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香成(湖南省祁陽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春來詠語”教研團隊成員)
統籌/吳春來(永州市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春來詠語”教研團隊主持人、正高級教師)
《文心雕龍》里說:“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意思是說心意一旦產生,語言也就有了;有了語言就會有文章,這是自然的道理。由此可見,寫作最關鍵的是“心生”。
我們稱觸動心意產生、觸動情感爆發的那個點為“動情點”。動情點可能是一句話、一朵花、一根白發、一幕特定的場景、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個緩緩離去的背影……
文章要以情動人,先要找準動情點,再圍繞動情點展開,細細描繪。寫出打動自己內心最深層、最柔軟、最幽微的情感,自然也就會感動他人。
在妻子王弗逝世后的一個冬夜,蘇軾又夢見了她。夢醒后,蘇軾寫下了這一“千古第一悼亡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此詞何以打動人呢?
夢境是觸發蘇軾寫作的動情點。這個夢反映了真摯的愛情和生離死別之情。
蘇軾十九歲時與十六歲的王弗結為夫妻。二人琴瑟和鳴,更留下了王弗屏后聽事的美談。可惜天命無常,王弗在二十七歲時撒手人寰。曾經的美好,隨著王弗的去世仿佛結束了。這遺憾之情、失去之悲、死別之痛多么催人斷腸。
可以說蘇軾與王弗相伴的時間是蘇軾人生中最好的時光。期間,他科考成功,名揚天下,在官場嶄露頭角,可謂春風得意。王弗去世以后,他因不認可王安石變法的一些過激行為,遭到排擠,自請外調。從杭州到密州,他在一個一個城市間流轉。再后來,他遭遇烏臺詩案,幾近喪命,被貶黃州、惠州、儋州,最后客死異鄉……他對王弗的懷念,何嘗不是對青春的懷念、對過往的懷念、對故鄉的懷念呢?種種復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撥動讀者的心弦。
生死、愛情、失去、遺憾、青春、思念……無一不是人類的共識、共情。要想文章動人,就要讓讀者從文中讀到自己,使之感到作者說出了自己心坎里的話,這就要求文章情感豐富、真實、飽滿。很多流傳千古的名篇也是如此。《項脊軒志》中的喜與悲交織,《與妻書》中的悲情、親情、豪情蕩氣回腸。即便是以“孝”著稱的《陳情表》,也有身世之悲、祖孫相依為命之情、進退兩難之窘。以“忠”聞名的《出師表》既有忠心、感恩,也有為國鞠躬盡瘁之志,對己淡泊嚴苛之向……
由此可見,動人之文,情感并不單一,而是豐富、濃烈、繁復。
蘇軾由夢境聯想到與妻子有關的件件小事,并巧妙地按照“夢前-夢中-夢后”串聯起來。一別十年,千里孤墳,滿面塵霜,既是現實的寫照,又把情感逐漸推向高潮。夢中的“小軒窗,正梳妝”,也是曾經與妻子相處的日常……樁樁件件,無不寄予著蘇軾對妻子的真情。
這些事情,無一不真,無一不小,無一不打下作者私密的印記。感人的文章都善于寫自己的私人記憶、個人經歷和獨特體驗。
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不厭其煩地寫他與十二郎的三會三別,寫十二郎患軟腳病他不以為意,寫十二郎身后事的種種安排,詳盡而瑣碎。
蘇軾在《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以絹為襪”“絹畫玩笑”“噴飯滿案”“失聲痛哭”,真實而鮮活。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中,娘叩門問寒問饑,祖母持象笏以手闔門,妻子憑幾學書……
這些無一不打下作者鮮明的烙印,撞擊著讀者的心扉。
一篇感人的文章,往往匯集了多種情感,串聯了幾件事情。事情應該如何排列呢?我們可參照《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首詞,將事情按時間順序組合,在情感上層層推進。
十年生死相隔,茫然不知彼此,一痛也。這十年,我歷經滄桑,多想對你說說體己話,可是你不在,連你的墳墓也在千里之外,想到你的墳前聊一聊都不能,二痛也。即使你就在面前,那又怎么樣呢?你也不認識我呀!十年時光、重重磨難已使我兩鬢斑斑,容顏蒼蒼,相逢應是不識,這是多么大的阻隔和悲痛啊。夢中相逢,可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萬語千言,竟無語凝噎……
事情件件敘說,情感層層推進,最后推至高潮,怎能不讓人感動?
