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草橋鎮周嘴中心小學 陸 洋
現行美術教材再三強調“四寫”(寫生、摹寫、速寫和默寫)結合,闡明了寫生教學的重大意義,廣大美術教師也深知責任重大。如果數以億萬計的少年兒童在小學階段,都能得到美的陶冶,審美觀念的培養,欣賞能力和繪畫能力的訓練,這將會大大有利于全民族素質的迅速提高,為我國新時代建設培育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寫生教學最好在專業的美術教室內進行,但目前大多數農村小學不具備這個條件。在普通教室內寫生,由于學生多,教室面積小,桌椅密布,行距狹窄。寫生時被畫物布置少些,就會出現學生看不見或看不清的現象;被畫物布置多些,又苦于周轉不開,無處可擺。至于被畫物是否符合教材內容,能否體現作業要求,是否光線亂反射,學生能否帶齊學習工具,等等,確實困難很多。這給寫生教學帶來了很大難處。
故此,有的教師只好讓學生臨摹作畫,照葫蘆畫瓢雖收不到寫生效果,也能鍛煉一下學生的摹寫能力,總比只講不練要強得多。
究竟在普通教室中能否進行寫生教學,以及在普通教室中怎樣進行寫生教學的問題,已是擺在廣大美術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當前教學改革中一項應該重視的課題。下面談談在普通教室中進行寫生教學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對策。
合乎標準的美術教室,要求一面采光,集中進光,這樣可使被畫物上的明暗變化顯著,立體感強,學生一目了然,容易掌握和表現。一般農村普通教室門窗較多,光源紊亂,“亂反射”現象嚴重,被畫物調子光怪陸離,令人難以琢磨,這對啟蒙寫生教學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因素。
怎樣改變這種不利因素呢?較好的辦法是采取遮光措施。此法看著麻煩,實際并不困難。事先要準備好黑窗簾若干塊,也可用黑紙或黑塑料薄膜代替。在窗簾上下兩端以木條或竹棍為軸。如教室不多,數量有限,可長期固定于窗上,用時垂下,用畢卷起,可以一勞永逸。如果教室多窗簾少,亦可流動使用,但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平時不用時,先把窗簾按尺寸分類,掛時按計劃對號入座。
在農村教室內進行美術教學,要確保一面集中采光,不使直接光投射在被畫物和學生的作業紙上。
普通教室中課桌椅的排列,都是朝向講臺,行列整齊的。為了適應寫生教學需要,試圖改變一下室內的座次常規,調整一下學生位置,往往會使美術教師產生許多思想顧慮。尤其一些工作不久的年輕教師,他們想,美術教學環節多、變化大,即使在正常情況下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動蕩不安。如果一反常態,這對紀律穩定的班級來說,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對于紀律較差的班級而言,狀況就更會不佳了。因而滋生了一種“怕”的心理。怕什么呢?怕“亂”。
解決這個思想問題,關鍵在于教師必須樹立信心,敢于改革。丟掉怕“亂”的顧慮,更要分清“動”和“亂”本質上的不同。
教學過程中凡是在經過教師深思熟慮、精心設計下,組織學生熱情飽滿地朝著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為做好學習準備而動,是合情合理的動,不是“亂”。相反,教學缺乏計劃性,教師提不出指導措施,學生毫無思想準備,事到臨頭,草率從事,惹得學生一哄而起,桌椅任意搬挪,座位隨心選擇,教室秩序混亂,那才是真正的“亂”。
美術課調整學生座次,應遵循一個起碼的原則,即是盡可能地保持原來面貌,做到小有移動。移動范圍壓縮得愈小,波動也愈小,這樣效果最佳。
現以四十八人的班級為例,介紹一種調動學生座位的方案。
將 11、14、35、38 課桌移至行間原圖三十二中橫板處,以之代替寫生臺,這樣可省去木橫板,挪動也簡便。

