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在學術之路上的轉折與探索"/>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流動”與“跨界”
——記我在學術之路上的轉折與探索

2022-02-11 00:20:58
傳記文學 2022年1期

趙 牧

廣西大學文學院

我是學理工科出身的。這是多年來重復過很多次的話,但其中卻有著不同的潛臺詞。最初在2002年春天參加暨南大學文學院研究生面試的時候,主持面試的費勇老師問我:“你學理工科的,怎么想起來考中文的研究生呢?”我那時候的回答是喜歡,并為了證明自己的喜歡而費了不少的口舌,但其實我當時所想的,是自己實在不想在煤礦干下去了,再干下去也許真的成為一名小說家,但畢竟這不是一條立竿見影的道路,女朋友那邊已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分手,要么考研,因為她那時聽說,考上研究生就有辦法把工作調動到一起去。人在年輕的時候總做過很多夢,這是魯迅先生說過的話,他以為這些夢大半都已忘卻了,而且并不以為可惜,然而在我,卻總還將精神的絲縷,牽系著那些逝去的時光。這中間大半的因素,就因為在礦業大學里學了工程測量這個專業,而畢業后又被分配到了煤礦這樣的工作環境。想當初自己作為農家子弟,最為真實而又迫切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脫離農門,再也不跟“土坷垃”打交道了,因為這其中的辛苦以及屈辱,一代代的,已經成為難以抹除的印跡,刻寫在我們的心靈上。但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卻是一所礦業院校,而后所從事的工作,竟比之當初在田間勞動的時候還要辛苦,所以逃離的沖動,從一進煤礦大門的時候,就已經潛滋暗長了。

從一上學就想著逃,到煤礦也是逃,而如今差不多逃無可逃了,這才想起來,人們所可能有的逃逸路徑,就已隱藏在過去的生活經驗中了。所以,當我脫離面試的語境而重新思考自己何以棄工學文的提問時,就禁不住再一次想起將近30多年前那個周日的下午。正值深秋時節,天空中飄著微雨,而我獨自踩著自行車頂風走在返校的路上。我猶豫著要不要找個地方暫避一下風雨,就在這時,一輛帶篷的機動三輪車從身邊呼嘯而過,猛一抬頭,竟發現車廂內有一靚麗的女孩沖我招手。雖然車廂內有些昏暗,但我還是看清她乃我高一時的同學,我就因為她學文而選了文科,然而不幸的是,教地理的班主任似乎故意將她分在了三班,將我分在了四班,這讓我很不開心,并因此而對于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這是那時流行很廣的一句話,我也一度對此深信不疑,但因為這女孩,我突然改變了想法。為此,教物理的老師還專門找到我,分析我的長短,憂慮我的未來,我雖忐忑,卻終究沒能告訴他這選擇背后的誘因。然而分了班,雖就在隔壁,但這女孩卻從此再也不能課間扭頭問我數學題了,而下課后,即便每天都會從我們四班的教室門前經過,但可惱我的位置,距離門和窗都很遠,我能看見她,她卻看不見我,連想象中的眉目傳情,也是不可能的。更可懊惱的,是我幾次佯裝經過三班門前,竟看見她正跟身后一位男生交頭接耳,那情形,跟當初她與我,是極為仿佛的。我于是想起她曾經就這么咬著舌頭給我說,若有機會到她父母所在的甘肅參加高考,像我這成績,不說北大清華,考個重點應不在話下的,而為此,我也一度想入非非,但看她跟那男生親昵的樣子,估計這事兒已經懸了。這樣想著,免不了悵然若失,但僥幸的心理,也不是沒有,所以對于要不要改弦易轍,仍然是舉棋不定。而在那個深秋的下午,當我騎車返校的時候,心里還在為這個問題糾結著,但她竟從幽暗的三輪車廂里向著我招手了。在那一剎那,我心里一下子涌出無限感動。不料再看她身邊,竟是那個男生跟她坐得很近很近,而且看她向我招手,他也沖我笑了一下,只是這曖昧的笑容轉瞬即逝了。

