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特征與中國特色

2022-02-09 07:21:00陳希顏陳立旭
治理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現代化國家

□ 陳希顏 陳立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23頁。這就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基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普遍性、共同性,也有基于自身獨特歷史、文化和基本國情的特殊性或中國特色。獨特的歷史命運、文化傳統以及“后發”“并聯”“人口規模巨大”等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中國必須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一、現代化的普遍性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種模式,當然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和現代化的共同內涵、普遍性特征。因此,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就必須從分析現代化的普遍性特征或共同特征、共同內涵開始。艾愷(Guy S.Alitto)認為,現代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認為現代化是各種因素的聯接,而巧合在一個時間點上(2)艾愷:《世界范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論文化守成主義》,唐長庚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頁。。”羅茲曼(Gilbert Rozman)說,“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劇烈、最深遠并且顯然是無可避免的一場社會變革”(3)吉爾伯特·羅茲曼編:《中國的現代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比較現代化”課題組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4-5頁。。亨廷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把現代化界定為“是將人類及這個世界的安全、發展和完善,作為人類努力的目標和規范的尺度”,“社會有能力發展起一種制度結構,它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挑戰和需求”(4)薩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譯,新華出版社2002版,第58-59頁。。他還闡明了現代化的一些共同內涵和要素:包括“工業化、城市化,以及識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會動員程度的提高和更復雜的、更多樣化的職業結構”(5)薩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譯,新華出版社2002版,第58-59頁。。這些都闡明,現代化既是一場人類歷史上最激烈、最深遠的從傳統社會向先進社會變革的過程,又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諸領域呈現的先進狀態;既包括物質、結構和觀念等方面靜態的“現代”狀態,又包括動態的“化”的發展過程。

一些社會學家側重從人們心理、意識與價值觀念上變化的維度分析和考察“現代性”、現代化的內涵。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把現代化視為理性世界代替神性世界的“祛魅”過程、“解密”過程、“啟蒙”過程,強調理性化(Rationalization)是現代性的基本特點。他認為新教動搖和廢除天主教唯有通過圣事、教會等方式才能使信徒獲得拯救的觀念和規定并對之進行理性化、世俗化的改造,就是一種以“理性”取代“神性”的“祛魅”“解密”“啟蒙”過程。韋伯說,“只要人們想知道,他任何時候都能夠知道;從原則上說,再也沒有什么神秘莫測、無法計算的力量在起作用”(6)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馮克利譯,三聯書店出版社2013版,第29頁。。現代化使理性主義開始在人腦中占據主導地位,通過精密的理性計算人們即可掌控一切。雖然理性化不代表進步卻意味著人生與世界終極意義的消失,價值與事實的關系從統一到二元對立,上帝的秘密被“祛魅”、被“解密”、被“公開”。“人們不必再像相信這種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蠻人那樣,為了控制或祈求神靈而求助于魔法。”(7)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馮克利譯,三聯書店出版社2013版,第29頁。正因如此,經歷理性化后的世界,就呈現出了持續的“進步”狀態或現代化狀態,“文明人的個人生活已被嵌入‘進步’和‘無限’之中,就這種生活內在固有的意義而言,它不可能有個終結,因為進步征途上的文明人,總是有更進一步的可能”(8)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馮克利譯,三聯書店出版社2013版,第29頁。。英格爾斯(Alex Inkeles)則從人的現代化維度分析“現代性”、現代化的內涵,從態度、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等方面描繪了現代人格的特征。他認為,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一旦置身于現代化的工業和其他現代環境中,就會基本順應這種環境,經歷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向現代性轉變,產生出具有某種“共同性”的精神狀態和行為方式,成為現代的個人。人的現代化既是獲得更大發展的先決條件和方式,也是發展過程自身的目標之一。英格爾斯強調,現代化并非代表著傳統文明的終結,而是人類傳統文明的健康的繼續延伸和創造性轉化,“它一方面全力吸收了以往人類歷史所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一方面又以傳統所從來未曾有過的創造力和改造能力,把人類文明推向一個新的高峰”(9)A.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殷陸君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頁。。

