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桐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基礎部 吉林長春 130062)
警官類院校法律文秘專業的課程教學,通常涉及公安秘書學、警務英語、思想政治、公安應用寫作、公共關系學、檔案學、數據庫管理等學科,不同學科都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著緊密關聯。因而警務英語學科的課程思政教學,不僅要與相關的警務法律法規進行融合,也要引入更多新時代思想政治理念、價值觀念的教育內容,開展警務行政英語、刑事英語、法庭審判英語的課程思政教學,合理控制警務英語與思政課時,形成警務英語課程思政的融合教育,實現警務英語實踐應用、思想政治培養的教學導向目標。
“課程思政”最早為2014 年上海市委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指出不同專業課程、通識課程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對學生開展綜合性的學科專業知識體系教育、思想政治教學。而自2016 年以來,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中,多次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課程教學的中心環節,將思想政治貫穿于高等教育活動的全過程,[1]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目標。
因此,高校不同專業“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指以學科專業理論與實踐、思政德育為主的融合性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圍繞著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課程育人的教育目標,將思想政治理念、價值觀念、道德素養的教學內容,融入專業文化知識、課程實踐實訓的教育環節之中,形成不同學科專業課程的協同,全面推進校內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價值理念導向、協同育人導向、職業育人導向作用,帶動高校學科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升。
在警務英語學科課程立體多元結構、協同育人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其通常也會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教學內容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關系。特別在“立德樹人”人才根本性培養任務的要求下,高校警務英語課程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堅持顯性教育、隱性教育相統一的原則,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學資源,探索二者有機結合的教學實踐模式,加強警務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屬性。
首先,面對新時代“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須依據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政治理念,引入到警務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之中,才能充分發揮英語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作用。其次,警務英語教材中涉及行政、刑偵、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內容,這些教學資源有著明確的思想價值取向、政治與文化內涵,如警務英語課程包含警察職業精神、公正法治理念的教育主題,可作為警務英語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案例教學的重要資源,開展課堂講解、主題實踐的教育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培養警察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職業精神。
當前警務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由于缺少注重思想政治導向、統一編寫的教材,仍存在著過于注重學科教材內容講解、忽視思想政治導向的問題,且并未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思政”教學知識體系。[2]
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警官類院校英語教師的思政觀念淡薄,其認為自身只須針對《警務英語綜合教程》的教材理論,包括英語聽力、閱讀理解、函電寫作的教學內容,按質按量完成英語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應用的教學即可,而無須承擔思想政治的教學任務。二是教師忽視學生主觀需求、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要求,沒有將思政教育理念、知識內容,與警務英語課程知識體系形成融合,由此造成英語思政教學內容設置、教學實踐的滯后。
警官類院校法律文秘專業的警務英語教學開展,缺乏與其他院校、校外企業的雙向合作,通常僅僅依托現有的多媒體軟件、PPT 課件等網絡手段,進行警務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方式設置,卻沒有與其他警官院校合作,建立以慕課(MOOC)、微課、翻轉課堂為主的網絡線上平臺,使得警務英語實踐、教育資源共享的課程教學難以實現。
另一方面,限于校內財政資金匱乏、社會企業經濟效益考量的原因,警官類院校在警務英語課程中,沒有設置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訓室、實踐應用基地,教師也很少帶領學生開展“課程思政”的主題互動、交際與寫作實踐教學,導致警務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形式化嚴重、感知與實踐不足。
從現階段警務英語“課程思政”的組織與實踐教學來看,不少院校仍秉持著“灌輸講授式”的教育觀念,只是單純向學生講授教材理論知識、實踐案例內容。[3]首先,警務英語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搜集、整合,往往是對英語教材的政治理念、道德價值觀念進行講解,但警務英語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政治案例,更多為國外英語交際案例、傾向于歐美國家的思政理念,而在課堂思政資源的挖掘、整合與應用方面嚴重不足。
之后在警務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方式的設置上,沒有充分運用慕課(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網絡平臺,創設問題導向情境、在線演示教學、學生自主實踐、線上測驗、師生交互的教學執行環節,也未利用微博、微信、QQ 等社交媒介,與學生展開實時的思政交流、問題解答,使得警務英語課程的學生實踐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較差。
警務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評價,更多是集中于教師教學任務、學生考試成績的完成評價,屬于要素單一化、結果導向化的評價模式。如部分警官類院校未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教師網絡授課、線上測驗、演示實踐、交互研討的要素評價,也缺少對學生自主學習、思政意識、價值理念的習得性評價,使得警務英語整體性評價的思政導向、價值引領目標不明確。
警官類院校警務英語教材內容與課程思政教學資源之間的融合,能夠建構起以課程思政為導向的教學知識體系,明確警務英語課程的思政定位與發展。因而以專業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警務英語思政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的組織與創新,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意義:[4]
在警務英語課程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內容基礎上,引入警官類院校的思想政治通識課程內容,并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師資團隊,對學生展開網絡線上演示教育、課內外實踐交互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優化與完善現有的警務英語思政教學體系。
