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
(長江大學 藝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師范類專業認證指專業教育機構根據相關認證標準,對師范類專業教學質量作出評估,以判斷教學是否達到了人才培養要求。師范類專業認證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作出了明確要求,即要使專業實踐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但是,在當下的教學實際中,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存在重專業實踐輕教育實踐的問題,對學生的教學能力的培養存在不足,這給師范類專業認證下高校音樂教學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改革。
作為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當下發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人們提倡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作為學生的重要引導者,不僅要具備合格公民的基本品質,更要有較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的職業道德會給學生帶來巨大影響,教師會成為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標桿”。師范類專業認證明確要求師范生培養要保證學生踐行師德,學會育人。可以說,師范類專業認證明確了師范生的培養標準。[1]
在實際教學中,人才培養模式不盡相同,不同學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路徑,但是,無論哪一種人才培養路徑,都必須有統一的標準,必須保證人才培養效果達到相關要求。師范認證標準對師范生培養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畢業時所要達到的標準,以及課程與教學方面的設置標準等。在明確規定這些內容后,人才培養路徑將會更加明確,實踐教學也會變得更加規范。
除以上兩個方面外,師范類認證也為高校音樂課程教學提供了保障。在實際教學中,師范類專業認證對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人員要通過多維度的外部評價確保目標的達成。對于當下師范生培養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校要及時進行完善,保障整個認證體系的有效性、實用性。這樣一來,高校在培養人才時就有據可依,從而確保人才培養效果。[2]
首先,當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擇并不是非常科學,部分高校不重視審美課程的設置。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要在教學中充分顯示專業課程的重要地位外,也要對學生各個階段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并根據具體培養目標提出具體要求。審美能力培養能讓學生朝正確的方向努力學習,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要和文學、戲劇、美術等學科進行融合,鼓勵學生涉獵更多的藝術門類,提高自身的修養。
其次,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比較陳舊。當前,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學生人數較多,而教師多以集體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專業課程教學,并采用理論灌輸的方式講授課程內容,這不符合當今社會對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要求。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教學手段,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入“線上+線下”的模式,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節省教學資源,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次,音樂專業實踐和音樂教育實踐比較薄弱,無法實現綜合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很多高校在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中都是重理論、輕實踐。很多教育人員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時,都先安排學生進行理論課程學習,相關音樂實踐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很少,這對于師范生的未來發展非常不利。要想把音樂實踐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落到實處,首先要厘清音樂實踐活動和教育實踐活動的區別,樹立音樂實踐為教育實踐服務的思想;其次要制定可行的實踐活動方案,讓師生有章可循,能順利開展活動;再次是做好實踐活動總結,對優點進行發揚,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實踐效果。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當前師范類專業認證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還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給專業人才的培養帶來了阻礙。為了避免出現這些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教育人員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師范類專業認證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良好開展。
在師范專業認證下,要培養優秀的音樂師范人才,高校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近年來,隨著新課改進一步落實,高校師范音樂專業教師在音樂教學方面也有了新的認識,并逐漸認識到了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即不能只重專業技能培養,更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審美教育、專業實踐和教育實踐方面多下功夫,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了突破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局限,高校應結合現代教學理念,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優化專業課程設置,保證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把教學當成一份事業。在這一過程中,重視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音樂教學內容,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音樂學習體驗。
要以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為主要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該結合師范專業認證理念,制定有效的人才培養計劃。為了落實人才培養計劃,高校可以建立“評價-反饋-改進”的良性循環體系,通過對接已經畢業的音樂師范學生,了解其對音樂教學的建議,然后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實時改進,完善音樂師范人才培養計劃。在具體操作中,高校教育人員可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已經畢業的音樂師范生的想法,然后對這些反饋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甄選其中具有實用價值的教學意見,完善音樂師范人才培養計劃,促進師范類專業認證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改革。
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加強現代信息化設備的運用,提升師范類專業認證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質量。在具體教學中,高校應為學生配備計算機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并且配置相關的現代化音樂教室,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教育人員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信息化工具輔助教學,比如搜集音樂優質課比賽視頻,并對這些視頻進行歸類,將其分為唱歌教學、器樂教學、音樂作品欣賞教學、音樂活動等類型,然后,為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提供現場案例教學,讓學生了解前沿的教學方法。
以《兒歌自彈自唱》學習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網上流行的兒歌,然后對這些兒歌的特點進行總結,并且,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兒童的特點,利用所學的音樂知識進行兒歌編寫。完成編寫后,教師再讓學生利用已有的樂器進行演奏和彈唱,學生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樂器進行演奏,并找出最合適的伴奏樂器。在自彈自唱的過程中,學生要對其中不和諧的地方進行改進,確保所編寫的兒歌符合幼兒的習性,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知識運用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實踐能力。[3]
為了更好地進行音樂課程教學,高校音樂教育人員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具體操作中,學校應從教育人員的觀念入手,提高教育人員的思想認識,幫其樹立“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觀念,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對音樂實踐教學的認識,幫助學生了解音樂學習的重要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介紹什么是師范專業認證,以及在這種理念下音樂教育需要達到的效果。通過這一方式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確保實踐活動得到順利開展。與此同時,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不怕困難、敢于創新的信念,讓學生主動參與專業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學生也要提高對音樂教育專業的認識,即專業技能學習要圍繞音樂教育能力來進行,專業技能的進步是為教育水平的提高服務的。片面強調專業技術能力的進步而忽略教學能力的提高不符合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
高質量的音樂教學離不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入社會生活,通過加強與生活的聯系獲得音樂方面的感悟,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眾所周知,音樂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可以說,很多音樂作品的靈感都來源于生活,很多音樂作品都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與寫照。因此,在創設學習情境時,教育人員需要聯系生活,結合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自然風光,切實體會到生活本身蘊含著音樂之美。
以《器樂·嗩吶》為例,嗩吶作為我國重要的民族吹管樂器,在各地流傳非常廣泛,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的喜事和喪事中。嗩吶音色明亮、音量大,具有較強的穿透力,且極具感染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入生活,欣賞嗩吶表演,并對其造型進行探究,同時,讓學生思考:為何生活中的喜喪事都喜歡用嗩吶,而不用其他樂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傳統嗩吶作品的類型,以及詢問學生中國嗩吶之鄉是哪里等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音樂知識的探索。另外,教師也可以深入幼兒園,了解現在幼兒教學中所用到的音樂,增加學生的實際經驗。[4]
綜上所述,在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高校教育人員應更新教學觀念,突出音樂學科的教學地位。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認識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將其與專業知識教學有機結合。同時,教師要創造合適的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打破傳統音樂課程教學模式的局限,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音樂與生活聯系起來,借助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情境創設。最后,教師要加強現代化設備的利用,運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