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游 石玉林
(江西省于都縣人民醫(yī)院 于都 342300)
據最新數據報道,全球肺結核新患病患者高達990 萬例,發(fā)病率127/10 萬,肺結核仍然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而我國為肺結核高發(fā)國家,其患病率為66/10 萬,位居全球第三[1~2]。咳嗽、噴嚏及說話時含結核菌的分泌物形成飛沫傳播,早篩、早診及早治為控制肺結核傳播、發(fā)展的重點,臨床中治療肺結核主要以含利福平為主的四聯方案,對結核分枝桿菌抑制明顯,但持續(xù)性治療耐藥風險高,藥物毒副作用大,對咳嗽癥狀的控制較小[3~4]。近年來大量研究發(fā)現中藥在輔助肺結核治療時,可控制其癥狀,提高病灶吸收率[5]。肺結核歸屬于中醫(yī)學中的“肺癆、癆病”,因此常見干咳、少痰、咳聲短促并帶黏痰,因此抗癆基礎上,需配合止咳藥物[6]。克咳片有止咳、定喘、祛痰之功效,其為《傷寒論》麻杏石甘湯加位制成[7]。現代藥理學已證實,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止咳及平喘之效。林琳等[8]學者將其應用于治療支氣管炎發(fā)現其效果較好,且不良反應少。本研究在西醫(yī)四聯療法基礎上聯合克咳片治療肺結核,觀察其肺功能、炎癥因子及病灶吸收率,探討克咳片聯合四聯療法治療肺結核的機制,為臨床治療肺結核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 6 月醫(yī)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68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4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3例;年齡 29~69 歲,平均(47.54±5.17)歲;吸煙史:12例;病變部位:左肺 17 例,右肺 9 例,雙肺 8 例;結核類型:浸潤型18 例,纖維空洞型16 例;并發(fā)癥:高血壓 5 例,糖尿病 6 例。觀察組男 19 例,女 15 例;年齡28~71 歲,平均(48.74±5.29)歲;吸煙史:9 例;病變部位:左肺15 例,右肺10 例,雙肺9 例;結核類型:浸潤型15 例,纖維空洞型19 例;并發(fā)癥:高血壓5例,糖尿病6 例。兩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編號:YDXYY2019-026)。納入標準:符合《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9]、《肺結核中西醫(yī)診斷治療學》[10]中疾病標準;均為首次確診,經痰涂片、痰培養(yǎng)為結核分枝桿菌陽性,影像學觀察肺部結核病變顯著;典型咳嗽癥狀,伴干咳少痰、咳聲短促;尚未采取過任何治療;遵醫(yī)行為良好,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包括肺水腫、肺炎、肺部感染、肺癌、哮喘等所致的咳嗽;合并嚴重臟器病變,如腎衰竭、肝纖維化等;伴免疫系統(tǒng)疾病,如肺出血-腎炎綜合征等;合并其他部位結核;真菌、細菌或其他細菌所致肺部感染;精神、認知功能等多方面異常;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調整方案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四聯療法治療。強化期用藥:異煙肼片(國藥準字H21022350)0.3 g/次,1次 /d,利福平片(國藥準字 H34023487)0.45 g/次,1次/d,鹽酸乙胺丁醇片(國藥準字H21022349)0.75 g/次,1 次 /d,吡嗪酰胺片(國藥準字 H44020947)1.5 g/次,1 次/d,治療2 個月;鞏固期用藥:異煙肼0.3 g/次,1 次 /d,利福平 0.45 g/次,1 次 /d,治療 2 個月,總共治療4 個月。觀察組在四聯療法(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的基礎上聯合克咳片(國藥準字Z20050690)治療,克咳片 2 片 / 次,2 次 /d,總共治療4 個月。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參考《肺結核中西醫(yī)診斷治療學》中療效判斷。顯效:咳嗽癥狀轉歸,經痰液涂片檢查結果為陰性,病灶及空洞全部吸收;有效:輕微干咳,經痰液涂片檢查結果為陰性,病灶及空洞縮小≥50%;無效:涂片結果仍為陽性,咳嗽癥狀、病灶及空洞未見明顯變化。病灶吸收率:于入院時及治療4 個月后行胸部CT 掃描評估病灶吸收情況。顯著吸收:病灶直徑明顯變小,空洞表現顯著較入院時閉合≥50%;吸收:病灶直徑明顯變小,空洞表現顯著較入院時閉合介于1%~49%;無變化:觀察到無論是直徑還是空洞均未見任何改變。肺功能:于入院時及治療4 個月后,行肺功能檢查,比較1 s 用力呼吸量 /用力肺活量(FEV1/FVC)、肺活量(FVC)及用力呼氣峰值流速(PEF)。炎癥因子:于入院時及治療4個月后抽取晨起肘部空腹靜脈血5 ml,經離心處理獲得上清液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 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降鈣素原。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包括胃腸反應、過敏性皮疹、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06%,高于對照組的76.4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病灶吸收率比較 觀察組病灶吸收率為94.11%,高于對照組的70.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病灶吸收率比較[例(%)]
2.3 兩組肺功能比較 入院時兩組FEV1/FVC、FEV、PEF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個月后,兩組 FEV1/FVC、FEV、PEF 較入院時升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
注:與同組入院時相比,*P<0.05。
PEF(L/min)入院時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FEV1/FVC(%)入院時 治療后FVC(L)入院時 治療后34 34 t P 62.39±8.71 61.17±8.63 0.580 0.564 85.39±14.32*73.81±12.18*3.592 0.001 1.82±0.37 1.77±0.35 0.572 0.569 3.75±0.58*2.64±0.49*8.524 0.000 64.19±9.13 63.47±8.37 0.339 0.736 85.17±13.25*76.62±12.46*2.741 0.008
