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利峰 馬貫羊 馬克義 常麗丹 張向科 陳向陽



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屬落葉喬木,在中國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是我國山區林業產業的重要經濟樹種,也是重要的栽培堅果樹種,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備受消費者和種植者的青睞。洛陽地區是核桃最適栽培區域,欒川、嵩縣、洛寧、宜陽等縣區均有大面積種植。2010年以來,隨著政府產業扶持和示范帶動,洛陽地區核桃種植面積大幅提升,但生產中也隨之產生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品質低劣或實生苗建園的核桃園,由于效益差而基本喪失價值。洛陽農林科學院一直從事核桃新品種的引種和選育工作,充分利用品種資源優勢,引進培育出一系列新優品種,為核桃低產林改造,為洛陽地區核桃產業的持續高效發展提供了品種和技術保障。
1 試驗地概況
1.1 試驗地自然情況
試驗地位于洛陽市嵩縣何村鄉陰坡村,地處于北溫帶,屬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全年2 141.6小時,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季節性特點,年均氣溫14.86 ℃,年均降水量578.2毫米。
1.2 試驗地建設情況
試驗地建設于2013年,占地面積100畝,丘陵山地,為林業生產用地,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排水暢通、不易積水,但肥力較弱,灌溉條件差。種植品種主要為薄皮、早實型雜亂品種。種植密度55株/畝,株行距3米×4米。
1.3 試驗地品種現狀
1.3.1 品種良莠不齊,資源配置紛雜 試驗地建設時正值洛陽核桃產業高速發展時期,良種嫁接核桃苗木供不應求,市場供給良莠不齊,缺少優質苗木,建園時購買的大部分苗木結實后,質量低劣且有大量實生樹,品種資源配置雜亂,大部分樹體掛果較晚、干果品質極差,缺少市場優勢。
1.3.2 品種地域適應性差,豐產性不強 受當時核桃產業大好形勢影響,又在核桃品種方面認識不足,盲目選擇品種,忽略了不同核桃品種之間地域適應性差異,盲目追求品種薄皮、早實性,果園內黑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發生嚴重;品種抗逆性差,早衰、退化現象明顯,干果產量低,畝產不足75千克。
1.3.3 管理不到位,樹體衰弱明顯 立地條件差,加上當前核桃產業低迷現狀影響,對核桃園管理積極性不高,基本上輕修剪、少施肥,少打藥。園內部分樹勢衰弱嚴重,掛果力弱。
2 優化品種資源配置
根據洛陽地區的生態環境特點和氣候特征,結合園區內品種配置、生產現狀,利用高接換優技術,選擇適合當地地域特征、品質好的優良品種,分批、分步進行品種改良。先對園區內生長旺盛,掛果率低、病蟲害發病嚴重的大樹進行改接。大樹改接成活后,進行規范化管理,做好樹體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待改接換優后品種大樹進入盛果期,再交替對其他掛果但未改接的老舊品種進行品種改良。以現有地產收入彌補改造投入,以較小的經濟負擔完成果園的品種資源優化,最終實現果園的高效豐產。
2.1 品種選擇
優良品種是實現大樹高接豐產的基礎,要根據立地條件和生態環境,嚴把品種質量關,選擇在當地綜合性狀表現最佳、可靠、純正的良種,改接品種不宜過多過雜,以1~3個品種為宜。洛陽農林科學院利用品種資源、科研優勢,長期致力于洛陽地區核桃種植產業的發展和科研工作,多年來篩選和選育出多個適合洛陽地域特點和氣候特征的優良核桃品種。洛核1號[1]、洛核2號[2]核桃良種2018年通過河南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在宜陽、洛寧、汝陽等縣區都有種植,表現為地域適應性強,豐產性好,抗性強,品質佳,綜合性狀表現良好,是洛陽地區進行低產林改造、品種改良的首選品種。
