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生, 胡在珊
(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書名:新生代員工工作價值觀研究
作者:侯烜方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 年 12 月
ISBN:9787509660010
定價:69.00 元
從定義來看, 物質主義價值觀是一種追求物質財富的價值觀, 力求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 飼料企業員工的諸多行為都與其自身的物質主義價值觀息息相關, 比如拜金主義、不道德行為、損公肥私等, 這些行為就給飼料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挑戰和難度。 由侯烜方編著, 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 《新生代員工工作價值觀研究》一書,就是從我國勞動力市場發展現狀出發, 針對新生代員工的工作價值觀進行了深入研究,詳細分析其要素構成和內涵界定,并且運用實證分析法探討了不同結構因子對他們價值觀的影響。 所以,該書對研究飼料企業員工的物質主義價值觀提供了良好的實證參照和理論支撐。
從內容上看,《新生代員工工作價值觀研究》 共分為六個章節。 第一章緒論部分是基于該課題的核心內涵,系統概述了本書的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研究方法等,使得讀者對新生代員工價值觀的變化有一定了解。 第二章匯總梳理了本書撰寫過程中參考借鑒的學術著作和相關文獻, 并且針對本課題的理論基礎進行了詳細介紹,為本書的研究課題搭建起完整的理論框架。 第三章按照實證分析法的主要流程, 從新生代員工工作價值觀的要素結構出發,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和對比分析,明確了這一價值觀與老一輩員工、西方國家員工的差異性,使得其內在含義更加清晰。 第四章通過一系列信效度檢驗流程,重點闡述了測量新生代員工工作價值觀的有效路徑和準確方法。 第五章將價值觀與工作績效聯系起來, 借助模型假設、 實驗方法等深入分析價值觀、心理動機對于員工績效的影響機理,并且從企業文化出發,探討了改變員工價值偏好的實踐路徑。第六章匯總分析了本書的研究結論和局限性,并提出科學的管理建議。
參閱該書內容可以發現,物質主義價值觀是指員工以物質財富和金錢利益為核心來開展工作生活。根據物質主義者的行為模式和現實表現,可以看出物質主義價值觀指導下的工作行為有以下特征:第一,他們將物質財富獲取視為所有社會價值目標的首要前提,認為生活的主要目的和根本價值就是增加自身的物質所有。第二,相比于工作績效、個人榮譽、工作成就感等,他們將工作收入、物質報酬等物質主義指標看作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同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不再僅限于知識能力、專業技術等單一路徑來實現物質利益的獲取,而是將范圍擴大到資本收益、自主創業等方面,實現物質財富的階層性變遷。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他們的工作行為和價值選擇更加趨于功利性,而較少關注工作帶來的情感體驗和精神成就。第三,他們更加信奉及時行樂、享樂主義等理念,認為消費是滿足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主要途徑。因此,他們物質財富的主要用途就是通過消費來換取物質產品,從而彰顯自身的社會地位和個人價值。 即使物質財富不充足,還可以通過超前消費、奢侈消費來提升生活水平,滿足物質享受。
根據上文的描述,筆者發現飼料企業部分員工身上的行為動機與物質主義者擬合度較高,究其原因,還在于飼料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基本生活需求的不安全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飼料企業員工的吃穿用度等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精神追求和價值目標則無從談起。 同時,物質貧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一個人的價值理念,使其更加重視物質利益的獲取。 這是因為物質的匱乏會大大激發個體的物質欲望和財富需求,這種物質上的不安全感會一直延續,并且逐漸演變為物質主義價值觀。
第二,身份的不安全感。物質財富不僅可以充實物質生活,改善生活條件,而且能夠彰顯社會地位,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增強自身的社會存在感。 所以,飼料企業員工為了獲取良好的社會聲望和身份地位, 就會通過不斷積累財富來實現社會地位的躍遷,以消除內心對身份的不安全感。
第三,家庭成員和同伴的價值觀。 成長環境是價值觀塑造的來源,也是形成個體價值觀的基礎,所以家庭成員和同伴的價值觀是個體成長環境的重要依托。 成長階段,孩子通常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態度、思想理念,并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演變為自己的價值觀。由此可知,如果父母十分注重物質利益,那么孩子也會有較高的物質價值感知度。 而朋友、同學也會在無形中對人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尤其父母參與度較低的情況下,同伴就成為了影響物質價值認知的主要因素。
第四,電視和商業廣告。 飼料企業員工的價值觀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受到外部環境和信息的影響后逐步建立起來的。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網絡媒體、電視、報紙等信息傳播渠道逐漸發達起來。 在這樣的環境下,飼料企業員工極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將品牌、價格、外觀等因素融入自身的價值體系中,從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對比。
