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90年代背景與梁曉聲“好人文化”的歷史生成

2022-02-14 01:24:10劉起林
當代文壇 2022年1期
關鍵詞:人性文化

劉起林

摘要:梁曉聲將小說創作和社會評論并舉,展開對1990年代市場化轉型過程中“發展迷亂癥”的揭示,進而從對文明單向度的憂思深入到對社會存在與發展根基的探索,提出了“補上‘好人文化’這一課”的思想主張。他既從人性演變規律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視野,揭示了提倡“好人文化”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又從個體人生經驗和人類優秀文化傳統的角度,論證了“好人文化”的客觀實在性和價值后援深廣度。在此基礎之上,梁曉聲以19世紀歐洲文學大師為參照,確立了“以文學塑新民”的文學信念和“溫暖的現實主義”的審美路徑,最終創造出《人世間》這部集“好人文化”之大成的作品。

關鍵詞:梁曉聲;“好人文化”;1990年代;“溫暖的現實主義”

梁曉聲關注“好人”問題由來已久。1973年,他就在《兵團知青報》發表過《雷鋒精神不死》。1980年代對于知青群體,梁曉聲推崇的也是他們堪稱“極其熱忱的一代,真誠的一代,富有犧牲精神、開創精神和責任感的一代”,具有正直、善良、重情仗義、勇于擔當的“好人”特質。1990年代,梁曉聲創作了《好女人是一所學校》《父母是最樸素的人文》《關于〈好人書卷〉》等隨筆,在電視劇《年輪》中濃墨重彩地塑造了一個“活雷鋒”韓德寶的形象,1995年還曾設想專門“編一本雜志,雜志的名字就叫《好人》”。2010年代,梁曉聲創作電視劇《知青》和《返城年代》,將“‘好人文化’之理念全盤地‘種牛痘’般地刺種在那些知青人物的心里了”;隨筆集《忐忑的中國人》專門設立了一個章節《舌尖上的“好人文化”》。長篇小說《人世間》理性思考和形象塑造并具的文本意義建構,更將梁曉聲的“好人文化”觀念空前醒目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梁曉聲將“好人文化”作為思想系統的核心價值理念,作為對社會文化根本性質和方向的概括與倡導,實際上起源于他對1990年代中國社會轉型狀態的觀察與思考,以及由此展開的對“我們整個民族,精神上似乎無所依傍”“假如沒有好人,社會的存在與發展靠什么”這一問題的深廣探索。

一 1990年代觀察與文明單向度發展的憂思

1990年代的中國經濟市場化轉型,既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空前活躍和物質財富的迅猛增長,也出現了急功近利、無序競爭的狀況。資本霸權迅速形成,作為工業文明核心發展動力的科學理性被嚴重遮蔽,以實用主義和物質利益為核心的工具理性占據了主導地位。社會文化層面盛行“勢”“利”中心的“成功學”價值觀,傳統人際關系蛻變為金錢、利益本位的關系,人性蛻變、道德滑坡成為社會普遍現象。

梁曉聲這時由知青文學轉向了將城市作為創作“主攻”方向。他很快發現,“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時代的入口處——它似乎將一切法則都歸結到了金錢本身的法則上”。在目睹了經濟飛速發展、“國家財富增長”的同時,梁曉聲也“看到了拜金主義對我們青年的影響,看到了放肆大膽的權錢交易”,看到了“親情、友情、愛情,美好的民族傳統道德和高尚的人生觀念,真摯的人際關系,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似乎在大面積地壞死”。面對“人文環境的劣變,真善美從社會生活中的大面積的流失,人道和人性的淪喪”,梁曉聲憂心忡忡地斷定,中國社會“患上了一種可以叫作‘發展迷亂癥’的病”。他決定以小說創作與社會評論雙管齊下的方式,展開對“國家病人”“發展迷亂癥”的剖析與揭示。