2.4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 入院時兩組C 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降鈣素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個月后兩組C 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 水平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降鈣素原無明顯變化(P>0.05),且觀察組C 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降鈣素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

表4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
注:與同組入院時相比,*P<0.05。
0.23±0.05*0.24±0.04*0.911 0.366降鈣素原(ng/ml)入院時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C 反應蛋白(mg/L)入院時 治療后白細胞介素 -6(ng/L)入院時 治療后34 34 t P 26.42±3.37 27.81±3.93 1.566 0.122 11.28±2.17*19.71±3.84*11.144 0.000 15.34±2.34 16.12±2.57 1.309 0.195 7.47±1.68*12.88±2.47*10.560 0.000 0.25±0.06 0.23±0.04 1.617 0.111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胃腸反應1 例,過敏性皮疹2 例,肝功能異常1 例,總發(fā)生4 例;對照組中胃腸反應2 例,過敏性皮疹1 例,肝功能異常3 例,腎功能異常1 例,總發(fā)生7 例。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76,P=0.323)。
早期、規(guī)律及適量治療是抗結核基礎原則,以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為主的常用四聯方案,雖對疾病具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對胃腸道、肝功能、腎功能等方面損害較大,是影響抗結核治療中斷的重要原因。咳嗽癥狀是傳播肺結核的關鍵途徑之一,部分患者會在治愈或病灶初步控制下,由于肺結核感染造成的空洞、支氣管擴張等導致持續(xù)性咳嗽[11]。中醫(yī)學中辨證理論將肺結核歸于“肺癆、癆病”,其發(fā)病機制為陰虛肺熱、肺陰虛,肺失清肅而咳嗽、氣短,肺絡損傷而咯血、痰血,因此該病臨床中伴干咳、少痰、咳聲短促、痰中帶血等癥狀[12]。因此臨床中除抗結核分枝桿菌及控制病灶外,還應有效止咳。
本研究在四聯療法基礎上給予克咳片,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06%,高于對照組的76.47%(P<0.05);觀察組病灶吸收率為94.11%,高于對照組的70.59%(P<0.05),表明克咳片聯合四聯療法治療效果更好,可控制咳嗽癥狀,更快促進病灶吸收。克咳片為名方“麻杏甘石湯”通過“材相制、氣味相洽”改制為片劑,其中成分為:麻黃、罌粟殼、苦杏仁、石膏、萊菔子、桔梗、甘草等,具有改善肺熱喘咳、化痰之效。麻黃、苦杏仁為君藥,可增強肺部功能、疏解表里、化痰、止咳散血;桔梗為臣藥,可宣肺止咳;萊菔子可祛痰、定喘;罌粟殼斂肺,可改善久咳,為佐藥;甘草為使藥,調和諸藥。有臨床報道克咳片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發(fā)現,患者咳嗽、咳痰及氣短單項癥狀顯著改善,同時肺功能也得到改善[13]。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觀察組FEV1/FVC、FEV、PEF 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克咳片輔助四聯療效不僅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其病灶吸收,還能提高肺功能。一項哮喘實驗發(fā)現克咳片能夠調節(jié)氣道高反應性,調節(jié)肺部組織胞間黏附分子,從而發(fā)揮改善肺功能的效果[14]。
現代藥理學研究指出,麻黃堿可刺激呼吸道血管收縮,改善其血管壁功能;而麻黃的水溶性提取物可有效潤肺止咳;苦杏仁苷在機體中分解為氫氰酸,其對呼吸中樞具有良好的抑制性,可調節(jié)呼吸運動,調節(jié)肺功能而鎮(zhèn)咳。麻黃堿不僅具有抗病毒感染之效果,還具有一定抗炎功能,偽麻黃堿可有效抑制肺心病大鼠炎癥。現代藥理學還發(fā)現,罌粟殼同樣具有抗炎功效[15~16]。肺結核患者隨病情發(fā)展,免疫功能失衡的同時會出現大量炎癥細胞因子異常。如白細胞介素-6 為肺結核患者中常見的異常上調炎癥因子,肺結核發(fā)生與白細胞介素-6 上調密切相關;C 反應蛋白作為急性相蛋白,是公認反映結核治療的客觀指標,在炎癥控制后C 反應蛋白表達明顯下調[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C 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降鈣素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克咳片可調節(jié)機體炎癥,輔助四聯療法藥物加快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肺部功能轉好。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76,P=0.323),可能與兩組均采取四聯療法治療有關,患者均面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克咳片對四聯療法藥物所致不良反應,并未有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肺結核患者采用克咳片聯合四聯療法方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病灶吸收率較好,肺功能得到調節(jié),平衡了機體紊亂的炎癥狀態(tài),并未明顯增加新的藥物不良反應。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為單中心研究,目前治療效果僅具有醫(yī)院代表性,其區(qū)域代表性仍需進一步采取多中心、大樣本方案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