調動時注意事項:(1)端正態度,加強訓練。調動學生座位的目的是為寫生教學創造條件,訓練學生能夠靜、快、齊地移動座位,也是培養他們組織紀律性的良好機會。為此,美術教師應從教育功能上思考和對待這項工作。學生對于這種打亂常規的改革,很不習慣,一般會感到新鮮、有意思。有的也會表現出態度不夠端正,說說笑笑,拖拖拉拉,為訓練工作帶來一些阻力。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要從思想工作入手,采取教育手段,說明調動座位的目的,交待調動的具體辦法,落實每個學生的移動方位和任務。必要時教師要做示范動作,務使大家有思想準備,不可一哄而起。特別是對搬動課椅的學生要經過反復實驗,有預令、動令地要求他們一齊搬起,一齊放下,輕拿輕放直到熟練為止。對于幾位坐在課桌上首的學生,應向全體闡明這是學習的需要,要嚴肅對待。總之,這項工作能夠得到正確思想的支持,發揮了教育的作用,動機和目的明確了,學習習慣是容易形成的。但是,還要持之以恒地貫徹下去,教師的一時松懈,也會造成學生的紀律松弛。(2)做好標記。調動工作完成后,學生的作畫角度已經選定,教師可動員學生在座位的前、后、左、右、上、下各方,找出明顯可靠的標記,并牢牢記住。說明這不是一件小事,因為美術課兩課時完成一幅作業的情況很多,如果記住了標記就可以準確無誤地回復到原來作畫位置。
(1)每個學生都要和被畫物保持合理的距離。所謂合理距離就是畫者要以被畫物的總高或總寬度為準,距離兩倍半以外作畫就合適。原因是畫者距離被畫物過近,物體的總高或總寬度越出了畫者視域,就不可能在視點不動的情況下看到全貌。當然,學生距離被畫物過遠也不相宜。
(2)寫生作畫要求學生對被畫物進行觀察、比較,因此應該一覽無余。不宜出現前面有障礙物遮擋視線,或物象模糊不清的現象。如果出現這種現象,教師要及時解決,要確保學生看得清楚,畫得清楚。
(3)注意避免學生在全逆光或全順光的角度作畫。美術教師應該根據農村普通教室的實際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靈活措施,使學生的寫生作畫能夠在逆光和順光搭配合理的情況下進行。
(4)指導學生在只要自己能看見,也不影響別人看見的情況下,盡量不移動座位,以減少動蕩。寫生作畫最怕學生隨便移動座位,這是一種不良習慣。要想畫得好,必須心靜、坐穩。
關于調動學生座位的方案,不可能班班適用,原則是一致的,辦法是多樣的,這要根據班級環境和學生多少來決定。事先教師務必親臨現場做好調查研究,再訂出可行的方案。
最佳的方案需要學生們的支持和配合。教師使學生能盡快地適應和熟悉這個方案,必須有個訓練過程。
最好的訓練時機是新生入學伊始,他們都懷著強烈的學習愿望和決心,準備迎接新的學習任務。趁此時機對他們進行寫生課的常規訓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訓練之前,教師必須講清目的,明確要求,交待步驟,關鍵處教師要進行示范。訓練時,要一招一式地做,反復地做。以后隨堂鞏固,嚴格要求,一抓到底。時間長了,學生就能習以為常,也能堅持下去。
教學設備是教師進行教學必要的工具,作畫用品是學生學習美術不可缺少的物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美術教師考慮這個問題時,必須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經濟條件,以實用、經濟為前提,研究設置什么?怎么設置(購買、自制)?才不至于脫離實際和鋪張浪費。
在農村普通教室上寫生課,或帶領學生進行室外寫生,畫板是不可缺少的教學工具。準備好五十塊相當于八開紙大小的畫板(膠合板、纖維板、厚紙板均可),課前發給學生將圖畫紙用圖釘或夾子固定在上面。使用時斜置在畫者面前,便于觀察對照,又能利用其放置的角度來控制水彩顏料的流動,是極為理想的教學工具。如學校無此條件,也可讓學生自備畫板或以講義夾子代替。
色彩寫生用水問題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如果處理不好,輕則導致紀律松散,重則影響教學進度,學生完不成作業。為了確保寫生教學順利進行,學校可準備盛水工具一套,包括塑料水桶一個,塑料廣口大底小水碗五十只,在碗上編號。再釘制盛碗木盤四個,盤底釘以木條,木條間留有空隙,便于向下滲水。課前指定學生提取凈水一桶,放于不妨礙通行的地方。讓學生按學號取碗,盛水不宜過滿,并隨時注意不得將水碰灑。使用完時聽從教師指揮,一律把水碗用毛筆涮凈,臟水倒在水桶里,再把碗扣放原處,使碗號朝上,以便教師檢查數目,學生下次使用也較為方便。
為使被畫物的體積和質地更加突出,加強寫生物的視覺美感與整體感,在寫生臺上襯以彩色的布和紙,是寫生教學不可缺少的輔助教具。選擇色調和質地時,必須結合教材內容、目的要求加以考慮,不宜有什么就襯什么,草率將就。要從需要出發,考慮整體效果。
