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少攀
(中鐵電氣化鐵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師,北京 100071)
2019年12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疫情很快向全國和全球蔓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截至2020年11月30日,經過一年的發展,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6542例,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超過6236萬例。城市軌道交通作為現代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動脈,承擔著廣大市民出行需求,每天有大量的人員流動,因此,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以下簡稱城軌企業)面臨的社會責任和疫情防控壓力遠超一般企業。城軌企業在疫情防控中措施得當,處置有效,將大大降低疫情對社會、城市和企業造成的影響。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和地方官方媒體顯示,2019年12月8日通報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發病,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政府發布第一次公開通報,通報“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情況,2020年1月6日,國家疾控中心啟動二級應急響應,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1月15日,國家疾控中心啟動一級應急響應,1月20日,鐘南山院士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其中,2月12日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5152例(湖北省累計13332例臨床診斷病例)一次性計入當日新增確認病例,如圖1所示,全國新冠肺炎新增死亡病例情況如圖2所示[1,2]。

圖1 中國境內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情況

圖2 中國境內新冠肺炎新增死亡病例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全國各省市通報確診及疑似病例不斷增加,從1月23日起,全國陸續共有30個省市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
通過對各地城市軌道交通官方網站的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內地40個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有28個城軌企業通過官網報道了疫情防控相關信息,其首次報道相關信息的時間與該省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時間如圖3所示[3]。排除部分城軌企業實際采取了疫情防控措施,但由于企業政策等原因未在公司官網作詳盡報道。

圖3 各地城軌企業官網首次報道疫情防控時間與該省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時間
從圖3中,可以看出廣州、深圳、蘇州、無錫等地城軌企業在省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前,已采取相應防控措施,具有較好的前瞻性。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各地和城軌企業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以組織疫情蔓延。總體而言,其措施主要針對企業內部和市民乘客兩個方面[2,4-5]。
由于軌道交通客流大,車廂內空間相對封閉,一旦發生疫情傳播,將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各地城軌企業通過列車停止運營服務、調整行車間隔和客流控制等措施,以徹底阻斷疫情通過軌道交通的途徑或降低軌道交通傳播風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采取完全停止運營服務的城軌企業8家,采取部分停止運營服務的城軌企業8家,各占內地城軌企業的20%,未停止運營服務的城軌企業24家,占內地城軌企業的60%。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內地各城軌企業停運和復運情況如圖4所示[4],其中鄭州地鐵14號線一期自2020年1月28日起停運,因客流等原因于2020年11月4日恢復運營。

圖4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內地城軌企業停復運時間
未采取停運的城軌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較為嚴重的階段,采取了不同程度提高行車間隔的措施,其中最大行車間隔達到112分鐘,以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
根據列車運行情況對列車進行消毒,在折返站等行車間隔較大的車站,清客后對車廂進行全面消毒。定時對車站公共區域和辦公區域進行消毒,并對有條件的區域適度通風。乘客電梯作為相對密閉的空間,除定時消毒外,在乘客電梯內配備一次性紙巾供乘客按電梯按鈕使用,以此來降低感染風險。
城軌企業乘務人員每天與大量乘客密切接觸,具有一定的交叉感染風險。一方面疫情爆發正值春節期間,部分乘務工作人員休假在家,為降低休假員工長距離出行感染的風險,企業合理調整人員休假計劃,盡可能減少人員流動造成的感染風險。另一方面,為乘務人員配備防護服、手套、口罩、防護目鏡等全套防護設施,在疫情初期防疫物資較為緊缺的前提下,優先為乘務人員使用,每天定時為乘務人員測量體溫,發現體溫異常、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立即送醫或指定地點隔離,降低乘務人員與乘客的交叉感染風險。
軌道交通作為公共交通主體,應采取限流措施,控制車站候車和車廂內人群密度,所有進站乘客應規范佩戴口罩,進行體溫測量,并進行二維碼進站信息登記,方便后期醫學追蹤,憑當地“健康碼”進站。進站候車廳應設置地標,乘客候車間距1米以上,上車后應間隔落座,減少交談,降低感染風險。同時,各車站設置臨時隔離點,對發現體溫異常、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的乘客,暫引導至臨時隔離點休息,避免與人群接觸,然后將乘客信息報送至屬地疫情防控機構待下一步處理。
軌道交通線路通常連接火車站、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且跨越多個城區和街道,一方面城軌企業應與換乘銜接的火車站、機場等做好應急聯動,并建立信息共享和信息互認機制,避免乘客長時間滯留車站。另一方面城軌企業應與途徑的城區和街道疫情防控機構和定點醫院建立聯動機制,發現乘客有新冠肺炎癥狀時,第一時間妥當處置,降低感染風險。
城軌企業利用車站PIS屏、車廂移動電視、廣播等現代和傳統媒體形式,循環播放疫情防控措施和乘車要求,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正向引導乘客做好個人防護并配合企業做好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共抗疫情。
新冠肺炎的爆發,對全國城軌企業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通過此次新冠肺炎應急處置,對城軌企業今后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寶貴經驗。
城軌企業作為直接面向廣大市民提供公共交通服務的企業,在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首先做好企業自身員工的防護工作,避免員工在為乘客服務過程中的交叉感染。
國內部分城市開通軌道交通運營時間較短,并未處置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企業應結合此次國內各城軌企業新冠肺炎處置先進經驗,建立健全或優化企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遇類似事件能夠科學、快速、有效進行應急處置,降低公共衛生事件對企業、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疫情爆發初期,各地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短缺,給前期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一定被動影響。因此,城軌企業應提前儲備防疫物資,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各城軌企業在應對新冠肺炎處置過程中,部分企業對新冠肺炎處置信息發布有所忽略,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在蔓延,為疫情防控帶來較大不確定性,在新一輪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城軌企業應結合實際建立信息發布渠道和機制,在突發事件處置時,能夠及時、快速、準確的向社會發布相關信息,踐行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