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波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要發揮廉潔教育基礎作用。廉潔作為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是新時代醫學生培養高尚道德情操應有的內容。醫學生作為醫療衛生領域未來的中堅力量,其廉潔品質、道德修養、精湛醫術關系著醫衛事業的發展。可見,開展醫學生廉潔教育是強化醫學生道德教育與培養醫衛領域優秀人才的必然要求。中醫藥文化植根于傳統文化沃土之中,是醫藥發展過程中積累形成的文化精髓[1],蘊藏著大量的廉德文化,其核心價值“仁、和、精、誠”不僅是中醫藥的根基與靈魂,而且是醫學生培育良好醫德與堅定廉潔信念的基礎。鑒于此,立足中醫藥文化特色,將醫學生廉潔教育與中醫藥文化充分融合,深入挖掘二者相通之處,研究兩者融合的價值與路徑,既有利于弘揚中醫藥廉潔文化,亦可助力提升醫學生廉潔教育的質量。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各種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廉潔文化與中醫文化一樣自古有之、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作為兩大文化財富,中醫藥文化與廉潔文化有眾多相似、相通、相融之處。
1.1.1 中醫與廉潔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談治國理政時常用到中醫術語,也經常將其用于防腐、治腐理論之中。例如,用治病來比喻治黨,要“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不管是作風建設,抑或反腐敗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均要求“加強源頭治理”,要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刻指出:“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可見,中醫藥文化倡導的“治未病”的預防觀念,“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養生特點,“出汗排毒、針灸通脈、猛藥去疴”等治療方法與“標本兼治,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敗觀念和廉潔文化內涵高度契合。
1.1.2 中藥與廉潔 中醫藥所蘊含的廉潔文化常常使人們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洗禮[2]。中草藥里也蘊含大量清廉元素,我們依其藥性、藥理、藥效作用,能夠深挖其廉潔寓意。比如,《本草綱目》記載,荷花能清心涼血、解熱解毒,以荷花來寓意廉潔,激勵人們潔身自好。比如“莫貪附翁金錢草,祛邪黃芪正氣湯”,黃芪能補氣升陽,常言道,正氣足則邪不可干,就好比我們全面從嚴治黨、注重廉政教育均旨在扶正祛邪。再比如,黃連良藥苦口,其利于心,寓意為不為清苦而貪,清泄世人貪欲之火。又如茯苓化濕寧心,樸實無華,堅守凈土,啟示我們在崗位上要無私奉獻、謙虛謹慎、堅守初心。
1.2.1 目標同向 中醫治病最突出的特點是注重防患于未然,具體表現為未病先防、欲病防作、已病防變、瘥病防復。可以說,“治未病”中醫藥預防理念,是中醫的獨有思想。《素問·上古天真論》說道“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未病先防”的思想,重在加強平時的精神調攝和內養正氣[3],這與廉潔教育中的“強化源頭治理”目標相同。大學的目的在于把普通學生教育成為有文化修養、具備優秀專業技能的人[4]。就高等中醫藥院校而言,培養醫學人才強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開展醫學生廉潔教育可以促使學生養成廉潔醫德信念,提高其抵御各種不良誘惑的能力,是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重要舉措。
1.2.2 內涵契合 從古至今,凡成蒼生大醫者,無一不具有高尚品德、高超醫術與高度責任心,強調“醫乃仁術”“大醫精誠”[5]。中醫藥文化價值內核“仁、和、精、誠”是每一個醫學生學醫的出發點,是職業道德教育的特色資源,其對于醫學生加強道德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文化自信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樣,醫學生廉潔教育的開展也正是通過“醫乃仁術、以人為本”等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促使醫學生不斷強化廉潔自律,筑牢思想防線,規范自身行為,營造以廉為榮、廉潔行醫的文化氛圍。這與中醫藥文化內涵契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1.2.3 方法趨同 中醫講求辨證施治,即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經望、聞、問、切四診收集辯證素材,進而分析綜合,以辨別疾病,探求病因,確定病位,預測疾病發展趨勢的一種診斷方法[6]。換言之,必須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進行個體化診療和施護。廉潔教育同樣注重以人為本,尊重醫學生個性,在“望”上,明確教育目標和要求;在“聞”上,學會傾聽,了解現狀;在“問”上,俯下身體,尋求解決問題良策;在“切”上,找準問題癥結所在,對癥下藥[7]。可見,中醫辨證施治的診療手段和“望聞問切”四診法與醫學生廉潔教育注重結合高校特點,遵循教育與人才培養規律等方法相統一。