首先,梁曉聲揭露了“發展迷亂癥”所導致的“不平凡人生”的人性異化和人格蛻變。他發現,當代文化過分熱忱地關注和“兜售”種種“不平凡”的人生,“而且最終,這種肯定的評價總會落在他們的資產和身價上”,其背后卻是人性扭曲、人格蛻變的惡劣事實。《泯滅》中的翟子卿信奉“金錢本身就是生活”,優秀而墮落,泯滅了人的情感和良知。《大鳥》中的曲海江“寧富貴十日而死,不寒酸百年茍活”,以“過把癮就死”的心態肆意揮霍詐騙得來的錢財,拿生命與“享樂的魔鬼”交換。《激殺》和《私刑》的人物皆因財富追逐和金錢糾葛而走上了殺人的道路。《浮城》更以荒誕手法虛擬出一座漂浮海上、方向不定的城市,來總體性象征人們在欲望支配下的浮躁、狂熱及由此生成的“惡之花”。這種種審美建構,尖銳地揭露了“對金錢的貪婪使人性扭曲,使人生雖有沉浮榮辱,最終卻依然歸于毀敗”的商業化人生規律。

其次,梁曉聲揭露了“發展迷亂癥”所導致的社會弱勢群體的尊嚴喪失和身心傷害。《學者之死》《冉之父》等“學者系列”小說,描述了一個個心懷焦慮的知識分子在商海中斯文掃地、難逃兇險的悲劇。《表弟》《貴人》《山里的花兒》《荒棄的家園》等“學子系列”小說,揭示了社會貧富差異和“成功學”背景下底層學子們淳樸品格的喪失和立身根基的脆弱。“對財富的崇拜,對權力的崇拜,對明星的崇拜,在90年代的大文化中泛著一陣陣浮華迷醉的絢麗多彩的泡沫。……大有一舉將中國文化基本的樸素品質淹沒掉的趨勢”。《民選》《沉默權》《恐嚇》等“鄉村系列”小說,則譴責了“漠視,甚至鄙視和辱罵平凡人之社會地位以及人生意義”的底層蔑視癥,以及由此導致的人格自損、生命自毀的慘劇。

再次,梁曉聲以大量年代感鮮明的時評,實證與思辨并茂地深刻剖析了金錢法則下的社會“病理”特征。從“93斷想”“95隨想錄”到“凝視97”“99斷想”,梁曉聲譴責“瓜分欲和占有欲”“瓜分者和占有者的理所當然和荒奢豪醉”,揭示“中國人的‘世紀末心態’是人類的物質危機現象。”感嘆“對于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來說,惡而強的人太多,生活必變得邪惡。善而弱的人太多,生活必平庸得令人沮喪”。1997年初版的著作《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更以對“生產力正在擺脫落后,經濟基礎正在擺脫虛弱,商業時代正方興未艾,階級正日益加快分化為階層”的系統化剖析,成為震撼人心的時代“印象書”。最終,梁曉聲將諸多剖析凝聚為一個自己的疑問:“不這么樣肯定富強不起來嗎?”

21世紀之后,梁曉聲逐漸由表入里,展開了對“發展迷亂癥”的深層次思考。他認為,雖然中國社會的物質財富大幅度增長,成為了“龐大的經濟體”,但國民心態“幾乎集體陷入了”“焦慮、忐忑年代”,陷入了“人心介乎有盼頭與放棄了盼頭的無為的焦慮與忐忑之中”,甚至可以說“精神上似乎無所依傍”。梁曉聲由此追溯人類歷史上物質發展與國家興衰的關系,發現“這世界上有不少國家,恰恰迅速地衰敗于社會物質財富豐富了以后,典型的例子是古代‘大羅馬帝國’”。于是,社會存在和文明發展的根基與支柱到底是什么,就成為梁曉聲集中思考的核心問題。

