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高辰
2021年新冠疫情繼續肆虐全球,大國關系面臨新調整、新挑戰,新技術革命蓄勢待發、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2021年國際軍控局勢的發展,也預示著新一年全球軍控格局的看點。
美國攪動國際軍控局勢 美國憑借其核武庫和軍事實力對國際軍控的走勢產生較大影響力。拜登自就任美國總統以來表現出與前任特朗普有些不同的軍控姿態,2021年1月,美俄兩國就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達成一致,世人為美俄之間唯一存續的軍控條約的命運松了一口氣。但是從總體大國間關系審視,美國攪動的大國競爭、挑起的大國間安全對立態勢是不利于未來大國間對話協商機制構建的,美國的對抗競爭姿態破壞了國家間的互信、損害了全球戰略安全與穩定。拜登相對特朗普而言、有些積極的軍控姿態或者也只是其政治作為的表現。美國近年來在地緣政治、地區安全、戰略安全等領域與其他大國矛盾不斷,且各類矛盾盤根錯節,因此,當前這種愈演愈烈的大國競爭格局不會根本改變,未來世界軍控格局的走勢依然處在消極的不確定性之中。
新技術亟待管控規則的出臺 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美俄等國家紛紛出臺關于人工智能技術軍事應用的戰略政策。2021年6月,美國國防部率先推出人工智能軍事應用倫理原則,謀求塑造美國主導的國際規范,其智能化軍事裝備的研發和應用引發國際社會對軍事人工智能治理的廣泛關注。外空“制高點”也成為大國爭奪的主戰場,拜登政府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有關政策,持續推動美國太空軍建設,受其影響,美國的盟友紛紛成立太空軍事力量,外空軍事角力勢頭短期內難以緩解。1967年《外空條約》已經不足以應對當前外空技術發展快速化、復雜化的局面,新的外空行為管控規則有待各國共同協商。此外,高超音速武器顯然是2021年備受各國關注的“明星”,美俄在此領域相互追趕、美國炒作中國高超音速武器試驗,塑造所謂威脅態勢。可以預見新的一年,圍繞高超音速武器的話題將熱度不減,高超音速攻防能力會成為軍事大國的主要關注點。
地區核擴散問題前景復雜 地區核擴散和由此擾動的地區安全局勢依然備受關注。伊朗核問題處于關鍵期,2021年2月,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美國取消制裁后伊朗才會重返伊核協議,而拜登則表示美國不會首先取消制裁,美伊角力日漸嚴重。2021年6月,強硬派萊希當選伊朗新一屆總統,隨后,美伊之間圍繞伊核協議的談判也陷入停滯。伊朗新政府表示美國必須重返伊核協議并全面履約、取消所有對伊朗制裁,同時,伊朗的導彈計劃和地區政策容不得協商。伊朗態度強硬,美國也毫不放松對伊施壓,美伊雙方的分歧未來更難彌合。2021年4月,拜登政府表示,將以“經調整的務實方式”推動朝核問題的解決,拜登政策的調整并不意味著美朝能夠在核問題上有所轉緩,美國依然高調宣稱無核化是最終目標,而朝鮮則持續強化自身戰略能力。朝鮮在2021年1月的勞動黨八大上對核能力建設進行了詳盡的闡述。這一年來,朝鮮新型遠程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等不斷亮相,美國則難以放下對朝制裁和高壓政策,美國的敵視和朝鮮的強硬形成犄角之勢。在中美競爭加劇、美俄關系惡化、地區局勢復雜多變的局面下,能否協調地區多方參與朝核問題對話仍存在挑戰。
就在國際社會積極應對地區核擴散問題之際,2021年9月,澳大利亞宣布將在美英協助下制造核潛艇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為了地緣競爭牟利涉足核不擴散灰色地帶,是對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嚴重沖擊。美國的雙標舉動又給國際社會核不擴散的努力抹上了消極的一筆。
國際軍控形勢未來會呈現更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對戰略攻防技術能力的關注會變得和對核武器數量的關注同等重要;外空、網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的行為規范和管控規制會成為新的熱點;地區核擴散問題需要有關國家更多地采取合作姿態而不是對抗,關鍵是上述行為無不需要國家間的合作、對話、溝通,而當下美國挑起的大國競爭帶來的是信任的缺失、對抗的加劇。2021年11月4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表決通過了中國提交的“在國際安全領域促進和平利用國際合作”決議草案,這是近30年來中國首次在聯合國圍繞國際軍控裁軍問題提出并推動通過決議。推動公平、公正、合理的中國特色軍控理論體系有利于推動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軍控格局。在期盼2022年國際軍控態勢能夠回暖向好之際,也期待中國智慧能夠在新一年的國際軍控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