涂爾干(Emile Durkheim)、列維(Claude Levi-Strauss)與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等則側重于從社會結構、制度結構變遷等角度分析現代化內涵。他們一致認為工業化是推進現代化、社會整體結構變遷的強大力量。列維根據動力的來源及一個社會成員所使用的工具性質來區分相對現代化社會和相對非現代化社會,強調相對現代化社會主要使用非生物性能源和非人體性工具,而相對非現代化社會則相反。他認為,伴隨現代化進程,“相對地現代化了的社會之間的結構一致性的程度也隨之增加,無論這些發生變化的社會原來的基礎存在多大的差異”,他預測各國最終將“趨向于某種不可能再高的高度現代化”(10)轉引自西里爾·E·布萊克編:《比較現代化》,楊豫、陳祖洲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522頁。。帕森斯則傳承了斯賓塞、涂爾干的觀點并沿用社會學的“兩段法”,強調社會分化導致了社會內部子系統不平衡,從而引起社會變革。他把社會分化程度、社會結構、社會功能的專門化作為現代化的標準,把社會整體適應力提高的過程視為現代化的過程。吉登斯也認為,雖然涂爾干很少提及“工業社會”一詞,“但他提出的許多論述卻實際代表了我的立場”(11)安東尼·吉登斯:《批判的社會學導論》,廖仁義譯,唐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頁。。他還從現代社會“斷裂論”角度分析現代化的特征,強調社會發展的“斷裂性”“非連續性”。他說,“現代性的社會斷裂”,就是指“現代的社會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獨一無二的,其在形式上異于所有類型的傳統秩序”(12)Anthony Giddens,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p.3.;在外延方面,“確立了跨越全球的社會聯系方式;在內涵方面,正在改變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帶個人色彩的領域”(13)Anthony Giddens,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p.4.。

上述表明,不同國家現代化呈現出了共同特征,并體現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人的思想觀念等諸多領域。現代化是一系列領域的革新,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要素革命性的大規模變化,是遍及世界各國的全球性、根本性、持續性的從傳統到現代的物質、結構、觀念的轉型。通過廣泛的現代化變革,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和后工業社會轉變,從自然經濟社會向市場經濟社會轉變,從鄉村社會向城市社會轉變,從矇昧步入理性,從封閉步入開放,并創造了繁榮發達的現代文明。

這就表明現代化具有普遍性特征或共同特征、共同內涵。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1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24頁。與世界其他經歷現代化的國家一樣,中國式現代化也經歷了或正在經歷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生活與生產方式、人們的交往行為、思維觀念以及推動本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社會結構的分化和整合等一系列變化,既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也呈現了各國現代化具有的共同特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農村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1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4頁。,既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目標,又呈現了中國式現代化與各國現代化具有的共同特征、共同內涵。

二、現代化的特殊性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回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一方面西方各國率先邁入現代化進程,先后經歷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等,領先全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并在18、19世紀形成先發優勢,呈現了現代化的“先進”狀態。另一方面,雖然現代化始于西方,西方現代化也最早顯示了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但這并不意味著歐美現代化模式具有全球普適性,并不意味著西方式現代化道路就是全人類唯一的道路。

誠然,西方是全球現代化的先行者。從唯物史觀視野看,西歐現代化最早體現為封建主義農業社會向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轉變。由英國開端隨后向西方擴散的工業化過程,不僅僅是經濟與技術、生產結構等領域的變革過程,也是資本主義制度和價值觀念孕育、發展的過程。西方式的現代化模式確立了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工業文明整體架構和鮮明底色,它以資本為內在邏輯和驅動力,以資本的原始積累為根基,主導、改變生產方式并推動社會發展。“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頁。