在思考社會存在與發展根基的過程中,梁曉聲認識到,“優質文化的作用與經濟發展成就、國家進步情況的作用三位一體”,對文明的發展同等重要,“經濟決定人類有能力做什么,科技決定人類可以做到什么水平,文化省思哪些事應該做,而哪些事不應該做”。當今中國的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卻出現了一個經濟、科技與文化發展失衡的問題。只有在文化層面建構起一種能制約、否定和超越資本霸權、工具理性負面影響的價值維度,才能有效療治轉型期中國的種種社會病和國人心理上的忐忑感,才能使中華民族在文明新發展的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中國的文化在影響世道人心方面,責任格外沉重”。

二? 以“好人文化”奠定時代新變的文明根基

“文化的好與壞”就這樣進入了梁曉聲的思想視野。他發現,文化是有好、壞之分的,“人是感受系統豐富的動物。連細菌對人亦有好壞之分,何況與人的思想、精神和心理關系密切的文化呢?”那么何為“好文化”呢?在梁曉聲看來,“好文化”就是具有人文主義精神的文化。所謂“人文主義”,是“一種自覺地提升和弘揚人類之人性境界,使人類精神品質更加符合文明原則的意識形態,或曰文化主張和實踐”。梁曉聲回顧人類歷史發現,西方文明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后來大而化之稱為文化啟蒙,實際上強化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西方社會人的文明程度。西方整個文化的合力把人放在了一個‘應該怎樣’的層級上”。中國則不同。當“五四時期我們進行人文主義啟蒙的時候,西方的人文主義已經完成了它的任務”;“當我們國家陷入深重災難的時候,西方已經在思考后人文了”,所以,人文文化的洗禮“我們從來就沒有完成過”。梁曉聲對此深懷憂慮,“我們的文化,端詳它半個多世紀里的容貌,在人文主義的思想方面是太稀缺了”。

落實到具體內涵,梁曉聲認為,“好的文化會有許多的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關于好人”。所謂“好人”,并非日常話語中的“好人”

“善事”或“老好人”,而“是更人文的人,是更符合我們所理解的文明社會的人”;“好人文化”所體現的,是坎坷人世間“人性所能達到的那種正直、正義和善的高度”。在這中間,“好人最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善良,這是根”;但“善良”并不等于蒙昧和奴性,“‘善良’這個詞我覺得是善和理性的結合,尤其是‘良’字,就包括理性”。梁曉聲呼吁,中國人文文化的強化需要“補上‘好人文化’這一課”。

梁曉聲從人性演變規律和社會歷史變遷兩方面,對提倡“好人文化”觀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行了深層次的理論闡發。

梁曉聲首先從人性規律與人生快樂之關系的層面,表達了對“好人文化”的思考和信賴。他以古老的“性善論”“性惡論”為切入口,認為“人性是由善與惡兩部分截然相反的基本內容組成的。若人性惡帶有本性色彩,那么人性善也是帶有本性色彩的”。而且,“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多多少少保留著想要證明自己的社會存在具有積極的正能量的愿望”。于是,一方面,“人性有企圖墮落的不良傾向,墮落往往使人性快活”;但另一方面,“人性也有渴望升華的高貴傾向,升華使人性放射魅力。長久處在墮落中的人其實并不會長久地感到快活,而只不過是對自己人性升華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信心,完全絕望”。因此,相信人性理想的存在,實際上是對人性基本規律的把握與遵循;倡導“好人文化”的方向,不僅不是對人性的約束,反而是更大程度的對人格高貴、人心快樂的信任與認同。

梁曉聲又從生命欲望誘惑和社會矛盾、人生災難不可避免的角度,提出了人格崇高的必要性。他指出,一個人從降生開始,“社會上有兩種力量在吸引你。一種引你向上,精神上的信仰和追求,還有宗教。另一種就是無節制的欲望,向每個人張開巨口”。在這過程中,“人性雖然天生地有渴望升華的高貴傾向,人類的社會卻不可能為滿足人性的這一種自然張力而設計情境。這使人性渴望升華的高貴傾向處于壓抑。于是便有了關于崇高的贊頌與表演”,崇高實為“人性善的極致體現”。