情感到了高潮,可再來一個特寫定格,如電影中的慢鏡頭,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背影》中父親翻過柵欄去買橘子的特寫。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便是一個特寫。夫妻相聚,萬語千言,竟無從說起,四目相對,淚落如雨……生活的不易,濃烈的相思,沸騰的愛意,積攢了十年的點點滴滴,在“相顧無言”“淚千行”的動作和神態中,表達得淋漓盡致。
我們眼看求職再一次受挫,沒有說什么,去了大菜場,買了些最便宜的冷凍排骨和礦泉水。
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見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會兒,丈夫回來了,手里捧著一小束百合花,興匆匆地遞給我,說:“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間,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來:“什么時候了?什么經濟能力?你有沒有分寸,還去買花?!”說著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丟到地上,轉身就跑。在舉步的一剎那,其實我已經后悔了。我回頭,看見丈夫呆了一兩秒鐘,然后彎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來。
我向他奔過去,喊著:“荷西,對不起。”我撲上去抱他,他用手圍著我的背,緊了一緊,我們對視,我發覺丈夫的眼眶紅了。
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花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見了丈夫的苦心。他何嘗不想買上一大缸百合,可口袋里的錢不敢揮霍。畢竟,就算是一小束,也是他的愛情。
那一次,是我的浮淺和急躁傷害了他。之后我們再沒有提過這件事。四年以后,我去給丈夫上墳,進了花店,我跟賣花的姑娘說:“這五桶滿滿的花,我全買下,不要擔心價錢。”
坐在滿布鮮花的墳上,我盯住那一大片花色和黃土,眼睛干干的。
以后,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節,我總是站在花攤前發呆。
一個清晨,我去了花市,買下了數百朵百合,在那間房中擺滿了它們。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開家里所有的窗和門,坐在黑暗中,靜靜地讓微風吹動那百合的氣息。
(節選自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夢》,有刪改)
運用解析:《夜深花睡》是三毛在荷西去世后所寫,感人至深,催人淚下。一枝百合,觸動了三毛,成了她寫作此文的動情點。三毛圍繞百合花,寫了失業之恐懼、丈夫困境中不忘買花表達愛意、失了理智后的懊悔、失去丈夫后的思念等。情感豐富豐厚,描寫真實細膩,選材真實而有個性,層層推進,引人共鳴。
文章要做到以情動人,情真意切,首先要多多觀察生活,注意捕捉動情點。然后圍繞動情點,展開聯想與想象,選擇與之相關的小事,把它們按一定的順序組織好,關鍵之處運用特寫。最后再適當議論抒情。
1.捕捉動情點,讓情感豐富一點
尋找動情點,首先要從題意出發,動情點是題意的最好體現;其次要從生活出發,打撈留在心靈上的印痕(如愛與恨);另外,要有敏感細膩的心,善于觀察的眼,及時記錄的手和勤于思考的腦。一旦捕捉到動情點,就圍繞它,盡可能表現兩種或多種情感。
2.圍繞動情點,讓情感真實一點
捕捉到動情點就圍繞它展開聯想,選取相關的事情加以組合。取材可以細小、瑣碎、私密,但要能表現主題,突出情感。郁達夫說:“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真情實感會使平凡人物、日常生活、細微事件富有感人的藝術張力。
3.聚焦動情點,讓情感細致一點
好的文章都是通過細膩真切的描寫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把自己的感情準確、細致、充分、生動地抒發出來。寫作時我們要關注細微瞬間,濃墨重彩,以細節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