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萍
(膠州市李哥莊鎮李哥莊小學 山東青島 266300)
小學英語的教學模式有很多種,詞匯記憶法、趣味記憶法、跟讀法等等,教學模式是教學成果的加成“buff”,在英語課堂中,我們應將目光放到單詞、語法、簡單句型的記憶上。英語雖然和語文學科具有相同點,但也有很多不同點[1]。語文學科在國語背景的加持下,學生從咿呀學語之時便開始學習中文,所以對于中文的接受度要更高一些,這也是很多學生抵制學習英語的理由之一。而英語不同,由于中國的社會大背景下,英語的使用頻率遠遠低于中文,進而導致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少接觸到英語,即缺少英語語言環境。在缺少語言環境的大前提下,要想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只能從教學策略和教學環境入手。但教學環境在多數情況下均處于穩定狀態,難以改變,留給教師的便只有一條路——采用更為貼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如自然拼讀法。自然拼讀可以讓學生打破語言環境的束縛,在拼讀的過程當中找尋英語與語文學習之間的共通點,進而有效解決學生的英語單詞拼寫問題和詞匯釋義理解問題。但小學生屬于特殊群體,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是他們的年齡特點,因此,要提升課堂效率,就需要“另辟蹊徑”,即增加課文內容的趣味性。而繪本教學就是提升課堂效率的不二之選。繪本教學以圖畫內容豐富、色彩絢麗,故事情節貼合教學目標聞名于世。但如果僅僅選用繪本教學法,就會回到最初的起點——學生的口語能力低下。所以,筆者認為,只有將自然拼讀與繪本教學相結合,才可以在充分保障學生學習熱情的前提下,提高英語教學的總體質量。本文著重于策略介紹,即如何將自然拼讀與繪本教學進行有機結合。
自然拼讀,是學習主體以認知為目的,自主探索字母和語音之間的邏輯關系,在熟悉字母所對應的語音和發音規則的前提下,根據字母的排列組合進行拼讀的一種自主學習活動[2]。英語這一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開口讀,放手寫,用心記,再加上單詞是聽說能力訓練的基石,因此詞匯便成了首要目標。學生利用自然拼讀法學習英語,一方面,學生的語感可以得到增強;另一方面,學生的讀寫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學會自然拼讀,是學生理解單詞、了解單詞的構詞方法的先決條件。例如,在學習“apple”這一單詞的時候,學生要學會拼讀,就必須知道此處的“e”在這里是不發音的,拼讀的時候只需要讀到“l”就行了。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拼讀更注重理性思維層面,但小學生正處于感性大于理性的階段,再加上英語基礎薄弱,如果只采用自然拼讀,課堂教學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正如前文所述,筆者十分推崇將自然拼讀與繪本教學相融合,所以在學習這一單詞的時候,筆者利用了繪本故事《apple tree》。在繪本故事里,小白兔很想吃樹上的蘋果,卻摘不到,所以它先后找來了三位朋友幫忙,分別是小老鼠,小青蛙和小猴子。小老鼠說:“The apple tree is too high!”小青蛙說:“I can not climb up!”只有小猴子說:“So easy!”故事里包含有大量和“apple”這一詞匯類似的單詞,可以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夯實英語學習基礎。
繪本教學,是指教師采用色彩豐富,圖像繁雜的故事,為學生創設出適當的教學情境,并在教學情境中不斷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的英語知識得以積累和提升,最終達到教學目的的一類教學方法。此類教學方法多運用于早教時期,在小學階段運用較少。但在筆者看來,興趣實則是最好的引導者,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日常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從學生本位出發,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輔以內容豐富、圖畫精美的英語閱讀繪本來引領學生學習英語。繪本教學由于趣味性強,色彩艷麗,內容豐富,十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階段,所以繪本教學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們對新知識的抵觸情緒??偠灾?,將自然拼讀和繪本教學進行適當融合,一則可以讓學生學會英語單詞拼讀,增強語感,二則可以讓學生借由繪本故事自主構建不同的英語學習語境,提升英語學習素養,為將來學習更高階段的英語知識打下基礎。但繪本故事的挑選亦是一門學問。市面上流傳著很多繪本故事,這些繪本故事所針對的群體都是學齡前兒童和小學階段的學生,但根據學生英語基礎的強弱,繪本故事的難度和詞匯量也會有所提升。因此,教師在挑選繪本故事之時,要從學生視角出發,根據學生的基礎,將繪本故事按照高難度、中等難度、簡單三個層次進行分類并結合教學主題,擇選出最適合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的繪本故事。如果學生學有余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更高一層次的繪本故事,在拓寬學生詞匯量的同時,避免學生驕傲自滿。
英語隸屬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訓練來增強語感,且閱讀作為知識拓展的最佳方式,教師應當合理利用繪本,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繪本書籍和英語教材,讓學生在閱讀中由點及面,通過單詞的釋義結合文章句子來體會語境。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Unit 1 Hello》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本第一頁到第三頁,可以看到的是,第一頁出現了三個人物,Mike,Zoom,Wuyifan,而此處的背景是在學校門口的灌木旁,再看到Mike,Zoom,Wuyifan三人的對話Mike:Hello! I am Mike.Zoom:Hello!I am Zoom.Wuyifan:Hi.I am Wuyifan.不難推想到這是三個同學在相互寒暄,這里他們采用的都是簡單句式,通過學習,學生們可以知道“Hello”這個單詞的意思是你好,而“Hi”等同于我們日常生活中互相問好的漢語“嗨”。等到學生們閱讀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請三位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即時角色扮演,化身Mike,Zoom,Wuyifan,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英語中的一些基礎問好方式。這是第一類語境的創設,主要以簡單環境入手,但對于語言的學習來說,某個詞匯的意義在不同的語境中會產生多樣的變化,因此在教學中,繪本教材只能作為媒介,教學重點要放到對語境的理解之上,將繪本和具體教學知識相結合。例如,在繪本教學中,可以將”watch”這個詞放到繪本句子中來看:”The butterflies are dancing in the flowers.They stop to watch.”在這個句子當中,如果只看單詞的意思,那么”watch”的意思是手表,但是如果將手表的意思放到句子當中,又會覺得不通順,那么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講解“watch”作為名詞意思是手表,但當它作為動詞的時候,是有觀看,觀賞的意思,而這個句子翻譯過來就是“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他們停下來觀看?!彼栽诮虒W單詞的時候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看待詞匯釋義。除此之外,“tch”是發/t/的音,教師在課堂講授的時候,還可以把同類以“tch”結尾的英語詞匯進行整理學習,這樣可以避免學生以后在拼讀的時候出現錯誤。這樣一來,學生對于詞匯的記憶就會深刻得多。從目前筆者收集調查的情況來看,可供小學生學習閱讀的繪本內容十分豐富,所以在材料的挑選上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甄別,選擇符合教學要求的繪本材料,幫助學生開啟英語學習的新天地。
