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水香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人民醫院 贛州 341100)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急癥之一,主要指胃、食管等部位發生的出血,患者多伴有血便、嘔血、黑便、貧血、發熱等癥狀。老年人通常伴有多種基礎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情發展較為復雜,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可因大量出血引發休克,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2]。藥物治療、三腔氣囊管壓迫止血法以及內鏡治療是臨床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三腔氣囊管壓迫止血法是以往治療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但短期出血率較高;內鏡下鈦夾治療近年來已被廣泛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針對性強、止血效果好等優點,但也存在再出血風險,多配合藥物應用[3~4]。泮托拉唑鈉、奧美拉唑鈉是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藥物[5]。本研究選取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聯合內鏡鈦夾治療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贛縣區人民醫院 2021 年1 月至 2022 年8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 例。觀察組男18 例,女22 例;年齡60~80 歲,平均年齡(68.01±2.52)歲;體質量43~74 kg,平均體質量(58.31±3.69)kg;出血量 621~1 131 ml,平均(875.31±254.65)ml;復合性胃潰瘍 10 例,胃潰瘍18 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2 例;病程1~15 d,平均(7.31±1.15)d。對照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59~80 歲,平均年齡(67.89±2.45)歲;體質量 45~77 kg,平均體質量(59.13±3.19)kg;出血量 610~1 100 ml,平均(845.31±250.72)ml;復合性胃潰瘍 10 例,胃潰瘍19 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1 例;病程1~15 d,平均(7.28±1.1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倫理審批號:2021LY-1213)。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相關診斷標準[6];糞便隱血實驗結果顯示陽性;伴有頭暈、心悸、便血、嘔血等癥狀;出血量>500 ml;患者同意參與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全者;合并肝、腎異常或伴有器質性疾病者;患有血液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有過敏史者;肝硬化、腫瘤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腦疾病患者;依從性較差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內鏡下鈦夾治療,先行內鏡觀察,明確出血位置,將鈦夾持放器插入內鏡活檢鉗通道,深壓出血部位,鈦夾病灶及周圍組織,然后收緊鈦夾后截斷血流,根據患者出血情況調整鈦夾數量,待無出血現象則退出內鏡。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國藥準字H20058490)治療,在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中加入80 mg 注射用奧美拉唑鈉稀釋后靜脈滴注,滴速為8 mg/h,持續72 h,7 d 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給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鈉(國藥準字H20123356)治療,在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中加入40 mg 注射用泮托拉唑鈉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d,7 d 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7]。患者治療2 d 后黑便、嘔血等癥狀完全消失且出血現象停止為顯效;患者治療3~4 d 后黑便、嘔血等癥狀有所緩解且出血現象停止為有效;患者治療5 d 后黑便、嘔血等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且出血現象仍未停止為無效。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2)血常規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進行血常規檢測,包括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RBC)及血細胞比容(HCT)。(3)凝血功能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活酶時間(APTT)。(4)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胃液pH 值變化。(5)不良反應。觀察腹瀉、嗜睡、失眠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 Hb、RBC、HCT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血常規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HCT(%)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Hb(g/L)治療前 治療后RBC(×1012L)治療前 治療后40 40 t P 87.43±12.66 88.18±11.91 0.273 0.786 120.36±3.12*145.83±3.75*33.022 0.000 2.25±0.36 2.28±0.28 0.416 0.679 4.21±0.34*5.02±0.48*8.709 0.000 30.14±2.31 30.42±2.14 0.562 0.576 40.23±2.18*45.67±2.23*11.033 0.000
2.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T、APTT 值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APTT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PT治療前 治療后40 40 t P 15.72±1.36 15.74±1.35 0.066 0.948 14.19±0.82*12.13±0.75*7.833 0.000 56.64±2.75 56.52±2.84 0.192 0.848 43.41±1.35*34.12±1.27*10.240 0.000
2.4 兩組pH 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胃液pH 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胃液pH 值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pH 值變化比較()

表4 兩組pH 值變化比較()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40 40 t P 4.15±0.45 4.27±0.44 1.206 0.232 5.30±0.76 6.35±0.95 5.459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由于老年人機體平衡能力較差,免疫力較低,發病后病情多較嚴重,主要臨床表現為微循環血量減少、黑便、嘔血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引起臟器腎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等,如未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隨時可能誘發引起急性大出血[7~8]。內鏡下鈦夾是一種基礎的止血治療,利用鈦夾閉合產生的機械力將出血血管、周圍組織一并壓緊,阻止水腫,使血管腔變小或閉塞,阻斷血流,達到臨床止血的目的[9~10]。
質子泵抑制劑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藥物,可升高機體胃液pH 值,降低胃蛋白活性[11]。奧美拉唑作為第1 代質子泵抑制劑,可有選擇性地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層細胞,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還可改善胃黏膜的局部循環,從而達到修復消化道內環境的目的[12~13]。泮托拉唑是第3 代質子泵抑制劑,被廣泛用于治療上消化出血,能夠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通道,且作用時間久,使基礎胃酸分泌量下降,抑制進食、其他因素對胃酸的促分泌作用,抑酸效果更徹底[14~15]。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雖然均為質子泵抑制劑,但泮托拉唑在機體內的生物利用度遠高于奧美拉唑,能有效抑制乙酰膽堿、組胺等刺激胃酸分泌的活性物質產生,進一步抑制胃酸分泌,從而促進修復消化道黏膜,改善凝血功能指標,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較好。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與pH 值均較高(P<0.0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差異。提示與奧美拉唑相比,采用內鏡下鈦夾聯合泮托拉唑治療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更佳。
凝血機制、血小板聚集和胃蛋白活性對pH 值有較高的依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受胃內酸性環境的影響,pH 值降低可使 PT、APTT 延長[16]。泮托拉唑的藥理代謝周期為24 h,在藥物代謝周期內能夠中和胃內酸度,使胃液pH 值升高,改善凝血功能,保護出血部位,進而起到止血作用;此外,泮托拉唑可抑制H+滲入胃黏膜,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消化作用,使自體凝血過程中已經形成的血凝塊不被溶解,為胃黏膜進一步修復提供良好的環境,有效避免胃內活動性消化道出血的發生與發展,促進患者病情恢復[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Hb、RBC、HCT 均高于對照組,PT、APTT 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泮托拉唑聯合內鏡下鈦夾止血效果更好。綜上所述,內鏡下鈦夾聯合泮托拉唑治療老年消化道出血,能夠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其凝血功能指標與血常規指標,更好地抑制胃酸分泌,從而提高胃液pH 值,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運用。