詢、裝飾設計、廚房設備設計、建筑設計等設計類工作。而基于職業本科的教育訴求和大學生的發展訴求,教育者深度開發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標準,并將其全面貫徹于教學實踐中,并結合實踐結果,調整課程標準、優化教學模式,將凸顯以下優點:一是在課堂的導入環節,通過利用學生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陌生與好奇,將學生們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中,一個好的開始就會使教學效率事半功倍,那么將學生們有效帶入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并且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是一個好的開端,也是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是否能夠成功吸引學生的關鍵一步。所以說環境藝術設計所制定的教學標準具有開發性的導入功能,能夠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教學的成功。二是教學內容方便使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擁有視頻形式的學習載體,不管是在電腦上還是在手機上,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只要能連通互聯網就可以進行觀看,而且還是不限次數地反復觀看。三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大多數學校的教師都是有限的,分配給每個班級的教師名額也是固定的,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匯集了大量名校名師的講解內容,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學習方法,開拓自己的思維。
所謂明確學習內容,是在教師上課之前學生提前對一個即將要學的新知識點進行學習,在預習中學生可以先整體把握知識的基本框架,再將框架內的知識點細化探究[1]。在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體系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預習,對整個知識的掌握能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術課程在預習過程中可以讓重難點簡單化,更加通俗易懂。例如,在學習PPT的設計時,學生們之前可能都不知道PPT怎么設計才好看,教師可以通過在網絡上發布預習內容的信息技術視頻給學生們后,學生就可以自己觀看視頻梳理知識體系并記下相關筆記,在后來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只需要對學生們不懂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如今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堂上以及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把書本上的知識點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如何運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及自身的審美能力[2]。當學生對一些比較抽象難懂的知識困惑時,教師便可以首先錄制一段有針對性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視頻并在課堂中播放,之后再和學生們進行溝通講解,這不僅會引起學生們的深入思考與交流,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最后對難點知識進行成功講解。
首先,應該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之中先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什么,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有目標的培養。明確培養目標應該從環境設計學的基本出發,培養學生對于環境空間的設計感覺,這樣才能更好地握住環境藝術的根本之源;其次,應該對環境藝術的施工進行一個基本了解,這樣不僅可以從環境藝術設計方面去更加細致地了解它,還能夠通過現場的實踐活動對環境藝術有一個更好把握。然后,對培養目標進行有效規劃之后,應該就需要對培養規格進行一個有力部署,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培養規格中是需要培養出專業導向性強的人才,以此來達到培養規格的制定初衷,這樣才不會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標準方案產生一個錯誤的指導,讓其才能夠有更長遠的發展。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緊密聯系實際情況,會適當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產生許多令人出乎意料的結果,比如課堂效率的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增強,甚至還會提高對專業技能的培養,再利用一些數字化設備可以更加有效地幫助教師達到此目的。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設計作品或者物體,將它們在課堂上呈現出來,物體不僅會在講臺上顯示出形狀,還可以照射出投影,這樣會讓學生對看到的事物感興趣,可以隨之提高學生對于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程的學習熱情,更加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增加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也可以隨之提升學生對空間的感覺和數感的產生。
科技化的設備,不僅可以讓教師快速地講解本堂課的重點,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課堂中,讓學生們先行討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的相關技術問題,在討論的同時不但可以增加合作交流能力,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能力,然后讓學生們自己來總結本堂課所學的內容,這樣比僅僅只說一個抽象的概念來得更加直接,也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真實的創作[3]。通過教師的實際教學結合教學標準的便利功能,更加可以給學生展示不一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與教師的教學效率。
邏輯思維的培養不管什么時候都不會太遲,教師通過教授學生的專業化知識,可以讓抽象的問題變具體后,一步一步地幫助學生們分析出來,通過列舉法告訴學生們一個基本邏輯,然后再通過正確且專業的設計來跟學生們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專業能力和空間能力。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不管是在教育信息方面還是數據更新方面都存在著信息封閉或更新不及時這樣的問題,不僅如此,匱乏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資料也是學校面臨的一個難題,這樣一些問題在很多時候都能影響到學校在管理方面的判斷力,讓教育事業的發展受阻。所以,為了提升學校的管理能力,提高在日常教學管理方面的高效力,適應科技發展的新時代教育水平和需求,將教學信息豐富和教育資料完善成為了學校保證教育事業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
當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教育標準完善之后,接下來就是使用恰當的管理方法對整體的教育措施進行一個合理且正確的規劃和管理[4]。但是在大數據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并沒有一個很好的管理方法,都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重心,忽視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這樣的方法確實會讓教育管理系統在一段時間內獲得短暫的成效,但這并不是一個想發展更好教育系統的長遠之計,更應該做的是腳踏實地完成各項工作,提高和完善管理系統,讓大數據下的教育系統信息都可以很好地整合在一起[5]。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數字化其實是當代科技飛速發展的重要標志性產物,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養成方面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標準的形成,不僅可以讓教師和學生的交互學習更加有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真真切切地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