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雪蓮 朱忠貴
摘要 在“十四五”規劃中,黨中央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把糧食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并作出了一系列相關的要求。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平衡好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的關系,解決糧食安全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分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鄉村振興;糧食;安全
中圖分類號 F 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1-026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1.069
Research on Food Secu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Vitalization
GUO Xue-lian,ZHU Zhong-gui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put forward a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prioritizing food security as a top priority and making a series of related requirement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 to balance the balance betw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ood security, how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food security, and how to build a food securi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hot spots of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vitaliz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Food;Security
作者簡介 國雪蓮(1992—),女,湖北當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經濟。通信作者,碩士,教授,從事農村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19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國民的生存之本,而確保糧食安全是保障國民生活的基本因素,糧食安全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習總書記在2020年兩會期間就提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目前,我國的糧食儲備充足,市場基本保持穩定,但新冠肺炎疫情使當前的經濟形勢變得更加復雜,我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完成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同時黨中央以構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糧食安全保險體系為目標,從糧食的種植、耕地、儲備、人才、銷售、服務等各方面出發,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并明確對谷物、口糧的安全作出了更加嚴格的規定,為糧食安全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我國糧食安全現狀
1.1 糧食安全概念
糧食安全是聯國糧農組織為了保障世界人民的糧食質量安全,讓全球人民都能夠安全、放心獲取食物所提出的概念。1996年時,食品安全的概念除了食品的數量和質量安全,足夠、安全、有營養也是食品安全所關注的問題。在時代變遷下,糧食安全的概念也變得更加寬泛,糧食的生態安全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1.2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現狀
我國耕地面積占全世界的1/10,但總人口占全世界的1/5,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確保農業產業穩定發展并能夠保障食品安全,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多措并舉,糧食數量有了質的飛躍,全國人民擺脫了“吃不飽”的局面,并過上了“吃得好”的美好生活。近3年我國糧食產量都非常穩定,持續創歷史新高,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6 695億kg,獲得了大豐收[1]。目前,我國耕地面積1.234億hm2,為了增加糧食種植面積,穩定糧食安全生產,國家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糧食種植補貼政策,尤其是水稻種植的扶持,此外還出臺了支農惠農政策,對糧食的最低收購價進行限制,來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為了保障生產和銷售市場安全穩定,我國實施了糧食安全戰略,以提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從2017年開始,國家和地方政府累計投資800億元,共同推進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糧食的生產服務、存儲、質量監督檢查、市場銷售等為抓手,引導糧食產業安全的高質量發展,這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糧食保障基礎。
2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糧食生產結構不平衡
雖然目前我國糧食總產量有所提升,但是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供求長期以來仍然處于“緊平衡”狀態。我國人口多,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糧食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這對糧食的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糧食安全的生產結構不平衡,導致一些糧食雖然能夠滿足現有需求,但剩余不夠,存在著可能供應不足的風險,糧食的質量也存在著安全隱患。例如,在糧食品種結構方面,我國目前稻谷產量大于需求,小麥雖然產量大,能夠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但是高質量的小麥產品仍然供應不足,存在著缺口,必須從國外進口,2020年我國從國外進口的小麥達到838萬t,比2019年增長了140.2%。而玉米、大豆都長期處于緊缺狀態,尤其是大豆,2020年進口量已經突破新高,達到1億t[2]。當前全球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再加上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頻頻打壓中國農業,這些都加劇了糧食安全問題,一旦我國與進口國發生貿易摩擦或矛盾,將會對我國的食品安全造成巨大沖擊。
