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民
(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人民醫院 安義 330500)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頸椎病類型,近年來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表現出年輕化,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臨床治療方案主要為營養神經、消炎、頸椎牽引等,但多為對癥治療,停藥后癥狀易反復,或長時間服藥易產生較多的不良反應,遠期效果不佳[2]。中醫將椎動脈頸椎病歸入“項痹、頭痛”等范疇,根據“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采用督脈論治,又因病位在頸部,與頭部等存在密切聯系,僅采用督脈論治無法從根本上去除病機,需結合其他中藥共同干預[3~4]。桂枝芍藥知母湯始載于《金匱要略》,具有祛風除濕、通陽散寒之效,與疏經通督推拿手法共同干預,可更好地發揮作用[5]。本研究將疏經通督推拿手法聯合桂枝芍藥知母湯應用于椎動脈型頸椎病氣滯血瘀證患者治療中,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安義縣人民醫院收治的氣滯血瘀證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72 例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6 例。研究組男 20 例,女 16 例;年齡 35~78 歲,平均(56.59±2.41)歲;病程3 個月至3 年,平均(1.61±0.30)年。對照組男19 例,女17 例;年齡35~78 歲,平均(56.61±2.46)歲;病程 3 個月至 4年,平均(1.62±0.31)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19-A12)。
1.2 診斷標準 西醫符合《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6]中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標準,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暈等臨床癥狀,旋頸試驗呈陽性,經影像學檢查可見椎體間關節明顯異常;經彩超檢查可見雙側或單側的椎動脈存在明顯的供血不足現象。氣滯血瘀證符合《中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相關診斷標準,表現如下:痛點固定不移、頸項強痛、患肢麻木、動則疼痛加劇,舌質淡紅,苔黃,脈弦澀。
1.3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35~78 歲;病例資料齊全;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伴有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既往存在頸部手術史;凝血及造血功能異常;已接受臨床常規治療,如牽引、藥物治療等;病例資料缺乏;意識障礙。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西醫治療,口服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國藥準字 H31020418),1 粒 /次,1 次 /d。對照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疏經通督推拿手法治療:指導患者保持側臥位,充分放松肌肉,對雙側頸部組織及肌肉進行揉法按摩,并采用分筋理筋及提拿的手法按摩患者肩背部。按夾脊穴、雙側風池穴、頸百勞穴,按壓完畢后再行頸部拔伸。隨后更換體位至仰臥位,操作者位于患者頭端,雙腳踩緊床板,上身向前傾,右手將患者下頜握住,左手托握住枕部,按照前后方向進行拉動,20 min/次,1 次/d,連續治療4周。在對照組基礎上,研究組聯合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組方:桂枝 12 g、芍藥 9 g、麻黃 12 g、生姜 15 g、白術 15 g、知母 12 g、防風 12 g、附子(炮)10 g、延胡索 9 g、當歸 15 g、桃仁 10 g、臺烏 12 g、紅花 10 g、甘草6 g,用水浸泡上述藥物30 min,隨后大火煎煮至沸騰后轉小火繼續煎煮,最后取汁200 ml 服用,分早晚2 次服用,1 劑/d。連續服用4 周。
1.5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臨床治愈,患者眩暈、頸部疼痛等癥狀及體征均全部消失,頸椎生理曲度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眩暈、頸部疼痛等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頸椎生理曲度基本正常;有效,患者眩暈、頸部疼痛等癥狀及體征好轉,頸部生理曲度等好轉;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總有效率=臨床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評估患者頸項強痛、動則疼痛加劇、痛點固定不移、患肢麻木癥狀積分,按癥狀嚴重程度計為0 分、2分、4 分、6 分,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3)比較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采集5 ml 清晨空腹靜脈血,測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4)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GQOL-74量表評估,共包括4 個維度,每個維度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6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頸項強痛、動則疼痛加劇、痛點固定不移、患肢麻木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患肢麻木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頸項強痛治療前 治療后動則疼痛加劇治療前 治療后痛點固定不移治療前 治療后36 36 t P 4.83±0.54 4.85±0.56 0.154 0.878 1.34±0.43 2.45±0.44 10.825 0.000 4.76±0.56 4.72±0.59 0.295 0.769 1.20±0.40 2.31±0.39 11.921 0.000 4.52±0.49 4.50±0.47 0.177 0.860 1.08±0.32 1.75±0.36 8.346 0.000 4.21±0.48 4.19±0.45 0.182 0.856 0.92±0.13 1.28±0.23 8.175 0.000
