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璐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 511400)
“立體裁剪”是高職院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主要包括兩大類:有規則立體裁剪法和無規則立體裁剪法。有規則立體裁剪法通常適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穿的西裝、襯衫、連衣裙、半身裙、褲子等基本款型;無規則立體裁剪法則指在基礎的款式上進行再創造或是有一定基礎后創新制作服裝造型,通常指創意服裝,也可以說是靈感突現而展現出服裝的立體造型,多用于表演服、舞臺服、禮服等設計中。立體裁剪的操作手法就是直接將坯布或者面布、可塑紙等披覆在人體或人體模型上,將所用材料通過切割、折疊、收省、抽縮、提拉等技術手法制成預先構思好的服裝造型,在三維空間中直接感受面料的特性,邊觀察、邊造型、邊裁剪,進而裁制出一定款式的布樣或衣片紙樣[1],不需要用公式計算,便可以解決平面裁剪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但具體的“立體裁剪”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導致教學效果難以達到最優。為了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在“立體裁剪”教學過程中嘗試利用短視頻進行教學改革,以增強教學效果。
短視頻也被稱為小視頻,具有短小、主題鮮明的特征,相比傳統的圖文形式,其信息量大、表現力強、直觀性好,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瀏覽、學習、分享。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短視頻作為新的輔助教學手段應運而生,吳訓信等[2]探討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避免了課堂上短時間無法掌握和教師重復示范的問題。陳杰等[3]的《微視頻在實訓實作課教學中的運用及其制作探索》表明,微視頻輔助教學能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質量,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郝欣妮等[4]探討了“抖音”短視頻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通過短視頻教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轉移到課堂外的任意時間和地點,恰好滿足當下大學生碎片化的使用習慣和學習特征。
傳統的“立體裁剪”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室中集中講解,先講理論,然后學生實操,但這種方法局限性較大,具體如下。
(1)“立體裁剪”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差,但教師一對一、手把手指導又不太現實?!傲Ⅲw裁剪”課程是實操性極強的一門課程,同時也要求手眼協調,教師在日常授課中都是看款式圖進行立裁,如從原型、省道轉移到襯衫、西裙、太陽裙、育克裙、西裝、禮服等,都是先有圖,這時就要求復原的程度至少要達到90%才算達標,否則為不合格,要重新裁剪制作。由于教室空間較大,后面的學生有可能看不清楚、聽不清楚,或者沒有掌握清楚,導致復原程度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多次不達標,逐漸對“立體裁剪”課堂失去學習興趣,最后導致不及格或重修。
(2)由于學生人數多,教師很難觀察每位學生立體裁剪的細節,同時,當所有學生圍著看老師操作時,不論怎樣移動視角,總有部分學生看不到老師的操作,或者有一部分學生無法近距離且清楚地看老師操作,導致學生在操作時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同一個知識點會有不同學生理解出現偏差,由于沒看清楚老師的操作手法以及沒跟上步驟而導致實際操作的款式與原圖相差甚遠。
(3)上課內容不能復現,學生難以對課堂內容進行多次學習,導致接受速度較慢的學生的學習進度也跟不上老師的授課速度。一件服裝的制作也是分步驟進行的,落下哪一步都會銜接不上。如果學生看不到或看不清楚,也會失去學習動力,或以此為借口放任自己。
短視頻的優點是短小精煉,一個視頻在十幾秒到幾分鐘不等,知識點明確,方便查找、存儲,占用空間不大,不會產生視覺疲勞,用戶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觀看,不受地點和場合的約束,想到不明白的地方打開手機就能迅速找到并掌握知識要點。
在短視頻制作過程中,需堅持按照以下原則進行:
(1)錄制專業化原則:短視頻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讓學生喜歡觀看,必須用專業的攝錄設備、錄音設備,并進行后期處理。因此,在錄制短視頻的過程中,院??梢詫iT聘請專業的影視制作公司進行錄制,并將錄制好的視頻按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剪輯,再進行后期配音。
(2)動靜結合原則:在錄制過程中使用兩臺攝像機,一臺是固定的,另一臺是移動的,保障每一位學生可以看到教師授課,保證短視頻清楚明了。
(3)覆蓋范圍廣原則:視頻錄制完全按課程大綱進行,從基礎到提高全覆蓋。
