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袁赤 ,王洲 ,袁國湘 ,胡壽泉 ,李剛 ,包擁軍
(1.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2.泰州市東浦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300;3.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句容 212400;4.泰州市南官河大閘蟹養殖專業合作社,江蘇 泰州 225300)
鱖(Siniperca chuatsi),無肌間刺,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在餐飲市場消費量很大,是理想的消費升級品種。根據《2021 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19 年,全國鱖養殖總產量為 33.71 萬t,2020 年達到37.7 萬t,全產業鏈產值超700 億元。目前,我國已培育出翹嘴鱖“華康1 號”“秋浦雜交斑鱖”“長珠雜交鱖”3 個新品種,主要在廣東、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湖南、浙江等省份養殖。鱖喜攝食活體餌料,主要采用1∶4 配套活餌料的模式,但該模式易造成病害暴發、藥物殘留及水體污染問題,甚至危及整個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馴化鱖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的研究經歷了30 多年,華中農業大學發明的暗光馴化法能使80%~90%鱖攝食配合飼料,這也促使了飼料養殖鱖模式在產業中迅速發展。但在馴化和飼養過程中,經常需要過量投喂,以保證鱖能攝食到足夠餌料,不影響其生長性能,還減少自相殘殺,因此在其養殖中常常有剩余餌料。鱖飼料蛋白質大于45%,殘留在水中極易造成水體污染,而且容易滋生各種疾病,過量投喂產生的問題,已成為飼料鱖養殖中的難點之一。
紅螯螯蝦(Cherax quadricarinatus),也稱為澳洲淡水龍蝦或澳洲淡水小青龍,是澳大利亞東北部和印度尼西亞一帶淡水或咸淡水水域的蝦種。該蝦個體大,生長速度快,肉味鮮美,是淡水小龍蝦中的高檔品種,和克氏原螯蝦輪養以及和中華絨螯蟹、南美白對蝦等品種混養,能夠產生較高的經濟價值。紅螯螯蝦在池塘底層生活,可主動攝食池塘底部腐屑、水草及螺、蚌等底棲動物。現于2020 年—2021 年,在泰州市東浦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開展了飼料馴食鱖和紅螯螯蝦生態混養試驗,建立水草-肺螺-紅螯螯蝦-鱖生態循環養殖模式。
2020 年 12 月干塘,清整 4 口池塘(1—4 號),每口池塘面積均為6 670 m2。每667 m2潑灑50 kg生石灰改底,曬塘。2021 年4 月,在池塘中部靠邊圈圍2 個網箱,網箱的四周網片直徑為0.2~0.5 cm,底部為1 cm 的尼龍網。網箱底部距離池底20 cm 以上。網箱上空距離1.5 m 處懸掛黑紗網遮陽。網箱外種植伊樂藻、苦草和輪葉黑藻。用旋耕機或鋤頭等工具將池底翻耕5~10 cm 深。將輪葉黑藻芽苞呈帶狀種植,寬0.5~1.0 m,南北走向,種植帶間隔10 m,在輪葉黑藻帶間隔中播種苦草種子,其間種植伊樂藻,水草種植結束后進水。進水口套2 層過濾網,過濾網內層孔徑為0.425 mm 網孔,外層孔徑為0.177 mm 網孔,進水50 cm。用強氯精潑灑消毒,每667 m2的使用量為500 g;10 d 后潑灑肥水膏和小球藻種(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藻種室自培優質小球藻種,密度為3.5×109cell/mL)、硅藻源肥水,以后每10 d 補投1 次肥水膏。待水草生長后逐漸加高水位,4 月下旬達到80 cm 左右。每667 m2投放肺螺(囊螺)2 kg,螺螄 100 kg;每 667 m2投放 0.5~1.0 kg/尾的花鰱30 尾和白鰱15 尾。
