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凌榮
(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 太原 030001)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新聞需求也隨之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其中,前期的采編工作是新聞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新聞采編過程中,需要采編人員對新聞內容進行全面的調查和深入的分析,做好新聞素材的編輯和處理工作。現如今的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設備技術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大屏”換“小屏”、“固定式”變“移動式”,讓人應接不暇。移動智能終端在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對于新媒體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人們可以通過對新媒體平臺的應用,實現對不同新聞內容的獲取,也就是說,信息獲取不再局限于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新聞信息的獲取不受時間限制與空間限制。人們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新聞信息,而且可以在不同平臺或者網絡中發表自身的看法、意見,實現實時的互動、交流。由此可以看出,新媒體可以滿足人們獲取新聞的多樣化需求。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想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想要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就需要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做好創新工作,強化自身市場競爭力。
廣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在多年發展中具備了較強的權威性[1]。在一些新媒體中充斥著大量的虛假新聞內容,而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應確保自身發布的新聞內容是真實的、權威的、全面的,不會出現以偏概全的情況。但是,在如今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媒體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要求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要與時俱進,將自身的最大作用發揮出來。而要更好地實現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就要對當前的采編工作有正確的認識。
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傳統媒體信息與新媒體信息之間逐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息的傳播渠道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當前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高門檻的權威發布特征被逐漸弱化,受眾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參與到新聞評論、討論中。網絡具有一定的虛擬化特點,多樣化的網絡信息傳播渠道,無法確保新聞的質量和新聞的真實性,甚至有一部分新聞無法將事件真相還原出來。
從當前廣播電視新聞發展中不難看出,新聞采編載體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而不是局限于傳統的影像、聲音、文字。現如今,手機、平板電腦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到普遍應用。新聞能夠實現移動硬盤存儲、云盤存儲,新聞采編工作可以將時間限制與距離限制突破,從而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新聞服務,這對于新聞采編工作創新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在如今的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創新不僅要將重點集中在傳播方式、技術手段中,更要對傳播理念創新給予更多的重視[2]。傳統廣播電視播出的新聞內容,通常情況下是采編人員根據自身的職業判斷和實際情況進行編寫的,在編寫期間并沒有對受眾的喜好、需求等進行全面了解。加之以往新聞傳播渠道較少,主要采用廣播和電視這兩種方式,這使得廣播電視在傳統媒體時代對新聞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壟斷”。而在當今的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傳播方式、傳播渠道具有多樣化特點,當年擁有“老大哥”地位的廣播電視已經不是人們獲取新聞和消息的唯一渠道。因此,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從根本上意識到,要讓更多的觀眾、聽眾關注和喜愛傳統媒體平臺,就必須確保推出的內容對于廣大受眾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首先,傳統媒體的新聞工作者要對自身的工作理念進行革新,要將提高服務質量作為重點,積極主動融入到受眾的日常生活中,將民生作為切入點,從而保證新聞采編獲取的內容具有吸引力。對于受眾所處的環境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實現問題與環境之間的有機結合。對于不同問題要進行深入剖析,明確問題是屬于個性問題還是共性問題,將共性需求的報道作為重點,并對受眾的真實想法、看法進行挖掘,可以用聯系的眼光看待社會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正確意識到,新聞的采編制作不僅僅是對已經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和宣傳,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要引起人民群眾對此類問題的關注,實現對社會力量的集中,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只有將上述內容作為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主要目標,才能夠確保編寫的新聞內容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具有更深刻的內涵[3]。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還要時刻觀察、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況,分析廣播電視受眾群體在現實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樣編寫的新聞才能夠將當前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展現出來。
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還可以利用新媒體通過調查問卷,采用量化的方式,收集當代廣播電視的受眾群體對于廣播電視的看法、意見,通過實際的分析可以為后續采編工作的開展提供正確引導,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對自身的工作思維理念、工作方式等做出相應的調整。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對于受眾的需求情況要進行全方位分析與掌握,利用主流文化對當代受眾群體的需求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進行準確鑒別。針對不符合時代發展、時代精神的受眾群體,要積極做好引領,幫助百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禁止為了迎合少數受眾群體的需求,而改變既定的宣傳報道原則和工作方針,避免導致整個新聞工作環境遭到破壞。