近代以來,不少西方學者認為西方式現代化道路具有普適性、普世價值,是全世界各國都可以仿效甚至照抄照搬的模板。西方國家向非西方國家所呈現的,只是后者未來的社會景象。任何國家都不能抗拒西方式現代化模板、現代化道路,否則將不可避免地付出沉重代價。歐洲中心論奠基者黑格爾,就認為西方式道路具有世界普遍性,“這個形式上絕對的原則把我們帶到了歷史的最后階段,這就是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時代”(17)黑格爾:《歷史哲學》,王造時譯,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454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相信現代化終將導致“地球和人類的歐洲化”命運。帕森斯認為,現代型社會僅有“一個源頭”,導致西方變成“現代”的發展過程具有“普世性”的意義。社會分化必然導致社會內部整合度的不斷提高,而西方式民主制則代表了這種社會內部整合的最高程度。同時,他也認為美國是社會分化、社會內部整合程度最高的國家,因此,世界各國終將歸趨于西方式現代化,某種意義上也就是歸趨于美國式現代化。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了“歷史終結論”,他所謂的“歷史”就是現代化的過程,而西方民主制度則是“歷史發展的終點”,即全球現代化的最終形態,并且具有普適性價值,“后發國家”現代化進程不過是“先行國家”現代化進程的歷史重演。福山說:“歷史終結并不是說生老病死這一自然循環會終結,也不是說重大事件不會發生了或者報道重大事件的報紙從此銷聲匿跡了,確切地講,它是指構成歷史最基本的原則和制度可能不再進步了,原因在于所有真正的大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18)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代序)》,黃勝強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喬治·拉倫(Jorge larrain)認為,相較于他者的弱勢文化身份,歐洲文明屬于強勢文化身份,西方國家往往視其他文化身份為非目的理性觀的他者,正是因為“落后的”“不開化的”他者存在,處于現代化進程中的歐洲才感到有義務把自己看作一個“解放者”,并在殖民侵略中實現自身現代化(19)喬治·拉倫:《意識形態與文化身份:現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場》,戴從容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頁。。亨廷頓認為,“文明之間最引人注目的和最重要的交往是來自一個文明的人戰勝、消滅或征服來自另一個文明的人”(20)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譯,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頁。。由于現代化先發于西方,所以眾多學者自然而然地以西方先發國家的現代化道路作為研究和分析的參照系和樣板,流行的現代化理論往往就是以英國、歐洲、美國的現代化經驗為基礎和背景總結、提煉、概括出來的,現代化被等同于英國化、歐洲化和美國化或西化。“‘現代化理論’,特別是‘回流論’,無異相信西歐的經驗不只是現代性的第一個個案,而且也是現代性普世化的‘典范’(Paradigm)。”(21)《金耀基自選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頁。

然而,“每一物質的運動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質,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規定”。這種現象不僅在自然界中存在,也同樣存在于社會領域和思想領域中。“每一種社會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質。”(22)《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0頁。西方是全球現代化的先行者,并不意味著西方式現代化道路就是全球各國現代化的普適性道路。現代化不等于歐洲化、美國化或西化。事實上,西方式現代化本身就既具有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也具有現代化的特殊性或西方特色,也是由西方國家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比如,西歐與美國的現代化在古典希臘文化與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成長,經過長時間的孕育、發展、累積,在市民社會內部不斷形成對創新的需求,最終率先世界各國實現了“內生型”現代化,創造了“希臘傳統-基督教文明”新形態(23)王立勝、晏擴明:《“儒家傳統-共產主義”文明新形態——中國道路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現代探索》,《文化縱橫》,2022年第3期。。在《啟蒙的辯證法》中,阿多諾(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與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指出,啟蒙與神話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啟蒙把神話作為自己的天敵,另一方面啟蒙又揚棄神話,貫徹神話的準則,啟蒙以目的理性統治自然代替了神話以魔法統治自然。因此,神話與啟蒙表面上是對立、割裂的,實質上卻是有機統一的,是同一種西方觀念的不同體現。由此可見,西方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希臘傳統-基督教文化底蘊中,西方歷史文化傳統是西方式現代化的精神文化源泉。正如韋伯所說,西方獨特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源自于西方文化的獨特性。“合理的現代資本主義不僅需要技術生產手段,而且需要一種可靠的法律體系和按章行事的行政管理制度”(24)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彭強、黃曉京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第24頁。,而西方文化具備“獨有的合理主義”(25)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彭強、黃曉京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第25頁。。因此,分析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我們首先要搞清并從發生學上解釋西方合理主義的獨特性,同時在這個范圍內,搞清并說明現代西方合理主義獨特性的起源”(26)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彭強、黃曉京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第26頁。。又如,歐洲各國都或多或少經歷了獨特的通過殖民掠奪積累財富的歷史,帶有濃厚“殖民主義”色彩,其顯著特征是通過長期對外戰爭、殖民掠奪、資本原始積累來完成現代化。西方國家的這些殖民主義做法,都是不可能被多數后發現代化國家仿效的。

