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薇
(中共肇慶市委黨校,廣東 肇慶 526000)
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讓我國的經濟發展實現了飛躍,在這一歷史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率遠遠超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當前,我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發展階段,要求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意味著發展效率和發展水平的提升,更是意味著綠色發展。綠色發展不僅是度量資源效率與環境效率的重要指標,也是反映社會經濟高質量水平的重要指標,還是衡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指標。因此,我國必須重視綠色發展,通過提高綠色發展水平,來推動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促進綠色轉型、提高整體經濟質量。
基于此,筆者致力于探究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綠色發展體系,主要研究內容如下:①基于現代化經濟體系,闡述現代化綠色發展體系的內涵本質;②基于現代化綠色發展體系的內涵本質,分析基本邏輯;③基于現代化綠色發展體系的基本邏輯,提出具體建設思路。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階段,在這一新的歷史階段,經濟發展的模式告別了過去單純依靠要素投入、片面追求發展速度的時代,轉向強調依靠要素升級、注重發展質量的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經濟使得國家有條件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奮斗目標,旨在通過現代化經濟體系確保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協同,共同促進社會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其中就包括了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立現代化的綠色產業體系,應當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做強實體經濟,處理好實體經濟、人力資源、科技創新、現代金融這四大要素的關系。
①通過綠色技術創新提高實體經濟綠色水平,通過綠色裝備制造提升實體經濟綠色能力,主要就是顯著增加生態環境建設的綠色產業,實現整體綠色發展。②通過落后生產工藝的改良提高實體經濟的資源利用效率,通過落后產能改造提高實體經濟的生產效率,最終實現實體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①通過科技創新,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確保生態效益,充分利用科技創新促進經濟效益和生態建設融合目標的有效實現。②通過綠色科技創新,注重環境的治理與修復以保護生態環境,注重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以提高資源價值,從而突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雙重制約,促進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①積極發展綠色金融來為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減少污染產業。②積極支持綠色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通過融資機制和多層次資本市場機制的構建來提供新的金融活力,顯著提升企業的綠色科技創新。
①為了有效推動實體經濟的綠色轉型發展,著重培養具有綠色理念、掌握綠色技術和綠色管理技能的人才,優化人力資源力量。②為了實現綠色科技創新,側重塑造綠色科技創新型人才,改善人力資源結構。③為了發展綠色金融業,強調打造一批綠色金融人才,立足國內,展望國際,借助全球化力量,共同提高人力資源效率。
現代化綠色發展體系就是要完善優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特別是要凸顯出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在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存在著:①縱向來看,大到產業層面,小到生產層面均有所要求;②橫向來看,涵蓋了資源、環境、生態、生產、生活等各個層面。因此,應當全方面地構建現代化綠色發展體系,其邏輯框架見圖1。

圖1 綠色發展體系基本框架
基于現代化綠色發展體系邏輯框架,結合現代化綠色發展體系建設思路,提出現代化綠色發展體系建設路徑,具體如下。
一方面,制定和實施資源節約的政策法規,切實保護耕地資源,防治水資源污染,降低能源消耗,通過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制度不斷提高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能源雙控措施不斷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制定節礦、節能、節材的標準體系,并且不斷優化和完善,務必做到重點行業能耗的顯著降低和相關企業物耗的大幅度降低,特別是在生產過程中全面落實嚴格的責任制,推動生產和生活“雙系統”的循環鏈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一方面,堅決維護生態保護紅線,所有的生產生活都必須在遵守生態紅線的基礎上進行,確實保障生態面積不減少,生態功能不破壞,從而從源頭上做到不破壞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制定并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給予堅決的處罰,并要求其在一定的期限內予以修復,從而從根本上杜絕生態破壞行為的發生,或者是有效挽救已破壞的生態環境。
一方面,確定并重視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嚴格防控生態環境的污染行為,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目標,以防控生態環境風險為標準底線,形成全社會的監督機制,切實做到控制污染。另一方面,設定并履行嚴格的污染防控責任,要求地方黨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員責任明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緊從快地補充生態環境防控機制,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污染問題。
要求盡快調整依賴資源要素進行擴張發展的粗放方式,轉變為資源節約型發展;要求盡快改變高污染和高生態破壞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環境友好型發展;要求以綠色發展為根本要求,盡快實現可持續循環發展、資源節約型發展以及環境友好型發展。
要求盡快對整體層面的增長提出新要求,確保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要求盡快提高工業的智能制造水平,切實改變我國制造加工業的低產業鏈、低分工鏈和低價值鏈問題,實現產業鏈、分工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發展;要求盡快著實提升我國的綠色制造能力,增加產業結構的綠色比重。
要求嚴格遵循我國區域空間開發布局,特別是對重點區域的布局要重視,對重點流域的布局要規劃合理;要求嚴格落實“三區三線”的空間區劃體系,特別是嚴格把握住環境底線,做到資源利用的提升;要求加快提高不同區域的相應環境承載能力,促進新動能的發展,推動產業布局的優化調整。
要求快速實現傳統產業的深度改革,提高智能化改造,創造創新全新的產業生態;要求快速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該科技產業的應用,特別是在制造業大力引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促進高質量發展;要求盡快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有效拓展生態產品價值。
一方面,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宣傳,形成全社會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注重綠色消費的大力宣傳,形成全社會的綠色消費行為,實現生活行為的綠色化;要求政府公共機構發揮引領作用,鼓勵人們綠色出行,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的綠色有機連通。
在現代化經濟體系當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生態環境的基礎,它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發展體系是推動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的重要舉措,只有綜合考慮資源環境、生產生活、產業發展,才能有效實現綠色發展,因此,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生態、控制污染、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創新、倡導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