每2 個池塘安裝1 臺2.2 kW 羅茨鼓風機,每個池塘中安放12 個直徑1 m 的納米增氧盤增氧。網箱配備單獨的氣泡提水充氧裝置,用鼓風機送氣,在網箱靠岸側下端安裝納米管,納米管后有一鐵皮水流導向擋板,開啟時將網箱外的水裹脅大量氣泡送入網箱,并在網箱中形成水流。每個網箱中放置6 個直徑30 cm 的微孔增氧盤。
5 月中旬投放鱖魚苗。鱖為雜交鱖,其母本為翹嘴鱖,父本為斑鱖,均購自浙江湖州,其體質量為(5.30±0.61)g,每 667 m2的投放量為 600 尾。5 月下旬投放紅螯螯蝦苗,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石墨烯控溫系統培育的大棚苗,體質量為(1.10±0.24)g,每 667 m2的投放量為 2 000 尾。苗種入水前,用0.1 mg/L 聚六亞甲基雙胍和0.5%食鹽水消毒2~3 min,然后放入50 mg/L 復合維生素液中浸洗1 min,使其鰓吸滿維生素液。
投放鱖魚苗后的傍晚開始第一階段馴食,該階段投喂活餌料(鯪魚苗、鳑鲏、小麥穗魚等野雜魚)和冰鮮魚,日投喂量為鱖體質量的5%。冰鮮魚占投喂總量的比例逐步提升,其中占比10%和30%各投喂3 d,占比為50%,70%和90%各投喂5 d,占比100%投喂10 d。投喂時先投喂冰鮮魚,投喂速度要慢,待其不吃冰鮮魚時,再投喂活餌料魚補充。觀察鱖生長和攝食情況,發現有相互撕咬現象時,用竹杖敲擊驅散后立即投喂。
第二階段馴食,先投喂飼料,待飼料攝食量較少時,再投喂冰鮮魚。日投喂量為鱖體質量的5%,飼料占投喂總量的比例逐步提升,其中占比10%和30%各投喂10 d,占比為60%投喂15 d,之后飼料占比均為90%。
當魚可自由采食飼料時,將其放出網箱,鱖出箱前,用5 mg/L 高錳酸鉀消毒2~3 min。馴食時,開啟氣泡提水充氧裝置,攝食結束后關閉。開啟曝氣增氧裝置,用微孔增氧盤為網箱增氧。
每10~15 d 施用微生物制劑(乳酸菌+光合細菌)1 次,每667 m2施用量為5 L。養殖期間氨氮、亞硝酸鹽氮未超標,7 月份以后透明度維持在40 cm左右,水色為淡綠色,有機顆粒含量相對較少。遇到暴雨天,全池潑灑維生素C,防止其應激反應。養殖過程中,飼料和冰鮮魚拌飼多維(0.25%)(好潤生物好又多)、蝦青素活酵母菌(1%)(潤通邦)和酵素液(1%)(美創集團),定時定點投餌。
紅螯螯蝦捕撈上市時間為8 月10 日—10 月20 日,捕撈規格>60 g/尾。共捕獲紅螯螯蝦 1 078 kg,每667 m2平均產量為108 kg,紅螯螯蝦體質量均值為68 g,平均成活率為79.3%。鱖10 月開始捕撈,1 月20 日結束,捕撈采取捕大留小方式,分批上市。試驗共捕撈鱖2 481 kg,平均體質量為488 g,成活率為84.73%(表1)。

表1 鱖和紅螯螯蝦產量
鱖和紅螯螯蝦的總產值分別為26.3 萬和13.2萬元,總成本分別為13.2 萬和5 萬元,總利潤分別為13.1 萬和8.2 萬元。和單純養殖鱖相比,總產值提高了50.2%,總利潤提高了62.6%(表2)。

表2 鱖和紅螯螯蝦投入和產出 萬元
鱖和紅螯螯蝦生態混養過程中,可在鰓上檢出車輪蟲,但未形成致病性傷害,養殖全程未發生大規模魚病。從全年水質狀況來看,水草吸收了氨氮等有害物質,水體氨氮、亞硝酸鹽氮濃度均<0.02 mg/L,透明度為40~50 cm。該混養模式中,較大的鱖殘餌被紅螯螯蝦攝食,細碎的殘餌被肺螺攝食,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餌料,另一方面減少餌料殘留,保護了養殖水體質量。此外,在該混養模式中,紅螯螯蝦還可以攝食水草和肺螺等天然餌料,因此養殖的紅螯螯蝦品質較優。紅螯螯蝦有水草庇護,生長速度較快,基本不會被鱖捕食。紅螯螯蝦比鱖提前上市2 個多月,也減少了人工費。飼料馴食鱖和紅螯螯蝦生態養殖模式,形成了水草-肺螺-紅螯螯蝦-鱖的生態系統,達到了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