除了西方具有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國情因而其現代化模式不可能被非西方國家照抄照搬外,西方式現代化呈現的諸多問題,也是后發國家現代化不能仿效并且必須加以避免的。以資本不斷增殖、對外擴張為內驅的西方式現代化把自由勞動變成了異化勞動,把人的思維扭曲為物化意識,把人與人之間關系變成物與物的關系,導致了現代社會一系列的危機。誠然,資本邏輯對推動西方式現代化產生了巨大作用,“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2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頁。。但由資本主導的現代化又可能反噬、毀滅人類自身。“沒有人知道未來誰將生活在這個牢籠之中,或者,在這場巨大發展告終時,是否會出現面貌一新的先知,或者是否會出現舊觀念、舊理想的大復興;如若兩者皆非,是否會出現病態的、以自我陶醉為粉飾的機械僵尸。”因為就這種資本邏輯推動的現代化最后發展階段而言,“確實可以這樣說:‘專家們沒有靈魂,縱欲者沒有肝腸,這種一切皆無情趣的現象,意味著文明已經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水平’”(28)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彭強、黃曉京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第176頁。。

這就不僅表明了現代化并非歐美國家的“專利”,西方式現代化道路絕非僅有的現代化模式,也表明了西方式現代化自身存在難以克服的弊端。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即使歐洲中心論奠基者黑格爾也曾說,不能簡單套用別國發展模式,要重視自身發展的特殊性,“如果要先驗地給一個民族以一種國家制度,即使其內容多少是合乎理性的,這種想法恰恰忽視了一個因素,這個因素使國家制度成為不僅僅是思想上的事物而已,所以每一個民族都有適合于它本身而屬于它的國家制度”(29)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范楊、張企泰譯,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291頁。。現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適性的現代化方案。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這些抽象本身離開了現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它們只能對整理歷史資料提供某些方便,指出歷史資料的各個層次間的連貫性。但是這些抽象與哲學不同,它們絕不提供用來把各個歷史時代修剪齊整的處方或圖式。”(3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74頁。列寧也說:“如果談到某一個國家(例如談到這個國家的民族綱領),那就要估計到,在同一歷史時代這一國家不同于其他國家的具體特點。”(31)《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2頁。

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仿效西方式現代化也成為一些仁人志士思考和選擇的一種救國方案。維新志士樊錐就主張從繁禮細故到大政鴻法,“唯泰西是效”。易鼐也在《中國宜以弱為強》一文中說,如果中國欲自立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徹底更張易弦,全面向西方學習。“若毅然自立于五洲之間,則必改正朔,易服色,一切制度悉從泰西。”鄒容設計了“悉準美國辦理”的民主共和政治方案。陳序經、胡適則提出“全盤西化”主張。陳序經把“徹底的全盤西洋化”視為挽救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胡適則認為舊中國是百事不如西方,不但物質機械、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知識、文學、音樂、藝術、身體等都不如人,中華民族是“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長進民族”,所以應當死心塌地向西方學習。他認為,中國不能也沒有資格革命,只能以西方為樣板進行點滴改良,逐步實現全盤西化或美國化。列文森也依據流行的沖擊-回應模式和傳統-現代模式,視中國為傳統、愚昧、靜態的,而西方則是現代的、文明的、動態的。傳統、愚昧、靜態的中國自身無力產生變化,唯有依靠西方這個外力的沖擊,才能摧毀傳統舊秩序并建立現代新秩序,從而發生巨變。(32)約瑟夫·列文森:《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劉偉、劉麗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約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鄭大華、任菁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然而,全盤西化必然行不通。即使是國外再好的東西也必須與本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相結合,“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才能落地生根。現代化不能照貓畫虎、出門合轍。即使是曾主張“全盤西化”的胡適,后來也以自己穿長袍、寫漢字為例說明事實上做不到“全盤西化”,強調西洋文化確實有不少歷史因襲的成分,中國人不但理智上不愿采取,事實上決不會也不可能照搬。現代化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而普遍性則必須通過特殊性得以體現。19世紀末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亞洲國家都“命定地”“被迫地”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并且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以西方式現代化模式為樣板,“但在現代化的全球化過程中,亞洲在逐漸深刻現代化之后,反而在實際的經驗基礎上質疑西方現代模式的普世性地位,而以一種新的認識肯定亞洲可以有并應該有其特殊的現代模式”(33)《金耀基自選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5頁。。因此,既不能忽視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也不能抹殺各國現代化的特殊性,應該把現代化的共同性與特殊性有機統一起來。雖然各國現代化具有共同特征,但各國實現現代化路徑卻是多樣的,西方式現代化僅僅是人類現代化的一種模式,而不是唯一的“一般發展道路的公式”。既然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那么,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有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