自那之后,我便又回到了原來的班級,繼續數理化的學習了。因為此前的經歷,我之喜歡數理化,倒并非實用的考慮,而像是一種逃避。然而從這經歷中,我也明白自己,其實是有著所謂文人的善感的,所以當高考而入礦院,又從礦院而進煤礦,我所能給自己想到的逃離路徑,除了文學,似乎別無選擇了。但我那時對于文學的理解,更多還是創作角度,而一旦入讀暨南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生,卻發現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們對歷史、民族、國家、世界的悉數關心,冒出來的名詞,都是啟蒙、革命、救亡、現代、殖民以及后現代之類的。說是中國現當代文學,除了不得不提的魯迅、茅盾、郁達夫、蕭紅等,在列的卻都是一大堆外國人的名字,什么福柯、德里達、安德森、本雅明、鮑曼、吉登斯、巴赫金,等等,簡直就是外國名人堂,那么文學呢?作品呢?審美呢?詩性呢?“這些曾經以事件的曲折而吸引你的,命運的乖戾而感染你的,人生的無常而啟迪你的種種閱讀經驗,被圍在面前嘰嘰喳喳的術語遮擋住,幾乎不為你所知了。”實話說,這的確是讓我深感困惑,而又不以為然的。就因為這個原因,我在第一學期課程結業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題為《術語的狂歡》,后來發表在2003年第5期的《文學自由談》上。其中的看法,當然是不無偏頗的,但在當時,我卻振振有詞,以為像我這么一個外來的闖入者,竟一下子點到了中文系的軟肋:“人們首先是對文學產生了興趣才來光顧研究的,……那么何不躲開各種術語的迷宮,寫得更加生動感性點呢?術語里沒有感應的神經,所以當術語在你的研究文章里狂歡亂語的時候,其實你已與那切近心靈的文學有著相當的距離了。因著文學而研究,結果卻落得同心而離德,真是何苦來哉?”

然而報應不爽。我很快發現,理論無論對于我們理解這個結構化的世界,還是帶有強烈審美意味的文本來說,都是必要的。遠在讀大學本科時,我就讀過一些文學批評家的著述。記得2007年春天到上海大學讀博士,在蔡翔老師的課堂上,我曾經給他表示,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因為躲避太行山上的測量實習而偷偷跑到圖書館看書,所看的書中,就有一篇他對張承志的評論,題目都還記得,所論的作品也有印象,但蔡老師卻將我的這一表示當成了一種后輩的恭維話。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下的學術生態,已經“內卷”到學者們只顧著自己的那一畝八分地,基本上不再關心別人的學術寫作了。曾經有學者表示,所寫的文章大抵只有三個讀者,一個是自己,一個是編輯,一個是老婆,因為他每每寫完一篇文章,總是讓老婆代為審校的。這或者是一種玩笑話,但在我,卻從中體味到了其中所流露出來的為人為學的寂寞。而就在這樣的寂寞中,學術同道們在一些研討會的場合里見到了,卻也總是相互奉承一下,說早已拜讀過你的大作,而你若認真,想要問個究竟,往往總會自討沒趣,因為這不過是一種社交的禮儀罷了。然而我對于蔡翔老師,卻并非虛與委蛇。我那時躲到圖書館去,真的不僅僅是看小說,而且還對王曉明、陳思和等滬上評論家的文章,以及李澤厚的美學史研究,表現出強烈的興趣。這些評論家或者理論家,不僅對于文學作品或者美學現象有著深入的解讀,而且在表達上充滿了詩意。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覺得學術文章,應該也是以審美的表達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的。然而即便如此,我在暨南大學碩士讀書期間,卻也開始迷戀上了西方學術理論,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思想深度,以及在習焉不察的文本細節中發現并闡釋自己所關注的社會歷史文化問題的能力,在很多時候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理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意識到這一點,是在劉曉春老師的人類學的課堂上,而在其間獲得的啟示,我很快將之付諸于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的研究中。劉曉春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很多西方人類學家的著作,諸如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列維·斯特勞斯的《憂郁的熱帶》、馬歇爾·薩林斯的《文化與實踐理性》等,他們帶著西方的問題意識對于諸多原始文化群體的人類學觀察,既讓我們看到了豐富多樣的人類學景觀,又讓我們意識到所謂的“田野調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西方啟蒙運動以來逐漸形成的觀念體系和學術機制為前提的。在如今的文化史和民族志的研究中,人們似乎越來越多地傾向于描述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社會的近現代轉換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并為此補充了豐富的歷史細節,比如關于中國傳統女子裹小腳的批判,比如致力于現代教育和醫療體制的建構,比如國際法體系的引入,等等,這些看似客觀的描述中,其實在背后潛藏著一個顛覆性的邏輯,那就是企圖改寫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國近現代史敘述中有關傳教士配合西方的殖民者實施文化侵略的觀念。在傳統的近現代史敘述中,民族國家的救亡圖存,被當作一條主線,所以殖民與反殖民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二元對立的敘述結構。但在傳統的現代轉換的視野中,西方傳教士所帶來的“先進的”文化觀念,卻給我們帶來了現代性的刺激,并在客觀上起到了引導我們加入、融入世界主義大家庭的作用。應該說這兩種敘述框架,原本就是可以相互補充和相互修正的,但它們在當代的學術語境中,卻各自都有著本質主義的傾向,并為此而試圖將對方打入另冊。之所以能夠對此有著這么辯證的認識,顯然是因為在劉曉春老師的課堂上所接受的人類學的理論,它們讓我意識到西方啟蒙現代性的邏輯以及與之伴隨的社會進化論觀念,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們的情感結構,而在這個過程中,正是以“西方中心論”為前提的人類學,將原本時間維度上的進化論教條空間化了。社會進化論很大程度上是與啟蒙現代性邏輯關聯在一起的,但它卻并非全然現代化的產物,而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西方的基督教世界觀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是,傳教士是以對待異教徒的眼光,觀察和描述他們所能看到的“東方”世界;而人類學者,則將這些西方世界之外的原始部族安置在了進化鏈條的初始階段。

