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強
(磁縣磁州鎮西來村學校 河北邯鄲 056500)
專用建構室作為促進幼兒智力、思維、語言與技能發展的重要途徑,就需要幼師積極把握該方式的教學優勢,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幼兒實現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就以淺談鄉村幼兒園專用建構室幼兒活動行為的探究為基本論題,展開論述。
專用建構室的建造是為了給幼兒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從鄉村幼兒園的建設角度來看,幼師在開展建構活動時往往方式單一且重復,這對于幼兒來說,首先不利于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發展。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若喪失了學習興趣,自然會降低對于建構活動的積極性。其次,不利于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因為建構游戲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以鍛煉幼兒的玩具重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發展,但是,幼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幼兒可操作的建構活動種類有限,自然建構能力就受到限制,從而降低動手操作能力。最后,幼師教學手法單一,體現著鄉村幼師對于該課題的不重視,這也是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所以,幼師需要以提升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為教學特點,從而再去開展相關的建構教學活動,確保鄉村幼兒園的建構教育高效開展。
鄉村幼兒園的建構教學中最顯著的問題就是觀念缺乏,這體現在幼師和家長二者之間。首先,鄉村家長認為幼師的主要職責就是看好孩子,在幼師的教學方面未過多注重,特別是在專用建構活動中,幼師需要幼兒和家長共同完成的建構游戲不被家長所支持,大部分家長也只是敷衍了事,并未認識到建構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層面的缺失,導致幼師教學上增加了阻礙,使得該方式的教學并未發揮出真正的教學意義。同時,幼師認為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家庭,但是由于家長的不重視,導致教學上容易產生分歧,再加上鄉村幼師在專用教學水平上的參差不齊,其教學思想和方式和城市大有區別,也就是傳統教學意義上的師資水平落后。這些都是導致該課題不能被推進的首要原因。因此,幼師需要將教學觀念作為重要的因素,以糾正家長和幼師的教學認知為根據點,從而幫助二者建立起對于建構活動的教育意識,使得該課題的教學能夠被進一步推進。
對于鄉村的幼兒來說,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害羞、逃避、害怕等情況,這都是與幼兒的生活和學習所分離不開的。那么,如何讓幼兒在建構活動中學會人際交往和建立交際自信,幼師可以結合鄉村情況具體分析。首先,鄉村幼兒有足夠的戶外活動,這使得建構活動的空間被擴大,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到其他幼兒的建構活動中。其次,鄉村幼兒園的專用建構室由于資金的缺乏,其場地和建構資源都有限,但是經過幼師的合理分配和設計,可以使得專用建構室不斷進行優化,進而給幼兒提供更為有趣的建構活動,以幼兒人際交往作為教學目標,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合作和相處,且人際交往作為建構活動中所蘊含的點,用該方式來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再適合不過。最后,建構活動豐富了幼兒們的學習生活,幼兒園內的專用建構室給幼兒提供了自主建筑、構造的場所,每位幼兒都可以結合自己的想法去進行建構。而當幼兒建構成果進行展示時,可以吸引更多的幼兒去借鑒與模仿,這增加了幼兒之間的交流和交往,從而為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提供發展空間。