像世界各國現代化一樣,中國式現代化既有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中國共產主義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也是這樣,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絕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34)《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頁。中國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基本國情,必然會給中國式現代化打上深刻烙印,使之呈現出基于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這個現代化的“后之來者”“它的現代化經驗,較之原型西方現代化的經驗,無論是現代化起步的基礎,現代化發展中的‘主角’與發展戰略,現代化過程時間壓力的強弱,以及在文化的條件上都有巨大的差異性”(35)《金耀基自選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頁。。因此,正如過去推動民主革命必須適合中國情況,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一樣,今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三、推進和拓展基于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

習近平指出:“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3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27頁。這就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既要遵循各國現代化的普遍特征,又要立足于自身、具有中國特色。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和基本國情,注定了中國必須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性,首先是相較于歐美等早發內生型國家,中國是一個后發外生型現代化的國家,具有后發外生型國家現代化的特殊性。所謂“早發”“后發”,表達的是現代化起步時間上的早晚;而“內生”“外生”,表達的則是現代化源于內部的發明、發現和創造,還是源于外部因素的影響。后發外生型國家與早發內生型國家,在現代化起步時間與現代化內外力作用上存在顯著差異。富永健一說:“社會發展當中先發展國家的社會變動是由內生因引起的(從理論上來說,決不會是內生因之外的原因引起的),后發展國家的變動是由外生因引起的(從理論上來說只能是外生因引起的)。”(37)富永健一:《社會學原理》,嚴立賢、陳嬰嬰等譯,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50頁。早發內生型國家的現代化從16世紀起步。這些國家的現代化因素在幾百年中逐漸孕育、發展、累積,呈現出一種擴展的自然秩序、“自下而上”的自發性特征,一種“自然歷史過程”。早發內生型現代化國家的社會矛盾也是幾百年中逐漸展開、逐步暴露的,因而為解決這些矛盾提供了較為充裕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從而使這些國家解決因現代化而產生的難題和矛盾有較從容的回旋余地。

后發外生型國家的現代化則起步于19世紀下半期,是面對外部挑戰、外力促逼、甚至基于民族救亡心理而引發的圖強變遷過程,其現代化作用力源于外部環境的誘發,呈現出比較激進的人為推動、“自上而下”的特征,在解決問題時,也具有明顯的“一攬子解決”的特點。后發現代化國家一方面具有學習、模仿、借鑒先發國家技術、知識、經驗等推進本國快速發展的“后發優勢”,另一方面也會面臨一系列“后發劣勢”。比如,后發國家可能會面臨先發國家的技術壁壘和規則壁壘、陷于“依附性發展”和“后發優勢陷阱”,隨著與先發國家差距逐步縮小后發優勢會呈現邊際遞減的狀態,社會矛盾也會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集中爆發。因此,后發外生型國家與早發內生型國家現代化面臨的難題和挑戰是不同的,解決難題和挑戰的途徑和方法也自然不同。這就表明,作為一個后發外生現代化國家,中國必須走出一條不同于早發內生型現代化國家的獨特發展道路。比如,作為后發國家,如果中國只是亦步亦趨步早發國家后塵,就不能迅速縮短與后者的差距,只有實施“后發趕超”戰略,特別是抓住機遇,在經濟、科技發展的關鍵拐點實施非對稱趕超,才能較快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作為后發國家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也是相對于早發內生國家“串聯式”現代化的“并聯式”現代化。與在200多年時間里依次經歷了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等“串聯式”現代化過程的早發內生國家不同,后發外生國家必須實行趕超發展戰略迅速縮短與現代化先發國家的差距。正因如此,“并聯式”現代化也呈現為一種“時空壓縮”的現代化,“發展中國家由于實行趕超戰略和跨越式發展,會在比較短的時間里走過發達國家很長時間走過的路程,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似乎時間和空間都被壓縮了”。(38)戴維·哈維:《后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周憲、許鈞編,閻嘉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230頁。“時空壓縮”的結果,就是人們在感受和表達時空方面會面臨各種新挑戰和焦慮,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會、文化和政治上的回應。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呈現了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疊加發展乃至同步發展的“并聯式”現代化特征,傳統性、現代性和后現代性被壓縮到同一時空之中。通過“并聯式”現代化,中國幾十年走了“串聯式”早發內生現代化國家幾百年的路,取得了這些國家幾百年取得的成就;同時,也在幾十年中遭遇了“串聯式”早發內生現代化國家幾百年中逐步遭遇、幾百年中逐步解決的難題,上一階段發展任務尚未完成、發展難題尚未破解,就要面對下一階段發展任務和發展難題,不僅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疊加發展、同步發展,而且社會矛盾、社會問題也疊加出現、同步出現。也就是說在中國,先發國家幾百年間不斷出現、不斷解決的矛盾與問題高度集中、壓縮到了幾十年的時間和空間之中,既有現代、后現代的問題,也有前現代的問題。因此,“時空壓縮”的“并聯式”中國現代化過程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是先發國家“串聯式”現代化過程難以比擬的。

