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大釗是中國早期宣傳政黨思想的革命先驅,他對中國政黨問題進行了反復探索。十月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布爾什維克黨的執政,使李大釗對政黨有了新認識。其主要內容表現在三個層面:道路層面,主張走俄國社會主義道路,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主義層面,主張堅持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的行動指南;依靠力量層面,強調工農大眾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中國社會變革的根本力量。分析、研究李大釗政黨思想對充分理解和認識中國近現代政黨政治的歷史演進和在新時代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政黨思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工農大眾
[作者簡介]馬洪建,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教學部教師,天津 300000。
[中圖分類號] D0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2)01-0011-03
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進行了一系列的侵華戰爭,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辛亥革命后,國內形勢異常復雜,引發了當時的宋教仁案、國民黨人“二次革命”失敗以及袁世凱稱帝后制定的有違民主和共和的政策,完全使得民主與共和形式與內容消失殆盡,由此充分證明了中國決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政黨政治。因此,李大釗對當時民國初年政黨政治進行了思考,提出走俄國社會主義道路,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的行動指南,實現中國社會變革需要依靠廣大人民的群眾力量為主要內容的政黨思想,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現實性和前瞻性。
一、李大釗政黨思想產生的背景
任何一種思想理論的提出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都源自于當時的社會實踐,并且是對社會實踐的深刻總結、科學認識和理性把握。李大釗政黨思想也不例外,其是對當時國內政黨存在著的嚴重弊端,以及對中國政黨建設和發展實踐科學認識的產物。
(一)李大釗政黨思想產生的國際背景
李大釗政黨思想產生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是基于解決當時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的國際背景下提出的。17世紀,英國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從而開啟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新紀元。此后,歐洲一些國家也相繼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鞏固資產階級統治地位,一些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行海外殖民掠奪。1840年,侵略者憑借著船堅炮利野蠻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的厄運便相繼而來。當時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經濟、軍事、政治上相對落后。與此同時,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侵華戰爭,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由于自身階級的局限性或該階級政黨的軟弱性,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當時,中國各個階級對帝國主義的本質缺乏正確認識,因此不能夠團結可團結的力量來消滅共同的敵人。正如毛澤東所說:“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展過程。中國人民真正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并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這種認識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才開始的。”①
十月革命后,李大釗在《庶民的勝利》與《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文中,對帝國主義侵華的本質有了重新的認識。他認為,“帝國主義是侵略的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的斗爭之下,帝國主義是可以被打敗的”。同時,李大釗號召無產階級要建立自己堅強的政黨進行堅決的斗爭,只有無產階級政黨執政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貌,李大釗政黨思想正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下應運而生。
(二)李大釗政黨思想產生的國內背景
鴉片戰爭后,中國面臨著各方面的危機:國家的大量黃金、白銀外流,封建統治者對人民的剝削程度大大增加,中國人民的生活已經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軍閥的殘酷鎮壓,使得階級矛盾激化。因此,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主旋律。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國內反動勢力殘酷地剝削和壓迫著人民,“在他們面前沒有什么當不當亡國奴的問題,他們已經撤去了民族的界線,他們的利益同帝國主義的利益是不可分離的”。②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無數革命先烈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都沒有使人民擺脫水深火熱、山河破碎的情境。面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勾結以及現實政治力量代表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促使李大釗提出了創造中心勢力的設想,并明確指出這個政治組織“不是政客組織的政黨,也不是中產階級的民主黨,乃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即是社會主義團體”。③由此可以看出,李大釗政黨思想正是基于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國內背景下而提出來的。
二、李大釗政黨思想的思想淵源
任何一種思想理論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有其深厚的理論根基。馬克思恩格斯政黨思想和列寧無產階級政黨思想是李大釗政黨思想的理論基礎。
首先,李大釗政黨思想傳承了馬克思恩格斯政黨思想中關于共產黨階級性和先進性的思想。《共產黨宣言》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④,集中體現著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建立政黨思想的一部著作。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系統闡述了共產黨的階級性和先進性。一方面,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先進的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⑤,強調無產階級共同的而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整個斗爭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同時他們是推動社會發展最堅決、最先進的部分。這就清楚說明了共產黨的性質和特征。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這部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致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社會生產力,而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因此李大釗號召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充分發揮勞工大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社會革命,推翻舊中國封建腐朽的頑固勢力,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新中國。與此同時,李大釗還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社會階級斗爭的根源、社會新思想產生的根本原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廣泛發動群眾運動,建立無產階級政黨這是俄國革命為中國革命帶來的重要政治組織經驗。尤其在經歷五四愛國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更為廣泛傳播,社會主義相對于其他主義而言得到中國更多知識分子的關注與研究,并認為社會主義是現時和將來人類共同的思想。在俄國十月革命和俄國布爾什維克政黨的影響下,這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著手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宣傳。
由此可見,李大釗運用馬克思恩格斯政黨思想及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中國的現實問題,并且把改變中國當時國情寄希望于發動群眾和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上,這都為李大釗政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礎。馬克思恩格斯政黨思想是李大釗政黨思想堅實的理論基礎。
