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越 喻嶸 熊韜 武文潔
1.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21 2.寧夏醫科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4 3.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全身性骨科疾病,其特點是骨量減少,骨微結構惡化以及骨折風險增加。OP發病與家族遺傳、服用類固醇藥物和過度減肥有關。其主要風險因素包括患者身體體質差、過度飲酒、抽煙、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等[1]。OP目前的診斷主要基于DXA骨密度測量結果[2]。干預方案主要以阻力運動、鈣劑和維生素D的補充以及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非甾體類藥物(如雷洛昔芬)為主[3]。OP發病初期無特殊相關癥狀,患者和醫療工作者很少予以重視,導致中晚期及預后較差[4],中醫臨床上主要以改善患者癥狀、延緩骨量減少、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辨證用藥[5]。本文為探求中醫藥治療OP的常規用藥規律,運用古今醫案云平臺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病位、中藥組方展開分析和討論。
檢索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從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所有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相關的文獻。檢索式:“骨質疏松”或“骨痿”或“骨痹”and“中藥”或“中醫”。
(1)含有完整中藥復方。(2)臨床觀察類>50例。(3)研究對象為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并且確診的患者:參照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6],①骨密度檢測呈陽性,即骨密度值≤-2.5SD為骨質疏松癥;②全身疼痛,多以腰酸背痛為主,逐漸加重,輕微外傷可致骨折;③脊椎常有后突畸形;④骨質普遍稀疏,以脊椎、骨盆、股骨上端明顯,脊柱改變最為特殊,椎體可出現魚尾樣雙凹形,椎間隙增寬,有Schmorl結節,胸椎呈楔形變,受累椎體多發、散在。(4)研究類型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的專家經驗、臨床研究。(5)重復發表的文獻只取1篇。
排除相關動物實驗、機制探討類、會議論文、綜述類文獻;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或合并其他并發癥的文獻;使用或者合并中醫外法以及用藥不明確的文獻。
參照《中藥學》中相關中藥術語,對中藥的別名、俗稱等進行規范化處理。
將收集的數據錄入古今醫案云平臺(V1.4.2)錄入完成后相互核對,反復修正數據庫,直至確定無誤后對病位進行頻數分析,對中藥進行頻次分析、四氣五味、歸經分析,關聯規則分析,復雜網絡分析以及聚類分析。
共檢出文獻480篇,排除214篇,最終納入266篇。
統計得出OP病位共5種,按頻數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腎、脾、肝、肺、心(見表1)。病位組合以腎獨發為常見,其次為脾腎同病、肝腎同病(見表2)。

表1 病位分布情況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 location

表2 病位組合Table 2 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 locations
統計得出頻數大于35的中藥共20種,其中熟地黃為首位(49.62%),其次分別為淫羊藿(48.12%)、續斷(43.61%)。見表3。

表3 中藥頻數分布情況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Chinese medicine
2.4.1中藥藥性統計:統計得出用藥以溫性為首位(36.64%),其次分別為微溫、平。見圖1。

圖1 中藥藥性圖Fig.1 Map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2.4.2中藥五味統計:統計得出用藥以甘味為首位(58.03%),其次分別為苦(40.70%)、辛(40.24%)。見圖2。

圖2 中藥五味分布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five-flavor Chinese medicine
2.4.3中藥歸經統計:統計得出肝膽經的藥物為首位(58.28%),其次分別為腎經(56.68%)、脾胃經(27.22%)。見圖3。

圖3 中藥歸經分布Fig.3 Meridian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對266首處方中頻次前20位高頻藥物進行歐幾里得、最長距離類分析,結果見圖4。以距離>10為界,可將上述中藥分為 6組,C201:熟地黃;C202:續斷、骨碎補、補骨脂;C203:淫羊藿、黃芪、丹參;C204:當歸;C205:牛膝、菟絲子、肉蓯蓉、枸杞、鹿角膠、龜甲;C206:山藥、山茱萸、白芍、甘草、茯苓、白術。

圖4 前20味中藥聚類分布Fig.4 The top 10 flavors of Chinese medicine cluster distribution
對266首處方進行關聯分析,選擇同現頻次≥27,置信度≥0.6,支持度≥0.1,最終得到關聯規則數據12條。說明:置信度為0.63,當出現骨碎補的時候,出現淫羊藿的頻率為63%,且共同出現了60次,公式表達:Confidence= P(A∪B)/P(A);支持度為0.23,“同時涵蓋骨碎補和淫羊藿的處方”占“本研究的所有處方”比例為23%,其公式表達為:Support= P(A∪B);提升度為1.30,“包含骨碎補的處方中同時包含淫羊藿的比例”與“包含淫羊藿處方的比例”為1.30,公式表達:Lift(A→B)= P(B∣A)/P(B)。提升度意味著中藥之間的相關性,當提升度大于1時,提升度越高說明中藥間的正相關性高,本研究的中藥組成提升度均大于1,說明中藥間均呈現正相關性并有討論意義。見表4。

表4 中藥出現頻數≥27次的關聯分析表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table with frequency ≥ 27 times in Chinese medicine
對266首處方進行復雜網絡分析,設置邊權重為100,得到核心組合為:淫羊藿、黃芪、當歸、熟地黃、山藥、山萸肉、續斷、骨碎補、枸杞、丹參、補骨脂。見圖5。