像這樣的一些認識,在薩義德的《東方學》中都有涉及,而讀到這本書,則是在王列耀老師的海外華文文學課上,我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對馬來西亞的華文文學產生了極大的研究興趣。馬來西亞華文文學在整個東南亞華文文學版圖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非常復雜的,而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持續不斷地有馬來西亞“僑生”涌入中國臺灣地區,并在那里率先接受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教育,顯然產生了非同尋常的影響。這些馬來西亞僑生從“島”到“島”的流動,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文化上的各種錯認,造就了他們文化認同上的多重吊詭,而無論他們回返新馬分治后的馬來西亞,還是滯留在中國臺灣地區,或者更進一步遠涉重洋,到英美接受更進一步的西方教育,都造就了馬華文學在“中華性”和“馬華性”論述上的復雜性。如何就馬華文學內部的相關論述展開討論,并且討論中我們作為大陸學者的主體性如何體現,薩義德在《東方學》中提供的“后殖民”視角,無疑具有極大的方法論意義。事實上,薩義德的《東方學》在當時之所以受到國內學界的重視,是與20世紀90年代后現代主義的傳入有著很大關系的,而薩義德在討論西方人如何想象和表述“東方”的時候所借鑒的方法,正受到福柯帶有反本質主義意味的“知識考古學”的影響,所以后殖民與后現代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那時候,我作為一名初入學術門檻的研究生,就是在這樣的學術氛圍中,由暨南大學中文系的幾位老師引領著,不自覺地以它們為方法,開啟了我對于馬華新生代作家的關注,并將目光投向了他們跨境流動的復雜經歷,以及這些經歷在他們的文學中的表現。

趙牧:《記憶的力量》

我一度將馬華旅臺作家群作為研究對象來確定自己的碩士論文選題,并為此而寫作了幾篇相應的論文。其中,《訴說離亂與建構主體》探討的是馬華新生代作家創作中的精神和文化原鄉的建構與拆解,而《俠義精神與中國想象》則是以后來作為武俠小說家而威震四方的溫瑞安在中國臺灣地區求學期間受國民黨統派意識形態的影響,以詩社的方式建構江湖和俠義的“中國想象”,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因“解嚴”前后中國臺灣地區主流意識的混雜和矛盾而遭遇的尷尬命運。像這樣的論文,后來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在當時卻并不好發表。因為馬華文學作為東南亞華文文學中的一環,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但東南亞華文文學本身在大陸學界,其實是邊緣中的邊緣,是普遍受到漠視的。要知道,在我們當下的學術體制中,人文學科相比理工科,是受到漠視的;而在人文學科中,文學研究本身就很邊緣化,但就是在文學研究的內部,卻又形成了一條根深蒂固的“鄙視鏈”,比如古代文學一向自視甚高,相關的從業者中有很多就想當然地瞧不上現當代文學的研究;而現當代文學研究,就又以現代作為正宗,經常性地質疑當代文學的學科屬性。正如魯迅先生曾經批判過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最下一等的叫作“臺”,臺沒有下一等了,豈不是太苦了,但“無須擔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長大,升而為臺,便又有更弱的妻子,供他驅使了”。很大程度上,當代文學就是文學研究中的“臺”,它本來最受歧視,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因為對外開放的緣故,中國臺港澳地區暨海外華文文學開始進入研究者的視野,但相關的研究,卻在很久以來,都處在“臺”下,類乎自古以來尊卑有序的人倫關系中的“妻子”的地位。我本來就是外面的闖入者,對于這“鄙視鏈”還不了解,就一下子從薩義德的角度進入了馬華文學,覺得在后殖民的視野中,馬華旅臺作家群的作品中,隱含了自我與他者的多重鏡像關系。然而這樣的探求欲念,卻因為我的碩士導師李運摶教授的不建議而中止了,他所能給我的理由是,中國臺港澳地區暨海外華文文學不是他所研究的專長,我因為掛在他名下,他卻又從暨大調出,怕落下并無實質性指導的口實,而希望我回到他所熟悉的當代文學的研究領域。

