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至1948年,在解放戰爭節節勝利進程中,各個解放區逐漸連成一片,物資交流日益頻繁,商民往來更加密切。但是,各解放區市場流通中的貨幣,仍然存在種類較多、版別復雜、比價不一等問題。在這種形勢下,建立全國統一的銀行,把各個解放區的貨幣和金融業務集中統一起來,已成為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1947年4月,中共中央成立了華北財經辦事處(簡稱“華北財辦”),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積極籌劃建立全國性的銀行。9月14日,中共中央華東局工委書記張鼎丞、鄧子恢致電中央工委:“建議立即成立聯合銀行或解放區銀行,以適應戰爭,越快越好。”10月2日,華北財辦主任董必武根據這個建議致電中共中央,建議組建中央銀行,發行統一貨幣。中共中央收到董必武的電報后,于10月8日復電華北財辦并董必武:“進入準備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銀行名稱,可以用中國人民銀行。”
接到中共中央的復電經研究后,華北財辦決定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立即進行各項準備工作。1948年4月,在董必武的主持下,華北金融貿易會議在石家莊召開。會議分析認為立即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統一貨幣的條件尚不成熟。但根據會議精神,各個解放區相繼進行了貨幣關系的調整,實現了不同貨幣按固定比價混合流通。
這次會議召開后,解放戰爭形勢發展很快,解放區的貨幣種類繁多,不僅影響野戰軍作戰、商民往來,也影響市場的穩定。1948年11月18日,華北人民政府第三次政務會議迅即作出決議:“發行統一貨幣,現已刻不容緩,應即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并任命南漢宸為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一面電商各區,一面加速準備。”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式成立。1949年2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遷至北平。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銀行成為中央人民政府的銀行,即全國統一的國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后,逐步把各解放區銀行改組為人民銀行的分支機構,形成了全國統一的金融體系。
(摘自《黨史博覽》 潘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