2.2 生態資源環境制約了糧食產業的發展
一方面是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小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耕地面積是決定糧食產量的重要因素,雖然我國耕地面積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位,但是而我國人口眾多,耕地資源有限,可發展成耕地的土地資源少,耕地面積減少的問題仍然長期存在,相比我國眾多的人口而言,耕地面積是相對短缺。近些年,我國耕地面積逐漸減小,曾一度達到人均耕地紅線,雖然經過努力有所改善,但是在2020年,仍然存在著1億畝(666.67萬hm2)以上的缺口,耕地的缺口勢必對糧食的數量安全產生威脅[3]。另一方面,我國水資源短缺對糧食安全產生影響。我國南北地勢相差較大,水資源的分布也不均衡,造成水資源與糧食產地的不匹配。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業生產水資源利用率較低,不足40%,這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4]。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大力倡導不同產業結構的企業發展,而部分企業缺少環保意識,尤其是一些工業企業、農藥化肥生產企業等排污不規范,對水和土地資源造成一定的污染,給糧食的安全生產帶來影響。
2.3 糧食生產從業者短缺
農業生產從業者是確保產糧安全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給眾多的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由于在我國種植糧食的收益低,尤其是我國糧食的主要產區,農民缺少提高收入的新渠道,大量的農村勞動力為了提高收入放棄農業生產,從農村轉向城市就業。同時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很多地方大力倡導發展農村旅游或高收益的農村特色產業,這也造成了一些糧食種植和生產人員的轉移,出現了“有地無人種”的現象,造成糧食生產力短缺,制約了糧食規模化的發生,降低了糧食的生產效率,給糧食的產業安全造成影響。除此之外,農業生產者的生產技能也是影響糧食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農業從業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專或本科以上的農業從業者少之又少,僅占0.2%,現有農業生產者的綜合素質和知識水平有限,在先進的農業生產和管理技術普及和應用能力上仍然有待提高,這非常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發展[5]。
2.4 糧食安全保護政策不夠完善
糧食相關政策的實施和執行對糧食安全產生直接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對糧食安全問題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相關的政策主要包括糧食的種植補貼和價格政策,從中央到地方,對農民的補貼范圍和面積不斷增加,但補貼主要是根據農民耕種面積來進行補貼,當前的補貼政策不能夠充分調動農民的種植熱情,而對于一些從事糧食存儲、銷售等其他環節的補貼政策沒有做到結合實際來進行,存在著跟風現象,導致一些糧食生產及銷售相關的企業和個體戶的利益不能得到提升,糧食市場的活力不夠。另外,在價格政策上也存在著不完善。價格政策的實施存在著滯后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市場的價格調節作用。對于糧食產業鏈的支持和保護措施不完善,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不高。
2.5 農村現代化基礎設施薄弱
在國外很多國家已經全面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而在我國,由于地理環境以及投入不足等各種原因,很多糧食產地都沒有實施現代化的種植和生產。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完善,農業科技研究存在著重復現象,不能結合糧食安全生產實際,缺少創新實效,而當前所研究的一些科技成果要快速轉化到糧食安全生產中還需要時間。另一方面是農業現代化設施設計配置弱。一些地區雖然基本設施配置齊全,但是對設施設備的維護不規范,部分設備使用的年限和頻率已經超過標準,一些設計已經不適應現代化生產的需求。雖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黨中央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規劃,但是很多地區由于投資不足、道路不暢通、糧食種植效益低等問題影響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鄉村振興中很多地區的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基本用于新增項目,投入糧食種植及生產設備的資金不足,而對一些設施設備的管理也沒有進行科學規劃,難以發揮現代化設備的作用。
3 鄉村振興背景下提高糧食安全的對策建議
3.1 優化糧食產業品種結構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要立足于筑牢糧食安全的底線,強化糧食品種的研究開發能力,不斷提高糧食品種以及種業的整體質量。要嚴格糧食品種的審定、試驗和標準3個關鍵因素,提高糧食品種的審定標準,根據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種植環境來選擇品種,突出糧食種植的導向性,解決糧食產品同質化的突出問題,在提高糧食質量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糧食的經濟性和適用性。同時還需要提高品種審定門檻,增強品種評價的規范水平,加快品種審定由“數量”轉向“質量”,統籌糧食新舊品種管理,健全品種退出機制,助力加快品種更新換代,不斷補足我國糧食品種和數量的短缺[6-7]。同時更要根據自身的資源來科學布局糧食產業發展規劃,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特色的糧食產品,建立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糧食產業化新型經營模式,鼓勵農民通過農村合作社、集體經濟等方式來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形成產品結構優、經營模式強的發展趨勢。
3.2 加強生態資源的保護