1.2.4 思維相通 中醫藥文化思想核心為“整體觀念”,即人體由臟腑、經絡、氣血等組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經絡聯結成一個表里相連、上下溝通、互相制約、協調共濟的統一體[8],這與醫學生廉潔教育存在相通之處。醫學生廉潔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教師發揮教育作用,還需要紀檢、學工、教務、團委、宣傳等相關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才能政令暢達,協調一致,充分體現廉潔教育的整體效果。
中醫藥文化融入醫學生廉潔教育,不僅能有效促進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傳播,還能突出中醫藥特色的校園廉潔文化,提升廉潔教育質量,深刻影響醫學生的思想品質與學習行為,對增強醫學生拒腐防變免疫力、形成崇尚廉潔的社會氛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積極推動作用。
作為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的中醫藥文化,蘊含深厚的仁者愛人、誠信篤實、崇廉尚廉等思想及豐富的澄神守中、正心修身、崇德向善的歷史智慧,成為醫學生加強修養、端正品行的重要文化資源。通過弘揚中醫藥文化,吸取其精髓,能豐富中國特色廉潔文化內涵,使醫學生廉潔教育實踐更具有創新性、實效性。
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落在年輕一代身上。新時代醫學生要從思想上樹立廉潔觀念,在行動上做到清正廉潔,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長,自覺擔負起歷史使命。高校是“拔節孕穗”的重要一站,醫學生將從這里走出校門、步入社會,承擔更大的責任[9]。醫學生作為醫衛事業主力軍,正處在正確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鑒于此,高校應抓住他們人生這一性格品質定型的重要階段開展廉潔教育,結合其職業特點融入中醫藥文化特色,為其提前接種好“廉潔”疫苗,促使醫學生增強廉潔意識,培養廉潔習慣。可以說,這是提升醫學生拒腐防變免疫力的有力之舉,亦是從源頭預防腐敗的關鍵之舉,更是引導醫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之舉。
廉潔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重點培育的道德和價值觀念,其出發點與落腳點均為了消除社會不良風氣,引領全社會成員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進步,凝心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廉潔文化與中醫藥文化中所蘊含的以人為本精神、心懷至誠思想、和諧發展追求、清正廉潔的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體現的人文關懷高度一致,與其所倡導的文明、和諧、平等、公正、誠信、友善等要求高度契合。廉潔教育作為一種道德誠信教育,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道德誠信基礎。高等中醫藥院校對醫學生積極開展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的廉潔教育,有利于引導醫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向上向善的價值取向和敬廉崇潔的思想品質,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實踐者和受益者,進而帶頭弘揚中醫廉潔文化,感悟道德、樹立新風,有助于形成崇尚廉潔的社會氛圍。
中醫藥文化蘊含的豐富思想成為其與醫學生廉潔教育融合的契合點。借鑒和運用中醫思想,從廉潔教育的目標、內容、形式和機制等方面探索中醫文化與醫學生廉潔教育的融合路徑,不僅能在中醫藥文化意蘊中尋求共通之處,而且能使醫學生廉潔教育實踐有所創新,推動廉潔教育發展。
開展醫學生廉潔教育,要注重價值引領,而非單一的理論灌輸;要注重學生廉潔能力養成,而非單純的道德認知;要注重廉潔教育的實際可操作性,而不是僅限于框架構想[10]。如此,才能有效保障廉潔教育的科學性。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仁、和、精、誠”,即醫心仁、醫道和、醫術精、醫德誠[11],蘊含著豐富廉潔內涵,為醫學生廉潔教育提供了特有的實施載體。因此,高等中醫藥院校在高度重視醫學生廉潔教育的同時還要注重中醫藥文化中廉潔教育價值的運用,充分發揮中醫藥文化內核的價值滲透力。一是深入挖掘、運用中醫藥文化蘊含的廉潔教育資源,結合“治未病”中醫預防理念,突出教育的預防功能,多學科、多方式、多渠道利用教育資源對醫學生進行廉潔教育;二是將廉潔教育內容納入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充分結合入學教育、職業規劃教育、思政教育、畢業教育等,合理安排、逐步實施。教師還要將廉潔教育內容適時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同時融合醫學專業特色和中醫藥文化思想內涵,提高醫學生廉潔意識和廉潔能力。