“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靠好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來。”這是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要求廣播電視工作者要加強調查研究,切實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實實在在地落實好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首先,采編人員要增強腳力和眼力,要邁開雙腿、深入調查研究,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辨別。采編人員每天要面對大量的新聞素材,必須要洞察秋毫、明辨是非。因此,采編工作者要具備較強的洞察力,明確熱點內容,利用熱點實現對受眾思想的正確引導。社會上的很多熱點內容,雖然沒有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重視,但是可以引發人們深層次的思考與共鳴。對于此類內容報道,需要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能夠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與專業素質。在此背景下,采編人員可以對不同類型新媒體的表達方式進行學習和借鑒,在相關新聞事件報道后,可以將自身的看法在新聞中體現出來,能夠站在年輕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敢于對不合理之處進行批評。不僅要注意防止新聞內容娛樂化,同時采編人員還應利用現代化數據分析理論,對目標群體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從而實現新聞的精準推送,不斷提高新聞報道質量。
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無論新聞采用哪一種播報方式,內容始終都是采編工作的核心與關鍵。只有確保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才能實現廣播電視更好的發展,使廣播電視可以始終保持活力[4]。在媒體融合時代,年輕人在網絡參與者中占據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因此,在采編工作創新中,要將年輕人的需求作為主要方向,將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工作作為重點。比如,他們面對快樂時所抱有的心態是怎樣的,面對壓力時他們是怎么調解的。也就是說,報道內容要聯系生活實際,將最近、最新發生的事件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等聯系起來,切實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還要充分意識到,年輕人之所以喜歡綜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喜歡該種方式,而是沒有更好的娛樂節目供其消遣。例如,很多經典的電視劇,并不會因為較為老舊的影像,而受到年輕人的厭惡。通過現代化大數據技術進行相關分析可以了解到,綜藝類節目在場景、環節、語言藝術等方面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與加工最終呈現在受眾面前,所以才有效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采編工作人員可以借鑒上述經驗,做好新聞內容創新工作,使新聞具有更深層次的內涵,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5]。比如,可以利用民風民俗報道、世界趣聞描寫等不同方式,將受眾引領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中,還可以通過對特殊行業、特殊工作的報道,讓受眾意識到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人替大家默默付出。在具體報道過程中,要對人物的心理進行細致、全面的刻畫,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對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進行襯托,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總之,運用老百姓看得懂、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來傳遞信息,從而做出新聞報道更接地氣、老百姓更喜愛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
在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新媒體擁有大量的受眾,其主要原因是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發表自身的看法、意見與見解。這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制造者、新聞的傳播者,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要對新媒體運作方式有正確的認識,實現對受眾的正確引導,引導受眾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受眾可以從傳統的被動收聽者,轉化為主動參與者,這對于增強更多受眾黏性具有重要意義[6]。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注意,有些小眾思想意識與主流文化之間有沖撞的地方,這屬于正常現象,對于此類受眾要做好引導工作,這樣才能將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重要意義體現出來。
鼓勵、引導受眾參與到新聞討論中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比如論壇討論方式、評論區討論方式等,還可以借鑒新媒體形式,通過彈幕方式、拼圖方式等,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對于受眾反饋的內容,要專門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歸納,有利于對受眾的需求情況、思想情況等有更正確的認識,這在之后的教育引導、宣傳報道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利于在此基礎上對后續采編工作、報道工作等進行創新與完善。
廣播電視工作人員自身的素質也影響著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作為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要提升自我的業務素質,增強工作的責任心、提升專業的技能,要有極其嚴謹的工作態度,成為合格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第一,要具有極強的政治責任感與嚴謹的工作態度。因為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宣傳理論、方針、政策的“喉舌”。所以,新聞采編人員在政治上思想上必須靠得住。第二,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工作態度要嚴謹務實、一絲不茍。因為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是按秒計算的,一秒鐘對普通人而言可能無關緊要,但對于新聞采編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工作人員要格外認真細致。第三,作為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不僅要在政治上站得住,工作上要嚴謹,專業技能上也需要常練常熟常保持,而且協調能力、策劃能力也要強。因為廣播電視新聞具有時效性特別強的特點,所以作為采編工作者,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期限內將掌握的真實素材編輯完成后,經過嚴格審核,搶先其他媒體進行報道,避免所報道的新聞失去時效性。廣播電視工作人員的隊伍是一個團體,需要每一個人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做到隨機應變,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所面對的問題,恰當地處理突發狀況,這樣才能體現出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受眾對新聞的需求趨向多元化。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轉變工作重心,充分利用互聯網增強創新的能動性,運用各種新媒體的播出方式和新媒體編輯手段,創作出更吸引人、更讓當今受眾群體接受的新聞節目。在廣播電視新聞報道過程中,對于采編工作的重要性,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有正確的認識。尤其是在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采編人員更要肩負起自身的責任,通過優化報道形式、創新工作理念等不同方式,提升采編工作的質量。這樣才能夠使廣播電視在媒體融合時代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為受眾呈現出更多好看、好聽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