其次,列寧的無產階級政黨思想是李大釗政黨思想的直接理論來源。對于作為階級的政治組織,政黨無疑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列寧明確強調黨的鮮明的無產階級性質而不是所謂普通勞動群眾的性質,“我們始終是先進階級的黨”。⑥是否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從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是檢驗一個政黨是否具有無產階級性質的試金石。無產階級政黨要能夠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帶領群眾不斷發展進步。另外,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中最先進的部分,是無產階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無產階級政黨需要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時刻維護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消滅剝削,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實現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最高綱領,離開了這一最高綱領,就不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無產階級政黨在堅持黨的最高綱領的前提下,還必須正確制定和實施黨在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近期奮斗目標,即黨的最低綱領。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辯證關系,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在領導人民革命和建設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只有堅持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才能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與進俱進,不斷發展。列寧的無產階級政黨思想中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綱領、任務、作用、性質等內容都是李大釗政黨思想的理論源泉。
三、李大釗政黨思想的主要內容
李大釗政黨思想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主要表現在道路、主義和依靠力量三個層面。
第一,在道路層面,李大釗主張走俄國社會主義道路,建立無產階級政黨而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和建立社會民主黨。“這個團體不是政客組織的政黨,也不是中產階級的民主黨,乃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即是社會主義團體。”⑦李大釗對民國初期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軟柔性感到絕望。但是李大釗仍然重視建立政黨的重要性,他強調:“我們雖然厭棄政黨,究竟也要另有種團體以為替代,否則不能實行改革事業。”⑧尤其是強調建立無產階級性質政黨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使李大釗看到了布爾什維克政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在社會改革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布爾什維克政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就是廢除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由此顯示出了該政黨的強大作用。可以看出李大釗把改變中國國情、實現社會變革完全寄托在這個新型道路和政黨上了,從而加深了李大釗對政黨的認識,標志著李大釗思想不斷成熟。
第二,在主義層面,李大釗不僅強調了政黨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主義的重要性,主張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新型政黨行動的指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固有的矛盾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證明了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趨勢,指出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創造者。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布爾什維克政黨的領導下,俄國廣大人民群眾翻了身,真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正是由于李大釗在十月革命中看到了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作用,通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俄國實現了解放,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因此其高度重視政黨指導思想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另外,李大釗強調,主義問題不僅僅在理論層面,更重要的是其指導實踐的重要意義,主義應與組織相結合,從而發揮對組織的指導作用。李大釗千方百計地利用一切機會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了大批青年的政治覺悟,充實了建黨的思想基礎和階級基礎。
第三,在依靠力量方面,李大釗強調工農大眾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中國社會變革的根本力量。恩格斯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從來不抱有這樣的幻想:似乎它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能隨心所欲地進行那種必須在實踐中實現它的思想的革命”。⑨因此,無產階級政黨要實現對社會的變革就必須聯合社會上最有力量的階級,即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李大釗用唯物史觀分析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批判了唯心史觀和英雄史觀抹殺人民群眾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的作用,而只強調個別人物的作用。這種重視民意的思想就使得他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在五四運動中,李大釗清楚地認識到了工人階級在推動社會變革中的巨大力量,并進一步堅信無產階級就是潛伏在資產階級內部的有生力量,他們也將最終成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李大釗不僅對工人階級產生了新的認識和看法,同時對農民階級也有更深入地了解,認為中國農民是最受壓迫的群體,農民那里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廣大農民群眾也是社會變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有機部分。因此,要實現民族的復興,人民解放,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團結廣大工農群眾。
小結
李大釗政黨思想對于當時中國建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以及解決當時中國內憂外患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理論上,李大釗政黨思想中強調的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以及依靠廣大工農群眾才能實現對社會的變革等一系列內容,都完全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規律,豐富和擴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造性貢獻。實踐上,李大釗政黨思想對于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仍然具有指導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更應該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另外,中國共產黨要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真正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李大釗政黨思想也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有效規范,確保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注釋]
①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6.
②李大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0-101.
③李大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1.
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⑥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7.
⑦李大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9-271.
⑧李大釗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