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雙
(定州市帥村小學,河北 保定 073000)
英語作為小學階段的啟蒙學科,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相關政策的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應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以在學校安排適當的習題練習;小學三到六年級完成書面作業的平均時長不應該超過60 分鐘。書面作業的完成只是輔助教學的一個方面,最重要的是應當對作業進行優化設計,從而提升英語的教學質量。在優化作業設計方面,教師要貫徹“雙減”政策,實現“減負提質”的教學目標。
因為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年級跨度較大,所以在低年級作業的設計和中高年級作業的設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讓他們留意生活中出現的英語字母,比如衣服上印有的英語字母、廣告中出現的各種英語單詞,還有書本的各種單詞等等,將自己所看所尋的單詞或者字母進行摘抄,這樣不僅能讓他們發現新的單詞,還能樂在其中。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注重課外學習的拓展,比如在外搜集各類職業的英語名稱或者是各種蔬菜水果的英文叫法等,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新的詞匯,也是為了去了解詞匯所代表的意思,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互動在整個教學中是一個重要概念,教學互動不僅僅是師生的互動,還是學生和學生的互動,以及教師和教師之間的互動。
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互動問題要難度適宜、循序漸進,如果問題太簡單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如果問題太難會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先從簡單的入手,然后再逐步提高問題的難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一項作業的布置都是為了給后面的問題做好基礎,一步步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作業內容不僅考核了基礎知識,還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因此布置作業的內容要有啟發性和開放性,能夠讓每個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果只是單一地呈現標準答案,就會脫離了教育的初衷,難以鍛煉學生的思維,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和鼓勵學生在作業中發現問題并積極分享,從他們的問題中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當消除生疏感,相互了解,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關系,雙方應當互相尊重,要打造良師益友的氛圍。但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像上下級關系,這樣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因此教師更要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學生關懷和尊重,從而減少教師給學生帶來的畏懼感。
針對課堂問題的解答,不僅僅局限于個人和個人之間,也可以是小組和小組之間,一般班級可以分為幾個小組,以團隊的模式來進行合作分析,思想的碰撞更能激發學生產生創造力,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思維。
俗話說的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實踐也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在完成常規作業時,可以適當開展實踐類型的作業,對所學的知識加以實際應用,從而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如何實踐運用類型作業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比如學生在學習與家庭相關的內容時,可以在家里詢問父母以及相關親人的名字來做答;在學習有關工作的內容時,可以詢問父母或者同學父母的職業等,這些方式都是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做到學以致用。
2018 年~2020 年,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協同校內外有關機構聯合在全國多個地區展開研究。在一項由17633 名中小學生參與的作業調查研究中發現,小學生的作業缺乏選擇性,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沒有考慮到個體差異,容易出現“一鍋端”的現象。中小學生均認為作業的選擇性太差(均分低于2 分,最高分為5 分),這說明作業選擇性缺乏已經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所以在后期布置作業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趣味拓展,輕松又不失挑戰性和趣味性。比如一些實踐調查作業和學生之間進行的課外問題采訪等,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設計英語卡片的制作或者英語海報的制作等,這些都可以拓展學生所學的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布置此類型的作業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不僅可以讓他們展示自己,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勇氣,讓存在于書本上的知識得到實際的應用。同時,作業評價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為自己的勇敢而驕傲,建立起學習英語的信心。
小學英語作業的優化對小學生學習英語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要借助這個機會來打造新的作業模式,設計出適合小學生的作業,做到寓教于樂、因材施教。另外,小學英語教師在后期的作業檢查和批閱過程中,要研究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地給予幫助和指導,在英語課堂上要及時處理作業上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解決辦法,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這都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