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燕燕
(河池學院 廣西 河池 546300)
桂西北地區景色優美、物產豐饒,少數民族音樂資源豐富多樣。桂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音樂資源主要包含桂西北少數民族歌曲、舞蹈、戲劇和器樂等。
桂西北少數民族歌曲資源以壯族、瑤族、毛南族等少數民族歌曲為主。壯族、瑤族、毛南族的民族歌曲無論是題材還是唱法都有很大不同。

圖一
就歌曲題材層面而言,壯族民歌的題材以山歌居多,其次是小調、風俗歌曲或者是敘事類的長歌,壯族民族歌曲中演繹和流傳最多的當屬山歌;瑤族民族歌曲的題材以歷史、勞動、感情等內容為歌曲創作的靈感來源和主要素材[1],其中,瑤族民族歌曲《天下有瑤就有愛》在全國民歌合唱比賽中榮獲金獎;毛南族民族歌曲主要分為五大類:“比、歡、耍、排見、師公調”,其中,毛南族民族歌曲《花竹帽》在全國民歌合唱比賽中榮獲金獎。
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欣賞的多元化除了表現在以壯族、瑤族、毛南族為代表的民族歌曲豐富多樣以外,也體現在壯族舞蹈、瑤族舞蹈、毛南族舞蹈等少數民族舞蹈的多元化上。

圖二
壯族舞蹈主題鮮明、舞動有力,舞蹈動作和節奏變化多樣。壯族舞蹈以師公舞、采茶舞、扁擔舞為代表,演繹過程中或激昂雄健,或柔軟纏綿,充分體現了壯族人民勤勞勇敢、樂觀向上的生活狀態和民族性格。由于不同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地域風情不同,不同民族的舞蹈動作和舞蹈內容也有一定差別,瑤族的舞蹈與狩獵、農事和祭祀等有密切關系。同時,瑤族傳統的鼓、歌、舞又常常融為一體,即鼓之、歌之、舞之,瑤族舞蹈主要有長鼓舞、銅鼓舞和陶鼓舞等;毛南舞蹈多以祭祀類的題材為主要內容,其中,以猴鼓舞為代表,反映巫術禮儀、喪葬驅魔、避邪求吉、敬奉精靈等內容。

圖三
桂西北少數民族戲劇主要包含壯劇和彩調。壯劇的題材和內容有的來源于人們平時的勞作生活和民間故事,具有民族地方特色[2],有的來源于對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英雄的感慨和敬畏,還有的來源于感人的愛情故事;壯劇主要包括壯師戲、北路壯戲、南路壯戲。彩調俗稱調子、彩調劇、彩燈、哪嗬嗨等,廣西地方傳統戲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彩調劇目多以勞動、愛情、家庭生活等為主題,有大量的手抄本在民間流傳。
無論是演繹壯族、瑤族、毛南族歌曲、舞蹈,還是演繹桂西北少數民族戲劇,都離不開器樂。桂西北少數民族器樂以壯族器樂、瑤族器樂、毛南族器樂為代表。

圖四
由于不同地方的民族特色、經濟文化、習俗環境不同,壯族、瑤族、毛南族器樂也存在明顯不同。壯族民間樂器主要包含“吹、拉、彈、擊”四種演奏樂器;瑤族樂器的典型代表是嗩吶、扎絨和黃泥鼓;毛南族樂器的典型代表有象腳鼓、海螺、嗩吶和鼓身似蜂的蜂鼓。
加強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欣賞多元化的研究,對傳承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資源的繼承和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欣賞多元化包含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戲劇、器樂等音樂文化資源,加強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欣賞多元化的研究,有助于促進和推動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傳承。
桂西北地區聚集著許多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大特色就是音樂氛圍濃厚,音樂資源豐富,人民能歌善舞[3]。不同少數民族人民的民族風格、生活習慣、習俗喜好都各具特色,他們喜歡用音樂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少數民族音樂多元化發展也是維系民族團結的重要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多個領域、多種表現形式的音樂資源的沖擊,少數民族音樂在人們生活中所占據的比重逐漸降低。研究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欣賞多元化,讓更多的人關注、欣賞和學習桂西北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資源,有助于增加人們對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欣賞多元化發展和傳播的認同感,也能促進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代代相傳。
少數民族的優秀民族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優秀藝術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只是少數民族優秀民族文化資源的一小部分。但是,通過研究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增強對少數民族優秀民族文化資源的關注,增強對中華民族優秀藝術文化資源的關注,有助于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優秀藝術文化資源對內對外的交流和傳播。
研究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欣賞資源,對促進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價值,對促進和推動解決我國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研究桂西北少數民族多元化的音樂欣賞資源要從認識和關注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開始,通過由點及面地拓展和關注更多地區的少數民族藝術文化資源,增加少數民族音樂的表演和傳播機會,加大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宣傳和傳播力度。通過實踐運用推動更多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被重視和關注,使其走出局部區域,走向寬廣舞臺。研究桂西北少數民族多元化的音樂欣賞資源,不光有助于推動少數民族音樂藝術文化的發展,也能促進中華民族優秀藝術文化資源引進來、走出去,增強和提升中華民族優秀藝術文化的影響力。
促進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推廣,首先要從當地開始。由于桂西北地區自然地理環境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有限,交通不是特別便利,各個高校的生源、師資力量不是特別樂觀。就目前當地高校聲樂發展現狀來看,加強和促進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欣賞多元化的應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地方高校在學習、欣賞和推廣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時候,應結合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的特點,將其合理引入和運用到高校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進行獨唱、對唱或者合唱練習時,選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將其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練習中,增加學生接觸、欣賞和學習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機會;也可以將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作為一門選修課程,為對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感興趣的同學提供學習平臺,進一步豐富高校聲樂教學內容。
除此之外,高校教師也應該有意識地將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引入日常課堂教學,結合桂西北少數民族的民族特色,創新音樂欣賞多元化教學方法??梢酝ㄟ^觀看影像資料進行學習欣賞,也可以請優秀的音樂藝術家走進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積極使用現代化的信息化技術手段,通過利用多媒體、公眾號、K歌平臺、VR 等技術,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讓同學們切實感受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記錄學生的現場演唱過程,通過欣賞回放查漏補缺,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頻次。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老師可以利用手機、筆記本等終端,拓展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的互動模式,提升課堂活躍性[4]。教師還可以借助K 歌平臺、VR 等手段進行情境再現,使學生多角度欣賞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也方便學生之間的對比學習和欣賞,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欣賞,師生之間也可以及時進行交流,使學生在欣賞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提升。
將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引入高校聲樂教學,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背歌詞、記音調,還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豐富內涵,深入感受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所表達的真實情感,激發學生對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多元化的熱情,增強學生對本土民族風俗文化的熱愛。
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多元化包含桂西北各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戲劇、器樂等音樂文化資源。受當下音樂氛圍和大環境的影響,大家對流行音樂的接受意愿較強,而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習和欣賞有所欠缺。在高校的音樂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在有意識地自覺主動地引導學生學習演唱少數民族音樂的基礎上,讓學生欣賞和感悟音樂作品中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鼓勵學生把當下流行的音樂趨勢與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進行融合創新,提升學生的音樂認知,拓寬學生的眼界,開拓學生的審美視野。
桂西北地區聚集著很多少數民族,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這里的民族音樂資源豐富多樣,獨具特色。研究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欣賞多元化的應用對傳承桂西北少數民族寶貴音樂文化資源,推動和促進中華民族優秀藝術文化資源的傳承和傳播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