我理解李老師的態度。我并不以為他也站在“鄙視鏈”的一端,但當時已經是研究生二年級的下學期,馬上就要開題,卻也不能不讓我一下子變得焦慮起來。就在這時,我似乎腦海里靈光一閃,想起曾有一次到同門李海燕宿舍里聊天,以李銳的小說《銀城故事》為由頭談起了當代小說中的革命歷史重述的話題。就在那時候,我不知怎么的犯了好為人師與崇尚清談的老毛病,用一種蹩腳的說山東話不是山東話,說河南話不是河南話,而又絕對算不上普通話的語言喋喋不休地說了一大堆。說得李海燕同宿舍的兩位女士直用媚眼剜我,而李本人也如坐針氈了,我才收住唾沫星子。唾沫星子是收住了,但筆桿子卻不安分了,于是有了一篇題為《反革命的話語創造》的雜感,而這篇后來發表在遠在美國的王性初先生主編的《中外論壇》上的雜感,就成為了我碩士論文的起點。我的碩士論文題目是《后革命時代的革命書寫》,而此間的“后”,其實就主要是“反”的意思,但之所以用“后革命”而不是沿用最初的“反革命”,一方面是因為“反革命”這一帶有歷史遺存意味的概念可能帶來歧義;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各種后學話語已經甚囂塵上,而德里克先生的《后革命氛圍》一書也譯介到了國內,其中他對于“后革命”的解釋,不僅包含了歷史分期的涵義,而且將我先前的理解囊括進去了。因為這樣偶然的一次談話,決定了我此后十多年的研究重心,這不能不讓我對李海燕同學心存感激。但當我的博士論文《后革命:話語與敘事》以《“后革命”:作為一種類型敘事》出版后,我就很少使用“后革命”的概念了,但從那時候就已確立的問題意識卻又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我們這個時代里,革命是如何理解和敘述的,以及這樣的理解和敘述方式是如何被建構起來的,就是對于這一問題意識的概括,而從這一概括中,則不難發現這里面有著明顯的《東方學》的影子,所以,雖然從馬華旅臺作家群的創作而流動到了當代中國文學的革命重述方面,但在王列耀老師的海外華文文學課堂上的閱讀經驗,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大致形塑了我的研究視域。

趙牧:《“后革命”:作為一種類型敘事》

此后因為因緣際會,我在河南的一所地方院校承擔了《中國電影史》的課程,而在這將近十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到早期的中國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業,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積極參與了那個時代的政治話題,并在很大程度上參與形塑了其間中國民眾對于革命或者救亡的理解方式。這就不能不讓我進一步思考,所謂的“后革命”是對于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革命敘述的顛覆,并從而“再生產”出了我們今天的理解和敘述革命的方式。那么,革命時代的革命敘事難道就是鐵板一塊的嗎?因為這樣的疑問,我決定將自己的研究領域從當代而轉入現代,開始重新思考革命話語的建構過程,并由原來相對單純的文學敘事而拓展到了電影敘事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次我注意到全面抗戰時期,原先在上海從事左翼電影工作的應云衛,因為籌拍《塞上風云》而從重慶率領劇組到內蒙古取外景,其間經過延安而受到黨中央領導的接見,而毛澤東同志在跟劇組人員的談話中所提及的民族團結話題,就影響到了他對于這部電影的故事結構方式。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巨大的觸動。要知道,在我們通常的現代文學史講述中,全面抗戰時期的現代文學被劃分為幾個重要的區域:一個是國統區,一個是淪陷區,一個是延安及解放區,這不同的區域之間的文學生產和傳播方式,都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它們之間的聯系呢,我們卻似乎只浮光掠影地知道,而彼此聯系的細節呢,卻還有著很大的探索空間。于是,我決定將自己有關革命本身的探索,先行集中在全面抗戰時期作家的延安道路及其當代闡釋方面,希望借助于一個個有著不同立場的知識分子從不同的區域奔赴延安的故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文學創作與人生路徑的選擇之間的互動,而闡釋中國革命的延安道路,不僅僅存在于文學作品之內,也散軼在那些不同方式講述的傳記和回憶錄的材料里面。

