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政權 鄭麗莎 蔡少鵬 季 兵
廣東祈福醫院內分泌科,廣東廣州 511495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病機制復雜,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勞累過度、精神壓力、手術等不良因素均可刺激發病,臨床以劇烈關節疼痛、腫脹等為典型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起病較為急驟,治愈難度較大,常規西藥治療雖然能夠緩解臨床癥狀,但停藥后易反復,效果難以令人滿意[2]。近幾年,中醫內服、外敷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治療中逐漸顯示出良好的標本兼治的臨床優勢[3],研究該病的中西醫治療方案提升治療預后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廣東祈福醫院內分泌科在此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采用自擬祛風止痛湯辨治該病,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廣東祈福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100 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0 例)與對照組(50 例)。觀察組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齡35~62 歲,平均(50.15±6.33)歲;病程6 個月~10年,平均(4.12±1.06)年。對照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35~64 歲,平均(51.45±6.71)歲;病程6 個月~10年,平均(4.15±1.0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治,確診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異常;②有精神疾病;③造血功能異常。
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非布司他片(江蘇萬邦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58,生產批號:200504)40 mg/次,1 次/d,口服;依托考昔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158,生產批號:2020034A)120 mg/次,1 次/d,口服。連續治療2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祛風止痛湯治療,基本方:土茯苓15 g、薏仁15 g、川牛膝10 g、忍冬藤10 g、川芎10 g、秦艽6 g。1 劑/d,加1000 ml 水煎至200 ml,水煎2 次,2 次藥汁混勻后分早晚溫服。連續治療2周。
比較兩組患者療程結束后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C 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檢測結果的變化情況、兩組治療后血清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o sedimentation rate,ESR)、尿酸(uric acid,UA)檢測結果、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評分情況。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4]。臨床痊愈: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顯效: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無效:上述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中醫證候評分標準:治療前后對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度,皮膚干燥,膚色暗紫進行量化分級評分,按照輕重四級法分別記為0~3 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癥狀越嚴重。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的CRP、TNF-α、IL-1β、IL-6、IL-17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CRP、TNF-α、IL-1β、IL-6、IL-17 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CRP、TNF-α、IL-1β、IL-6、IL-17 水平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組別 CRP(mg/L) TNF-α(ng/L) IL-1β(ng/L) IL-6(ng/L) IL-17(ng/L)觀察組(n=5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5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18.26±3.13 7.17±1.64 25.054<0.05 68.16±9.17 39.15±6.25 22.370<0.05 60.65±8.78 34.32±6.44 21.205<0.05 34.41±7.16 16.71±4.45 17.480<0.05 26.25±6.25 14.82±4.02 12.932<0.05 t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P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t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P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18.18±3.05 9.52±2.11 20.077<0.05 0.181>0.05 2.803<0.05 68.03±8.95 44.57±7.03 18.535<0.05 0.100>0.05 6.132<0.05 60.18±8.26 41.45±6.98 16.034<0.05 0.379>0.05 7.829<0.05 34.32±7.07 20.18±5.62 14.142<0.05 0.089>0.05 5.514<0.05 26.31±7.13 18.05±4.55 8.192<0.05 0.068>0.05 5.681<0.05
治療前,兩組的ESR、UA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ESR、UA 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ESR、UA 水平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SR、UA 水平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SR、UA 水平的比較(±s)
組別 ESR(mm/h) UA(μmol/L)觀察組(n=5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5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48.29±6.44 17.55±4.86 6.440<0.05 461.28±21.69 400.88±20.47 21.690<0.05 t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P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t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P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48.24±6.19 20.78±5.21 31.369<0.05 0.055>0.05 4.699<0.05 458.77±24.18 422.37±22.17 10.645<0.05 0.818>0.05 7.423<0.05
治療前,兩組的中醫癥候評分(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度、皮膚干燥、膚色暗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中醫癥候評分(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度、皮膚干燥、膚色暗紫)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中醫癥候評分(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度、皮膚干燥、膚色暗紫)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關節紅腫 疼痛 活動度 皮膚干燥 膚色暗紫觀察組(n=5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5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2.35±0.45 1.21±0.21 17.913<0.05 2.42±0.56 1.51±0.41 11.490<0.05 1.92±0.42 1.17±0.32 12.627<0.05 1.45±0.29 0.79±0.12 16.093<0.05 1.62±0.34 1.01±0.24 12.686<0.05 t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P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t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P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2.33±0.52 1.59±0.44 10.063<0.05 0.471>0.05 12.795<0.05 2.41±0.52 2.33±0.54 7.088<0.05 0.126>0.05 14.142<0.05 1.91±0.46 1.51±0.38 6.149<0.05 0.168>0.05 7.513<0.05 1.43±0.23 1.06±0.24 11.375<0.05 0.488>0.05 15.910<0.05 1.61±0.29 1.29±0.28 7.803<0.05 0.208>0.05 8.250<0.05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發病率較高,患者疼痛、腫脹癥狀明顯且發作急驟,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容易造成軟組織損傷、關節畸形等不良情況,甚至引起殘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5]。常規西醫對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一般使用藥物進行抗炎、將尿酸等對癥治療[6]。本研究中所用非布司他片、依托考昔片均為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有良好的鎮痛、抗炎、降低血尿酸、解熱等效果。但臨床實踐表明,單純西醫治療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愈率不高,且停藥后復發率很高,效果難以令人滿意。
中醫學認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應屬 “痹證”范疇,主要病機為先天稟賦虧虛、脾失健運,加之過食膏粱厚味,引起濕熱蘊結或素體陽盛,熱郁成毒、氣壅于血脈而痹阻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瘀滯脈絡,從而引起關節紅腫、灼熱等癥,不通則痛,發為痛風[7-8]。臨床辨治應選擇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祛瘀通絡之方劑[9]。本研究所用祛風止痛湯為自擬方,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國內部分研究報道也指出,采用清熱祛濕通痹的中藥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辨治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癥狀態,促進癥狀體征消失[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祛風止痛湯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標本兼治的作用,與常規西藥能夠產生協同效果,提升治療預后,與上述研究報道相符。
CRP、TNF-α、IL-1β 等炎癥因子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生和病情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抑制炎癥狀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腫脹癥狀,緩解關節局部軟組織損傷,提高治療預后[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的CRP、TNF-α、IL-1β、IL-6、IL-17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CRP、TNF-α、IL-1β、IL-6、IL-17 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CRP、TNF-α、IL-1β、IL-6、IL-17 水平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祛風止痛湯在改善患者炎癥狀態中有一定作用,可能與祛風止痛湯中多種中藥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消腫、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的ESR、UA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ESR、UA 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ESR、UA 水平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ESR、UA 水平恢復較好。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機體本身存在UA 排泄以及分泌失衡的情況,過度的UA 會形成結晶,這些都會沉積在軟骨、肌腱、軟組織等,造成機體的免疫應激反應,最終發生關節的嚴重后果,破壞關節的組織結構[13-14]。
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會累及跖趾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部位,需要積極的治療,以減少關節畸形、殘疾等情況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的中醫癥候評分(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度、皮膚干燥、膚色暗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中醫癥候評分(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度、皮膚干燥、膚色暗紫)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中醫癥候評分(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度、皮膚干燥、膚色暗紫)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患者的中醫癥狀改善較好。中醫研究認為,該病癥屬于“痹癥”范疇,其發病機制和多種因素有關。通過中醫治療,患者可以達到通經活絡、初痹止痛、補血活血、清熱定驚等功效。
綜上所述,祛風止痛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值得臨床推薦。關于其對機體的遠期療效,還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