基于價值觀偏差的諸多問題,以及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所以飼料企業員工的物質主義價值觀成為了人才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從作用機制來看,飼料企業員工的物質主義價值觀能夠通過以下途徑作用于企業管理中。
第一,物質價值觀影響員工的薪酬滿意度。 物質價值感知的高低與員工薪酬滿意度成反比, 物質價值感知越高,則薪酬滿意度越低,反之亦然。對飼料企業員工來說,工作是獲取物質財富的直接途徑,工作報酬則是自身物質財富的實現形式和最終成果。 在物質利益影響下,如果工資福利無法滿足飼料企業員工的物質利益要求,則會產生不滿和消極對抗的心理,甚至將其延伸到日常工作中,對其他同事和飼料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在無形中增加了飼料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難度和障礙。
第二,金錢認知度可以預測薪酬滿意度。 通常金錢認知度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物質價值認知程度,進而預測其對薪酬的滿意度。 如果一個人具備良好的金錢規劃意識和能力,并且保持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那么其對金錢和物質利益的認知是較為理性的,而不是純粹的物質主義者。反之,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鋪張浪費、肆意揮霍,那么其對金錢管理意識較為薄弱,也會有較強的物質主義價值觀。 根據這一現象,金錢認知度高的飼料企業員工對于薪酬有著合理的認識, 也能夠正確進行規劃,從而實現薪酬績效與工作能力的協調共生。但是對于物質主義者而言,他們希望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薪酬,無法根據自身的成長來規劃職業生涯, 一味圍繞物質利益來滿足內心欲望,因此這類員工的薪酬滿意度較低。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財富逐漸豐厚。 在這樣的背景下,飼料企業員工的物質主義價值觀逐漸從單一的經濟利益轉變為注重精神需求和物質利益的平衡,比如出現了生活質量和自我表達等方面的新需求。從飼料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員工物質主義價值觀的轉變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 改革開放為物質主義價值觀形成提供了現實基礎。 改革開放推動了經濟水平的飛躍式發展,使得人民的收入狀況和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從而保障家庭的經濟基礎。 因此,相比于老一輩員工,新生代員工有著更加優越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 他們在工作中不僅注重物質利益獲取,也更加注重尊重、理解等精神需求的滿足。
第二,社會保障為物質主義價值觀提供了有力條件。 雖然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相比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已經形成了基本的體系框架,使得人民生活得到很多實惠性改變,貧富差距也在不斷縮小。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新生代員工可以充分享受到國家福利政策和保障體系帶來的好處,減少經濟上的缺失和不安全感,從而更加關注一些非物質性指標。
基于上述分析,飼料企業應積極創新管理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第一,領導率先垂范。 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企業家是企業價值觀的建構者和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和整體架構。價值觀是領導者人格和價值理念的具體表現,可以反映其價值理念、社會責任感、事業格局等。 因此,飼料企業管理者不僅要以身作則,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修養, 而且要積極推進企業價值觀,使得員工正確認識物質主義,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盲目推崇。
第二,獎懲結合。 飼料企業應通過問卷調查、面談交流等方式了解每個員工的工作驅動力,從而采取針對性的獎懲措施和管理方式。 對于注重物質利益的員工,飼料企業可以通過設置高額的薪資報酬、物質獎勵來激勵員工提升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從而完成業績。 對于注重自我價值的員工,飼料企業可以結合員工的個人喜好和擅長領域,適當調整其工作崗位、任務指標等,或者為其提供適合的項目機會,以釋放他們的創造力和內在潛力,實現飼料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第三,優化人才選用機制。飼料企業在人才選用上,應充分考察員工的價值觀和內在動力,保證聘用的人才符合飼料企業的發展要求。 比如,入職前通過簡歷篩選、面試問答等方式,考察候選人的物質主義價值觀,進而衡量其是否符合崗位的任職要求;入職后借助員工談話、團建活動來觀察員工的價值觀和崗位勝任力,并根據觀察結果進行適當的崗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