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玲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興泰中心小學 福建漳州 363900)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邏輯性的學科,知識點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對這種聯系進行了有效的把握,才能由點到面、由面到網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建構,使自身的核心素養能在這一過程的鍛煉中得到培養與提升。但是一直以來,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將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割裂、分散,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系統化掌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小學數學教材幾經改革,編排格式呈現出了單元性的特點,對于知識點整體性系統化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在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積極地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使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能在單元化的教學引導下獲得有效的提升。
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產生的新型教學模式,它以現行教材中單元化的編排形式為基礎,對單元內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性的設計與整合性的教學,這對于學生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學資源的整合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單元整體教學作為一項新型的教學模式,與以往的教學方法相比有著較大的區別,具有顯著的教學特征。首先,整體性特征。整體性特征是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中最重要的特征,需要教師對單元內的教學內容、所有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過程進行整體性的分析與設計,并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深度學習的方式對零散知識點間的關系進行整體性的把握。其次,主體性特征。單元整體教學是一項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非常注重學生在整體性學習過程中的自主生成。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就應科學地引導學生開展因材施教的學習,以此達到良好的整體教學效果。最后,計劃性特征。單元整體教學以其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特征,需要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全面整體性的計劃,將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進行預設,這樣就能使單元整體教學的整個過程能按照教師的計劃有效、有序地進行,以此保障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以上的論述,不難發現,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注重整體性、系統性教學的教學方法,對于具有高度邏輯性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講,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
首先,有助于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整體構建。數學以其高度的邏輯性使知識點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網絡。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將其對知識點之間關系的理解映射到腦海中,以此形成具有個性化的知識體系構建。而單元整體教學下的小學數學不是單獨的知識點,而是一個系統性的知識線、知識網,更加有助于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
其次,有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而單元整體教學作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方法,也應圍繞這一目標而開展。因此,教師既可以通過單元整體教學,來對學生進行邏輯性思維、整體性思維等思維品質的培養,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的融會貫通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以此實現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最后,有助于教師教學專業素養的有效提升。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發揮著必不可少的教育引導功能。而單元整體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教師這一實施者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對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模式進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更加全面、綜合地進行所教內容的整合與分析,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引導,以便學生更加有效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全面性的把握,這樣就更加有效地促進了教師自身專業化的成長與發展。
核心素養理念更加注重學生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的培養,為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教師就應順應課程改革發展趨勢,結合教材的編排格式,來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進行整合性的設計。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應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實施,并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為例,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具體實施步驟的論述。
在進行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度、系統性的分析是最為重要的步驟之一,同時也是最為初始的步驟。因此,教師在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單元的教學時,就應對數學教材中與其相關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化的分析與認識,同時也應結合新課標要求對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這樣就能對教材中各個單元知識的編排聯系進行有效的認識,為后續教師科學的備課、授課奠定基礎。
首先,從四年級上冊的內容入手進行知識點之間聯系的分析。從四年級上冊的目錄來看,關于“數與代數”這一教學領域的內容主要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那么教師就應根據這些單元之間聯系的分析,來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如,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兩數的乘積普遍較大,肯定會涉及萬以上的數字。而“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主要是以萬以上數為教學內容的教學單元,學生在對這一單元內容的學習中,就會獲得相應數感及符號意識的形成,為學生“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就應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單元教學安排在“大數的認識”單元教學之后,以此順應學生數學認知能力的發展趨勢。
其次,應以乘法運算內容為核心進行知識點之間聯系的分析。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乘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與其相關的教學單元分別有“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三位數乘兩位數”等,涉及二到四年級等多個年級階段。而“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小學階段整數乘法教學中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在對其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中,教師就應充分結合前邊學生已經學過的乘法知識基礎,通過溫故知新、知識經驗遷移的方式來進行這一新教學內容的引入,并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對整數乘法這一知識體系形成全面、整體性的認知。
通過以上數學教材解讀的步驟,教師對小學數學教材中關于“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內容的整體構建形式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在這一步驟基礎之上,教師就應對其具體的單元整體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在科學的備課環節中進行這一單元課時的設計與分配。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小學數學的單元整體教學中,備課環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步驟,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學生的學習基礎等進行整合分析,從教學目標的制定、課時安排、每個課時教學內容的設計等多個環節入手,進行完善、科學備課案的編寫。
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備課環節中,教師將整個單元的教學劃分成了6 個課時:第一個課時中,教師可以以三年級所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復習作為導入,在相應的課堂訓練中自然地引入“整百數乘整十數”“幾百幾十乘整十數”的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經驗的遷移進行較為簡單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第二個課時,教師就應結合第一課時的教學結果,來引導學生進行積變化規律的認識,這樣就對學生較為淺顯的學習認知得到了升華,使學生從理論的角度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規律,同時教師還應通過相關課堂訓練的設計,使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進行這一運算規律的實踐運用,實現學習效果的鞏固;第三課時中,教師就應在一、二課時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相關筆算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能由簡單到復雜地進行這部分教學內容的學習;緊接著教師可以專門安排一個練習課時,使學生在反復的運算練習中查漏補缺,有效鞏固;而在第五、第六課時中,教師可以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點引入到具體數學問題中,并要求學生利用估算等方式來快速高效地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這樣就促進了數學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在實現學生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完成了小學數學的單元整體教學。
在小學數學的單元整體教學中,課堂教學環節占據著最為核心的地位,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會直接決定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在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嚴格地按照備課案來科學地進行課堂教學過程的安排,同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也應科學、靈活地進行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把握以及相關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如在“三位數乘兩位數”單元整體教學的第三課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整百數乘整十數”“幾百幾十乘整十數”的知識基礎,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施,來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自主性地對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探究性學習。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伊始,就可以為學生設計一道“117×56”的練習題,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來對這一練習題進行多元化的解決。然后,學生就會在前邊課時的基礎上,分別將這一練習題進行“(110+7)×56”“117×(50+6)”等形式的拆分,實現對這一練習題的計算。緊接著,教師在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給予肯定的同時,還應提出“你們能通過豎式的形式對這一習題進行計算嗎?”“總結一下豎式計算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更進一步的教學要求,這樣學生就會對自己的自主學習結果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分析,進而自主的地實現了對這一部分數學知識的整體性把握,并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中獲得了自主學習意識、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思維能力等綜合性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是一個綜合、系統性的教學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學評價、教學反思作為其重要的教學環節,對于單元整體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以及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不應忽視了課堂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的開展,而應通過這一環節的優化、完善,來為單元整體教學的改進提供反饋、借鑒,從整體上實現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
首先,教師應結合單元整體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教學效果的細化評價。細節決定成敗。在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在單元化整體教學中,因為課時較多、教學過程較長,教師如果只在教學結束時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會影響教學評價的實效性。因此,教師應在每個課時的教學中都進行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結合,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參與積極性、能力提升等多個角度進行細致化的評價,有助于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優化。
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評價主體地位。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是一個具有互動性的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引導學生進行自身評價主體地位的發揮,使學生不僅要對自身的學習表現進行自評,同時也應對教師在各個環節中的教學表現進行評價,這樣就為教師的教學反思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單元整體教學的探究與實施,成為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發展中最為有效的一項改革舉措,不僅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同時也更加全面、整體性地實現了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通過數學教材的整體性認知、單元內容的整體化備課、綜合系統性的課堂教學以及教學評價反思環節的優化等方式,來促進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開展,在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同時奠定其今后良好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