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奔,尹柏雙,張秀峰,呼顯生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吉林吉林 132101)
目前我國畜牧業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正在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與此同時,各大畜牧企業為順應形勢發展,開啟“招才納士”模式。其中理論功底扎實和專業技能熟練的畜牧獸醫人才無疑會備受青睞。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有的高校未能重視深化校企合作,導致輸出人才的能力還無法完全滿足行業企業的用人要求[1]。這一困境迫使很多高校開始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環境下,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校企合作“訂單班”培養模式應運而生。該項目選題是結合當前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以大學生就業為導向,結合畜牧獸醫專業特點和行業的需求,通過與雛鷹農牧集團簽訂協議,進行“雛鷹班訂單式”培養學生。根據崗位需求學校和企業協商開設課程,并配備合理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畢業即上崗,上崗即頂崗,大幅提高企業效益。同時學校為學生拓展了就業市場,提升了畜牧獸醫專業的就業能力。
構建“雛鷹班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即“1+0.5+0.5+1”模式?!坝唵伟唷睂W生在進入學校后,第一二學期,學生在學校學習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第三學期,學生進入企業進行為期半年的現場教學培訓學習,企業人員結合實際生產講解本行業實用性強的理論知識,以臨床實踐課程教學為主;第四學期,學生帶著問題回到學校進行為期半年的理論強化學習,以能力提高課程學習為主;第五~六學期,學生再次到企業進行實習培訓1 年[2]。學習期間由校企雙方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和產業發展趨勢共同完善培養方案和制定企業學習計劃和考核辦法。在企業培訓期間,實行雙導師制[3],學校選派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進入企業,協同企業專家培養學的實踐鍛煉能力,同時也提高教師實踐能力水平,了解了行業發展前沿。
以“能力為宗旨、就業為導向”,根據崗位需求重新整合原有教學資源及課程教學內容?;谖以盒竽莲F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特點,契合崗位需求,聯合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開設課
程及配對教學資源,構建“雙平臺+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半p平臺”即以學校和企業為平臺,“雙平臺”制度有助于高校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強學生對項目研發的認知,是提升本科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方式?!澳K”即構筑“基礎應用課程”模塊、“臨床實踐課程”模塊和“能力提高課程”模塊三大課程體系。學院多層次多渠道地進行課程內容及結構的創新改革,從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與技能知識的傳授。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總結、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加強產教融合,把實踐成果引入課堂;強調協同育人,持續改進“訂單式”人才培養目標及教學要求[4]。
3.1.1 改變傳統授課方式
要充分利用網絡在線教學平臺推行“互聯網+”教學模式。每次授課前,要求學生利用“在線開放課教學平臺”先自學相關內容,并進行任務打卡。同時帶著問題來到課堂上。課上,通過教師對重點內容的講解剖析,師生相互討論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相關知識,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課后,學生可以通過“在線開放課教學平臺”進行復習,通過在線平臺上輔導、答疑等環節繼續進行所講內容的深入理解和鞏固加強。這種教學模式的構建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總結分析問題能力。
3.1.2 實現“翻轉課堂”教學
為突出學生能力培養,選取有代表性的課程內容進行翻轉課堂教學,采用“課前自學+文獻檢索+課上講授+分析討論+課后線上答題”的形式進行。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既能提升學生的執行力、組織能力,又能培養了學生查閱文獻能力、剖析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1.3 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到課程教學中
“問題引導式”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起到主要引導作用,教師在講解專業基礎知識時,要習慣性地將基礎知識如何應用安排到授課內容中,比如可以利用小型案例方式,把基礎知識在畜牧獸醫臨床實踐應用中體現出來。同時要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待學生進入獸醫臨床實踐實習期間,就會體會到專業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汲取,相應的知識面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角色扮演法”教學,如在講授寄生蟲病診療時,讓學生扮演主治醫生和畜主兩種不同的角色,對疾病診療過程進行模擬,利用理論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進行課前預習,查閱資料自主學習,課上與教師進行角色互換,從“教”的角度去深入了解所學知識。
“案例教學法”教學,如在講授某個具體動物疾病時,選取實踐省常中常見病例。先把病例教學資料通過PPT 展示或視頻方式提供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學生自行分組,對病例展開討論分析,發表自己的見解,同組學生交換意見。最后教師點評,進行總結。
