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茵
(欽州市第八小學,廣西 欽州 535000)
在小學的教育階段,通常需要布置適當數量的家庭作業,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在布置作業時,應結合教學任務和課標的要求,并充分考慮學科的特點,合理控制家庭作業的數量,以避免對學生造成過大的課業壓力。在實施新課標和“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數學學科在分配作業時,應尊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并結合學生的掌握情況,分層分類分配作業,杜絕一刀切和題海戰術。要同時兼顧基礎相對薄弱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校應當加強教師隊伍的學習和培訓,優化和改革教學理念,明確減負不只是減少作業的數量,關鍵在于如何減負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德智體美勞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對于學生而言,過多的家庭作業負擔,會增加完成作業的時長,占用娛樂、運動甚至睡眠的時間。長此以往,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效率的下降,并逐漸產生厭學心理。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科教興國的國家發展戰略。
對于教師而言,如果布置的家庭作業過多,勢必增加批改和糾錯的壓力,也會占用教師備課和教學研究的時間,阻礙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當今社會,家長是因家庭作業而倍感壓力的主要群體。沉重的課業壓力使得家長不得花高價將孩子送往課外輔導機構,甚至要聘請家教帶領孩子完成作業。即便如此,仍需家長協助學生完成部分作業內容。繁重的家庭作業不僅給家長造成了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還因此惡化了親子關系,破壞了家庭教育的溫馨氛圍。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著眼于建設高質量的教育系統。強化學校作為教育主體責任人的地位,深化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減輕家庭教育壓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我國針對中小學生“雙減”政策制定了以下要求:
1.堅持以學生為本、回應關切;
2.遵循教育規律,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休息的權利;
3.整體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回應社會的關切與期盼,減輕家長負擔;
4.堅持依法治理,標本兼治,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
5.堅持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強化政府統籌,落實部門職責,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
6.健全保障政策,明確家校社協同責任;
7.全面落實國家關于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有關規定,對重難點問題先行試點,積極推廣典型經驗,確保“雙減”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在課后,需要將學生的學習任務回歸到校園內,以及做好課后的教學服務工作,滿足學生的學習基本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行為,能夠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家長的精神負擔和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從而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對我國教育體制的滿意程度。
數學作業作為基礎學科的日常實踐活動,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可以驗證學生學習任務的獨立完成情況。合理地布置數學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反之,過重的課業負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制約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需要學校教研組和數學教師結合“雙減”政策和新課標要求,合理設計好數學作業。
近年來,國家密切關注到學生因為家庭作業負擔過重而產生睡眠不足的問題,這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也造成了一定影響。為此,全面優化作業設計,嚴格控制家庭作業量,盡可能控制學生作業量為利用在校期間能夠完成。多布置一些與學科關聯的趣味互動式作業,不僅帶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幫助學生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家庭作業,還可以增進親子關系。給學生留出充足的休閑、娛樂和運動健身時間,能夠結合學生個人愛好,去培養學生的個人特長。讓學生體會童年應有的快樂,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確保學生的睡眠時長和睡眠質量,為學生的茁壯成長護航。
孔子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論,經過歷史的考驗,也確為符合教育發展之策。新時代的中小學生教育也不能抱有一刀切思想,必須充分考慮學生智力、家庭教育和個人性格習慣等各個方面的差異。在課程設計和日常課堂中,靈活平衡全面發展和個性化培養的教學規劃。在作業布置方面,結合不同學生的薄弱板塊有針對性地設置作業,告別題海戰術,針對性地鞏固知識點。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輔助其進行提升訓練,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知識;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鞏固基礎知識,幫助學生逐步鞏固知識模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作業,感受到進步和成功帶來的喜悅,幫助每一名學生持續進步,逐步縮小學生的成績差距。
既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老師,就是好老師。無論是課堂氛圍的調動還是課后作業的布置,都體現了數學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知識基礎。如果一位教師熱愛教育事業,重視學生發展,勢必會刻苦沉淀,積極調整教學策略,與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無論課上課下,都能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掌握學生的情況。
在課后,教師應當靈活布置有趣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知識,拓寬知識面和學習空間。將學習與日常生活充分結合,例如讓學生獨立完成一次花錢和找零的生活任務,第二天邊分享零食,邊分享各自的購物體驗。讓學生在放學回家后,畫下當時的鐘表指針位置,次日課堂對比一下大家誰先到家等。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幫助他們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抽簽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們以組為單位完成幾何手工作業,不僅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而且鍛煉學生的幾何思維、提升審美意識。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為自己布置作業,并解釋布置作業的理由是為了提升哪方面的能力。讓學生主動驗收自己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教師還可以在雙休日布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實踐作業,比如野外觀察:每人畫一幅具有對稱性的昆蟲或植物畫。讓學生在放松心情、親近大自然的同時,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再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在課堂上展示所有同學的作品,評價誰觀察的動植物最特別,誰的畫最漂亮。通過布置和驗收豐富有趣的實踐性作業,同步提升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和美術水平。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
數學老師也可以酌情為家長布置少量的作業。讓家長利用數學思維,帶領學生體驗生活,積累生活經驗和技巧。例如家長帶學生做收納時,即便剩余的雜糧不能填滿一桶,也需要多準備一支雜糧桶。在鋪貼地板時,就算剩余的地板碎塊足夠拼湊成剩余面積的,但為了房間地面的美觀和統一,也必須舍棄這部分長度,單獨準備一塊完整的地板。由此讓學生了解了進一法和去尾法。
通過這樣的分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樂于思考的習慣,學習到實用生活技巧,也可以引導學生在未來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思維,真正做到德學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需要減少課業壓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教會其綜合運用知識、挖掘個人天賦。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用已知的生活常識去理解數學知識,用已知的數學知識去摸索生活中的規律和樂趣。讓學生保持身心健康,體驗一個歡樂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