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桑旺姆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小學 西藏林芝 860200)
自從1982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80和90后中出現了非常多的獨生子女家庭,這部分人群的教育問題也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議題。獨生子女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家庭教育問題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國家的未來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1]。
教育是為了提升一個人的綜合素養,但是當前教育環境的偏頗,對教育內容理解得不透徹成了當前十分嚴重與普遍的問題。當前社會,比較普遍的教育問題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長期以來“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成為社會上比較普遍的一種思想,多數家長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各種思想問題導致對于獨生子女期望和要求過高。第二,部分家長對于教育的認知比較片面,認為教育就是接受知識的過程,成績能說明一切,而那些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就絕口不提。第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讓孩子少走彎路等一些短視頻和心靈雞湯的渲染下,部分家長開始急功近利,通過各種方式來幫助孩子“成才”。第四,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順其自然就可以,所有事情都不能強求,給孩子更大的自由,才能讓其茁壯成長。但是對于孩子過于寬容地對待,導致孩子在成長中缺乏正確引導,以至于教育目標匱乏。
家長對孩子有比較濃烈的感情,對孩子充滿期望,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且這種愛會成為孩子成長與發展的內在推動力量。但獨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對于孩子的愛和期望就會更加強烈。在過于高的期待之下,會導致各種問題出現。
現在大城市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良好,尤其隔代親問題普遍,六個家長一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成為整個家的焦點,全家人對其過于寵愛和關照,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冷漠、自私等性格,以及對生活目標不明確,對未來發展迷茫的問題,甚至會將其愿望、價值以及對未來的期待都丟棄掉。此外,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存在家長對孩子的包辦過多,導致孩子沒有任何的勞動能力,久而久之,家長就會成為孩子的依靠,導致孩子依賴心理過重,素質不夠高,缺乏克服困難和實際處理事務的能力[2]。
現代社會中,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會更加努力,日夜辛勞地工作,以至于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甚至不少家長和孩子很難見上一面。雖然家庭生活越來越好,但是彼此之間的隔閡卻越來越大。加上孩子在不斷成長,長時間缺乏交流,導致彼此矛盾也越積越多。
(1)生活方式的改變
隨著社會發展,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增大,家長忙著掙錢,希望讓全家人過得更好,孩子忙著學習和考試,以應付學習壓力,一家人在家里團聚的時間少之又少,家庭成員的交流也變得很少。此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設備涌入,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少。而電視、電腦等都在向孩子傳遞著各種思想觀念,導致孩子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多,自然對于家長的教育會失去興趣。
(2)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問題。但是“應試教育”也是當前不可忽視的問題,這種教育模式依然是學校和家長們十分看重的部分。在考試、分數以及學校的壓力之下,家庭教育實踐成了“上補習班”“請家教”“學習資料”等方面,而缺少對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獲取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孩子成為學習機器,其創造力和個性逐步被抹殺。
(3)信息技術的沖擊
當前社會高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之中。青少年本身思想活躍,成為上網的主力軍。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已經不再是孩子思想教育的主導者。網絡提供的世界豐富多彩,還能給孩子提供各種社會指導,自然成為孩子們非常鐘情的內容。但是由于青少年對于互聯網內容的認知和分析能力不足,很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網站荼毒。而不少家長為了控制孩子,對孩子的上網問題只是一味打壓和禁止,反而會取得不好的效果[3]。
(1)家庭結構的特殊性
多子女的家庭里,一個孩子出現其他情況,還有其他孩子作為安撫。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就會把所有精力放在這個孩子身上,由于這種獨特的家庭環境,父母乃至于老人的所有關注都在這個孩子身上,自然容易因為處于過高的期望而對孩子產生加壓以及溺愛等問題。
(2)家長自身素質不足
在獨生子女家庭里,孩子最先接受和主要接受的就是來自家長的照顧和教育。不少家長缺乏家庭教育和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相結合的遠見,加上家長們自身的心理學、教育學內容匱乏,自然無法達到引導孩子身心發展的目的。另外,家長們對于自己的行為和教育方式缺乏反思,不懂得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由于社會上沒有針對家長的素質教育問題,以至于很多家長素質無法提升,自然也導致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匱乏。
(1)從智育到提升綜合素質轉變
一些專家預測,綜合性素質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將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單一形式的教育都是片面的,不夠豐富的,也是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家庭教育是孩子進入社會之前進行“演練”的場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孩子進行最基本的道德教育,那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人”,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教育孩子文明懂禮、愛護他人、孝敬父母、熱愛勞動、愛憎分明、明辨是非等等,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也要懂得和他人合作與競爭等。由于社會在變革和發展,競爭也會日益激烈起來,家長們做好家庭教育,將把孩子的智育轉化為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2)重視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現代社會中,信息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中站穩腳跟,獲得更好的發展,創新思維以及創造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中,不應當只是追求分數和成績,而是孩子獲取知識的這個過程,懂得思考和創造的過程。如果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忽視其創造能力,那么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對人才的要求都是背道而馳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大膽猜測和嘗試,勇于探索和創新,還可以幫助孩子創設一些情境,讓孩子應用已經獲取的生活經驗來展開想象,激發其潛在能力與創造力。
