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花


獼猴桃潰瘍病是全球普遍嚴重發生的一種病害,這個病害不僅會危害獼猴桃枝干,還會危害葉片、花苞花瓣,甚至根系也會受到該病害的危害。獼猴桃潰瘍病是獼猴桃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限制因素,本地區在引進獼猴桃種植后不但要解決獼猴桃安全越冬的問題,同時也面臨著獼猴桃潰瘍病的困擾,這兩項因素嚴重制約了獼猴桃在本地區的大規模發展。獼猴桃潰瘍病一般在春季表現發病癥狀,在夏季病菌處于休眠狀態不表現發病癥狀,但此時病菌大多在樹體表層,因此是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期。筆者經過幾年的調查研究,積累了獼猴桃潰瘍病的防治經驗,在此分享給大家,以便為大家種植獼猴桃提供參考。
1 危害癥狀
1.1 危害枝干
潰瘍病危害植株枝干最嚴重,常造成枝干傷口、皮孔、芽眼、葉痕、樹枝分杈處等部位溢出清白色黏質菌膿,皮層與木質部分離,造成爛皮、枯枝,韌皮部潰瘍腐爛后病斑可環繞莖迅速擴展,導致木質部發黑,嚴重時造成整株死亡(圖1)。
1.2 危害葉片
嫩枝感病后其上的嫩葉葉緣焦枯、卷曲,葉片感病后先形成紅色小點,隨后呈現不規則形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在春季雨水較多時大暴發,病斑在潮濕條件下迅速擴大,導致葉片焦枯失綠、皺縮甚至脫落,失去光合能力(圖2)。
1.3 危害花器
獼猴桃潰瘍病危害花器,直接影響當年的產量,潰瘍病不但危害花苞還會危害花瓣,會使花粉帶病菌,危害花梗可以導致花梗直接枯萎,那么整個花就枯死了。
2 發病規律
2.1 時間
11月到翌年1月枝干初發病,皮孔、傷口、枝杈等部位流膠,樹皮出現紅色、褐色小點。2—3月份枝干盛發期,樹皮病斑擴大、爆皮、皸裂。4—5月葉、嫩梢、花發病,葉片焦枯、卷曲,嫩梢干枯,花蕾感病后不能張開或引起花腐病,隨后變褐枯死并脫落。進入高溫的夏季后病斑就受到抑制,超過30 ℃則不發病,但病菌會隨雨水、風力繼續侵染枝干皮層。秋冬季處于潛伏狀態。
2.2 環境
冬季寒冷,樹體遭受極端低溫危害,早春倒春寒嚴重時樹體受到凍害,發病嚴重;早春低溫多雨有利病菌傳播,病害發生嚴重。
2.3 樹體
抗性品種抗病能力強發病輕;樹齡越大,潰瘍病的發病率和感病指數越高;一年生枝條感病率和枝條死亡率最高;一般皮孔易流膠,其次為枝杈裂縫、傷口及芽眼。
2.4 管理
建園前將園區土地深翻,增施有機肥,提高有機質含量,起壟栽植、樹體整形修剪科學,負載量合理的果園發病輕;果園密閉、負載量大、偏施大化肥、有機質含量低、樹勢衰弱的果園易感染潰瘍病。
3 發病原因
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是一種低溫、高濕性病害,容易在冷涼、濕潤地區發生并造成大的危害。該病菌主要是借風、雨、嫁接、修剪等農事活動進行近距離傳播,并通過苗木、接穗、花粉的運輸進行遠距離傳播,通過凍傷、雹傷、擦傷、剪口傷、裂皮等傷口侵入發病。它不但危害樹干皮層甚至能危害韌皮部和木質部,可以在皮層組織中上下傳導,受害的部位之多遠遠超過了肉眼能看到的部位。致病菌可以在土壤中、病殘體中存活。
4 防控技術
4.1 提高樹體抗性
選擇抗凍性強的品種,本地區表現比較好的嫁接組合是泰山一號品種/水楊桃砧木,抗澇、抗凍、抗病蟲害能力比較強。獼猴桃潰瘍病菌致病力較弱,其發生必須首先要有傷口,所以在獼猴桃生產管理中要避免造成傷口,對于剪口要及時涂抹愈合劑。增施有機肥、補充微量元素肥,平衡施肥,提高樹體營養水平,增加抗病性。
4.2 減少病源基數
落葉后要及時清理果園,將枯枝爛葉帶離果園或深埋,冬季樹干涂白減少凍害的發生,還能清除越冬的病蟲卵。涂白劑配方:生石灰、石硫合劑(殘渣)、食鹽、動物油、水的質量比為10∶1∶1∶2∶40。春季清園,全園噴灑5波美度石硫合劑,果園周圍的雜草土壤也要噴到,以殺滅越冬蟲卵及病菌。
4.3 切斷傳播途徑
加強檢疫,減少帶病菌苗木、花粉,切斷長距離傳播途徑;修剪完發病植株的剪刀、鋸要用75%的酒精或84消毒液消毒,再使用其修剪健康植株,以切斷病菌短距離傳播途徑。
4.4 化學藥劑防治
花前花后全樹噴藥2~3次,可以防治花腐病和葉斑病,此時花器特別敏感,容易造成藥害,應選用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生物藥劑,噴藥時要全樹噴勻噴透,特別是對花梗部位,以預防花梗腐爛。
采果后至落葉前,藥液噴淋或涂刷樹干以及大側枝基部,有效預防第二年春季枝干發病,用抗生素和銅制劑,涂刷枝干的藥劑濃度要比噴灑藥劑濃縮10倍。一定要涂刷均勻、細致,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