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冬日暖陽照大地,滿園新芽迎春來。2021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開局之年倉廩足,據統計,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八連豐。2022年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的關鍵之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廣袤的鄉村活躍著掌握一技之長的“土專家”和沾滿泥土氣息的“田秀才”。他們從農民群體中走出來,更加懂得“農言農語”;他們是農民群眾身邊的“能人”,更容易被農民群眾接受,也更具有示范帶動效應;他們扎根在農村,是在生產實踐中成長起來的本土人才,“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絕活”,是農村各個領域中的“專家學者”,在傳統農業生產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要充分挖掘扎根在基層、活躍在民間的能工巧匠、經營能人、生產能手,激活鄉土人才“一池春水”。
廣袤的鄉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他們思路新、腦子活、干勁足,能為鄉村振興帶去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浙江省面向返鄉青年正式啟動實施“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計劃到2025年培育10萬名農創客,有望輻射帶動100萬名小農戶。南京市把吸引青年大學生來寧、留寧進入農業領域創業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出臺學費補助政策,強化培育服務措施,培養了一批富有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的青年大學生高素質農民。精準的扶持,助力返鄉青年“如魚得水”。
廣袤的鄉村呼喚著更高質量的農民教育培訓。農民教育培訓是一項春風化雨、成風化俗、潤物細無聲的事業。農廣校作為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體力量,40多年來凝心聚力為廣大農民送知識、送技術,幫助他們與時代同頻共振。還有那些身處一線直接接觸農民、服務農民、指導農民開展生產的農技人員,和涉農院校、農業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他們不僅是“三農”事業發展的“智慧引擎”,也是農民教育培訓的參與者、實踐者和開拓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高質量的農民教育培訓,將幫助更多的高素質農民“顯山露水”。
又是一個萬里雪飄、山舞銀蛇的冬天即將過去,又是一個東風送暖、萬紫千紅的春天即將到來。當鄉村的春天吹來人才的東風,億萬農民正在闊步走進鄉村振興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