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沼萍 陳慧 林娜 郭凱琳
(江西省吉安市安??h人民醫院 安福 343200)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屬于臨床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主要表現為肢體感覺異常及疼痛麻木,易導致糖尿病足[1],致殘率及再入院率高,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2]。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案控制病情進展、改善臨床癥狀為治療關鍵[3~4]。本研究選取DPN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硫辛酸注射液靜脈滴注聯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肌內注射治療DPN 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安??h人民醫院于2020 年1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84 例DPN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單雙抽簽方式分為對照組(n=42)和研究組(n=42)。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號:KB20200122)。研究組男 24 例,女 18 例;年齡50~72 歲,平均(61.84±4.11)歲;糖尿病病程 4~11年,平均(7.14±2.48)年。對照組男 26 例,女 16 例;年齡 51~71 歲,平均(60.81±4.10)歲;糖尿病病程3~12 年,平均(7.12±2.44)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經實驗室檢查、臨床癥狀確診為DPN[5];入院時精神狀態正常、生命體征平穩;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合并腦部病變者;存在大出血傾向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礙類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硫辛酸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6403)治療。將硫辛酸注射液0.6 g 與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靜脈滴注,1 次/d。研究組給予硫辛酸注射液靜脈滴注聯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療。硫辛酸注射液治療方式及用藥劑量與對照組相同,注射用胰激肽原酶(國藥準字H19993108)肌內注射,40 U/次,1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臨床癥狀較前明顯改善,膝腱反射恢復正?;蜉^前明顯改善,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恢復至正常水平或提升>5 m/s;有效:臨床癥狀、膝腱反射皆較前明顯好轉,MNCV 和 SNCV 提升 2~5 m/s;無效:未達上述標準[6]??傆行?顯效+有效。(2)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采用神經病變癥狀問卷(TSS)評估,共 4 項(疼痛、麻木感、燒灼感、感覺異常),每項5 分,總分20 分,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重。(3)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的患肢神經傳導功能。采用肌電圖檢測患者腓總神經、正中神經SNCV 與MNCV。(4)對比兩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疼痛、燒灼感、麻木感以及感覺異常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
感覺異常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疼痛治療前 治療后燒灼感治療前 治療后麻木感治療前 治療后42 42 t P 2.84±0.39 2.82±0.44 0.220 0.826 2.10±0.32 1.41±0.21 11.683 0.000 3.08±0.55 3.09±0.54 0.084 0.933 2.32±0.48 1.02±0.21 16.080 0.000 3.21±0.52 3.19±0.50 0.180 0.858 1.98±0.34 1.41±0.24 8.876 0.000 3.16±0.64 3.15±0.59 0.074 0.941 2.21±0.52 1.34±0.32 9.234 0.000
2.3 兩組患肢神經傳導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腓總神經、正中神經SNCV 及MNCV 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腓總神經、正中神經SNCV 及 MNCV 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肢神經傳導功能比較(m/s,)

表3 兩組患肢神經傳導功能比較(m/s,)
腓總神經SNCV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正中神經MNCV治療前 治療后正中神經SNCV治療前 治療后腓總神經MNCV治療前 治療后42 42 t P 40.23±3.87 40.42±3.75 0.228 0.820 43.31±4.47 46.85±4.52 3.609 0.001 38.74±3.62 38.76±3.74 0.025 0.980 41.25±4.01 45.02±4.12 4.250 0.000 38.32±3.48 38.41±3.47 0.119 0.906 40.57±4.21 43.51±4.68 3.027 0.003 36.41±3.38 36.49±3.36 0.109 0.914 40.72±3.41 43.84±3.67 4.036 0.000
2.4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期間,僅對照組出現1 例輕微皮疹,停藥后皮疹消失,其他患者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DPN 是糖尿病常見的一類慢性并發癥,且呈緩慢進行性加重,起病隱匿,不容易被診斷,當病情進展至晚期時,可增加治療難度。部分患者可因外傷、感染等出現糖尿病足,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7]。相關數據調查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數日益增長,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已達7.03 億。中國糖尿病患病率約為10.4%,糖尿病病程25 年者DPN 患病率為50%[8]。有關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在高糖狀態下對神經內膜產生刺激,氧化應激產物得不到有效清除,進而對神經組織產生細胞毒性作用,影響線粒體功能,增加神經損傷程度[9~10]。近幾年,許多學者認為糖尿病合并癥的共同發病機制為線粒體活性氧的蓄積以及氧化損傷,目前臨床治療DPN 也多從該角度出發[11~12]。
硫辛酸注射液是強氧化劑,在體內可形成還原型二氫硫辛酸,繼而刺激多種抗氧化劑代謝循環形成再生循環,達到對機體的抗氧化功效,臨床在DPN 治療中該藥物主要用于病變所引發的感覺異常,且不良反應發生風險相對較低[13~14]。硫辛酸注射液的特點為對脂質氧化的抑制作用明顯,可加快神經營養血管的血流量與流速,增加神經細胞活性,以提升對血管內皮因子的保護作用[15]。注射用胰激肽原酶主要用于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治療,通過促使激肽原降解至激肽,使血漿中激肽水平升高,在與常規治療聯用后,能夠促進前列腺素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降低血栓在毛細血管中的生成率,達到對腎功能的保護[16]。在硫辛酸注射液治療基礎上聯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肌注治療,可有效激活體內激肽系統,調節激肽水平,繼而改善機體外周血液狀態及微循環,達到降低血液黏度,糾正神經細胞的缺血、缺氧狀態的目的,最終改善患者運動及感覺神經功能[17]。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P<0.05);治療后,研究組臨床癥狀(疼痛、燒灼感、麻木感、感覺異常)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表明硫辛酸注射液靜滴聯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肌注治療DPN 臨床效果確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疼痛等癥狀。分析原因為:硫辛酸注射液中的金屬離子能夠與其他抗氧化劑相互作用,并有效維持機體的抗氧化活性,在該基礎上增加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能夠輔助糾正細胞缺氧狀態,加速神經修復[18]。同時,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患肢神經傳導功能MNCV、SNCV 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用藥可進一步改善患者患肢神經傳導速度功能。究其原因為:注射用胰激肽原酶屬于絲氨酸蛋白酶,具有改善血管通透性、腎臟微循環的作用,同時該藥物能夠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并降低血栓形成率,與硫辛酸注射液的降糖、降壓作用相互協同;此外,治療期間,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合用藥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硫辛酸注射液靜脈滴注聯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肌注治療DPN 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麻木感、疼痛等臨床癥狀,改善神經傳導功能,且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具有一定的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