鄉村振興,生態振興是基礎。一方面,加強耕地資源的保護。政府應當充分發揮《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作用,制定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對農村現有的土地資源進行科學的調控,明確土地資源的作用,提高占用耕地資源的標準,控制非農占地的權限和數量,嚴格禁止私自變更耕地用途,確保耕地紅線不被逾越[8]。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鼓勵大家減少對耕地資源的占用,杜絕因耕地面積減少而產生的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的問題。另一方面,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加大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資金投入,加強糧食產地水利工程的建設,采用現代化的耕地灌溉方式,大力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降低灌溉成本、增加效益,讓現有的水資源能夠充分被利用。同時提高工廠、企業對污水排放和處理的標準,加強監管,對那些違規的企業進行大力處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和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為糧食安全生產提供強有力的生態資源保障。
3.3 提升糧食產業從業者的綜合素質
我國農村現有糧食產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嚴重,關鍵勞動力也逐漸流失,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要想確保糧食安全生產穩定,就必須重視糧食產業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首先要充分借助鄉村振興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加快對農村生產環境的改善,增加農村地區農民就業的機會,減少農民種植與外出務工的收入差距,用“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來吸引青壯年勞動力、大學生、高素質的農業人才從事糧食產業,壯大糧食生產隊伍,減少耕地荒蕪的數量與規模。其次要加強糧食產業從業人員素質的培養,完善相關的教育培訓機制,通過科技下鄉、產研結合、技術普及、職業培訓等方式來提高糧食產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3.4 完善糧食安全相關的政策
首先,要完善糧食生產相關政策,以提高糧食的數量和質量為前提,建立科學有效的糧食產業政策體系。除了水稻,加強對玉米、大豆等其他糧食種植的扶持,提高農民種植其他糧食品種的積極性。優化糧食種植的補貼政策,根據糧食市場價格、產量的波動、品種的差異等來制定糧食種植和經營者的補貼政策。優化糧食價格政策,完善價格保護機制,對糧食的收購最低價、銷售最高價進行科學的調整,確保糧食市場安全穩定。完善糧食產業金融服務體系,對糧食產業的融資、保險等制度進行優化,為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3.5 加強農業科技研究和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
一方面,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求為指導,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良好機遇,圍繞糧食產業發展和現代化的要求,加大對糧食產業科研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對當前糧食產業所存在的突出科研問題進行突擊攻關,激發糧食產業科技創新的新生態。另一方面,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使其發揮最大效能,提高投資效益和投資效果,避免重復投資、重復建設。高度重視項目建成后的管理維護工作。對已建成的農業基礎設施,要創新和完善項目長效管護機制,在落實專門管護力量的同時,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維護好農業基礎設施,保證農業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效益[9-10]。
鄉村振興是“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和實施的戰略,也是我國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雖然我國糧食產業近年來發展平穩,但仍然存在著一些糧食安全問題,如糧食生產結構不平衡、生產資源環境惡化、糧食生產從業者短缺、糧食安全保護政策不夠完善、農村現代化基礎設施薄弱,這些都給糧食安全帶來了威脅。我國應立足國情,合理地優化糧食產業品種結構,加強生態資源保護,提升糧食產業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完善糧食安全相關的政策,加強農業科技研究和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多措并舉,打造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
參考文獻
[1] 胡岳岷.中國糧食安全治理:重大問題與遠景戰略[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1(4):43-53.
[2] 余雷.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三)[N].農資導報,2020-05-22(A02).
[4] 韓國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糧食生產安全問題與對策:以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9):28-29.
[3] 趙和楠,侯石安.鄉村振興戰略下土地治理投入對糧食生產的影響:“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一體推進的經驗證據[J].貴州社會科學,2021(5):153-160.
[5] 吳宇雄.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筑牢八桂糧食安全防線[J].中國糧食經濟,2021(8):28-30.
[6] 王炫凱,曲寶成.新形勢下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糧食問題研究,2021(4):16-19.
[7] 王一釗,唐樹生,吳勇昊,等.“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對策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21,67(4):1-6.
[8] 郭麗果,蔡海燕,鄭佩佩.新形勢下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8):332-334,362.
[9] 曾曉昀.構建“安全法學”:糧食金融化立法應對與糧食安全理念[J].甘肅社會科學,2021(4):214-219.
[10] 馬云飛.新形勢下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研究現狀和對策[J].糧食儲藏,2021,50(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