醫學生廉潔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環,需要結合學生特點,落實中醫藥文化的傳播發展。通過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內涵,打造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的廉潔教育內容,樹立中醫藥廉潔教育品牌,講好中醫藥廉潔故事,增強醫學生廉潔教育的實效性。(1)以中醫典故名篇引導學生樹立廉潔意識。如“杏林清風”勉勵醫學生在未來從業中保持清廉,不忘初心;“諱疾忌醫”啟示放任微腐敗發生終會鑄成大錯,提醒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2)用富含清廉寓意的中藥知識科普、中藥廉政詩賦及廉潔誓詞等內容增強廉潔教育的生動性。針對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具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教育提醒,引導學生形成廉潔自覺。(3)從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引用中醫理論術語闡述清廉思想的節選等,呈現中醫文化中蘊含的清廉基因,教育引導醫學生堅定廉潔意志。
根據中醫觀點,疾病的治療需望、聞、問、切,因時、因地、因人制宜,辨證施治,才能取得預期的治療效果。醫學生廉潔教育同樣需借鑒中醫方法,遵循教育規律,因時、因地、因人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提高醫學生廉潔教育的針對性[12]。(1)因時:與時俱進充分運用網絡載體開展廉潔教育。在互聯網時代,利用好“學習強國”等平臺中優質的清廉文化教育資源,借助微信群、QQ群等與醫學生一起品讀清廉故事、中醫典故,學習中醫廉潔文化理論,探討廉潔文化建設的成就。醫學生廉潔教育應在綜合運用文件、報紙、口述、圖片以及影像等多種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呈現方式,充分激發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因地:用好實踐教學平臺,課內與課外相融通。既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創新教學方法,如利用“雨課堂”“智慧樹”等在線學習平臺與學生開展互動,利用探討式教學、教師微課話廉潔等方式使“廉潔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同時還要延伸課堂教學,以校園文化活動為契機,帶領學生參觀廉潔文化教育基地,鼓勵學生結合醫學專業進行“廉潔文化”主題的微電影拍攝。在“三下鄉”“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中,開展靈活多樣的廉潔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3)因人:參照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分析學生特點,明確廉潔教育重點,確保工作落到實處。針對大一新生,可結合思想道德與法治等思政課開展醫德教育,借助思政課實踐活動開展醫學生誓詞宣誓活動,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德規范融入醫學生日常學習與工作中,促使其樹立廉潔意識。針對高年級醫學生,還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法治、心理與誠信教育,強化其廉潔意識。同時在專業臨床學習與實驗實訓課中,帶教教師通過教育教學,牢固樹立醫學生大醫精誠的醫德觀,從而助其堅定廉潔意志。對于畢業生,通過在就業教育中融入中醫廉潔教育,將中醫藥行業的國醫大師、道德模范等請進校園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醫學生向榜樣學習。
醫學生廉潔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借鑒中醫整體思維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制度保障、強化教師隊伍等方面推動機制建設,以提升其系統性。首先,構建開展廉潔教育的領導體制,著重抓好相關工作任務的分解,形成上下聯動、各負其責、通力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確保廉潔教育有效開展。具體而言,按照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要求,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部門與學生工作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及其他相關工作部門各負其責,廣大干部師生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其次,將廉潔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納入思政教學體系,列入人才培養的整體規劃,并配套設置廉潔教育考評機制,督察廉潔教育全過程,及時反饋效果,以保障醫學生廉潔教育落到細處;同時要倡導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增強師生責任意識,營造人人崇尚廉潔的文化氛圍。最后,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充分激活教師的內在動力,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與示范作用。要鼓勵并支持教師開展有關廉潔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同時注重對教師開展有關中醫廉潔文化以及職業素養教育的培訓,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大力提升教師的師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