專用建構室中的教學活動需要緊急圍繞“建構”的本質來開展,建構活動給幼兒提供的不是單純的游戲,而是在散亂的材料中找尋規律,從而將散亂化為整體,將抽象化為具體,這體現了幼兒良好的空間認知能力。但是,從鄉村的教學現狀來看,幼師在專用建構室中所開展的建構活動并未突出空間性,而是以教學進度作為教學任務,也許是園內并未有充足的建構資源和教學場地等,也可能是幼師并未注重幼兒的空間認知培養。因此,幼師需要將空間認知作為教學引導,讓幼兒可以在建構活動的學習中,學會建構空間認知,再加上鄉村幼兒由于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積累,對于建構活動中的工具有著一定的記憶性,在不斷學習和鍛煉中,可以加強建構空間意識的速度。最后,空間認知對于幼兒的學習生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建構活動的學習中,能夠體現空間的重組和排列、組合等,所以,幼師如何借助合適的教學方式開展,對于幼兒加你空間認知十分關鍵。
影響課堂學習質量的因素之一就是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幼兒來說,其好奇心強,而專用建構室中的建構活動往往是以游戲的方式為主,游戲作為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自然可以較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但是,鄉村幼兒由于成長特性,相較于幼師的幫助,幼兒更喜歡和同伴進行學習和探索。因此,幼師可以通過組建學習小組的方式,來進一步激發幼兒對于建構活動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學習小組由于沒有幼師以及外界環境的壓力干擾,更易于幼兒進行學習上的交流與討論,進而促進幼兒思維上的靈活與發展,也增強了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其次,鄉村幼兒園中由于場地短缺的原因,幼師在開展的過程中難免受到一系列的阻礙。這時幼師可以借助學習小組的力量,讓組內的幼兒們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挖掘建構活動的資源,使專用建構室能夠進一步得到資源的最大化。最后,學習小組的組建也是幼兒在課堂中學習主體的地位體現。
例如,幼師在上《美麗的公園》一課時,幼師為了激發幼兒們的學習積極性,以組建學習小組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首先,幼師導入話題:“你見過公園嗎?你見過的公園長什么樣子?”讓幼兒們開展交流與討論。接著,幼師再導入公園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公園里面的橋,然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說說:“橋的形狀是怎樣的?橋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可以由哪些形狀拼接而成?”接著,幼師給每個小組分發制作材料,材料是各種形狀的積木,散亂的排放在幼兒的桌子上,要求小組將散亂的積木拼接成有跡可循的橋,這時小組內可以通過合作分工進行拼接。待每個小組都完成后,幼師再讓小組之間進行作品的點評。幼師引導幼兒既可以從任何角度對作品進行全方位的賞析,也可以從作品的經驗角度進行提問等,以這樣的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建立起建構活動的體系。
專用建構室作為提供建構活動的主要場所,需要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建構活動類型,從而實現課堂內容的豐富和多元化,對于建構活動來說,只有讓幼兒不斷接觸更多的建構種類,幼兒的建構意識才會不斷得到提升,所以,幼師需要在專用的建構室中增加建構游戲的種類。首先,鄉村幼兒園本身就由于教育資源有限,給幼兒提供的課堂建設并不完善,這時就更應當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教學內容是教學中的核心重點,以教學內容來規避建構場地的不足及建構資源的短缺等問題,是十分明智且有效的舉措。其次,幼師需要打破傳統教學課堂的思維,建構活動本身就是以幼兒的發展為主導,但是由于幼師并未重視教學上的多元化發展,從而導致幼兒建構能力下降,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因此,無論是從提升課堂氛圍的角度,還是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角度,都需要適當增加建構活動的種類,確保發揮專用建構室的真正教學意義。
