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水蘭
(湖南都市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137)
伴隨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自身的健康狀態,而目前社會護理人員空缺較大,為適應社會發展,高職院校應當培養更多專業性護理人員以滿足需求,在具體執行時應當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根據時代的發展培養全能型護理人才[1]。作為一項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專業競賽,對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要求較高,為了學生能夠在大賽中具備更大優勢,高職院校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開展針對性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而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在進行具體教學時,教師應當通過教學改革創新護理實踐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護理教學的最大效率。
護理技能大賽是通過競賽的形式,考察護理學院學生的最終學習結果的一項專業性競賽,是針對護理領域舉辦的,重點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及實踐操作能力,進而通過競爭的方式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護理人才[2]。通過參加技能大賽,學生能夠全面認識到自己的專業素養,并且能夠在比賽中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在后期通過加強學習來完善自身的缺點,提高自身素養。定期舉辦護理技能大賽,不僅可以對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進行檢查,同時還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護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完美融合,樹立學生的職業化思維能力,高職院校也能在技能大賽過程中認識到教師的教學水平,運用專業的競賽手段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綜上所言,護理技能大賽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一定要重視技能大賽的積極意義,通過創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培養順應社會發展的護理人才。
新時代的職業教育理念要求以就業為導向,在實際教學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作為實踐與技能突出的護理專業,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還應當滲透實踐教學,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而技能大賽不僅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專業技能,同時還能夠通過以賽促學,促進學生高效率學習,護理技能大賽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由傳統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轉向培養學生護理臨床實踐,在教學中重視實踐的滲透,訓練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為社會發展輸出崗位需求的應用型護理人才[3]。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為單方向輸出,即教師在課堂講授知識,以老師為主體,主要表現為教師講,學生聽,二者之間并沒有太多溝通與探討,學生被動性接受知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同時也不能將所學知識合理運用到實踐中。護理技能大賽的開展可以讓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踐結合促進學生技能提升[4]。為了使學生能夠在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教師可以給予適當指導,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做到自主學習,不斷探究問題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高職院校同時也應當注意在開展競賽時,操作流程不能固定化,應當采用變通的手法,讓學生在遵守基本原則的前提下自由發揮,激發學生的應急能力,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能夠隨心應收,避免因驚慌失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作為護理臨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技能操作可以保證在進行各項護理措施時能夠正確操作、順利實行,高職院校舉辦技能大賽的目的就是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真正參與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高職院校設定多方面教學內容,通過多樣化的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綜合判斷患者病情的能力,進而做出正確的處理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高職院校在實踐教學環節存在一定的缺陷,難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實踐力不全面,綜合分析原因主要是院校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向不明確,并沒有根據本院校的實際發展狀況與學生狀態制定符合院校發展的教學模式,而且護理實踐教學表面化現象仍然存在,忽視對學生進行差異化護理教學,學生在面對不同患者狀態時還是運用統一護理手段,不能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調整護理方案[5]。護理操作的運用受多方面影響,面對不同環境下的不同患者,應當適時調整護理方案,做出適合患者的護理預案,由于教學過程中缺乏綜合性培養,致使學生實踐能力不足。
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出了校園就要面對各種復雜的患者,每個患者的疾病狀態、語言態度、為人處世等都會存在差異,在處理護患關系的過程中會存在身心疲乏的狀態,加之工作單位施加的工作壓力,一定程度直接影響其身心健康,對其產生負面情緒。而護理工作中會面對各種突發狀況,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更高的心理素質能力,能夠在處理疑難時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避免在驚慌失措的狀態下處理病患。但在實際高職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過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只是基于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完成下對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傳授,長期缺乏心理輔導的學生在后續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很難正確處理,在工作中出現失誤后不能及時彌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端正學生的護理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技能大賽中臨床發揮。