在社會歷史變遷層面,梁曉聲則揭示了“好人文化”對于國家前途、文明命運和生命個體安身立命、遇難成祥的重要作用。

從“善”的種子對國家前途、文明命運的影響看,梁曉聲認為,早在19世紀,“雨果以他的睿眼看透了一種國家真相——如果善的種子在一個國家的文化土壤及人心中大面積干死,那么什么辦法都難以改變一個國家的頹勢”。試想一下,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好人,存在與發展靠什么來支撐?如果沒有人性善,在制度失效與無能的情況下,誰來拯救和慰藉占社會絕大多數的弱勢群體、底層百姓?所以,“只有善而強的人多起來,國家才振興,民族才優秀”。

從個體生命行為的層面看,梁曉聲認為,“好人文化”實際上就在我們尋常的生活狀態和人際關系中。一方面,“好人文化”乃是平凡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人世間》的周志剛對兒女的期許是,“咱們老百姓的女兒,將來是好人,走正道,我認為就是出息了。咱們女兒善良、知仁義,對人對事有正義感,只要這三點在她身上不變,其他方面任性一點就隨她吧”,其中正表達了中國社會平民百姓的普遍愿望。另一方面,“好人文化”也是卑微坎坷的底層百姓克服人生艱辛、走出命運困境的依靠。如果周圍沒有好人,在人世間勢單力薄的底層生命個體,如何獲得種種幫助來不斷超越一個個人生的關口和命運的挑戰?

經歷了這一系列探索之后,梁曉聲認為“好人文化”具有奠定文明根基的重要功能,并深懷感慨地表示:“我對人性善與人格正義,真的已理想得太久太久。”

三? “好人文化”的體驗基礎和價值后援

梁曉聲的“好人文化”觀念以強烈的時代針對性為出發點,又從個體人生經驗和思想文化傳統等方面進行了價值基礎的深廣探尋。在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所創作的幾個別具特色的系列作品中,梁曉聲就以紀實色彩鮮明的筆調表達了對“好人文化”的深切人生體驗。

對中國民間社會的“向善”品質和“道義”精神,梁曉聲感受至深。他認為,“中國民間具有極其本能、蠶絲被套般的向善維護系統,以影響自己的兒女們不變惡劣”。“親情小說”系列著重表現了這種民間特質。《父親》中的父親愚昧、嚴厲、崇尚力氣而存在農民式的狹隘,卻有著對兒女們的“真實的慈祥”,有著勤勞節儉、“萬事不求人”的獨立與自尊,有著遍撒“見面禮”救濟老家鄉親的情誼,更有著對國家、對共產黨的堅定不移的信仰。《母親》中的母親卑微勤苦,“除了這一層臉面,媽再任什么尊貴都沒有”,卻懷有親鄰善友的“熱心腸”和“忍”字當頭的“善良的邏輯”。由于家庭傳統的熏陶,《黑紐扣》和《白發卡》中的“我”對實為房客的“小姨”和不過是鄰居的“姐”都視為家人,滿懷休戚與共的善意與溫情。梁曉聲極為推崇這種中國民間的人文教養,“我之所以確信崇高是人性本能,乃因在許多災難面前,恰恰是一些最最普通的人,其人性的升華達到了最最感人的高度”。

梁曉聲也發現,在那特殊年代的艱難處境中,“使我銘記不忘的好人是很多的”。他反復書寫知青記憶,就因為“人性的美好如善良、正直、誠信等,越是表現在理智塌方的狂熱年代,越值得作家發乎真情地大書特書”52。《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的“我”之所以徹底愛上副指導員,根本原因是在她對弱者梁珊珊的關懷和庇護、對我因母喪超期歸隊的仗義執言,體現出組織規范、政治話語所難以掩蓋的仗義和善良。《今夜有暴風雪》的曹鐵強在女指導員鄭亞茹和其貌不揚、沉默寡言的“黑五類”子女裴曉云之間將愛情給予后者,也是從基于知青群體情義的關懷、尊重與疼惜開始的。《阿依吉倫》《苦艾》等作品,更將珍惜愛情、珍視品格、呵護人間“寶物”的“好人”品質,延伸到了北大荒本土居民的身上。