2.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全血高切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血漿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36 36 t P 6.22±1.58 6.23±1.49 0.028 0.978 4.10±0.88 5.16±1.02 4.721 0.000 14.62±1.85 14.68±1.87 0.089 0.929 8.24±0.24 9.86±0.49 17.814 0.000 2.04±0.16 2.08±0.19 0.966 0.337 1.50±0.21 1.73±0.20 4.759 0.000 4.49±0.19 4.46±0.23 0.603 0.548 2.14±0.11 3.26±0.18 31.855 0.000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生理功能、心理狀態、社會關系、物質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物質生活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n 生理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心理狀態治療前 治療后社會關系治療前 治療后36 36 t P 51.86±3.58 51.90±3.60 0.047 0.962 72.59±3.60 62.48±3.52 12.048 0.000 61.16±3.68 61.19±3.54 0.035 0.972 75.94±3.59 64.29±3.50 13.942 0.000 62.24±3.59 62.30±3.62 0.071 0.944 78.69±3.62 65.31±3.47 16.010 0.000 66.20±3.68 66.39±3.71 0.218 0.828 87.46±3.29 76.25±3.08 14.924 0.000
現代醫學認為,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椎間連接失穩、頸椎曲度變形、頸椎骨質增生等因素相關,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可對椎動脈及周圍神經叢造成壓迫及刺激,導致管腔狹窄或痙攣,引發椎動脈供血不足后出現頭暈等臨床癥狀。鹽酸氟桂利嗪為選擇性鈣離子拮抗劑,作用原理在于通過阻滯過量的鈣離子進入細胞,避免細胞內鈣離子的負荷過大,有助于改善神經元代謝及促進腦部微循環的改善,但患者需長時間用藥,停藥后癥狀反復,遠期效果不佳[8~9]。
中醫認為椎動脈型頸椎病病機在于風、痰、瘀、虛四個方面,其中瘀不僅僅是病因,也是病理產物,是導致該病發生的直接原因。因肝郁化火,可引動內風,故發眩暈,又因肝主藏血,為一身氣機之樞紐,當肝氣郁結,則會導致瘀血停滯;當肝火內灼,則煉血成瘀。依據津血同源的理論,痰濕內生與瘀血間存在密切聯系,兩者共為病理產物,使得氣機阻滯。在肝腎虧虛、血虛、脾虛、氣虛等共同作用下導致精微無法上榮于腦,髓海失養而發生目眩頭昏。無論何種虛的存在,均可導致血瘀[10~11]。因此臨床治療應從瘀論治,兼以平肝熄風、豁痰開竅、補益肝腎。
疏經通督推拿手法是依據中醫經絡學說發展而來,具有溫經散寒、行氣祛瘀之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各種不適癥狀,且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等優勢。按壓風池穴可加快頸部血液循環,緩解頸部肌肉痙攣;按壓夾脊穴能夠促進局部組織及微循環的改善,調節交感神經及脊神經的作用,有助于改善頸部功能的效果;頸百勞穴可活血祛瘀、通絡止痛。諸穴合用,有助于促進炎癥好轉,促進棘突關節功能及結構的恢復[12~13]。桂枝芍藥知母湯具有行氣止痛、通陽行痹、活血化瘀之效,方中桂枝溫經通脈、助陽化氣;芍藥平肝抑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麻黃宣肺平喘、發汗解表;生姜溫中止痛;知母滋陰降火、清熱除煩;防風祛風解表、除濕止痛;附子散寒止痛、補血助陽;延胡索、臺烏行氣止痛;紅花、桃仁活血化瘀;當歸活血補血;白術、甘草調和營衛[14]。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15],白芍具有鎮痛、抗炎的功效,其組成成分芍藥苷具有較好的解痙效果;桃仁提取物能夠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且其水煎劑還可鎮痛抗炎;當歸中的多糖成分能夠清除機體內氧自由基,并可鎮痛、抗炎、抗氧化;紅花可促進周圍血管擴張,具有較好的鎮靜、鎮痛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各中醫證候積分、各血液流變學指標均較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較高。充分說明疏經通督推拿手法聯合桂枝芍藥知母湯的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疏經通督推拿手法聯合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氣滯血瘀證,能有效緩解患者各臨床癥狀,改善血液流變學狀態,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