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勝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商丘 476000)
新農業發展方式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通過轉型升級而提出的一種新發展理念, 其融合了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先進的管理方式,能夠為農業行業帶來發展機遇。在新農業發展背景下,新技術和新業態模式的有效運用需要人力資源作為支撐(李俊等,2021)。飼料行業是我國農業行業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對種植業、畜牧養殖等行業具有促進作用, 但由于我國飼料行業絕大部分以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為主, 在人力資源布局上缺乏長遠規劃,對技術型人才的儲備不足,不利于其在新農業發展背景下及時進行發展戰略的調整, 會降低飼料企業的競爭力(劉彬等,2021)。本文以飼料產業為研究對象, 基于新農業發展背景對飼料產業資源整合效率、金融服務、技術化水平等方面的影響,深入分析飼料產業發展趨勢。新農業發展背景對飼料產業的技術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目前飼料產業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現狀可知,飼料產業存在技術型人才儲備數量不足, 培訓機制不健全, 對技術人才缺乏長遠的職業規劃等問題,不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因此,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優化飼料企業技術型人才結構, 完善技術型人才培訓機制和加強技術型人才職業規劃等建議。
1.1 有利于提升飼料產業的資源整合效率 在新農業的發展方式下, 飼料產業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程度更高。依托著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飼料產業資源整合效率的提升。一方面,互聯網技術與供應鏈進行深度結合,形成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能夠更好地將飼料產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方式通過互聯網進行整合, 不僅能夠加速信息傳遞的效率,實現飼料產業生產端、加工、營銷和售后各個環節的資源合并, 還能進一步拉近飼料企業上下游之間的合作,形成密切的利益共同體,為飼料企業積累優勢(吳奕等,2020)。 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結合,能降本增效。 例如,飼料產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飼料產品的營銷推廣,可以更為高效地將飼料產品推送給潛在消費者,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和覆蓋范圍, 也能夠通過用戶反饋的方式精準定位目標客戶群體, 使得企業的營銷發展更具有針對性, 避免非精準營銷導致資源浪費。
1.2 為飼料產業提供金融服務 由于目前飼料企業數量眾多, 激烈化的競爭以及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使得小規模的飼料企業難以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資金。 不少飼料企業只能通過民間借貸等方式來獲得資金, 這種資金使用方式存在穩定性較差,資金安全性不高,使用成本過高的問題,不利于飼料企業的長遠發展。而新農業的良好發展需要有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作為支撐, 為促進我國新農業發展,更好地貫徹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政府部門以及當地的機關出臺了支持新農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和相關制度。 例如,提供低息貸款、信貸服務、綠色金融和資金擔保服務等。這些多元化的服務, 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飼料產業在發展初期資金不足的問題, 幫助中小規模的飼料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發展困境,為飼料企業帶來更多的融資渠道(孫琴等,2020)。
1.3 提升飼料產業的技術水平 新農業發展方式對現代化、信息化等新技術運用程度更高,能夠促進飼料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 以飼料產業的飼料產品生產技術為例, 新農業背景要求飼料產業對污染物的排放率更低,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因此需要對飼料產品的加工方式進行改進, 避免加工過程產生大量的廢料、廢水、廢氣,要在生產工藝上進行革新,實現綠色生產(龔曉水等,2020);此外, 新農業發展背景要求飼料產品對資源的利用效率更高,提升飼料產品的營養成分,避免在飼料產品生產過程中造成資源的浪費, 因此需要采取可循環經濟和持續性發展方式來提升飼料原材料的利用效率。為滿足飼料產業的技術要求,飼料企業可以通過加大新技術的研發力度,投入人力、物力等資源進行技術的升級改造, 也可以通過購買專利服務的形式,引進先進的生產加工方式,為飼料產業技術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由于新農業技術水平相對較高, 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也顯著增大。 基于新農業發展背景對技術型人才的要求, 目前飼料產業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2.1 技術型人才數量不足 我國飼料企業絕大部分為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 這類飼料企業的啟動資金相對較低,管理水平有限,企業規模較小,因此在對飼料企業的職工聘用上還不夠規范,大部分的職工來自當地, 專業能力、 綜合素質不夠高,高學歷人才的數量不足。對飼料企業人力資源結構現狀進行分析可知, 絕大部分為基礎技術員工,技術型人才的數量顯著不足,且年齡分層不夠合理,技術型人才年齡偏大,工作積極性不夠高。對飼料行業技術型人才的分布對比可知, 絕大部分的飼料企業在技術型人才上數量不足, 不能滿足飼料企業在新農業發展背景下的轉型需要 (章君等,2020)。