在“邊境小說”系列中,梁曉聲還從中蘇敵對時期的邊境民間關系中,發現了好人品質和人道情懷的跨國性存在。《鹿心血》的蘇聯老人和中國哨所知青因一條不知國境為何物的狗,從善意互助到感激互信,從“國際信件”到節日禮品,最終出現了中國知青急求鹿心血為蘇聯老人治病的人道善舉。《邊境村紀實》的中蘇邊境村之間,既有將一幅祈禱小孩哭鬧的“貼黃”視為挑釁的“會晤”抗議事件,也有中國醫生“不受思想的主宰,只聽憑心靈的支配”,越境為求助的蘇聯婦女接生的故事。《捕鰉》趣味盎然地描述了中國男人與蘇聯女人的隔河嬉鬧和共同捕鰉,更體現出人性的快樂雖國境不能隔斷、雖“冷戰”難以泯滅的特征。這種種獨特、真切的描述,有力地表現了人間善意的跨國普適性。

甚至對商業化的人生,梁曉聲也不忘發掘其中未泯的良知和殘存的溫情。《欲說》的王啟兆與鄭嵐從財色交易開始,漸漸地王啟兆對鄭嵐奉若女神,鄭嵐也總想替王啟兆分憂解難,雙方逐漸脫離了低級趣味,后來商海翻船,王啟兆竟然為保全鄭嵐而自殺。《伊人,伊人》以喬祺投資“伊人酒吧”為明線,暗線和主線卻是他的養妹身患絕癥回國來尋找暗戀的哥哥,在喬祺的陪伴下走完生命的最后歷程。

在審視自我經歷與體驗的基礎上,梁曉聲又從人類優秀文化傳統的遼闊視野,對“好人文化”的思想譜系與價值資源進行了追溯和探討。

首先,梁曉聲視人道主義的思想觀念為“好人文化”的價值后援。首先,梁曉聲也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發現了“好人文化”的思想淵源。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儒家“‘君子’文化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就是“人所能達到和應該達到的人生境界”。現代中國的胡適主張,社會變革可以“平心降格的公認‘好政府’一個目標,作為……最低限度的要求”;“好政府”須由“好人”組成;“好人須有奮斗的精神”,也就是做“君子式的肯為社會進步奉獻能力的人”。梁曉聲據此認為,“孔子與胡適;古代與現代;儒家思想的鼻祖與新文化運動的宣言者之間;在主張和倡導君子人格以及與之相關的人格修養方面,穿越式地進行了復合”。他很自豪地引胡適為思想的同道者:“在我這樣的年齡,讀了更多的書,我對胡適充滿敬意。”在他看來,文藝復興以來的歐洲文學堪稱是對“人類的文化洗禮”,因為它“為全人類補上了人道主義一課,奠定了人道主義的神圣原則”。首先,人道主義奠定了闡釋人類歷史的人文準則。梁曉聲認同雨果《九三年》的觀點,“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稱雨果“不僅是法國的,也是全人類的人性和良心的教誨者”;認為雨果的《悲慘世界》和狄更斯的《雙城記》之所以“將極善之人置于血腥時代進行特別理想主義的呈現,乃是為了使人性善發出極致之光”。其次,人道主義滋生出體恤底層百姓的人文情懷。19世紀歐洲現實主義文學就堪稱“無產者饑寒交迫之中的悲戚和嗚咽”,“最終凝練為自由、平等、博愛這一人類社會的現代人文主義”。梁曉聲指出,“人道主義即主義化的善原則”。