像這樣的思考就構成了我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代中國作家的延安道路及其當代意義”的前提。然而問題的復雜性并不止于此。比如全面抗戰爆發之前,這些立場迥異和觀念懸殊的作家,大多活動在京滬兩地,他們對于民族國家的危機情勢,盡管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傳統士大夫的感時憂國之心,卻是普遍存在的。然而他們的所憂之國,與我們現在所談及的現代民族國家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則又是一個很值得玩味而難以索解的問題。我們知道,關于現代民族主義的起源,安德森曾經有過一個重要的論斷,認為民族國家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并通過詳細的考查,指出現代報刊業的出現為這種想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然而按照中國傳統的觀念,“紙上得來終覺淺”,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包括作家在內的中國知識分子視域所及,除了自己的“吾鄉吾土”之外,就是作為他們主要活動地點的京滬大都市。遠離這些大都市的眾多邊陲區域,恐怕大多只是出現在他們文本化的閱讀經驗里。全面抗戰卻改變了這一切,他們再也不能徜徉在上海的“十里洋場”或者北京的“文藝沙龍”中了,隨著戰爭的推進路徑,撤退到中國的大西南、大西北,而在廣袤的窮鄉僻壤中品嘗著流亡的辛酸,成為他們所不能逃避的現實。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原先文本化的知識跟現實的觀察之間產生了怎樣的互動,以及這個互動的過程,又如何參與形塑了我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則成為我所重點思索的問題。

趙牧:《凝視的目光》

所以,隨著對于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在全面抗戰時期的流動遷徙路徑的考察,尤其是,隨著我個人在此期間從中原地區而轉入膠東半島,又從膠東半島的煙臺流動到西南邊陲的南寧,讓我情不自禁地逐漸地又從對“作家的延安道路”及其當代闡釋,轉入更加廣泛的區域,開始在“流動的現代性”這一名目下,認真思考起這些知識分子的遷徙流動與地方性知識的建構,乃至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塑等議題。不僅如此,因為這其中有些中國知識分子更是越境而抵達了傳統上被稱為“南洋”的東南亞地區,他們在與當地的華人社會的交融中又培植了怎樣的根苗,并為后來的馬華文學中有關“斷奶”論的爭執,“中華性”與“馬華性”的辯證,埋下了幾多因果,則又讓我的思考,再一次回到最初對馬華文學的關注中去了。

實際上,在我后來將近20年的游離中,馬華文學已經在中國大陸學界漸成顯學了,許多原先不為我們所知的馬華作家,如李永平、張貴興、黃錦樹、陳大為、黎紫書等,不但在大陸出版了他們的作品,而且有關他們的研究,也登堂入室,成為眾多重要的文學刊物策劃的專題。就在不久之前,一位朋友在聊天時,開玩笑似的對我說,想當初你關注馬華文學時,馬華文學還乏人問津,但不幸你沒能在這個領域深耕細作,不然你也可算得上這領域的元老了。要知道,對于學文學理,我都沒有長性,全隨了當初那個女同學的眼波流轉,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對此,我當然是一笑置之。要知道,作為一個外界的闖入者,我一直就不曾產生過所謂的領地意識,相反,在不停地跨界流動中思考學術的現實指向,或正是我應有的邊緣姿態,而既然身在邊緣,又怎知下一站居于何處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亚洲视频影院|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草视频一区|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国产三级毛片|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第一视频区|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深爱婷婷激情网|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久久www视频| 色婷婷在线播放|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欧美日韩v| 999福利激情视频| 亚洲成a人片| 69视频国产| 久久永久视频|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 韩日免费小视频|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青青草欧美|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五月婷婷|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成人| 亚洲福利网址| 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亚洲三级色|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欧美第九页| 伊人成色综合网|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性视频久久|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国产99在线观看| 久久不卡精品| 国产一级裸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国产|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