洛核1號(圖1)是從彼特羅×中林5號雜交子代中選育的高抗早實晚熟品種,栽植第二年可見果,側芽結果率80%,堅果長橢圓形,平均單果質量14.46克,仁質量8.38克,出仁率50.81%;核仁飽滿,黃色,濃香無澀味;對核桃炭疽病和細菌性黑斑病抗性極強,耐干旱瘠薄,為洛陽地區山地、丘陵地帶的適栽品種。
洛核2號(圖2)是從美國核桃品種哈特利實生后代中選育的早熟品種,豐產抗病,高抗核桃炭疽病和細菌性黑斑病,適合洛陽地區的山地、丘陵地種植。堅果大,平均單果質量15.9克,卵形,殼光滑,殼厚1.2毫米,仁質量8.47克,飽滿,黃色,濃香,無澀味,蛋白質含量16.8%。適合機械脫青皮和長途運輸。
洛核1號、洛核2號屬于雄先型品種,在種植過程中要合理配置授粉樹種,授粉樹品種以雌先型綠波、艾米格為主,按4~8∶1的比例呈帶狀或交叉狀配置分布。
2.2 高接換優
高接換優是對老舊核桃園進行良種改造所運用的一種見效最快、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技術。目前采用的最廣泛和成熟的方法是插皮舌接法,在裝土保濕插皮舌接法基礎上,采用接穗纏膜報紙袋裝密封保護插皮舌接法,既提高了成活率又減少了工作量。
2.2.1 接穗的采集、貯藏 接穗在春季萌芽前20~30天,從品種資源純正、具有可靠豐產性的健壯母樹樹冠中上部外圍一年生生長枝或發育枝中采集。接穗枝條要求粗度為1~1.5厘米,通直健壯,髓心小、木質化程度高,無病蟲害。枝條采集后截成1~1.5米長枝段,每50~100枝綁縛扎捆掛上標簽,然后用濕報紙或吸水氈布進行包裹(報紙和氈布充分濕潤但瀝不出水為佳),再將其裝入袋狀塑料膜內,兩端用同樣的濕布或報紙填充并扎口,置于0~5 ℃的冷庫內遮陰保存。
2.2.2 嫁接 洛陽地區每年3月底4月上旬是最佳嫁接時期。①嫁接之前3~5天對樹干進行造傷放水以減少嫁接傷流,在主干下部距地面20~30厘米處用手鋸鋸破樹干皮層深及木質部,可造傷3~5處。選擇健壯、光滑枝干進行短截處理作砧木,干長30~50厘米,每棵樹留嫁接枝干3~5個。②把沒有發芽、沒有霉變、沒有脫水的接穗枝條依接芽飽滿度短截成每段含3~5個接芽的接穗,接穗底端削成斜面長3~5厘米的斜切面,將皮層與木質部剝離。在砧木上選擇光滑一面,用刀切成月牙形,寬度0.8~1.0厘米,把砧木皮層上表皮削去露出綠皮,將接穗木質部插入砧木皮層與木質部之間,接穗皮層壓在砧木上。③接口處用寬10厘米左右黑地膜由下至上包扎結實,白色地膜將接穗由上至下纏繞一層,然后用尼龍繩把嫁接部位扎綁牢固。最后根據砧木粗細將報紙扎成同口徑袋狀套于接穗之上綁縛于砧木上固定,長度比接后穗長出5厘米左右(圖3)。
2.2.3 接后樹體管理 高接后3~4周,接穗萌動發芽,抹除砧木上萌蘗并經常觀察接芽生長情況,已展葉的接穗,紙袋頂端開小口放風;接穗枯死的砧木上可適當保留部分萌蘗撫養樹體以便翌年再接。當接穗萌生芽長至20厘米時,解除紙袋并用長1米左右、粗1.5~2厘米的木棒扎實綁縛防止枝條折斷,待接口愈合充分時及時割綁。
3 加強田間管理
高接后,樹勢生長旺盛,要加強土肥水管理、中耕除草、疏松土壤,也可以結合淺根低稈作物間作模式。做好樹體的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以便早日實現掛果豐產,提高效益。
4 效益評價
試驗地果園建立時,由于苗木質量低劣,大部分樹掛果量小或不掛果,整體果園內干果產量不足75千克,且品質低劣。通過高接改良,產量逐年穩步提升,盛果期產量可以達到220千克,且干果品質大幅提升,經濟效益明顯。
參 考 文 獻
[1] ?馬貫羊,苗利峰,王樹和,等.優質高抗核桃新品種‘洛核1號’的選育[J].果樹學報,2020,37(5):776-778.
[2] ?馬貫羊,苗利峰,陳向陽,等.核桃新品種‘洛核2號’的選育[J].中國果樹,2020(5):105-107.
(作者聯系電話:1383882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