2.2 培訓機制不健全 在新農業發展背景下,飼料產業還存在著對技術型人才培訓機制不健全的問題, 具體體現在飼料企業管理者對技術型人才培訓重視程度不足, 另一方面在于對培訓缺乏規劃,與飼料企業的發展銜接不當,適用性較差。 首先,飼料企業管理者對技術型人才培訓了解不足,沒有意識到技術型人才專業知識需要及與新農業發展理念與時俱進。 因此,在戰略制定上,沒有將人才培訓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也沒有對技術型人才的培訓機制進行規劃, 使得部分技術型人才只能利用過去的專業知識來完成工作需要(高耀東等,2019)。 其次,對于技術型人才的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不合理, 一些飼料企業僅僅聘請專業老師對技術型人才進行課程講解, 而在課程設置上,沒有與飼料企業當前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新農業發展背景相結合, 使得培訓內容流于形式,無法的在崗位中發揮作用,培訓方式上也過于單一,沒有進行實操性練習,使得部分職工無法將專業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
2.3 對技術型人才缺乏職業規劃 新農業發展背景下, 飼料產業技術型人才培養還存在職業規劃不夠清晰的問題。 部分飼料企業對于技術型人才的職業規劃路徑定位不明確, 技術型人才往往只能在基層從事基礎技術工作,無法勝任管理崗,因此在企業的重要決策中不能提供專業化建議,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 不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會限制技術型人才的晉升, 因此技術型人才基于個人成長考慮,可能會出現離職等行為,飼料企業難以留住高層次的技術型人才。另一方面,技術型人才崗位分布不合理,缺乏相關職能劃分,許多技術型人才在飼料企業中沒有得到合理的運用, 使得其在飼料企業轉型升級中發揮的作用不明顯, 不能將專業知識運用在實際工作中(常永等,2018)。
新農業發展背景下, 對飼料產業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 因此,只有完善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機制, 才能為飼料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優秀的人才保障。 要進一步發揮飼料產業技術型人才的優勢,應當從以下幾點做起:
3.1 優化飼料企業技術型人才結構 優化飼料企業技術型人才結構, 需要飼料企業管理者充分的結合企業發展現狀、 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新農業發展對技術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制定飼料企業的人才結構戰略。一方面,要提升飼料企業技術型人才在職工中的占比, 減少基礎性技術型職工數量,以先進化的技術來替代低效率的勞動力,使得技術型人才在飼料企業的技術運用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 在飼料企業技術型人才的結構中,應注意不同年齡層次的技術型人才積累,既要有年輕的技術型人才為飼料企業帶來新鮮血液、創新能力,也要具有一定管理經驗和實踐基礎,更穩健地將新技術運用于飼料企業新農業發展中(李曙光等,2017)。
3.2 完善技術型人才培訓機制 新農業發展背景下飼料產業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技術型人才的培訓機制。一方面,將技術型人才機制納入飼料企業的發展戰略中,結合飼料企業的現狀、人力資源結構規劃等內容, 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進行科學合理的研究, 從戰略層面強化對技術型人才培訓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培訓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優勢,通過網絡課程講解新農業發展對飼料產業的影響, 對飼料產業的新技術運用等內容, 能幫助飼料企業技術型人才通過網絡課程更為便捷的進行學習。 除了理論學習外,還要加強實踐鍛煉,利用線下課程實操教學等方式, 提升技術型人才對新知識的合理運用能力, 更好地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中能有效運用的方式方法(姚麗娟等,2016)。
3.3 加強技術型人才職業規劃 針對新農業發展背景下飼料企業技術型人才職業規劃不清晰的問題,飼料企業應當加強對技術型人才的職業規劃戰略研究, 提升對技術型人才的重視程度。一方面, 對技術型人才在飼料企業的具體崗位、職能進行清晰的劃分,使得技術型人才能夠獲得一定的管理權限和決策建議資格,更好發揮技術型人才的專業水平。 另一方面,對技術型人才的職業晉升也要做出明確規定,在技術型人才的晉升機制中進行科學的考核,讓優秀的技術型人才進入飼料企業的管理層, 給予其足夠的成長空間,不僅能夠更好地培養技術型人才,還能提升其工作的積極性。完善的技術型人才職業規劃能夠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幫助飼料企業吸引技術型人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積累人才優勢(楊若凡等,2017)。
綜上所述,在新農業發展背景下,有利于提升飼料產業的資源整合效率, 為飼料產業提供金融服務,提升飼料產業的技術水平。但目前飼料產業存在技術型人才數量不足、培訓機制不健全、對技術型人才缺乏職業規劃等問題, 只有優化飼料企業技術型人才結構, 完善技術型人才培訓機制和加強技術型人才職業規劃,才能為我國的飼料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人力資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