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于水
子宮內膜樣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是女性最常見的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發病率僅次于宮頸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Murray 等[2]在2003 年首次描述了一種特殊的子宮內膜樣癌浸潤子宮肌層的模式,浸潤的腺體呈微囊性(microcystic)、拉長(elongated)及碎片狀(fragmented),簡稱為MELF 模式。伴MELF 模式子宮內膜樣癌常與深肌層浸潤、脈管內癌栓及淋巴結轉移相關,其浸潤潛能相關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幾乎能降解細胞外基質(ECM)中的各種蛋白成分,破壞腫瘤細胞侵襲的組織學屏障,在腫瘤侵襲轉移中起關鍵性作用[3]。MMPs 可由腫瘤實體細胞直接分泌,但最常由反應性間質包括成纖維細胞和炎性細胞等合成分泌。ECM 主要是由Ⅳ型膠原蛋白、纖維連接蛋白、層粘連蛋白組成。MMPs 中的MMP-2 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可觀察到其過表達現象。本實驗通過檢測52 例國際婦產科協會(FIGO)分級Ⅰ~Ⅱ級伴MELF 模式子宮內膜樣癌間質反應中免疫組化MMP-2 蛋白表達情況,探討其病理意義。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春柳婦產院區病理科診斷的52 例伴MELF 模式的子宮內膜樣癌患者的臨床資料,術前均未接受輔助治療,除2 例患者沒有進行淋巴結清掃術外,其余均已行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及淋巴結清掃術。所有患者均由兩名具有高級職稱的病理醫生獨立進行鏡下確認。滿足MELF 模式診斷標準[4]。
1.2 方法 鼠抗人MMP-2 單克隆抗體以及相應生物素化二抗購自基因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DAB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采用S-P法檢測MMP-2 蛋白表達,一抗均稀釋100 倍,37℃孵育45 min,二抗稀釋100 倍,37℃孵育20 min。
1.3 觀察指標 觀察MELF 模式中MMP-2 蛋白表達,分析MMP-2 蛋白陽性表達灶數與腫物浸潤最深處距子宮漿膜距離、深肌層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
1.4 判定標準 MMP-2 蛋白:著色范圍以無細胞顯色為0 分,<25%為1 分,25%~50%為2 分,>50%為3 分;著色強度以多數陽性細胞呈現的染色計分,無色為0 分,淡黃色為1 分,棕黃色為2 分,棕褐色為3 分;兩項評分相加作為綜合評分,0~1 分為陰性,2~3 分為“+”,4~5 分為“++”,>5 分為“+++”,以“+”及以上表達計為陽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以及Logistic 回歸進行相關性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MELF 模式中MMP-2 蛋白表達 MELF 區主要位于腫瘤浸潤灶前沿處,MELF 腺體周圍可見明顯的間質反應區,反應區細胞成分主要包括成纖維細胞及炎細胞。見圖1,圖2。MELF 區中MMP-2 蛋白的表達主要為兩種細胞成分:MELF 腺體周圍的CAFs 和MELF 腺體周圍炎細胞浸潤區的中性粒細胞。見圖3,見圖4。

圖1 MELF 腺體周圍成纖維細胞增生(↑),400×;圖2 MELF 腺體周圍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400×;圖3 MMP-2 蛋白表達于MELF 腺體周邊成纖維細胞增生區(↑↑),與之對應的非MELF 區腺體周圍未見MMP-2 蛋白陽性表達(↑),100×;圖4 MMP-2 蛋白表達于MELF腺體間中性粒細胞浸潤區,400×
2.2 MMP-2 蛋白陽性表達灶數與腫物浸潤最深處距子宮漿膜距離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Spearman相關分析,發現MMP-2 陽性表達灶數和腫物浸潤最深處距子宮漿膜距離存在負相關(r=-0.859,P<0.05)。見表1。

表1 MMP-2 蛋白陽性表達灶數與腫物浸潤最深處距子宮漿膜距離的相關性分析
2.3 MMP-2 蛋白陽性表達的灶數與深肌層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分析 MMP-2 蛋白陽性表達≥4 灶與深肌層(≥1/2 肌層)浸潤具有相關性(P<0.05);與淋巴結轉移無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MMP-2 蛋白陽性表達的灶數與深肌層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
近年來,腫瘤微環境逐漸成為研究腫瘤領域的焦點。有報道稱,伴MELF 模式子宮內膜樣癌與腫瘤微環境相關[5,6]。腫瘤微環境是指腫瘤細胞、基質細胞、趨化因子等。其中,基質細胞是指成纖維細胞、免疫細胞、內皮細胞等。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包括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和腫瘤相關T 細胞(TAT)等,可促進腫瘤的侵襲及轉移[7,8]。本研究發現,MELF 腺體周邊間質反應的主要細胞成分為CAFs 及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MMP-2 蛋白在MELF 區的CAFs 及中性粒細胞呈現高表達狀態,而在非MELF 區肌層浸潤處未見到明確陽性表達。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Spearman 相關分析,發現MMP-2 陽性表達灶數和腫物浸潤最深處距子宮漿膜距離存在負相關(r=-0.859,P<0.05)。腫瘤微環境中的CAFs 及中性粒細胞分泌過多的MMP-2 蛋白,與腫瘤浸潤肌層深度相關[4,9]。同時,MMP-2 蛋白陽性表達≥4 灶與深肌層(≥1/2 肌層)浸潤具有相關性(P<0.05);與淋巴結轉移無相關性(P>0.05)。認為,在MELF 模式中腫瘤微環境的CAFs 及中性粒細胞分泌過多的MMP-2 蛋白可能對于遠處轉移如淋巴結轉移的影響較小,而對于腫物的肌層浸潤深度意義較大。
綜上所述,伴MELF 模式子宮內膜樣癌中,MELF腺體周圍間質MMP-2 蛋白陽性表達灶數與腫物浸潤深度呈正相關,MMP-2 蛋白陽性表達≥4 灶與深肌層(≥1/2 肌層)浸潤具有相關性,但其具體的分子機制還需要大量的樣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