圖5 藥物復雜網絡關系圖Fig.5 The complex network diagram of the drugs
OP屬于中醫學中“骨痿”“骨痹”等范疇,臨床表現為腰背酸軟疼痛、全身骨痛、四肢沉重難舉等[7]。古今醫案云平臺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在10多年中醫醫案研究及40萬醫案數據積累的基礎上研發的,挖掘病、癥、方、藥、穴位治法、療效等多角度之間的關系,是為經驗總結提供便利的分析工具。
本文分析了近20年關于中醫藥治療原發性OP的文獻,刪選后得到266首處方中病位共5類,按頻數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腎、脾、肝、肺、心;病位組合以腎獨發為常見,其次為脾腎同病、肝腎同病?!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菲骸澳I生骨髓,充在骨”。腎精氣充盈而化為骨髓,骨髓充于骨骼之中,使骨骼堅固而不易碎?!端貑枴ゐ粽摗贰澳I者,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反之,腎精氣虧虛,髓生化不足,不能充養髓而發OP[8-10]。以上論述均可認為,原發性OP主要病位在腎,病因病機為腎虛。
《素問·太陰陽明論》曰:“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谷氣……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素問· 痿論》曰:“治痿獨取陽明”,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腎精氣的充盈也在于脾運化水谷后精微物質源源不斷的供應,二者互補,才能筋骨剛健。脾主運化功能良好,有益于吸收飲食中的鈣劑,同時水谷精微四布,濡養肌肉,維持骨量,預防OP的發生[11]。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肝氣衰,筋不能動”,筋膜依于骨,而肝血滋養筋膜,關節才可自如活動。肝腎同源,肝藏血,肝血虧虛無以供養骨髓也會造成OP的發生。最新研究也表明,肝臟病變可造成腸道微生態的紊亂,而腸道微生態的紊亂又可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生[7,12]。故以上論述可知肝與OP的發生、發展也密切相關。
通過藥物屬性分析可知,用藥多以甘苦辛為主,藥性以溫平為主,歸肝腎脾經。甘味滋補,用于治療虛證的滋補強壯藥,且用藥大多以溫性藥為主,提示OP多見陽虛,陽虛而不能化氣,精血生成不足,致陰難以成形,無法凝聚骨質等有形物質為OP的發病根本[13-14]。
據本研究對266首處方分析,涉及220味中藥,使用頻率≥20%的藥味共12味,使用頻率≥30%的藥味共5味,排序其次為熟地黃、淫羊藿、續斷、骨碎補、當歸。復雜網絡分析后得到核心組合為:淫羊藿、黃芪、當歸、熟地黃、山藥、山萸肉、續斷、骨碎補、枸杞、丹參、補骨脂??煽醋髁兜攸S丸、左歸丸、右歸丸加減而成,現代藥理學均可證明這3張經典方劑有促進骨吸收、改善骨代謝的作用[15-18]。
可以分為以下幾種:①溫補腎陽藥:淫羊藿、補骨脂。其中淫羊藿有補腎壯陽的功效,《本草綱要》曰:“補命門,益精氣,堅筋骨”,現代藥理學表明,淫羊藿、補骨脂均可能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以及分化,同時淫羊藿還可抑制細胞凋亡[19],補骨脂抑制破骨細胞的生成,從而促進骨的形成[20]。②填精益髓:熟地黃,為養血滋陰、補精益髓之藥,現代藥理學表明,熟地黃通過多種通路可促進成骨因子,激活大量間接靶點,可對骨代謝產生影響[21]。③健脾益氣:黃芪、山藥。黃芪甘溫,偏于補脾陽,山藥甘平,補脾養肺、養陰生津,偏于補脾陰;二者合用氣陰雙補,健脾運化。④補益肝腎:山茱萸、枸杞。山茱萸陰陽雙補,為肝腎不足之要藥;枸杞子,堅筋骨,耐老,治以虛勞,補精氣。⑤活血化瘀藥:續斷、丹參、當歸、骨碎補。續斷補肝腎、行血脈、續筋骨,網絡藥理學表明,續斷通過多種通路對成骨細胞的干預作用可增加骨骼密度,改善骨微觀結構來達到治療和預防骨質疏松的目的[22]。
通過關聯規則分析得出,頻數≥27次的藥對中淫羊藿、熟地黃各出現7次(共計12次),可推知現代醫家可能常將淫羊藿、熟地黃作為君藥使用。骨碎補-淫羊藿為臨床上治療OP的常用藥對,淫羊藿補腎陽,骨碎補補益肝腎,又可活血祛瘀,使之補而不滯,增強補力[23]?,F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補骨脂-淫羊藿配伍可以抑制骨吸收,促進成骨細胞生成,從而使骨吸收、骨形成代謝保持動態平衡[24]。黃芪-淫羊藿配伍時其中有效成分可以相互促進成骨活性[25]。
因此在治療上治看重補溫補肝腎,輔以健脾活血。且OP病程長,難以治愈,中晚期虛中夾瘀,醫家多輔以骨碎補、當歸活血化瘀,滋補而不瘀滯。故治療時多從脾腎求虛損,從肝脾求氣機調理,多用健脾益氣、補腎填髓、疏肝理氣活血之品。
綜上所述,通過中醫病位、中藥分析后可知原發性OP多以甘溫補益論治,進一步辨證可從填精益髓、溫補肝腎出發,同時重視活血化瘀。本研究通對原發性OP的臨床用藥規律進行數據挖掘、分析,結果表明用藥規律與該病的病因、病機特點吻合,可為今后的臨床治療和試驗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