在此基礎之上,梁曉聲以“最高的道德是人道。最高的人性是仁愛”的核心內涵概括,來揭示古代與現代、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內在相通之處,從而將“好人文化”引向了一種具有通達、普適特征的意義境界。

四? “以文學塑新民”與“溫暖的現實主義”

作為作家,梁曉聲自然會將“好人文化”觀貫徹到對創作道路、審美路徑的探索之中。他通過對文學現象的跨國界考察,以19世紀歐洲文學大師們的審美道路選擇為參照,獲得了自己的文學信仰和審美信念。

其一,文學大師們的一生,往往以“促舊時代速朽;助新時代速生”兩方面的努力,“承擔著使人類社會更加文明進步、更加符合公序良俗即更加人文化的責任”。而大師們“為使新時代速生,于是幾乎不約而同地預先為他們尚看不分明的新時代‘接生’新人。新時代并未實際上出現,他們便只能將新人‘接生’在他們的作品中”。

其二,“新人”之“新”主要體現在人性品質和人格原則層面,核心特征和根本價值則是“人心的善”。屠格涅夫《父與子》的巴扎耶夫“對舊制度進行無情批判”,但自身“長久生活在舊環境中”“殘留著‘舊的人’的遺傳”,屠氏就“接生了巴扎耶夫這一新人,又用文字‘溺死’了他”。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接生了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樣板新人”羅普霍夫,“體現了他們身上那最好的一面”,從而“在人性品質和人格原則兩方面影響了以后幾代的俄羅斯青年”。雨果年青時“曾在《巴黎圣母院》中力透紙背地刻畫了一個虛偽的教士福婁洛,竟由自己在晚年塑造了比孔繁森還孔繁森的圣者型主教米里哀”“《悲慘世界》可以認為是一部好人文學”。所以,“倘無善的特質,所謂新人,也許還不如善的‘舊人’值得尊敬”。

其三,文學大師們既寫“人在生活中是怎樣的,也寫人在生活中應該怎樣”。《悲慘世界》塑造了兩個重要的“新人”米里哀和冉·阿讓的形象。“從‘傳統現實主義’的‘可信’原則來評論,不但米里哀那類好到圣者般的主教是‘不可信’的;冉·阿讓這名后來變得極為高尚一諾千金的苦役犯更是‘不可信’”,但他們所體現的人心的善卻感人至深。而且,隨著《悲慘世界》讀者的增多,這兩個文學形象“越來越引起全歐洲人沉思——那些小說中的好人的原則,難道真的不可以植入到現實生活中嗎?”達到這種境界,“文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開始‘化’人”。梁曉聲認為,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實際上“提出了一個母題:文學不僅要表現人在生活中是怎樣的,更要表現人應該怎樣”。

由此,梁曉聲堅定了自我的審美信念和創作信心。既然“全人類都不約而同通過文學和藝術,把人性的理想主義,推到一個非常極致的境界”,那么,“我寫好人,寫好人文化,有什么不妥呢?”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創作“既寫人在現實中是怎樣的,也寫人在現實中應該怎樣。通過‘應該怎樣’,體現現實主義亦應具有的溫度,寄托我對人本身的理想”,從而“以文學塑新民”,“能使生活好起來,能使人性好起來”。梁曉聲將這種審美道路命名為“溫暖的現實主義”。

長篇小說《人世間》全面體現了梁曉聲文學信念和“好人文化”觀。這部作品“以史外之史、寫人之為人”,在關注當代中國50年平民生活的遼闊視野中,既展開不同歷史時期的熱點現象、社會問題和生活難題,又謳歌平民社會的血緣地緣情誼和抱團取暖、扶危濟困的道義精神,還揭示了不同社會階層、不同人生模式在認同和守護“好人文化”方面的觀念共通性。小說中的周氏三兄妹分屬官員、知識者和平民的不同社會階層,或正直自律而具民本情懷、或自由不羈而心懷正義、或平庸懵懂而“善根”深植,實際上都是在“磕磕絆絆地學著做父母以及民間所認可的那種好人”。鄭娟一家人淪落絕境、命運悲苦而長存仁慈之心的故事,更寓言化地彰顯出“好人文化”的溫暖與崇高。