高職護理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同一教學水平下所掌握到的知識程度存在一定差異,都是通過課堂學習教師所講的知識,但是最終的學習成效高低參差,主要是每個學生的學習意識存在差異,對于主動學習的同學,其掌握知識的能力和速度就會相對較高,課堂專注力集中,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并能在課堂中消化教師所講的理論實踐知識[6]。但對于被動學習的學生而言,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不能主動學習,偶爾需要教師督促學習,其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學業考試,順利取得畢業證書,并不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正確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因此在高職護理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護理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若長久忽視學生學習意識的培養,會讓學生對學習護理知識失去積極性,不利于護理教學的順利開展。
護理技能大賽的綜合性特征能夠通過全方位的教學方法提高高職護理教學的效率,通過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合作分工教學法、虛擬情景模擬法、項目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方法。①通過合作教學法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各組成員分工明確,協作完成目標,在進行技能大賽教學時學生之間能夠共同努力,明確自己的責任,互相協作,努力追求競賽的勝利。②項目教學法。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融入項目處理,提高學生的病理處理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解決問題,同時學生的實踐過程就是探究性的過程,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根據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為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奠定理論基礎[7,8]。③虛擬情景模擬法。這種教學方法就是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們根據情境需要扮演不同的人物,讓學生在虛擬的情景中感受到真實的護患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強學生的綜合技能。
作為實踐性較強的護理學專業,學生需要充分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醫院護理臨床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及時解決患者的疑難,為患者提供正確的護理手段,幫助患者更快痊愈。在護理教學中,教學設定目標應當與臨床緊密結合,在臨床需要的基礎上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引進現實案例,通過分析案例讓學生掌握實踐操作,同時注意實訓課必須緊跟臨床步伐,推動學生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變化。
護理技能大賽的開展可以讓學校和教師了解行業內最新的相關信息,根據大賽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推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護理教學中的“雙師型”教師,既能夠實現教書育人的價值,同時還具備相關職業方面的素養和能力[9]。因此在實際高職護理教學過程中,應當建設高素養教師隊伍,不斷引進具備臨床工作經驗的教師人才,將行業內的最新發展動態通過課堂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實踐培訓,讓學生在課堂中熟悉臨床護理工作,掌握護理技巧,進而縮短教學與臨床的距離。在引進臨床經驗的人才時,還應當對院校內的其他教師進行實踐培訓,爭取讓每個教師都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建立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讓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為學生傳授更多更快的學習方法,促進護理教學的快速發展。
護理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護理技能,更好地適應護理工作,因此在高職院校中,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空間與平臺,即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建設基地時應適當加大資金投入,對現有的實訓硬件與軟件進行保養維護,同時購進新型設備,改善學生的實訓環境,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10]。同時學校應當加強院校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醫院實習機會,使學生能夠在真正工作氛圍中實現自身價值,通過醫院實習學生不僅可以將理論知識變為實踐操作力,同時還能積累一定的經驗,為后續護理工作奠定基礎。學校也可聘請醫院內的高級護理師進行帶教,為學生講解更多護理環節中會出現的問題,通過分析不同問題、制定不同護理方案,為學生更快適應崗位需求提供案例基礎,幫助學生迅速融入社會工作中。
護理技能大賽的考核標準都是由行業專家進行評估的,通過職業化的標準要求學生,主要考察的是學生護理技能的綜合運用,目的是通過大賽真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夠更直觀地看到學生的護理實踐能力,進而對其護理技能進行評判。同時高職院校也能根據技能大賽調整學生的考核標準,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單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考察,也需要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綜合性護理人才。
護理技能大賽是理論與實踐結合運用的技能大賽,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寬闊的實踐平臺,推動高職護理教學職業化發展,在技能大賽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臨床護理的基本能力與護理技巧,同時還能夠促進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通過不斷革新教育理念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護理人才。高職院校應當抓住護理技能大賽的向導作用,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滲透臨床實踐、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教師整體水平、重視實訓基地建設,強化院校合作、不斷革新考核標準的手段進行護理教學改革,促進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為院內培養高質量護理人才,推動我國護理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