(3)關心孩子的物質生活也關心精神需求
人是有思想能思考的動物,單純的物質生活只能帶來身體的享受,而豐富的精神世界會讓人思想豐富。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物質需求,也要關心孩子的精神生活,按照孩子的興趣點和熱愛的方向去幫助其獲得更大的發展。家長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動態和思想需求,愛孩子、尊重孩子,幫助孩子認真思考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及時處理社會中給孩子帶來的負面思想和錯誤觀念。同時精神富足的孩子擁有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容易被生活壓倒,也不會輕易被挫折打敗。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是互相影響、相互作用的。家庭教育是其他二者的基石,是一個人一生中全部教育的起點。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方式的轉變,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家庭需求,提升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教育模式顯得十分迫切。
(1)認識到家庭教育在生活方面的教導作用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多,而這些基礎技能的或缺往往來自家庭教育。但是由于不少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對于孩子過于溺愛,對于各種事情進行包辦,導致孩子缺乏對于基本生活能力的掌握。為了讓孩子能掌握更多基礎技能,可以獨立走向社會,家長應當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基本生活技能掌握方面的重要引導作用。
(2)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保障作用
家庭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良好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更大的成功。如自古至今廣為傳頌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故事,都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體現。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自然也是孩子學習的對象。因而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導人,在言談舉止方面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而,父母應當加強對于家庭教育的認知,避免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3)認識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上的指導作用
由于不少獨生子女被家長們給予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大的期待,導致家長們對于孩子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標的指導過于極端,甚至希望能“遙控”孩子的行為甚至未來。但是這樣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人生目標的形成十分不利。家長們應當正確地引導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發展,幫助其樹立更遠大的目標,讓其在人生道路上自主選擇,做出更有價值的事情。
(1)樹立平等家庭教育觀念
家長應當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和孩子多溝通交流,當成孩子的朋友和參謀,以民主的姿態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幫助其養成健康的人格,形成獨立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能力。
(2)把握好期望的尺度
獨生子女不應當是父母完成一切希望的源泉,父母也不要給他們過高的壓力,否則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家長應當多觀察和了解孩子,根據其性格特征、心理期望和愛好來為其提出一些切實的意見和建議,幫助其在人生的發展上作出更好的選擇。而且在孩子的成長中,要給他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更大的主動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3)改變應試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不應該是應試教育的枷鎖。獨生子女面對的社會競爭是激烈的、復雜的,因而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擁有面對社會的能力,有對抗壓力和挫折的勇氣。讓孩子能健康發展,不被社會淘汰。
家長的教育能力直接影響家庭教育成果。因而,家長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幫助孩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而家長素質的提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始。
(1)家長素質的提升
①提升家長素質可以從培養自身高尚道德和文化素養開始。由于家長的行為是影響孩子行為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因而獨生子女的父母應當不斷完善自身水平,端正自我行為,誘導孩子向著健康的方向不斷前進。
②家長應當有不斷提升自我的認知。家長可以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可以以教育學和心理學教育為基礎,對其身心發展進行把控,做好家庭教育。
③家長應當積極實踐提升教育能力。學習教育知識是為了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幫助其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因而家長要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針對孩子的獨特情況針對性地探索一個適合的家庭教育方式。
④家長注意培養對教育活動的興趣。家庭教育本身是比較復雜且辛苦的工作,想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家長共同努力,持續堅持。家長們提升對家庭教育和教育活動的興趣,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形成更堅定的意志力、高度的注意力,對于家長教育能力提升會十分有利。
不少家長都是在沒有任何指導和幫助下成了父母,他們對于家庭教育也并不知曉,這就需要社會來提供一些幫助。一方面,社會可以對家長提供關于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方面內容,讓家長更快掌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社會還可以為準家長提供相關的角色體驗課程,讓他們可以盡快認識到作為父母的重要性和責任。此外,還可以設立專門的服務咨詢機構,可以及時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以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在針對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本身是一項基礎教育,也是主導教育,對于孩子未來成長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這種教育模式和內容也是社會上任何教育方式所無法取代的。因而,為了更好地促進獨生子女身心的健康發展,家長以及社會都應當加強努力,為了家庭教育的成效付諸行動,幫助孩子可以在健康的教育環境下成長為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