在梁曉聲這種“好人文化”觀的背后,洶涌著的是中國改革開放40余年的思想文化潮流。1990年代商業化大潮剛剛來臨之際,中國思想文化界曾掀起過“人文精神”大討論。當時的作家隊伍中,韓少功剖析“個狗主義”“偽小人”,呼喚“靈魂的聲音”;張煒“拒絕投降”而“融入野地”;梁曉聲剖析時代癥候、弘揚“道德理想主義”,都產生過重要的社會文化影響。新時代以來,重申文學創作中人文文化重要性的觀點又頻頻出現、閃亮登場。鐵凝提出要“以閃耀德性光芒的精品奉獻人民,照亮人心”,賀紹俊強調要“有情有義地感知現實新變”,孟繁華呼吁要“寫出人類情感深處的善與愛”,其中充分體現出中國知識界、文學界對于人文品格、德性精神始終不渝的堅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梁曉聲從觀察和剖析1990年代的社會病癥出發,深入思考文明根基的問題,從而探索、提煉出“好人文化”的思想觀念,呼吁文藝創作“在輔助優秀文化‘化’人這一方面仍需加強自覺性、責任感、使命感”,并最終創造出《人世間》這部集“好人文化”大成的作品。《人世間》在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選中勝出,堪稱中國文學與文化界高度認同和推崇梁曉聲創作及其“好人文化”觀的典型例證。

注釋:

①梁曉聲:《我加了一塊磚》,《中篇小說選刊》1984年第2期。

②41鄭元緒:《拒絕誘惑——采訪作家梁曉聲》,《全國新書目》1996年第1期。

③4447636668707172737476777879梁曉聲:《舌尖上的“好人文化”》,《忐忑的中國人》,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143頁,第138頁,第144頁,第139頁,第138頁,第136頁,第136-137頁,第137頁,第140頁,第138頁,第138頁,第139頁,第138頁,第139頁,第139頁。

④203061于娜:《梁曉聲:我想寫“正義的蚊子”》,《華夏時報》2013 年11月28日。

⑤14 18梁曉聲:《時代的入口》,《忐忑的中國人》,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242頁。

⑥35李恒建、王澤陽、燕玉涵:《使更多青年都有精神上的故鄉——訪著名作家梁曉聲》,《秘書工作》2015年第2期。

⑦梁曉聲:《〈年輪〉補白》,《潤心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79-280頁。

⑧梁曉聲:《關于〈浮城〉的補白》,《光明日報》1994年3月2日。

⑨62梁曉聲:《他們起訴中國》,《忐忑的中國人》,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60頁,第57頁。

⑩梁曉聲:《不要對平凡的人生充滿恐懼》,《廉政瞭望(上半月)》2017年第12期。

11梁曉聲:《我與文學》,《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文藝》,中國工人出版社2015年版,第311頁。

12梁曉聲《掃描中國女性》,《梁曉聲話題》,九州圖書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07頁。

13梁曉聲:《平凡的地位》,《中國文化的性格》,時代出版社2018年版,第291頁。

15梁曉聲:《迷失的階級》,《忐忑的中國人》,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284頁。

1645梁曉聲:《流響出疏桐——鐵凝和她的劇本》,《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文藝》,中國工人出版社2015年版,第212頁。

17梁曉聲:《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第4頁。

19梁曉聲:《卷首語》,《忐忑的中國人》,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1頁。

21梁曉聲:《路在腳下,任重而道遠》,《忐忑的中國人》,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118頁。