英語閱讀理解是學生檢驗英語語言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人類學習語言都是為了能夠在生活中得到運用。基于此,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將繪本故事與教學內容進行深度融合,即將生活中比較實用和常見的場景與繪本內容進行疊加,以達到拓展繪本內容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將生活中的一些人際交往場景挪到課堂教學當中來,這樣不僅可以糾正學生的發音,學生也能更好地接受繪本中的場景[3]。例如,對于短音/e/的發音,在三年級上冊《Unit 6 Happy birthday》這一章節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新的單詞都是發短音的音,再結合繪本“Magic Glasses”,將帶有短音/e/的詞匯在故事當中標出來,例如red,bread等。此外,教師還可運用圖畫和文字,搭配課文錄音,讓學生跟讀單詞,鍛煉拼讀能力。詞匯量越充足,學生能夠閱讀的課外繪本就越多。繪本故事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用自己在課堂當中學到的知識去閱讀課外繪本,自信心和收獲感會激勵學生學習更多英語知識。而在繪本故事的閱讀過程當中,學生對于不認識的單詞,可以通過觀察繪本圖畫進行揣測,猜單詞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過程。學生在猜單詞——學單詞——看繪本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詞匯,在鞏固教學成果的同時,閱讀理解能力和拼讀技巧亦會得到提升。
三年級的孩子學習英語,主要目的在于奠基和引導,讓其能夠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能夠使用一些簡單的情境對話。繪本故事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學到課本之外的知識。教師在英語課程的教學當中,也要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語言類課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閱讀僅僅依靠課本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才引入了繪本教學,讓學生的閱讀量得到充分保障。閱讀過后,是實際運用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例如,對于帶有清輔音和濁輔音的單詞,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尋找與之對應的繪本故事,采用繪本+教材+學生自主閱讀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知語音和字母之間的差異,對于拼讀正確的學生,教師應當及時予以鼓勵,而對于拼讀失誤的學生,教師應及時幫助分析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查缺補漏。一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應用能力,二則學生通過不同語境,感知到了同一單詞的不同用法,并進行拼讀和升華,有助于語音意識的養成[4]。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延續繪本故事,改寫繪本故事,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最好能夠讓學生開口敘述出自己的幻想后續。教師通過學生的陳述,即可了解到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以便進行針對性教學。針對性教學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均有所助益,學生之間水平有所參差,意味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分段提問,來達到敦促學生學習的目的。通過此類方式,學生除了掌握單詞的發音外,閱讀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借助文章,讓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解讀單詞釋義,相信經過解讀的單詞,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正如前文所述,小學生由于其主體特性,注意力往往很難集中,進而導致課堂氛圍十分沉悶。繪本故事的引入,也讓學生置身于故事王國當中,無形之中提高了課堂趣味性。
要提升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首先要從教師自身開始。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都必須過硬,這樣教師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遴選出貼合教學主題的繪本故事,并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其次,教師還需要擁有教育管理方面的技能。教育管理不單單是知識,還需要有實操經驗和求知精神。教育管理是一堂需要終身學習的課程,時間的沉淀只會讓管理能力愈發強勁。例如,教師需要從音標入手,并根據教學經驗和地方習慣糾正學生們的錯誤發音,必要時可結合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才能內化知識,講授的課程才能更受學生歡迎。再次,各英語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時,要注重實例的運用,例如“tomato”這一單詞的拼讀,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發音,用彩色的筆繪制出西紅柿,對“to”的兩個不同發音加以區分,輔以學生自己繪制的番茄圖片,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此外,筆者還發現,很多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做題的正確率很高,但實際的拼讀能力和口語交流能力卻很弱[5]。這可能是應試教育模式下所遺留的問題。而我們之所以要鼓勵學生拼讀,就是要讓學生敢于開口。語言最終的目的在于交流,而不在于書面答題,所以我們才更加重視對學生個人口語能力的培養。最后,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讓繪本教學與自然拼讀進行深度融合,并在實際教學中得到充分彰顯,相信自然拼讀與繪本教學的融合,將會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提升。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小學教師如能在實際的英語課堂當中充分發揮自然拼讀與繪本教學相結合的優勢,課堂的枯燥乏味度將會大幅下降,學生的閱讀興致也能持續處于高漲狀態,而課堂效率也會隨之而提升。英語和語文一樣,同屬于語言類學科,其最顯著的特點就在于積累詞匯量的同時還要掌握讀音。而自然拼讀就是日常教學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握住英語的教學框架,并能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的話,相信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夠平穩步入新階段。另外,自然拼讀的學習模式并不單單適用于英語學科,對于其他語言類學科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