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與人溝通能力。通過合理的引導提升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了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為了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了由實驗課、技能訓練、教學實習、專業綜合訓練、師生包教組、寒暑假頂崗實習、師生聯合搞科研、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大學生創新項目、開放實驗室、專業協會活動等多途徑的“由課內到課外”“由單向到綜合”的多維度多渠道的實踐能力培訓體系。
高校以培養綜合型人才為己任,不但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還要擁有企業和行業中豐富的工作經驗。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能力的需要,應采取多種激勵和政策引導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踐教學、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打造通過“老帶新”“傳幫帶”、教師下場鍛煉、深入企業實踐鍛煉及兼職服務、考取執業獸醫資格證等途徑,構建畜牧獸醫專業動手能力強的“雙師”或“雙能”(既能理論教學,又能指導生產實踐)型教師隊伍。通過“引進來、送出去”,培養和鼓勵中青年教師到生產一線去參加生產實踐,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才能提高畜牧獸醫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聘請公司、企業實踐能力強的專家與青年教師共同擔任實踐指導教師,提高實踐教學效果[5]。
將2018 屆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在入學后,請雛鷹農牧集團人員來校進行企業文化宣講,讓學生充分了解企業的情況。遵循“自愿、合作、共贏”結合企業與學生雙向選擇的原則,組建雛鷹訂單班。
在培養過程中,校企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做到優勢互補。根據訂單班制定不同的授課任務?;凇?+0.5+0.5+1”人才培養模式,第一二學期,教師在講授專業基礎課程的時候,圍繞養殖生產中的案例進行理論知識的展開,為調動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積極性驅力,明確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學期,學生進入企業生產一線學習。一方面學習崗位生產技能;另一方面接受企業文化熏陶,真正了解企業的發展歷程。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另外,企業為“訂單班”設立了專門的助學金與獎學金制度,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獎勵。并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為后續的企業的用人選聘奠定基礎。第四學期,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在崗學習,帶著“問題”返回學校繼續學習,有效減少了學習的盲目性。第五六學期,企業為“訂單班”學生提供“點對點”的實習崗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水平。實習結束后,學生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企業可根據實際崗位需求優先聘用“訂單班”優秀畢業的學生。
目前很多高校已實行“訂單班”培養模式,旨為企業輸送崗位匹配人才。但“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仍還存在不足,概括如下。
由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單一性,學生所接受的信息過于枯燥,乏味。學習一段時間,學生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同時,存在個別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推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久而久之,學生獲得的知識量遠遠不能滿足將來的崗位需求。
基于“訂單班”人才培養構建模式,要求由學校企業雙方協力育人,同向、同行。但實際應用中,存在只注重理論而偏實踐,或者只注重實踐而偏理論的情況,最終嚴重影響學生的就業能力,導致“畢業即上崗”的人才培養目標無法兌現。
“訂單班”的學生不但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實踐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樹立堅定地職業道德觀念。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有效培養,無法對應專業技能與崗位需求的契合點,難以實現最終學生的“零距離”就業。
要做到從“學校教育模式”轉變為“校企聯合教育模式”,面臨的困難尤為突出。因此,如何建立校企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點。其不僅是要創造“訂單班”數量,更要保障“訂單班”的質量,尋找校企互動共、雙方共贏的長效機制,創新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整合了學校和企業的有利資源,根據社會行業、企業對畜牧獸醫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行目標式培養,不僅能夠突出學生實踐技能的鍛煉,使學生畢業既就業,更能提升學生的整體就業率。同時也要考慮“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推行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學校應與更多的高質量、有影響力的企業合作,保證合作企業能推薦具有一定專長的優秀員工參與到校內的教學活動中,同時還要嚴格的落實校企合作的相關待遇以及政策,才能夠保證“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