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靜
(杭州市勝利山南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0)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的過程,也是接觸和了解這門語言背后文化的過程。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凝聚著多元文化,涵蓋了深厚的文化習俗與特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版)提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要能夠了解不同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比較中外文化異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樹立國際視野,堅定文化自信。中西方文化有著較大的差異,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更要挖掘英語語言背后的文化信息,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表達。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中國本土文化的滲透,未能成功引導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文化傳承自信。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深化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與感悟,同時提高學生對本土傳統文化的理解、認同、傳承與自信呢?本文結合教材中的“中國傳統節日”,從英語閱讀教學出發,淺談自己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版)提出,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同時強調了學生對本土文化歷史的理解、認同和傳承。教師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巧妙地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認同、傳承與自信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精準把握英語學習資源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其次,要把握文化信息獲取的主要途徑——閱讀。
結合2014 年教育部頒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內,均有一定比例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其中節日是最為普遍的元素之一。以PEP 為例,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都有西方節日、現代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的描述介紹。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許多優秀文化因素,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中華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結合文本中的中國傳統節日元素進行英語閱讀教學,能夠通過文字更直觀清晰且科學地呈現中國傳統文化。
閱讀是提高文化理解、開闊文化視野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閱讀獲取外來信息,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教師為學生提供傳統文化讀本,并給予適當的閱讀指導,閱讀教學的過程也正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提升文化理解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不斷地豐富心靈世界,開闊文化視野,在認同與反思中創造文化、傳承文化。
閱讀是陶冶學生文化情操、提高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中國傳統文化凝聚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傳統節日體現出精忠報國、剛健有為、自強不息、貴和尚美等文化精神,這些能夠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傳統節日的閱讀教學,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度思考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知識和內涵,從而真正體悟到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在閱讀中陶冶文化情操、提升文化自信。
本課例來自PEP 7 Unit 3 My weekend Read and write 板塊,文章介紹了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風俗習慣以及吳斌斌一家人中秋節的活動安排。通過閱讀,學生深入學習中秋節傳統習俗的英語表達,并從閱讀中提取關鍵句型,描述自己的中秋節活動計劃。中秋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寄寓著中華兒女團圓的夢想,積淀著中華兒女團圓的心理訴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聯系教材內外的傳統節日知識,讓學生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文化知識比較晦澀難懂,缺少趣味性,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感知學習主題。本課的主題是中秋節,創設與中秋節相關的真實情境,將抽象的英語學習轉變為生動形象的生活語言,使英語學習能更好地體現真實性和交際性,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文化知識。
1.音樂情境,烘托課堂氛圍。課堂伊始,古典音樂聲響起,教師身著古裝長裙,翩翩走進教室。教師的特殊裝扮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紛紛提問。
【教學片段1】
S1: What happened?
S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teacher?
教師給出提示。
T: We are going to celebrate a festival.Look at me and listen to the music,is it a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or a foreign festival?
學生齊聲回答。
Ss: It’s a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身著古裝長裙的教師與優雅的古典音樂,一下子將學生帶入到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氛圍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實物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許多,怎樣將學生帶入到中秋節的情境中呢?中秋節的文化載體有:滿月、玉兔、嫦娥、月餅等等,學生都十分熟悉。通過直觀的實物與圖片展示,能迅速喚醒學生對中秋節的已有認知,并將學生帶入到生動的情境中。
【教學片段2】
T: Here is a riddle for you.It’s white and cute.It has red eyes and long ears.It likes eating carrots.What is it?
S1: It’s rabbit.
T: You are right.Then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s that?
S2: It’s a moon.
T: Wonderful!What does the moon look like?
S3: The moon is big.
S4: The moon is round.
T: Yes,it’s a full moon.And what’s this?
S5: It’s a mooncake.
T: Put these things all together,what will you think of?
S6: Mid-autumn festival.
T: Great.When is Mid-Autumn Festival this year?
S7: It’s on September 10th.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oming.
在該教學片段中,教師以猜謎語的方式呈現兔子,以照片的形式呈現滿月,以實物的形式呈現月餅。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后,學生迅速聯想到中秋節,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文化載體激活了學生關于中秋節的舊知,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后續的中秋節知識學習與文化內涵交流奠定了基礎。
節日是學生最喜歡的話題之一,一年中我們要慶祝許多節日,有中國傳統節日、現代節日、國際節日,還有一些西方節日。眾多節日之中,中國傳統節日與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通過節日對比,可以帶領學生深入解讀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性看待文化異同。
1.對比古今,促進傳統理解。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四大傳統節日是什么嗎?引導學生辨別與對比古今節日,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的理解。
【教學片段3】
T: Mid-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What other festival do you know?
S1: National Day.
S2: Labour Day.
S3: Spring Festival.