例如,幼師在上《造房子》一課時,為了讓幼兒可以體驗多種建構活動,首先,幼師讓幼兒結合課文的名字說出本堂課的建構室名字,待幼兒們說出“幼兒創工坊”后,幼師提問:“大家是否還想要參與到科學活動室和閱讀室呢?”吸引幼兒參與的興趣。接著,幼師從幼兒創工坊的角度,讓幼兒結合所給的材料,如建筑用磚、泡沫、各種積木、墊子等,進行造房子的活動。幼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建構。比如,幼師可以設問:“大家喜歡怎樣的房子?”從而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幼兒在建造時,會發現房子不穩固。這時幼師導入“科學活動室”,讓幼兒在該活動室來學習房子穩固的原理。幼師可以在這個活動室播放相關的視頻內容,并提問:“小朋友們,接下來我們該如何穩固房子呢?”促使幼兒們再次投入到創工坊的活動中。由于還有一個幼兒閱讀室并未利用到,這時就需要考驗幼兒們的建構思維。如果幼兒聯想到幼兒閱讀室,代表幼兒的建構能力良好,懂得主動思考,這是建構教學的核心表現。或者幼師可以在同一種建構室中增加多種游戲,如在創工坊中不僅有造房子,還有用廢舊材料來裝飾房子的游戲,可以進一步打開幼兒的建構思維。在裝飾房子的過程中,幼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廢舊材料可以進行哪些優化?裝飾房子可以參考哪些物體?可以通過哪些技能來裝飾房子?”等。這些問題可以較好地引導幼兒進行建構,從而發揮建構活動的教育意義。
對于幼師來說,幼兒在課堂的學習情況十分重要,幼師根據幼兒的課堂表現來確定教學方式的實施,而鄉村幼兒由于性格比較內向,在課堂學習中往往處于被動局面,并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堂表達。所以,幼師要想及時掌握幼兒的學習情況,可以通過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來實現這一問題的解決。首先,專用建構室給幼兒提供了自主建構的場所,但是,幼兒是否真正學會建構的精髓,還是渾水摸魚,就需要幼師進行及時的檢測。教學評價給幼兒和幼師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在教學評價這個平臺上,幼兒可以從自身學習的角度或者學習反思的層面進行課堂表達,幼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表達來歸納總結教學方式的優缺點,同時,幼師也可以進行教學上的自我反思。這對于鄉村幼師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幼兒的意見可以增強幼師對于該課題的重視度,讓幼師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促進課堂建設的優化。最后,教學評價也在家長和幼師之間起作用,可以推進家校合作的平臺建立。在建構活動的教育中,幼師和家長都作為主力軍,對幼兒的建構教育有著重要督促作用,所以家長和幼師可以通過教學評價機制,來建立教育的共識[1]。
例如,幼師在上幼兒園專用教室的教學時,幼師以班會的形式開展,內容的主題為課堂評價。首先,幼師可以拋出話題:“大家對上次的幼兒閱讀室的學習是否滿意?”打開幼兒們的話匣子。接著,幼師針對幼兒的答案,將“滿意”和“不滿意”氛圍兩組。此時,幼師繼續詢問:“大家對課堂哪些地方不滿意呢?為什么?大家喜歡哪些建構室呢?并且喜歡哪些建構活動呢?對于自己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打分,并說說為什么?”等,讓幼兒們可以進行課堂交流和互動,然后每位幼兒在表述完之后,幼師需要及時給予肯定性的評價,并且將該幼兒的評價記錄到黑板中。幼師可以以課堂打分、自我打分、課堂建議這三個角度去進行黑板的記錄。最后,幼師再根據幼兒們給出的自我評價進行歸納總結,以此摸清每位幼兒的課堂學習情況,之后,再根據黑板中的課堂評價進行教學方式上的調整,以這樣的班會形式來發揮專用建構室的作用,既做到了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也強化了幼兒的學習意識。或者,幼師可以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家長群中發布專用建構室的教學意義,先讓家長們普及相關的理論知識,之后幼師再以“云家長會”的方式,讓每位家長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評價:“在家中是否會讓幼兒涉及到建構活動的學習?結合自家幼兒的學習情況,給幼師的教學提幾點建議。自己會和幼兒進行哪些建構活動的學習?”等,以這樣的話題引起家長對于該課題的重視,推進了該課題在課堂的滲透。
在專用建構室中所開展的建構活動是很多的,每一種建構活動所需要的場地各不相同,那么幼師如何借助有效的場地構造來進行無限的構建活動呢?首先,幼師需要學會合理分配場地資源,在一堂建構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出現多種建構活動的游戲,如果場地得不到合理的分配,就會造成場地的擁擠和資源的錯雜,而幼兒作為使用建構資源的主體,如果場地擁擠,勢必會造成幼兒空間發揮的限制,也會讓幼兒陷入爭搶建構資源的局面,所以,場地的建構很重要。其次,專用建構室中的戶外活動空間需要進行建構材料的合理分配,這樣才能夠發揮教學的針對性,讓幼兒可以在專門的建構材料中順利開展建構活動的學習。最后,如何在鄉村的幼兒園中將專業建構室建設的更加完善,還需要重視教學裝備的投入,這也是鄉村幼兒園所面臨的問題。所以,幼兒園應當加大投入力度,給幼兒創設更加完善的學習空間[2]。