上述設備,在使用上要制定規章制度并向學生提出使用要求,使他們能在愛護公共財物、保持環境整潔方面受到教育。
學生是否準備齊全學習工具是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同時,通過學生的準備工作能直接反映出他們對美術課的重視程度,也能衡量出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強弱。工具準備不充分,不可能上好美術課。
寫生課需要學生自備的繪畫工具較多,況且美術課每周僅一課時,七天的間隔,學生很容易忘記攜帶。學生即使繪畫興趣很高,但是沒帶繪畫工具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也會情緒低落;有的對繪畫沒有興趣的學生,由于沒帶繪畫工具,課上無事可做還會影響別人作畫。對此,教師應對學生事前多提醒和檢查,促使他們帶齊用具。
目前,學生作畫用紙多是道林紙,質地光滑,吸水性能差,不宜畫水彩。美術用品商店供應一種素描紙,紋路較粗,吸水能力稍好,可畫鉛筆畫也可著水彩,價格便宜,適合小學生使用。
鉛筆在其他課程上也使用,有的太硬。應要求學生至少再準備一支中軟鉛筆(B-4B)。毛筆宜選用大白云毛筆,筆頭不可過小,也可用舊大字筆代替,但要把上面的墨色洗涮干凈再用。
市場供應的水彩顏料品種很多,教師應該做一番了解,向學生介紹幾種既經濟又實用的顏料,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選購,并在色彩知識課中著重介紹有關使用和保存水彩顏料的方法。
調色盤(碟)也是作畫工具之一,有條件的學生可準備一只較為理想的塑料調色盒,無條件的學生可用玻璃片、塑料墊板代替,最好是白色的(玻璃片下面可墊白紙)。現在文具店有一種白色塑料做的梅花型調色盤,是比較便宜又實用的。
寫生課前,師生雙方的準備工作好像鋪路工程,路鋪得平坦,走起來就通順。否則,在寫生作畫過程中,就會問題百出,導致“寫”不好“生”,“作”不好“畫”。
在普通教室進行寫生教學,課前準備和課后清理工作比較繁瑣,不像在專用教室上課那樣方便,那么從容。如果教師連續有課,甲班課后清理剛完,又要趕到乙班做課前準備,時間非常緊迫,工作負擔很重,有時由于措手不及,還會影響教學。想解決這個問題,可將授課時間表做科學的安排。
按照一般規律美術課多排在一天的后幾節。根據它的特點要求,最好排在第二、四、六節。因為第二節課后有較長時間的休息(大課間),第四、六節均是末節課,課后能有足夠的清理時間,沒有影響其他課程的可能。只要教師計劃周到,動作敏捷,再得到學校和學生的積極支持,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依靠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爭取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的密切配合,以及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使“死”的設備發揮“活”的作用,才能為美術教師得心應手地進行教學活動創造條件。如果沒有學校領導的支持、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的配合,要想上好美術課幾乎是不可能的。
小學美術課通過“四寫”(寫生、摹寫、速寫和默寫)教學,不但能增強學生觀察、分析、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并能學習和掌握表現客觀事物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也是向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校的教室規格不一。新建校舍雖然不斷增加,其教室結構和設備也日趨規格化、合理化,但是舊式建筑仍占多數。為了有效地利用和改造現有條件,使之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美術教師首先應該解放思想,動腦筋,想辦法,還要花些氣力,能在熟悉校舍條件和環境特點的基礎上,在財力物力可以解決的范圍內考慮出有效措施,在了解班級特點和學生思想、學習、紀律情況的前提下尋求解決途徑,讓這些舊教室、舊設備煥發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