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王亞楠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16)
肝硬化失代償期是肝硬化晚期階段,其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多藥聯合是臨床治療肝硬化失代償期的主要手段,患者出院后藥物治療數量與其再住院率呈正比,且隨著患者再入院次數增加,藥物治療方案不斷調整,可提高服藥錯誤率,降低患者服藥依從性,增加再入院風險。多數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缺乏藥物、飲食等的管理知識及技能,在藥物治療、飲食、自我監測等方面存在不足,服藥依從性較低。為減少患者服藥差錯,提升服藥依從性,給予患者及家屬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結構化健康教育是針對個體具體情況、文化背景等制定的一種具有目的性、靈活性的教育方法,其目的在于指導患者提高自我照護技能及自我管理能力[2]。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指標導向的結構化健康教育對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服藥信念及依從性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5~65歲,平均(50.31±6.21)歲;平均病程(8.12±1.2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至大專23例,本科及以上5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7~65歲,平均(49.78±6.04)歲;平均病程(8.17±1.1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至大專21例,本科及以上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診斷標準[3];②意識清楚,可正常溝通;③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①參與其他研究;②合并精神系統疾病;③中途退出;④認知功能障礙;⑤存在語言溝通能力障礙。
1.3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針對性護理診斷及干預、宣教肝硬化失代償期相關知識等。觀察組實施基于指標導向的結構化健康教育:①成立結構化健康教育干預小組,由臨床醫師、臨床藥劑師、藥理醫師、護士組成,對小組成員進行統一的基于指標導向的結構化健康教育及肝硬化失代償期疾病知識培訓,保證干預內容一致性。②通過文獻回顧、小組討論、德爾菲法構建肝硬化失代償期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形成系統的結構化健康教育方案,小組進行篩選及整理,制定終版護理方案。③干預前綜合評估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教育背景等,向其講解護理目的、流程及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詳細了解患者當前主要問題,明確干預方向;通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每周組織患者參加健康知識講堂,并建立微信群,促進護患交流,及時解答患者疑惑。④根據對患者的評估,設定健康教育目標并有序進行。a.對于存在腹水癥狀患者,指導其使用利尿劑,低鹽飲食,鈉攝入量低于2 g/d;避免應用非甾體類藥物,患者癥狀控制良好則每周稱重,若控制不佳則每天稱重。b.對于合并肝性腦病患者,服用乳果糖,禁酒,避免服用安眠類藥物;密切注意患者情緒、個性變化及睡眠反轉惡化等。囑咐患者每天記錄飲食及用藥情況,藥劑師與醫師共同商討治療方案,根據患者病情控制情況調整治療藥物劑量及種類。⑤患者出院后由經藥物培訓的護理人員進行電話隨訪,1次/月,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藥物應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40~50 min/次。每天微信提醒患者記錄藥物及飲食,將記錄上傳至微信群。兩組均隨訪至出院3個月。
1.4 觀察指標采用服藥信念特異性問卷 (Belief about Medicine Questionnaire-Specific,BMQ)評價患者的服藥信念,該問卷包括用藥擔憂性及用藥必要性信念,分值越高則服藥信念越強。采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 (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評價患者的用藥依從性,0~8分,分值越高則依從性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服藥信念干預前,兩組的BM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的BMQ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BMQ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BMQ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BMQ評分比較(±s,分)
?
2.2 用藥依從性干預前,兩組的MM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的MMAS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MMA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MM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MM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3個月后 t P觀察組 40 5.26±1.50 7.33±1.89 5.426 0.000對照組 40 5.16±1.82 6.22±2.01 2.472 0.016 t 0.268 2.545 P 0.789 0.013
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由于病情及治療方案變化,可增加患者用藥差錯率,降低其服藥依從性。有研究[4]指出,結構化健康教育可增強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的服藥信念,提高其服藥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指標導向的結構化健康教育可提升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服藥信念。服藥信念為患者對服用藥物維持健康必要性及對藥物潛在不良反應的認知情況。基于指標導向的結構化健康教育通過綜合評估患者的藥物治療史、癥狀等,給予患者相應的飲食、藥物管理及健康宣教,轉變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的認知,提高其服藥信念。相關研究[5]表明,糾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是提高服藥信念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前期通過評估患者的用藥情況,后期鼓勵患者提出問題,并囑咐患者記錄每天的飲食、服藥情況,可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用藥問題,便于幫助患者糾正對藥物治療的錯誤認知,提高其服藥信念[6]。同時,本研究干預團隊中邀請了臨床藥師參與,可根據患者的藥物需求給予指導,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信念。在后續的臨床工作中,可讓臨床藥師參與到患者的藥物管理中。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指標導向的結構化健康教育能夠提高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服藥依從性是指患者對應用藥物的指標依從情況,但醫患溝通機制不暢通會造成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知識了解不充分,不能正確評估治療的益處及風險[7]。本研究對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采用基于指標導向的結構化健康教育,臨床藥師及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干預方案,針對性較強,為患者提供恰當的藥物相關知識,激發患者的服藥動機,并要求患者記錄飲食、用藥情況,可激發患者監測自我用藥的主動性,改善用藥依從性。
綜上所述,基于指標導向的結構化健康教育可增強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服藥信念,提高其服藥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