T: Among these festivals,which is traditional festival,which is not?
S4: Spring Festival is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
S5: National Day is not a traditional festival.
T: Do you know why?
通過區分傳統節日與現代節日,學生加深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并對其背后的悠久歷史產生了好奇心,為后續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做好了鋪墊。
2.對比中外,促進文化反思。近年來,西方節日盛行,多元文化的沖擊要求學生提高對文化的反思與甄別。通過深入比較中西方的節日文化,可以提高學生對文化異同的敏感度,促進文化反思。
【教學片段4】
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充分討論了中秋節的時間、習俗、文化背景與文化載體,學生對中秋節文化已有了深刻的認識。以中秋節為例,延伸至其他的中西方節日,并引導學生從when,why,what,how 這幾個角度思考中西方節日的文化內涵,感悟文化意義。
T: When is Mid-Autumn Day?
S1: It’s on August 15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T:Why do people celebrate Mid-Autumn Day?
S2: To celebrate.
T: What do people do on Mid-Autumn Day?
S3: People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dinner.
S4: People eat mooncakes.
T: What is the symbol of Mid-Autumn Day?
S5: The full moon.
S6: Change.
T: How do people feel on Mid-Autumn Day?
S7: People feel happy.
T: How about other festivals?
中西方節日文化有共性之處,也存在著差異,通過對比,學生加深了對中西方節日文化的理解。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之下,學生對不同文化進行了深入對比與反思,促進了共性文化的融合以及優秀文化的傳承。
教材內的資源是有限的,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與培養,不能只立足于教材,教師要學會篩選、整合與優化資源,為學生創設有趣、豐富的課堂,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和了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開拓他們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繪本My First Chinese New Year 以一個在海外生活的小女孩的視角,介紹了海外華人是如何過新年的,描述了掃房子、貼春聯、發紅包、穿新衣、舞龍舞獅等春節習俗。該英語繪本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對中國新年的介紹與講述,更是向學生傳遞傳承與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這一繪本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將帶領學生感受故事中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文化背景與內涵,讓他們深刻感受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1.閱讀傳統,理解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凝聚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內涵及意義。隨著不斷的傳承,文化內涵也在變化,教師要幫助學生跨越語言的障礙充分理解傳統故事,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繪本My First Chinese New Year 圍繞中國新年展開了對傳統春節習俗的講述,但是這些習俗背后蘊含的意義是學生所不了解、不熟悉的。筆者通過直觀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到傳統春節的情境中,感受傳統春節的習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教學片段5】
T: Look at this girl,please guess what festival is coming?
S1: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T: Why do you think it’s Spring Festival?
S2: This little girl wears red clothes.
S3: She has a red pocket in her hand.
S4: And there is“Xin Nian Kuai Le”on that red pocket.
T: You are right,children.This book is about Spring Festival,which is also called Chinese New Year.This little girl lives in other country with her family.Chinese New Year is coming,how do they celebrate Chinese New Year? What do they do? Let’s have a look.
S5: They decorate the walls with cut papers all red and bright.
S6: They sweep and buy plum and quince blossoms.
S7: They honor their ancestors.
…
T: Yes,they do many things to celebrate Chinese New Year.But I’m confused,why do they do these things? Do these things have special meanings?
S8: Red means good luck and happiness in China.
S9:They sweep house to sweep away bad luck.
S10: Tangerines and oranges stand for money and good luck.
…
T: I know,they do all these things to wish a good,lucky new year.
通過繪本中小女孩的口述,學生了解了更多他們不知道的春節傳統習俗,通過提問Why do they…?激發學生的閱讀欲和探究欲,引導學生探究中國傳統節日中所體現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隨著閱讀的層層推進,學生探究了貼春聯、寫福字、祭先祖、吃團圓飯等各種慶祝方式的寓意內涵,從中感受到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在中國,節日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于表達美好祝愿。這體現了一種善良、樂觀的民族性格,是中國文化的閃光點。
2.閱讀時代,傳承傳統文化。繪本閱讀后,學生也迅速回想起自己曾經度過的春節。學生度過的春節與繪本中的春節有什么不同呢?
【教學片段6】
通過提問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Chinese New Year?激發學生的表達欲。通過追問What’s difference between our Chinese New Year and the little girl’s?Will one day all these customs disappeare? What should we do? 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感受文化延續的變化,促進文化認同與文化反思;在思辨中領悟文化傳承的意義,提升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在真實的交流中積累語言,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傳統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創造性地結合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因素,開展有趣的文化課堂。通過創設有趣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體驗,加強文化理解與文化認同。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比文化,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提升學生的文化反思與民族自信,同時尊重與包容外來文化。通過鼓勵學生充分表達相關文化認知,提升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表達能力與傳承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