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丹 馬渤鍵 龔煜 羅志東 冼土生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又被稱為腦梗死,其主要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腦部供血動脈血管阻塞,進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對腦部神經元、角質細胞造成損傷,出現致殘、致死[1,2]。靜脈溶栓是臨床常用的恢復腦血管血流狀態的方法,患者通過溶栓可以改善腦缺血狀態,促進腦神經元細胞恢復功能[3,4]。本研究觀察東莞市黃江醫院2017 年8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89 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擬探討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東莞市黃江醫院2017 年8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89 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5 例)和觀察組(44 例)。對照組男39 例,女6 例;年齡35~72 歲,平均年齡(60.7±8.8)歲;病程1~7 h,平均病程(3.1±1.3)h。觀察組男40 例,女4 例;年齡33~73 歲,平均年齡(61.8±10.9)歲;病程1~7 h,平均病程(3.3±1.3)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中的診斷標準[5],同時結合各類輔助性檢查進行確診;②患者意識清醒,認知功能正常;③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征存在時間>1 h;④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內容了解,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通過影像學檢查梗死面積較大的患者;②排除參與本研究前48 h 內應用抗凝藥物治療患者;③排除既往有家族遺傳史的患者;④排除精神狀態異常或者既往有精神類疾病病史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治療,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100 mg/d,血脂異常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51),1 次/d,10 mg/次;注意觀察肝功能,并發腦水腫患者給予甘露醇對癥治療。
觀察組在傳統治療基礎上加用尿激酶(武漢人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792,規格:10 萬單位)治療,尿激酶50~150 萬IU,溶于 100 ml 生理鹽水,連續靜脈滴注0.5 h。尿激酶應用總劑量≤200 萬IU。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時將治療時間窗延長到12 h,溶栓治療中、結束后2 h 內對血壓進行測量和神經功能進行評價,每15 分鐘進行1 次,其他時間段改為30 min 進行1 次,直到溶栓治療6 h 后逐步改為24 h 進行1 次。溶栓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如果出現血壓驟然升高、頭痛和惡心癥狀立即停藥,給予腦CT 檢查,溶栓治療24 h,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 采用NIHSS[6]對患者意識狀態、面癱癥狀、視野變化、上下肢運動、閱讀理解能力進行評分,評分范圍為0~42 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的神經受損越嚴重。
1.3.2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判定標準:無效:經過溶栓治療后患者的癥狀無明顯改善,并且有加重的趨勢;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NIHS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了40%~89%,臨床癥狀得到了改善;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NIHS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比例≥90%,臨床癥狀幾乎或者完全消失。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 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NIHS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NIHSS 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屬于臨床多發性腦血管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增加了患者家庭負擔和社會負擔,嚴重者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我國住院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病時間為1 個月與3 個月時其死亡率可以達到3.3%~5.2%與9.0%~9.6%,1 年死亡率達到11.4%~15.4%。因基層醫院暫無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t-PA),故選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早期恢復梗死區的腦血循環仍然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隨著血管內各類治療方式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提高靜脈溶栓后血管再通率、遠期療效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但是有很多患者仍然處于一種殘疾的狀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靜脈溶栓等治療的時機受到了延遲,影響了完全再灌注率,造成微循環血栓形成,并且造成了缺血繼發性損傷。臨床治療需要盡早進行靜脈溶栓,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減少血栓形成,避免血管再次閉塞發生,防止形成微循環血栓,改善機體的微循環狀態,促進神經保護和神經細胞修復,形成了多靶點干預。和既往的影像學技術比較,可以獲得更加客觀的腦循環狀態數據,為治療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拓展臨床治療的研究前景。
本研究治療后,治療后,觀察組NIHSS 評分(5.6±2.5)分低于對照組的(13.5±2.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情的發展,其NIHSS評分也會相應的變化,如果腦組織缺氧程度變嚴重,其NIHSS 評分會升高,因而腦組織缺氧程度和NIHSS 評分有一定的相關性,通過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可以了解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展程度和治療效果,進而為進一步提高預后提供理論依據。溶栓治療是臨床常用的方法,其可以改善受損的缺血半暗帶神經細胞狀態,對于縮小腦梗死面積、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尿激酶屬于臨床常用的靜脈溶栓治療腦卒中的藥物,其可以有效激活纖維蛋白酶,進入到小血栓內,增加了血管纖維蛋白酶活性,減少了梗死病灶,進而獲得有效的溶栓療效。尿激酶可以對纖維蛋白溶解酶原直接激活,促進其變為纖維蛋白溶解酶,利于腦血管快速再通。同時尿激酶還可以充分的改善冠狀動脈血管通透性,利于心臟血液供應和回流,解除梗死的致病性因素,改善患者神經損傷癥狀,降低NIHSS 評分。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91%,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尿激酶屬于雙鏈型的水解蛋白酶,其可以充分的裂解血液中游離的纖維蛋白和血栓表面的纖維蛋白,進而發揮溶栓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激活循環中纖維蛋白酶,一直到血管內部,對于提高血栓纖維蛋白酶活性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尿激酶還可以降低梗死病灶的面積,進而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以降低NIHSS 評分和并發癥,提高了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