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霞,張麗
(許昌市中心醫院1中醫科,2腫瘤科,河南 許昌 461000)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居惡性腫瘤死亡率首位,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但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為中晚期,故需接受化療治療。化療是一種無差別的殺傷,可損傷機體正常組織,化療相關的副作用可加重不適感,引起睡眠障礙,降低患者生存質量[1]。肺癌患者因長期接受化療,可出現癌因性疲乏,該癥狀發生快、持續時間長,休息無法緩解,故需外界干預。目前,傳統中醫藥在癌癥化療患者中的應用逐漸增多,在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及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2]。情志護理及穴位按摩是中醫常用的療法,本研究將其用于肺癌患者中,分析對其睡眠質量及癌因性疲乏的改善情況。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男性33例,女性8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50.26±4.10)歲。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50.02±4.3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經細胞學、病理、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肺癌;②預計生存時間在3個月以上;③伴有癌因性疲乏;④意識清醒,可正常溝通;⑤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存在手術指征;②合并重度精神功能障礙疾病;③合并認知功能障礙。
1.3 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不良反應藥物輔助治療、飲食、干預。指導患者睡前可用熱水浴足30 min,或飲熱牛奶、吃酸棗仁等,幫助睡眠。觀察組接受中醫情志護理配合穴位按摩,具體如下: (A)中醫情志護理。①安神靜志:指導患者靜坐,吸氣時握拳,呼氣式放松,呼吸期間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過程。②情志相勝:宣教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糾正錯誤認知;若患者過度疑慮,可通過講小故事或笑話,以喜勝憂,促使患者以積極態度面對疾病;引導患者宣泄不滿情緒,緩解壓力;若患者過度憤怒,引導其回想自身既往愉快的經歷,擺脫不良情緒。③移情暗示:通過溝通轉移患者注意力,鼓勵患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促進康復。 (B)穴位按摩。選穴為內關、足三里、太沖、蠡溝穴,肝氣郁滯加期門、丘墟,氣陰兩虛加合谷。用拇指揉壓、按摩,至患者出現明顯的熱感、酸脹等為宜,于晨起及睡前30 min進行。
1.4 觀察指標于干預前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價患者的睡眠質量,內容包括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礙,分值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于干預前后采用簡明疲乏量表(BFI)評價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內容包括現在疲乏程度、過去24 h疲乏程度、最疲乏程度、一般活動、情緒、行走能力、正常工作、與他人關系、享受生活,分值越高則疲乏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睡眠質量干預前,兩組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PSQI評分均降低,觀察組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PSQI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PSQI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睡眠質量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干預前 觀察組 41 1.98±0.42 2.18±0.44 2.05±0.45 2.29±0.52對照組 41 1.93±0.48 2.14±0.48 2.01±0.48 2.24±0.55 t 0.502 0.393 0.389 0.423 P 0.617 0.695 0.698 0.673干預后 觀察組 41 0.92±0.32* 0.90±0.38* 0.83±0.41* 0.91±0.40*對照組 41 1.31±0.40* 1.25±0.47* 1.15±0.44* 1.37±0.44*t 4.875 3.708 3.407 4.953 P 0.000 0.000 0.001 0.000
2.2 癌因性疲乏干預前,兩組的BF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現在疲乏程度、過去24 h疲乏程度、最疲乏程度、一般活動、情緒、享受生活評分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BF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BFI評分比較(±s,分)
項目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對照組 觀察組 對照組t P現在疲乏程度 4.24±0.71 4.35±0.74 2.61±0.43 3.29±0.50 0.494 0.554 0.687 0.640 0.787 0.663 0.780與他人關系 3.42±0.71 3.50±0.76 2.60±0.59 2.71±0.54 0.687 0.594 0.405 0.470 0.271 0.437 0.279過去24h疲乏程度 3.81±0.72 3.90±0.65 2.59±0.38 2.96±0.44最疲乏程度 4.81±0.64 4.75±0.70 3.13±0.54 3.61±0.59一般活動 3.16±0.37 3.20±0.40 2.31±0.35 2.67±0.31情緒 5.71±1.15 5.78±1.19 3.97±0.86 4.54±0.94行走能力 3.18±0.29 3.15±0.33 2.06±0.27 2.15±0.21正常工作 6.54±1.40 6.63±1.51 4.14±0.94 4.55±0.98 t P 6.603 0.000 4.075 0.000 3.843 0.000 4.930 0.000 2.865 0.005 1.685 0.096 1.933 0.057 0.493 0.881 0.381 0.623享受生活 5.41±1.03 5.39±0.95 0.091 0.927 3.56±0.84 3.98±0.90 2.185 0.032
肺癌為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發現時多處于中晚期,喪失根治性治療的機會,故化療成為治療肺癌的主要手段[3]。但化療為無差別的殺傷,長期治療可對機體正常組織細胞造成損傷,降低身體機能,出現多種并發癥,如癌因性疲乏、睡眠質量降低等。目前臨床應用的西醫藥物療法在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質量上未顯示出特別的優勢。隨著醫學觀念的轉變,目前對于腫瘤的治療更多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目標。隨著傳統中醫的發展,中醫情志護理及穴位按摩等逐漸應用于臨床中。研究[4-5]表明,穴位按摩通過刺激穴位發揮調節機體臟腑功能的效果;中醫情志護理以中醫辨證為基礎,根據患者的情志特點開展護理干預。
本研究將中醫情志護理配合穴位按摩應用于肺癌化療患者中,穴位按摩選穴為內關、足三里、太沖、蠡溝。內關是四總穴之一,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具有維系人體一身之陰的作用,故刺激內關具有調整機體陰氣的功效;足三里為補益大穴,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太沖、蠡溝一為肝經原穴,一為肝經絡穴,可達疏肝解郁之效;眾穴合用,共奏調整陰陽、扶正祛邪、疏肝解郁之效。中醫情志護理利用安神靜志、情志相勝、移情暗示等方法,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因素對睡眠質量的影響,改善患者睡眠[6]。配合穴位按摩,通過刺激諸穴,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調理機體陰陽平衡、氣血運行,促進腦部血氧供應,消除患者的生理、心理疲勞,改善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質量[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睡眠質量及癌因性疲乏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為,中醫情志護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患者化療引起的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低下等,通過調整患者的身體機能,增強機體對疲乏的抵抗力,提升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中醫情志護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肺癌化療患者的睡眠質量及癌因性疲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