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
膽結石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膽管炎、黃疸、胰腺炎等并發癥,并且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近年來老年膽結石患者的數量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不僅如此,由于老年人的特殊體質,膽結石患者還會合并多種疾病。膽結石中膽道感染和結石阻塞是較常見的病因。依據病變的具體部位大致可分為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兩大類[1]。因為結石會刺激膽囊黏膜,所以膽囊結石很容易引發膽囊癌。根據可靠數據,膽囊結石引起膽囊癌的發病率已經上升到1%~2%[2]。目前對膽結石主要采用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往往會產生其他并發癥,所以需要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結合其他對癥藥物,以確保安全性。本文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26 例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腹腔鏡手術聯合膽石片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膽結石患者126 例,隨機分為外科手術治療組和手術聯合藥物組,各63 例。外科手術治療組男27 例,女36 例;發病時間1~16 年,平均發病時間(7.68±3.51)年;年齡41~76 歲,平均年齡(49.21±9.21)歲;合并糖尿病3 例,合并高血壓6 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2 例,合并支氣管肺炎2 例。手術聯合藥物組男27 例,女36 例;發病時間1~16 年,平均發病時間(7.61±3.45)年;年齡41~76 歲,平均年齡(49.26±9.56)歲;合并糖尿病3 例,合并高血壓7 例,合并慢阻肺3 例,合并支氣管肺炎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外科手術治療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在進行手術前患者均需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手術前12 h禁食,6 h 禁水。超聲檢查確定膽囊位置,仰臥位低下頭足,全身麻醉下插管,氣腹針穿刺,完成人工氣腹建立,腹壓維持在13 mm Hg(1 mm Hg=0.133 kPa)。腹腔鏡下探查腹部臟器,分離膽囊三角,分離膽囊與膽囊動脈,用鈦合金夾住膽囊,電鉤切除膽囊,術后取下膽囊。手術后0.9%氯化鈉沖洗腹腔。
手術聯合藥物組采取腹腔鏡手術聯合膽石片治療,腹腔鏡手術操作方法與外科手術治療組相同;術后每天飯前30 min 服用膽石片,3 g/次,3 次/d,療程30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手術出血、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治療效果、術后1 年復發率。效果判定標準參考文獻[3]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出血、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手術聯合藥物組手術出血、手術時間與外科手術治療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聯合藥物組住院時間短于外科手術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出血、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手術出血、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手術聯合藥物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0%高于外科手術治療組的82.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
2.3 兩組術后1 年復發率比較 手術聯合藥物組術后1 年復發率為1.59%(1/63),低于外科手術治療組的15.87%(10/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68,P<0.05)。
膽結石是由膽囊結石所致的疾病,其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且女性多于男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有顯著增加。膽結石的病因十分復雜,有些是不可改變的因素,如年齡、種族、基因、家族病史等;有些是后天可逆轉的因素,如妊娠、肥胖、纖維素過少、長期禁食、代謝綜合征及特殊疾病等[4]。膽結石發病主要原因是細菌通過腸道或血液循環進入膽囊,從而引起膽汁成分和膽汁濃度的改變,或膽道系統生理結構的改變,能形成結石,其臨床表現有反復性膽絞痛、上腹疼痛、黃疸等。有關資料顯示,膽結石是引發膽囊癌的一個重要致因[5]。采取及時、徹底的治療措施,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預防病情的惡化。
膽結石按其化學組成可分為膽固醇結石、色素結石和混合結石。膽結石患者多為混合性結石,以膽固醇結石為主。目前還不完全清楚膽結石的具體原因,其與血脂代謝、膽固醇過飽和、核化異常、膽囊功能異常、細菌及基因片段等有密切關系[6]。影像學檢查是目前診斷膽結石的主要方法,超聲檢查是首選方法。對功能性膽囊,超聲診斷能準確發現膽囊結石,判斷膽囊壁是否增厚,是否功能異常,結果往往準確可靠。然而,由于液體膽汁缺乏可比性,使得完全性膽囊結石的超聲診斷不夠可靠,必要時需要 CT 等其他檢查手段。膽結石可采用保守和手術兩種治療方法。手術治療常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膽囊切除術創傷大,出血多,術后并發癥較多,臨床應用越來越少。微創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出血少,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等優點[7]。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手術過程中結石可通過顯微鏡放大數十倍,醫生可清楚看到結石大小、形狀及位置,可一次性取出。伴隨著設備的不斷創新,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經驗的不斷積累,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膽結石的發病率和復發率普遍較高,嚴重者可致癌。所以醫務工作者應該密切注意,在術后輔以藥物治療。膽石片具有清熱、利濕、利膽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8]。手術后通過聯合膽石片治療可起到明顯的溶石作用,有助于提高膽汁排量,減輕結石所致疼痛,改善患者臨床癥狀[9]。膽石片屬中成藥,能促進膽汁在膽道中的排泄,減少膽汁滯留,具有抗炎排石的作用,對治療膽結石術后局部消炎、減少殘留結石有一定的效果[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聯合藥物組手術出血、手術時間與外科手術治療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聯合藥物組住院時間短于外科手術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聯合藥物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外科手術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聯合藥物組術后1 年復發率低于外科手術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聯合膽石片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加速患者出院,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