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球30多個發達國家中人口規模1千萬以下國家占多數。全球人口1億以上發達國家僅有美國、日本兩國,而人口1億以上國家共有15個;全球人口5千萬以上發達國家共有7個,而人口5千萬以上的國家則有29個;人口在1千萬以上的發達國家約15個左右,而全球人口1千萬以上國家共有82個。14億人口規模的現代化是人類社會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說:“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3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頁。

中國式現代化也浸潤于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中。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4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585頁。希爾斯(Edward Shils)說:“新事物的形式與實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度存在的事物,并且以這些事物為出發點和方向。”(41)愛德華·希爾斯:《論傳統》,傅鏗、呂樂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頁。馬克斯·韋伯認為,雖然直接支配人類行為的是利益而不是思想,但“觀念創造出的‘世界圖像’,時常像扳道夫一樣決定著由利益驅動的行為的發展方向”(42)轉引自蘇國勛:《理性化及其限制――韋伯思想引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4頁。。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文化傳統,已經牢固植根于民族性格中、積淀于民族每一個成員血脈里,體現于民族文化樣式中。因此,中國現代化面臨的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直接遭遇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歷史文化條件下走出一條獨特的成功道路。

“后發”“并聯”“人口規模巨大”等特征以及獨特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傳統,注定了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必須“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比如,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以及“人口規模巨大”國家的人力資源優勢和超大經濟體的市場優勢。破解“后發”“并聯”“人口規模巨大”國家的現代化過程中矛盾疊加出現、同步出現以及發展不平衡等難題,必須強化中央權威。“沒有強有力的現代發展取向的國家權威的確立與導向,要在這樣一個大國中成功實現向現代社會的轉變,看來是不太可能的,即使轉變了也是不能鞏固的。”(43)羅榮渠:《現代化新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285頁。這就順其自然地要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中國共產黨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關鍵作用。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最大優勢,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黨,代表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整體黨,決策能夠考慮國家和人民的整體、長遠利益,能夠提煉出現代化進程中全體人民利益最大公約數;能夠通過明確的中長期規劃,進行有計劃的大規模建設,堅持現代化戰略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能夠把廣大人民群眾動員和組織起來,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而“團結奮斗”;能夠為“后發”“并聯式”“趕超型”國家現代化提供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等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4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3-24頁。□

猜你喜歡
現代化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邊疆治理現代化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現代化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國新現代化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1区2区|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91麻豆视频|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亚洲区第一页|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日韩视频福利|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夜夜操狠狠操|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久久男人资源站|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婷婷丁香色| 天天色综合4| 国产不卡网| 久久精品91麻豆|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免费| 成人在线天堂| 亚洲天堂高清| 国产白浆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h网站在线播放|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精品91在线|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欧美日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欧美日韩va|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