22梁曉聲:《國家的文藝氣質》,《中國文化的性格》,時代出版社2018年版,第83-84頁。

2324梁曉聲:《第10屆“茅盾文學獎”獲獎感言》,《文藝報》2019年10月14日。

2526梁曉聲:《文化的好與壞》,《中國文化的性格》,時代出版社2018年版,第1頁,第8頁。

276569梁曉聲:《關于文藝之本能性與自覺性》,《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文藝》,中國工人出版社2015年版,第59頁,第63頁,第64頁。

28607580顧超:《知識分子應有廣闊的責任感——著名作家梁曉聲訪談錄》,《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1期。

29梁曉聲:《中國人文文化的現狀》,《中國文化的性格》,時代出版社2018年版,第283頁。

313436丁薇:《梁曉聲談〈返城年代〉:補上“好人文化”這一課》,《中國藝術報》2014年3月5日。

3233王一:《補上“好人文化”這堂課——獨家對話著名作家梁曉聲》,《解放日報》2013年6月7日。

373940424350梁曉聲:《論崇高》,《中國生存啟示錄》,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7頁,第27頁,第27頁,第28頁,第27頁,第28頁。

38梁曉聲:《每一個國家都患有各自不同的國家病》,《忐忑的中國人》,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40頁。

46梁曉聲:《人世間》(中部),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年版,第93頁。

48梁曉聲:《可憐的中國父母親》,《忐忑的中國人》,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版,第51頁。

49梁曉聲:《母親》,《父親·梁曉聲親情小說選》,經濟日報出版社、陜西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第148頁。

51梁曉聲:《〈老師〉補白》,《潤心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頁。

52梁曉聲:《文學是為了讓人類的心靈向善向美》,《中國紀檢監察》2019年第9期。

5355張立斌:《感“性”與理“性”——與梁曉聲先生的餐桌對話(之二)》,《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545859梁曉聲:《一句“民為貴”抵過半部〈道德經〉》,《中國文化的性格》,時代出版社2018年版,第11頁,第12頁,第12-13頁。

5657胡適執筆:《我們的政治主張》,《胡適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23頁。

64梁曉聲:《奧林匹斯的“黃昏”》,《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文藝》,中國工人出版社2015年版,第150頁。

67梁曉聲:《致俄國譯者》,《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文藝》,中國工人出版社2015年版,第277頁。

81周滿珍:《作家梁曉聲:文學應該具備引人向善的力量》,《長江日報》,2018年1月23日。

82劉江偉:《現實主義文學的力量來自家國情懷——梁曉聲文學創作帶來的啟示》,《光明日報》2019年7月3日。

83叢子鈺:《梁曉聲:現實主義亦應寄托對人的理想》,《文藝報》2019年1月16日。

84夜雨:《梁曉聲:做堂吉訶德太累,也許要做做桑丘》,《中國圖書商報》2013年6月25日。

85梁曉聲:《人世間》(上部),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第356頁。

86鐵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人民日報》2019年3月22日。

87賀紹俊:《有情有義地感知現實新變——當下中短篇小說創作概觀》,《光明日報》2019年1月23日。

88孟繁華:《寫出人類情感深處的善與愛——關于文學“情感危機”的再思考》,《光明日報》2019年4月16日。

89梁曉聲:《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藝》,《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文藝》,中國工人出版社2015年版,第139頁。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文學院。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當代文學的科學話語建構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AZW016)

責任編輯:楊青

猜你喜歡
人性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雜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 02:48:01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見地圖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誰遠誰近?
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反思:論荒誕川劇《潘金蓮》
功能與人性
工業設計(2016年10期)2016-04-16 02:44: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人妻|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网欧美|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色综合久久88|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床戏一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第5页| 99人体免费视频|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色婷婷成人| 亚洲成人在线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高清码无在线看|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亚洲精品片911|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老司机精品久久|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情侣一区|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语少妇高潮| 亚洲视频二|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国产精品3p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日韩美一区二区|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a级毛片|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狠狠干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麻豆a级片| 亚洲精品你懂的|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日韩在线2020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