例如,在開展幼兒戶外活動的教學時,首先,幼師以“上學過馬路”為話題,詢問幼兒:“大家在過馬路時看到馬路旁邊有什么呢?”幼兒們會積極回答看到了花草樹木、挖掘機、博物館等等,這時幼師為了合理分配場地資源,將幼兒所給的答案分別建立了幼兒美術室、幼兒結構游戲室、幼兒閱讀室,然后讓幼兒結合自己所感興趣的建構室進行學習。為了讓幼兒的體驗更豐富,待幼兒完成自己的建構活動后,可以自主參與到另外兩個建構室的活動中。比如,幼兒小李在美術室的建構活動中,先選擇要繪畫的物體,然后根據所給的畫筆、畫紙、參照物進行發揮。為了讓小李更好地開展建構活動,幼師有意將花草樹木的繪本放在室內,觀察小李是否會借助該繪本進行建構創作,待小李完成美術室的活動時,小李又參與到了幼兒結構游戲室,該室內提供了積木、沙堆、鏟子等工具,小李需要將積木拼接成挖掘機。同樣,幼師為了更好地激發小李的建構潛能,有意將挖掘機的圖形以圖片的形式分發到室內,同時,也提供了拼接板,幫助小李能夠快速找到對應的積木板塊,此時,觀察小李接下來的拼接動作。最后,幼師根據每位幼兒的課堂表現,總結歸納該場地的分配經驗,從而為下次的建構活動做好場地鋪墊。
幼兒正處于探索的階段,其探索的大部分經驗來自于生活,所以幼師可以結合生活的角度來開展建構活動教學。首先,幼兒由于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積累,對于幼師所開展的建構材料可以更加清楚和了解,便于之后的活動開展得更為順利。其次,建構活動本身就體現著社會、語言、科學等層面,而這些恰好大部分都是來自于生活,就地取材可以便于幼師的教案設計。最后,建構活動大部分是以游戲形式開展,游戲也是來源于生活,建構活動中的素材也大多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幼師的教案設計可以圍繞幼兒的生活層面進行,從而推動建構活動在幼兒課堂的滲透,增強幼兒的社會經驗積累。
例如,幼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生活角度進行設問:“大家喜歡拼圖嗎?在生活中有哪些可以拼圖?為什么我們喜歡拼圖呢?”激發幼兒們的探索欲望。這些問題隱含著建構的角度,因為建構活動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如電子設備中的組裝和拼接、餐廳中的水果拼盤等,這些問題就是為了讓幼兒可以透過問題看到本質,建構活動的教育要求幼兒學會多種角度看問題,其思維必須靈活化。接著,幼師基于幼兒們的回答再引出生活中的建構現象,然后幼師可以從生活中的汽車為例,讓幼兒可以從汽車的拼圖中掌握汽車的基本結構。首先,幼師給幼兒提供多種汽車的圖片和相關零件的積木,讓幼兒自行選擇自己所喜愛的汽車模樣。接著,再詢問幼兒:“大家覺得汽車能夠拼接成功嗎?可以根據哪些材料來完成拼接呢?”讓幼兒建立“有做操作性”的意識。接著,幼師鼓勵幼兒開展拼接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師可以引導幼兒愛護積木,養成輕拿輕放的好習慣。之后,幼師可以引導幼兒從生活中所見過的汽車模樣,來強化建構汽車的意識。最后,幼師結合每位幼兒的作品,在班級設置作品展覽,來培養幼兒學習建構的興趣[3]。
綜上所述,在鄉村幼兒園開展專用建構室的教學活動十分有必要。首先,對于幼兒來說,正處于好奇心、想象力極強的時候,此時幼師的教學方式決定著幼兒的綜合能力發展,幼師將專用建構室作為教學入口,給幼兒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體驗,也創新了課堂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幼兒的學習思維不再局限在單一的學習視野中。同時,也讓幼兒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強化建構的空間認知,積攢學習經驗,提升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其次,對于幼師來說,幼師作為幼兒學習道路上的幫助者和引導者,需要教會幼兒從“學什么”轉換到“如何學”。而專業建構室就給幼兒提供了自主發揮的空間,讓幼兒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建構模型,但是幼師不能夠忽視“鄉村”對于建構活動的影響,幼師作為教學方式的設計者,需要結合鄉村教學條件去合理分配建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