例如警官類院校實用警務英語課程的教學中,通過圍繞“警察職責和義務”的教育主題,可設置出與警察職業相關的英語詞匯、句式、語法等教學內容,包括“The Police Duties”“vocation”“Holy”“life value”“team spirit”等詞匯,并結合其所具有的“警察職責”“天職”“神圣的”“生命價值”“團隊精神”等漢語含義,能夠完整闡述警務英語的思想政治理念、職業教育理念。同時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網絡平臺,對學生開展警務英語“課程思政”在線演示講解,以及課外思想政治項目的交互實踐教學,也將革新現有課程的“灌輸講授”教學方式,豐富與鮮活英語課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實現警務英語教育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傳授、思想價值引領。
警務英語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遵循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指導文件,明確警務英語課程的教育定位,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整個教學流程之中,突出與增強警務英語的思政導向性。如教師通常在《警務英語綜合教程》《警察實用英語口語教程》《公安英語》《新世紀大學英語》《新視野英語教程》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政治理念,以及互聯網思想政治實踐案例,選擇有關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正法治、文明和諧的主題案例,將其融入具體的英語課程情境教學之中,在每個單元語篇中設置聽力、口語交際、閱讀理解的思想政治內容,對學生開展新時代“課程思政”主題的引導、指導教育,可大大轉變原有警務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導向作用,強化其所具有的思政價值導向、文化素質教育導向作用。
“立德樹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校法律文秘專業的警務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可實施英語專業理論與實踐、思想政治理念的協同教育。通過針對當下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英語專業學習情況,結合具體的英語聽力、口語交際、函電寫作內容,創新與完善現有的教材思政資源、課外思政實踐主題或案例,進行警務英語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案例的綜合性引導教學,能夠在充分保障警察學生英語專業理論知識、口語及寫作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時,深化學生的政治價值與信仰、思想道德素養,潛移默化地完成警務人員職業精神的塑造。
警官類院校法律文秘專業作為面向警務行政、刑事服務的專業,對于學生的思政價值理念、英語專業素質有著更高要求。[5]因此,本文以警官類院校《新起航警務英語綜合教程》教材為例,組織設置警務英語以“課程思政”為主的、系統化的教學實施流程:
警務英語教學知識體系的組織與完善,應圍繞著教材理論與實踐、學生認知需求等內容,搜集整合針對每單元課程主題的教學體系。如根據第一單元“Police Career Challenges”(警察職業挑戰)的教學主題,組織設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知識體系,包括Sacred(神圣的)、Glorious(光榮的)、Honorable(崇高的)、Pride(令人驕傲的)等英語詞匯,以及“Police is a worker whose main job is to protect the public.After six hours' questioning by the police the accused man confessed”等句式,闡述警察法律文秘專業的涉及方向、工作職責。
爾后在警務英語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上,則要根據警務工作的崗位技能要求,設置思政理念認知、知識與能力兩方面的目標。其中思想政治理念的人才培養目標,涵蓋了政治信仰、道德品質、警察職業素養的教學目標,要求警察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黨忠誠、公正執法,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知識與能力培養目標則包括警務英語法律相關術語、句式句型掌握,以及學生英語聽力、口語及翻譯交際、函電寫作能力塑造的教學目標,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政治理念認知、專業英語表達水平。
當前警務英語開設的思想政治課程,主要包括《警務英語綜合教程》《警察實用英語口語教程》《公安英語》等系列教材課,是由教師根據警務英語的工具屬性,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口語交際及寫作的講授教學。[6]這一情況下,教師可設置問題導入情境、主題在線講解、學生口語及寫作測驗的教學執行環節,創新與優化警務英語的“課程思政”內容、教學方式。
首先以“Can a police chief ask the court to reopen a case after he has been ordered by a higher court?”作為教學情境導入的問題,引導法律文秘警察學生思考本節課主題,以及與之相關的英語詞匯、句式表達,探討警察在這一情況下應具備的思想政治素質。
隨后由教師利用多媒體軟件、慕課在線教學平臺等渠道,引入“under torture”“confession”“be accused of”等詞匯或句式,對學生進行“警察職業挑戰”主題的在線講解,完成學生聽力、口語交際、函電寫作的在線測驗。同時帶領學生參加校內外的情境會話、警務英語主題交際活動,創新完善“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促進警務英語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警務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應用教學,須通過校校、校企之間的有效合作,充分利用多媒體軟件、慕課線上教學平臺、實踐實訓基地等課程服務設施,展開警務英語課程的主題教育、實踐應用教學,形成具有清晰目標、中心突出的實踐課程體系,達到警務英語“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效果。
根據《新世紀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一單元的“和諧”主題,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價值觀念,結合具體的“抗疫”“掃黑除惡”故事閱讀短文,制作出具有價值導向性、交互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抽取“difficulties”“hardships”“major obstacles”“belief” “resilience”“courage”等關鍵詞,引導學生進行詞匯造句、口語交際表達,參與到校外英語口語交際、寫作應用的實踐活動之中,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問題指導,以逐步培養與塑造起學生的愛國政治信仰、愛崗敬業精神,體現出警務英語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導向作用。
警務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評價,須圍繞有關課前、課堂與課后教學的全流程要素,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質量做出科學客觀評價。一是注重警務英語情境創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專業知識教育評價;二是結合課堂、課后警務實踐活動的開展,做出警務英語思政理念、法律法規、行政內容的教學評價,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政治理念的教學評價,并反思網絡思政教學資源引入與應用的不足問題,以客觀反映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
警務英語屬于大學英語專業的課程之一,通常在警務行政、刑偵、審判等的特定場合使用,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的指導意見,警務英語作為專門用途的英語課程,與《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新世紀大學英語》《新視野英語教程》之間具有緊密關聯性。因此,警官類院校的綜合素質警務人員的培養,包括法律文秘專業學生的思政理念培養,應在對當下警務英語學科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的組織設置分析的基礎上,引入網絡線上教學模式,以及課外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學理論知識、實踐應用案例,優化與創新“課程思政”的教學執行流程,從而保證警務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人才培養質量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