廣州大學的“立體裁剪”課程短視頻的錄制按知識點、相同操作手法進行歸類。如給人臺貼標識線錄了3個短視頻,每個短視頻約2 min,如頸圍、胸圍、腰圍、臀圍等圍度為一個視頻;前后中線、公主線、側縫線等為一個視頻;肩線、前胸寬、后背寬、袖籠線等為一個視頻。如原型制作:配布、矯正緯斜、立裁針的別法、省道轉移中肩省、腰省、袖籠省、前中省、腋下省、領口省等各錄制一個視頻,共9個視頻。領子和袖子也都是按類型進行短視頻錄制,如立領、翻領、企領、駁領等;圓裝袖、泡泡袖、喇叭袖、荷葉袖、羊腿袖等難度高的分2個或3個視頻錄制。一門課下來總共錄制約60個短視頻,主要是按部位及要點、操作手法進行錄制,而這些要點都可以融入其他款式設計中,基礎打牢就能應對多種款式服裝的立體裁剪。
將實操課程的內容按知識點分段錄制成短視頻,讓學生下載到手機或電腦上,以輔助課前預習、課堂實操及課后復習等。短視頻制作需要注意根據課程每個知識點獨立錄制或分段錄制,突出重點,視頻資源的存放按名稱、步驟進行,以便快速查找。(1)課前:提前兩天給學生發布款式圖進行思考,提前一天發布短視頻進行預習;(2)課中:老師著重講重點和難點,學生也會用智能手機隨錄現場操作的視頻;(3)課后:加強復習鞏固。作業往往是相似款式,難度略高才能看出學生知識掌握及鞏固情況。
為考核學生課上的知識掌握情況,期末要求對時尚女西裝進行立體制裁,要求如下:有駁領、三???、泡泡袖、前襟刀背省分割以及左前胸有一個圓角貼袋,衣身兩側有兩個挖袋。學生要能快速掌握款式設計要領,達到相應的要求,其他可自由設計。這時就能看出哪些學生掌握了設計理念及操作要點,并能靈活運用,哪些還沒有掌握,老師會有針對性地進行一對一輔導,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
技能競賽是以“造型能力、制版技術、制衣技術”為賽項宗旨,突出服裝造型能力、結構設計能力、工藝制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比賽內容包括服裝立裁制版、樣衣工藝制作兩項技能。
根據多輪次的“立體裁剪”教學及帶學生比賽過程,經過觀察以及與學生溝通,總結了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
(1)成衣出現左右不對稱現象,一邊效果很好,一邊效果一般;
(2)大問題不明顯,小細節不到位,重疊片或口袋、領子、袖子等部位會有小部分不平整;
(3)對服裝的感覺還不夠靈敏,看到新的款式不知道如何計算布料的大小及怎樣操作;
(4)對造型飄逸、沒有固定形狀的款式很不擅長,大概能想到怎么做,但是動手能力似乎還不夠,基礎知識還不夠牢固;
(5)心態不好,特別容易煩躁,在網上看到別的成衣容易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夠,無法保持從容。
在高職院校中,能體現教學水平和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評價環節就是參加競賽,服裝設計專業也有專門的服裝設計與工藝技能大賽,其中,立體裁剪便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短視頻輔助教學后,學生的立裁水平大幅提高,對于立裁重難點,學生在賽前可以反復觀看、琢磨。
下面以一款2019年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高職組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模擬樣題—秋季時尚女士上衣正背面的款式圖為例,說明學生的完成情況。
圖1是題目要求,從款式特征分析,前衣身為落肩結構,側片與腰帶相連,部分側片包裹前片,腰部以下設置一個活褶。后衣身特征為彎形公主線,雙開衩。衣領為不對稱領結構,左邊領設置兩個波浪。衣袖為落肩兩片袖,袖口開衩。該題目較為全面地考察了學生對立體裁剪技能的掌握程度。

圖1 秋季時尚女士上衣正背面款式
成衣如圖2所示,要求應與款式圖的造型要求相符,廓形與結構線的設計要準確且比例協調;立裁操作規范,縫合線跡的技術處理合理,縫份倒向合理,毛邊處理整齊,方法準確;布料紗向正確,符合結構和款式風格要求;工藝細節處理得當,層次關系清晰,結構線成型美觀;腰線位置準確。外觀造型需符合要求,結構平衡,胸腰松量適中,門襟不攪不豁,底擺不起吊、不外翻,衣領松緊適中,左右領自然過渡。綜上所述,成品相似度已經超過了90%,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能達到這個水平,并且波浪領及袖口和背部開衩等難點也處理得很好。

圖2 學生作品秋季時尚女士上衣正背面成衣
通過分析參賽成績發現,運用短視頻輔助“立體裁剪”課程開展教學,學生參加2021年比賽獲得了技能比賽一等獎;在沒有運用短視頻輔助教學前,學生參賽最高獎為二等獎。經過比賽驗證,學生以短視頻作輔助能更好地掌握立體裁剪的技能,學生的立體裁剪水平有了質的提高。
短視頻在“立體裁剪”課程中的應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愿意挑戰高難度款式。實踐證明,教學效果較為顯著。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短視頻也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在“立體裁剪”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還是起決定作用的,只觀看短視頻而不動手操作是不可取的,必須同時進行,訓練手、眼、腦的協調能力,進而才能掌握立體裁剪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