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婕,李佳宣
(河南科技大學,河南 洛陽 471000)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新要求,同時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挑戰,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緊跟農民的需要,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隨著促改革、惠民生政策的有效推進,河南省提出堅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激發農村經濟活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最近幾年,河南城市和農村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到2017年底,河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增長17.19%,達到12 719.18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41%。這一數字,不到全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0.62%,超過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0.2%。由此可見,農民收入增長的基礎是不穩固的,農民收入增長也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因此,研究農民收入的影響因素,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將促進農民穩步增收與實現共同富裕相結合,有利于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和建設的重點工作。

表1 相關系數矩陣
為了更準確地研究不同因素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在參考已經取得的結果的基礎上,筆者結合河南省實際,選取2008年—2020年的5類指標進行相關分析:第一產業就業人數(X1),農作物總播種面積(X2),人均生產總值(X3),農產品糧食產量(X4),農村居民消費支出(X5)。本文指標數據均來源于歷年《河南省統計年鑒》。
為了解各個指標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進行相關性分析,如表1所示,各指標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程度較顯著,相關性較強。

表2 各變量回歸系數及檢驗結果(模型一)

表3 各變量回歸系數及檢驗結果(模型二)
根據已假設的設定,采用多元回歸模型分析2008年—2020年河南省農民收入與現有設置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設定了五元線性回歸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
+β5X5+ε
(1)
β1、β2、β3、β4、β5是與X1、X2、X3、X4、X5無關的未知參數,即回歸模型中的常量,β0為常數,ε為隨機誤差項。
通過SPSS 20.0的軟件統計分析,得到農民收入模型的參數估計與檢驗,見表2、表3。從模型一的回歸估計結果來看,VIF>10,存在多重共線性,模型中的影響因子不通過顯著性檢驗,所以此模型不成立。采用stepwise法,通過逐步剔除影響不顯著的解釋變量來修正模型,得出如下回歸模型:
Y=4 949.306-1.284X1+1.031X5+ε
(2)
以河南省統計年鑒的數據為基礎,選用回歸模型測算得出的分析結果表明,在2008年—2020年河南省影響農民收入的影響因子主要是第一產業就業人數(X1)和農村居民消費支出(X5)。
以上的研究可以表明,提高農民的收入,增加第一產業就業人數,有利于促進農民的消費支出,也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因此,筆者根據河南省農民收入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全面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的對策和建議。
河南省應拓寬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渠道,鼓勵農民擴大產業鏈,應專注于農作物的生產和種植,并要注重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提升農民現有的收入結構,大力加強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讓農民融入全產業鏈條,增加農村的就業崗位,從而增加第一產業的就業人數,培育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從而提高農民收入的結構性、充足性。
農民的收入水平與農民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鼓勵社會資源創辦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機構,協助外出務工人員重新融入農村返鄉就業,開展農業技能培訓,為農民提供綜合素質及知識性教育。應凝聚更多的社會資本,堅持普惠性與扶持性政策協同,增加農民的職業化教育和科技化培訓的投入,不斷優化農民的創業環境,提高農民的知識性、工資性收入。
本文的研究結論表明,農村人口的消費支出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很大。目前,消費者需求的傳統消費仍舊局限于儲蓄的觀念,只是依靠傳統消費的慣性,并不是自身的收入水平。應該改變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鼓勵選擇消費信貸產品進行積極消費,樹立農村居民預支消費的新型觀念,讓農民明白現代消費價值觀和節儉消費價值觀是一致的,這將會擴大消費內需,提高消費需求并且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為了改進農業生產投資服務系統和提高農民投資的意識,應在農村地區普及投資、金融和風險管理方面的科學知識,建立可靠的信用評級體系,完善農民投資前、中、后的一體化服務。并支持涉農金融機構積極開發適合農民投資的金融產品,同時要重視農民投資的保險制度,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質量,推動農村居民新型投資的積極性。
政府應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建立健全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幫助農村居民面對市場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支持農民以土地承包權等折價入股相關企業和合作社,建立有利于農民收入的保障制度和環境機制,風險較低的農民將較少的面臨預期風險,從而減少預防性儲蓄,并將獲得更大的安全消費保障,可以更放心安全的消費,從而提高農民的消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