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杰



走進山東省沂南縣振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一排排整齊的黃瓜秧映入眼簾。翠綠的葉子,嬌嫩的黃花,藤蔓上掛滿了黃瓜,看上去既干凈又可口。采摘人員將已成熟的黃瓜一根根摘到桶里,擺放得整整齊齊。
合作社于2009年6月注冊成立,建有高標準大棚406個、拱棚100個,種植了高效設施蔬菜900多畝,社員320戶。合作社嚴格實行“五化”“六統一”“七到園”的管理模式,即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統一品種、統一購藥、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責任落實到園、標準化生產普及到園、統一服務到園、管理制度到園、標牌樹立到園、宣傳引導到園、發展資金整合到園,是一個集蔬菜生產、批發銷售、農資供應、蔬菜配送為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合作社理事長李慶國,20多年來一直從事蔬菜種植,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走出了一條綠色高效生產的路子。
稻田里建大棚? 發展新動能
上世紀末,沂南縣城子莊村還是千畝水稻生產基地,后來由于上游灌溉水經常斷流,水稻沒法正常種植,村民們又改種了玉米、大豆等,但由于地勢低洼,收成不理想,眼見好大一片良田,收入無幾,李慶國帶著幾個有闖勁的村民摸索著種起了露天黃瓜。第一年取得了一些效益,比種植糧食強多了。就這樣,在李慶國的帶領下,露天黃瓜面積快速擴大。
為了增加收入,合作社帶著社員們一起外出學習,他們發現普通的日光大棚,敞蓋的草簾特別麻煩,耗費大量的人力,效益也遠遠比不上高標準的日光溫室大棚。因此,合作社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決定建設高標準日光高溫大棚,制定了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統一建設標準:每個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長90米,寬13米,凈占地1.5畝。第一年合作社建起了30多個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當年實現收入7萬多元,看著這么高的收入,社員們激動壞了。第二年又增加了50多個高標準黃瓜種植大棚。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李振國直接聯系鋼材商,以合作社為單位,整車購進鋼材,最大程度地降低大棚的搭建成本。就這樣,合作社的高標準黃瓜種植大棚,帶著大家的致富夢,如雨后春筍般一個個拔地而起。
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大棚的管理問題也日益突出。社員們雇人干活不放心,自己又忙不過來,特別是到了黃瓜采摘的高峰期,每天凌晨2點就要進棚摘瓜,早晨要趕早送到市場上,收購商們趁著早晨涼爽,包裝發貨,確保黃瓜新鮮。為了解決“凌晨作業”這個問題,在給黃瓜大棚在配上電動卷簾機的基礎上,合作社又引進了滴灌技術,配套引進了滴灌沖施用肥,用開關電閘操作澆水、施肥環節,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在管理技術方面也逐步規范,引進了智能控制技術,自動調整大棚內溫濕度,實現了澆水、施肥、噴藥等自動預警。
引進新品種? 改進種植技術
合作社根據市場需求,率先引進新品種,通過比較、摸索其生長習性,掌握后大規模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收益。李慶國對此說道:“在黃瓜品種的四五次品種更新過程中,社員們都沒有走彎路,收益非常可觀!”
合作社的日光溫室大棚在連續的幾年種植后,黃瓜病害嚴重,出現了根結線蟲、根腐病、蔓枯病等,嚴重影響到了產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合作社邀請沂南縣農業局技術專家,到田間地頭指導生產。經過專家們現場測驗、土壤化驗,以及黃瓜異常現象的跟進觀察,指出黃瓜減產、品質下降、病害加重,與重茬種植、施肥不當導致土壤肥力下降有著密切地關系,建議社員停止氮磷鉀肥料的施用,應主要施用牛羊兔糞,采用生物菌進行發酵,配合硅鈣中微肥調理土壤,等到大量結瓜后,少量配合氮磷鉀肥料沖施,全程沖施肥料以生物菌液、氨基酸、海藻酸、腐殖酸肥料為主。按照專家的建議,先在合作社骨干人員的大棚里開展試驗,每人試種一個棚,瓜苗長勢旺,瓜條顏色亮,產量增加明顯,特別是根腐病、蔓枯病基本不發生。合作社的黃瓜大棚采用這種生態種植方法,兩三年后,即使不用防治根結線蟲的藥劑,也不發生根結線蟲病,“沂南黃瓜”生產進入良性循環。
為進一步推廣黃瓜生態種植管理技術,合作社積極開展各類黃瓜種植技術培訓。自2016年以來,合作社組織社員多次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訓,先后有200余人參加了沂南縣農廣校組織的培訓班,80%社員獲得“高素質農民”證書;市縣農業專家也經常前來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有力地提升了黃瓜種植的技術水平。合作社成為了以沂南黃瓜生產技術培訓為主的農民田間課堂,也成為展示沂南黃瓜種植水平的樣板和平臺。
多措并舉? 黃瓜吃得放心
讓老百姓吃得放心是合作社種植黃瓜的“初心”。為了守住這份“初心”,合作社制定了《沂南縣振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綠色食品黃瓜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種植技術標準,要求合作社成員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開展黃瓜生產工作,分區設立了技術指導員,全程負責投入品的篩選、采購、檢驗、試驗工作。基地專門建立了原材物料、產品生產質量追溯系統,同時,在基地內部設置了監控網絡,黃瓜設置了追溯碼,便于隨時追蹤、檢查,極好地穩定了產品質量。2019年,“振民”牌“沂南黃瓜”取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如今,合作社人人爭當“振民”牌“沂南黃瓜”的宣傳手、代言人。
合作社2019年被評為“臨沂市市級示范社”,2020年被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評為“省級示范社”、被農業農村部定為“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益農信息社”、被山東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等部門定為“山東省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合作社年產各類蔬菜2.3萬余噸,年營業額達到6200萬元,每年為社員帶來的經濟效益3000萬元。僅2019年社員收入超過10萬元的就有200多戶,吸引了外出打工人員回村種黃瓜,許多“90后”成為新社員,成為合作社發展的新生力量。
合作社以發展設施蔬菜、唱響“沂南黃瓜”為目標,以服務社員和周邊村民為已任,始終把食品安全和社員增收作為立社之本,保證供應優質菜種,保證生產資料供應,保證成品菜銷售,全力提高合作社的運營能力。
未來,合作社將繼續努力,完善生產規范、拓寬市場渠道、推進品牌建設,嚴格按照食品安全生產要求和綠色黃瓜生產標準,帶領全體社員打造黃瓜生產標準園區,將“振民”牌綠色蔬菜推進高端市場,打響“沂南黃瓜”品牌。
(作者單位:山東省農廣校沂南縣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