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根英 肖艷群 黃百花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江西吉安 343000
抑郁障礙作為精神疾患一種,導致自殺率顯著增加。近年來于我國青少年人群中,抑郁障礙患者比例顯著增加[1]。當前針對抑郁癥患者的治療,藥物以及物理治療等方式獲得廣泛運用,并且于各類精神疾病患者治療中獲得良好效果[2]。針對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確定合適方法展開有效治療的意義顯著。以往舍曲林藥物的有效運用,雖可將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病情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其療效仍有待提高,在此基礎上配合家庭治療技術展開對應治療,呈現出有效以及安全高等特點,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預后水平以及抑郁情緒,提高應對挫折能力,從而顯著提升生活品質[3]。本研究選取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舍曲林聯合家庭治療青少年抑郁障礙的臨床效果。
選取2020年1月至10月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奇偶法將其分為聯合組和單一組,每組各40例。聯合組中,女15 例,男25 例;年齡10~16 歲,平均(14.29±1.55)歲;病程4~12 個月,平均(7.52±1.22)個月。單一組中,女16 例,男24 例;年齡11~16 歲,平均(14.33±1.57)歲;病程5~12 個月,平均(7.59±1.21)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與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患者確診為青少年抑郁障礙;②患者入組前未選擇抗抑郁藥物進行治療。排除標準:①呈現出雙相障礙現象者;②存在自殺企圖者。
單一組患者采用舍曲林(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000012220)藥物干預,用藥初始劑量50 mg/d,于用藥第5 天,增加劑量至100 mg/d;用藥7 d 后,增加劑量為150 mg/d,確保藥物劑量<200 mg/d。聯合組患者采用舍曲林+家庭治療方式完成疾病干預,舍曲林藥物應用方法同單一組;同時采用家庭治療方式展開疾病治療,對于結構式家庭治療頻率控制為1 次/周,時間為1 h/次,具體為:以領導者地位,確保治療師可以有效融入患者家庭中,就患者家庭基本結構進行有效挖掘以及評估,合理完成家庭結構圖譜繪制,就家庭成員之間關系進行有效描述;明確患者家庭成員同患者癥狀特點表現出的相關性,創建有效情境改變家庭結構,確保家庭成員體驗以及行為獲得有效改變,有效調整家庭成員互動,對于家庭結構改變發揮明顯促進作用,有效改變患者癥狀發生期間呈現出的背景環境。兩組均進行為期1 個月的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評分、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①采用SCSQ 評分評價兩組礙患者在面對困難以及遭遇挫折的應對方式,主要包括積極應對方式以及消極應對方式兩方面,前者分值越高證明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表現越優,后者分值越低證明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表現越優[4]。②采用HAMD 評分評價兩組患者的療效,分值越高,證明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5]。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積極應對方式評分、消極應對方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的積極應對方式評分高于單一組,消極應對方式評分低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的積極應對方式評分高于治療前,消極應對方式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單一組患者的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方式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CSQ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CSQ 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積極應對方式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消極應對方式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聯合組(n=40)單一組(n=40)t 值P 值1.75±0.61 1.77±0.63 0.1442 0.8857 2.25±0.45 1.95±0.53 2.7289 0.0078 4.1717 1.3827 0.0001 0.1707 2.70±0.56 2.75±0.57 0.3957 0.6934 1.85±0.61 2.71±0.43 7.2878<0.0001 6.4920 0.3543<0.0001 0.724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AMD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的HAMD 評分低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AMD 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 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 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聯合組(n=40)單一組(n=40)t 值P 值25.49±2.29 25.53±2.32 0.0776 0.9383 8.52±1.11 13.45±1.99 13.6836<0.0001 42.1746 24.9957<0.0001<0.0001
抑郁癥作為一種精神疾患,于兒童以及青少年中表現出較高發病率。對于青少年而言,作為心理以及生理發展不完善的群體之一,表現為脆弱以及敏感心理,因為系列因素影響往往會使其呈現出抑郁情緒而表現出抑郁障礙現象。抑郁疾病出現不但會對患者情緒造成影響,而且會使其產生自殺意念[6]。舍曲林為選擇性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攝取抑制劑的一種,針對焦慮障礙、抑郁癥以及恐怖癥等治療可獲得一定效果,在短時間內能夠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表現出較小毒副作用[7]。但期間為確保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病情狀態得到顯著改善,配合實施家庭治療存在顯著意義,其能夠減少患者軀體化癥狀數目,有效減輕軀體不適感,對于舍曲林藥物治療可以發揮促進作用,使患者表現出較高治療依從性,可以充分保障患者對治療的進一步配合[8-1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的積極應對方式評分高于單一組,消極應對方式評分低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的HAMD 評分低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陳巧平等[15]的研究結論一致,提示舍曲林+家庭治療方式聯合運用,與舍曲林單獨用藥比較,能夠顯著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的應對方式,緩解其焦慮程度,改善患者的綜合狀態,結果理想,充分證明舍曲林+家庭治療方式聯合運用在青少年抑郁障礙治療中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舍曲林+家庭治療方式聯合運用,可顯著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的積極應對方式以及消極應對方式,改善抑郁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